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引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珍贵财富,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传承1.1 尊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也应该注重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共同发展的氛围。

1.2 诚信和信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诚信,企业文化应鼓励员工坚守诚信原则,建立信任关系,促进企业发展。

1.3 崇尚家庭和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应推崇员工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管理理念的融合2.1 以人为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企业文化应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2.2 和谐共赢: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谐共赢的观念,企业文化应倡导共同成长和共赢的理念,促进企业与员工、合作火伴之间的和谐关系。

2.3 德行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德行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应重视员工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3.1 尊重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重传统,企业文化应尊重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3.2 开放包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开放包容的精神,企业文化应鼓励员工开放思维,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促进创新。

3.3 追求卓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应培养员工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四、团队合作的重视4.1 和合共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共济的观念,企业文化应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员工互相支持、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4.2 合作共赢: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企业文化应鼓励员工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实现企业与员工、客户之间的共赢。

4.3 共同成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共同成长,企业文化应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积淀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组织文化的总称,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 尊重传统与尊重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和谐。

尊重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就是尊重员工、尊重客户和尊重合作伙伴。

2. 和谐与稳定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和谐与稳定,企业文化中也应该追求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3. 诚信与道德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诚信和道德,企业文化中的诚信和道德规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4. 孝道与忠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忠诚观念在企业文化中可以体现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上级的尊敬。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 价值观的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使企业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

2. 企业文化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塑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 企业行为规范的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企业提供了参考,帮助企业建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4. 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忠诚度。

四、企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2.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企业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增强企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性,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3. 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尊重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一套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当中。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

在企业文化中,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和家族价值观念的传承。

一些家族企业在企业发展中重视员工关系、内部和谐以及家族价值观的传承,这些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1.2 道教和佛教的影响道教注重自然和谐,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心灵的宁静,佛教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忍耐。

这些思想在企业文化中也有所体现,鼓励员工保持平和的心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3 书院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书院文化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强调培养人才和教育的功能。

在现代企业中,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一些企业将培养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书院文化的影响。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可以有助于加强企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践。

2.1 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企业可以在企业标志、形象设计、装饰等方面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展示、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企业氛围,加强员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2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企业可以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会、传统戏剧表演、茶道展示等,让员工有机会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员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3 培养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员工手册等方式,向员工传达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诚信、尊重、人文关怀等。

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珍贵财富,融合了道德伦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元素。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内部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组织文化的总称。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仁爱和人际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友爱,注重家庭、社区和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忠诚和信义: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对家庭、朋友和组织的忠诚和信义。

3. 和谐与平衡: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与平衡,注重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4. 孝敬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重长辈、敬重师长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核心价值观1. 企业使命与愿景: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愿景则是企业未来的愿景和目标。

2. 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3. 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的行为规范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4. 企业氛围与员工关系:企业的氛围是指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 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可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制定适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

2. 培养员工的传统文化意识: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培训、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员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

3. 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企业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关系,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4. 传承传统文化的智慧:企业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如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家的平衡理念等,应用于企业管理和领导力发展中。

五、案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成功融合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方式的总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 和谐与平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2. 尊重与敬畏: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以及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心。

3. 忍耐与坚韧: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忍耐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 善良与仁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善良和仁爱的品质,鼓励人们乐于助人。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1.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标识,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影响员工行为:企业文化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3. 促进团队合作: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 吸引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 价值观的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中,如尊重、诚信、团队合作等,以引导员工的行为。

2. 艺术形式的应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应用于企业文化中,如传统音乐、绘画等,以增加企业文化的艺术氛围。

3. 仪式与礼节的建立:建立企业内部的仪式和礼节,如开工典礼、年会等,以强化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4. 传统智慧的传承: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经验传承给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案例分析:华为企业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华为作为中国知名的科技企业,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

华为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敬业、创新等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忍耐和创新精神。

华为还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过传统智慧的传承,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引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珍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价值观念1.1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与“和谐”,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和“团队合作”。

1.2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忠诚”与“诚信”,企业文化强调“诚信经营”和“信守承诺”。

1.3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孝道”与“礼仪”,企业文化倡导“尊重员工”和“重视礼仪”。

二、行为准则2.1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让”和“谦逊”,企业文化鼓励“谦虚”和“谦和”。

2.2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廉洁”和“勤俭”,企业文化倡导“廉洁经营”和“勤俭节约”。

2.3 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师德”和“学德”,企业文化注重“学习”和“教育培训”。

三、管理模式3.1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仁政”和“贤德”,企业文化强调“公平”和“公正”。

3.2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家风”和“政风”,企业文化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和“领导力培养”。

3.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企业文化注重“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四、核心竞争力4.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仁者无敌”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相辅相成,提升企业的凝结力和竞争力。

4.2 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诚”与企业文化的“诚信经营”相得益彰,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口碑。

4.3 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与企业文化的“重视礼仪”相互强化,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特色。

五、发展空间5.1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相互促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远的影响。

5.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5.3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发展将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价值观、道德规范、礼仪习俗、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价值观1.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

2. 企业应以“诚信”为基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信任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企业应建立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凝结力和创造力。

三、道德规范1.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

2.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3.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忠诚”,企业应建立员工忠诚度评估机制,激励员工对企业保持忠诚,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礼仪习俗1.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企业礼仪规范,提高员工的职业形象和礼仪素质。

2. 企业应注重对外交往的礼仪,尊重客户和合作火伴的文化习俗,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师德教育,培养员工的恭敬师长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五、艺术表达1. 中国传统文化以诗、书、画、舞等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企业可以借鉴这些艺术形式,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2.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提升企业的艺术氛围,增强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力。

