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第一篇: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

一、外来文化带来的新变化(一)、快餐文化:新的饮食概念和文化消费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市东门商业步行街开张。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办了第一家分店。

如今,随意走在任何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经过商场、电影院、大型卖场,都能随处看到KFC、McDonald的标志。

快餐已经成为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餐文化也正在形成一种风气、氛围,甚至是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时下正方兴未艾,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快餐,带来新的饮食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饮食观念。

肯德基、麦当劳的西学东渐首先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东方人味蕾的异化。

汉堡包、炸鸡块、薯条、冰激凌和可口可乐让习惯了中式小吃--以大饼和油条为代表--的人们开始适应另一种富有异国情调的食物。

但是,新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则是人们的健康亮起了“红灯”:癌细胞的增加、脂肪肝在白领中的“盛行”、儿童的过度肥胖都与快餐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而前几年在肯德基的食用薯条所沾的番茄酱中发现了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正在提醒人们要对快餐敬而远之。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则是人们选择快餐的主要原因。

但是,简单、快速、机械的咀嚼使人们一直处于快节奏、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真正领会生活的理念和人生的幸福,享受不到家庭温情浓意的亲情,也享受不到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之内涵,毕竟快餐单一的味道是无法与中国各地佳肴的美味相提并论。

(二)、韩流: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不知从何时起,一股“韩流”悄悄进入了中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饰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总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五次影响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上,很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影响,总的概括为5次大的影响,自东学西渐起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第一次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当时的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东汉王朝进行交往,这种交往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基督教的传入,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第一次大的影响。

第二次大的影响是在元朝的时候,大批的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克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由此成为西方人垂涎的宝地。

接下来的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带来西方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代表人物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只是中国当时的统治者继续沉迷于天朝威武的迷梦中。

第四次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通过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后来一批批的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

而第五次文化大规模的影响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不断地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开始看NBA,开始流行过西方的节日,后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界的西方文化开始传入并渗透到中国人的观念中。

二、简括中国为什么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会想,西方文化为什么就能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这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们自身的内部原因,中国分为3个派别,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中间派(认为单纯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则能救国)。

一开始是中间派掌权,推行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间派的做法不可取,于是激进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丢弃。

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再加上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不推崇,使国人在文化的精神上处于一种空缺的状态,在改革开放后,西方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正是这样才被年轻人接受并且迅速的推广开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鸦片战争的文化反思

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鸦片战争的文化反思

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鸦片战争的文化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是政治上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文化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事件。

从此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文化,外来文化也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本文将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外来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变化。

一、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10个港口,这意味着外国文化不再是外围文化,而是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其中以西方文化影响最大。

1.宗教信仰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它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本土的宗教、哲学、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基督教信仰坚信唯一真神,在世界观、价值观和道义上与传统文化存在极大差异,导致传统文化内部的价值观的崩溃和消解。

2.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风俗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民主与自由,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集体利益和道德质量。

这种文化的冲突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独生子女政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代表了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间形成的一种矛盾。

3.思想认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哲学思想逐渐流入中国,并对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带来冲击。

传统文化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阐述已经不再适应今日的中国。

一些新思想,比如科学、技术、人权、环境保护等等,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这种新思想的兴起引起了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的衰落和文化体系的崩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这些变迁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1.语言文字自收容开始,外来文化带的语言和文字逐渐渗透到中国。

新汉字逐渐被引进使用,外语词汇逐渐充斥在传统文化的汉字中。

这种外来语言体系的影响对汉语、言语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政治体制逐渐被西方现代化势力所取代,这种新的治理方式主要是来自于包括欧美在内的西方国家。

略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略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略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在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上,很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跨文化的交流正在悄然升起。

这对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势必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

下面仅就价值观念、交际观念和礼俗规范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价值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提倡遵道与尊德,提倡无私奉献,反对个人主义。

西方价值观念是以个体为本位的,自我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

西方价值观念的这种性质和特点对我们中国人也在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维模式西方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

这种思维方式以实现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作为出发点,进行价值评价。

然而现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崇尚自立、自主、自强的人格魅力,强烈要求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要求自己具备独立的人格、个性、价值和尊严,要求有自己的人生目的和追求。

他们信奉“我就是我”的格言,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反对人云亦云,反对盲从。

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主体来设计和选择,强调自我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建设性,强调自己就是自己的定义者和评价者。

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是现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走向世界根本之所在。

2、时间观念文化影响,无所不在。

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造就了缺乏时间观念的中国文化,表现为对时间消极和不能驾驭的态度。

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在进行社交活动时提前预约较少,走亲访友经常是随时随地串门而不必事先打招呼。

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国家是极为少见的。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交流方式的广泛应用,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与影响。

这种冲击与影响在各个领域和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不仅包括音乐、电影、时尚等大众文化,还体现在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甚至是精神层面上。

虽然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一些文化认同危机,但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在音乐和电影领域,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国文化中尤为明显。

西方流行音乐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让中国年轻人对华