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美”,企业应注重产品和企业形象的艺术设计,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习俗和艺术表达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 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思想观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

3. 道德伦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诚信、正直、孝道等道德规范。

4.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特点:企业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引领性和塑造性等特点,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 和谐与稳定: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思想观念,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2. 仁爱与关怀: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和关怀,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关怀员工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3. 诚信与信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和信任,企业可以倡导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

4. 孝道与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和责任,企业可以倡导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创新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和发展,企业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五、企业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1. 建立和谐文化:企业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凝聚力。

2. 倡导诚信经营:企业可以建立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

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

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

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

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也。

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师承国学大师南怀瑾,深感“国之兴衰在民之觉悟”,把儒、释、道学的很多行为法则引入了企业。

外界还传说,海南航空中层以上干部会见客人时以佛家手势代替握手礼。

湘财证券则在公司里建设了易学博物馆,八卦、天象成为令大家心灵相通的语言。

企业文化的精神气质可以融合全球,但是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释道三家。

儒学思想和企业文化儒学“六术”——仁(爱)义(杀);礼(外)乐(内);圣(行)智(明)后来变成了“五行”。

其实管理哲学说到头不外乎这“六术”。

仁,福利、自我实现;义,忠诚纪律;礼,组织、形象;乐,和谐、交流、舒服;圣,知行合一;智,正确决策,用人得当,开发培训。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

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大大得益于儒家文化。

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首先将《论语》运用到企业管理,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讲道德、信用可以带来物质利益,而在牟利时要讲究道德、信用。

他说:“我的经营中虽饱含着辛苦和惨淡,但是由于常遵孔子之教,据《论语》之旨,故使经营获得了成功。

”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用作自己的座右铭。

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把儒家的“和”、“诚”列为社训。

住友生命的会长新井正明以“其身正,不令而行”为座右铭,松下幸之助则认为,企业家要仁爱惠众,生产出象自来水一样多而便宜的产品以回报社会。

目前在日本,不少企业家把《论语》作为日本工商企业的“圣经”,把其中的思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针。

松下电器公司迄今还在其商业干部学校中,把儒家经典作为商业道德课的教材。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祭祀孔子的国家。

每年春秋两季,韩国都要在成均馆的大成殿举行孔子的祭祀典礼,政府派高级官员参加。

韩国成均馆大学安炳周教授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他指出:“儒家思想对防止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私欲、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社会思想的堕落,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因为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文化倡导为别人作牺牲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赞扬的良风美德,这些传统思想正是西方所没有的。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

作为企业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一、天人合一德国波尔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谓“天人合一”有三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

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是重视人文,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思想,它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取诸社会,还之人群”的企业经营哲学。

它要求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

从企业构想,到商品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分销的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不仅要努力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同时还要求整个经营全过程都要与消费者和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相符合、相一致。

正确处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全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诚信经营,统筹兼顾,求得三者或者多方利益的平衡、统一。

中国的传统儒商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气魄。

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经商的同时还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气魄,具有大商贾的长远战略目标,就如同《商道》指出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而北京同仁堂历代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传统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更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清晰的表达了人类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企业固然要赚钱,但是更应该是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其实这在西方诸多大公司已经得到很充分的体现。

一个企业未必要树立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但是追求一定要高远。

《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要求企业,当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社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和保证的是社会整体利益,其次考虑和保证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这话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具体的利益纷扰中能够主动去做也不容易。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这条原则被认为是道德的底线和黄金律,也就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在运作企业中也应该有这种观念,现在企业提倡双赢其实就是这个思想的引申。

四、感恩西方有感恩节,中国自古也不缺乏感恩意识,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与感恩有相通之处。

但是中国的感恩意识在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太具体太功利。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企业实际上是在做人。

人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无所畏惧一个不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这样的人组成的公司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君子施恩不图报,知恩不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

”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

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时刻都想着为恩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于恩人的事情;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仅不思感恩、报恩,当个人利益与恩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不惜损害恩人的利益而保全一己之私,这样的人最不可信、最不可靠!因此,报恩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品德。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盗,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份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面对失盗,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蒙牛集团更是把感恩报恩当成做人的原则,他们把每年的感恩节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待。

“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级目标,而感恩心是蒙牛文化的灵魂。

蒙牛举办感恩节的目的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

”牛根生如是说,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心。

“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源自对员工的感恩;“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自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源自对客户的感恩;“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源自对股东的感恩;“关注环保,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98%的品牌是文化,98%的矛盾是误会”源自对蒙牛事业整个价值链条之间的相互感恩。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佛教精神不是简单的佛教教义,而是佛教信仰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处世态度对于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积极意义。

以下即是就佛教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所作的阐述:1、经世济众为自己和别人解脱痛苦,是佛教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佛教虽则分为大乘和小乘,但是即便是小乘在追求层面上也讲究“穷则独善,达则兼济”,所以他们的自力拯救不能理解为只是追求自我个人的解脱,而是把自我拯救建立在通过个人努力并引导众生共同努力基础上。

自度度他、自济济人,或说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求得自己的救济,这是佛教中经世济众的基本精神。

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通过产品来为别人提供服务,当然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提案。

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

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也会对文化整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2、众生平等佛教教义不要求人绝对服从于某种意志或力量,在佛教中,没有创世者与被创造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

佛教中佛与佛弟子的关系,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先觉与后觉、师与徒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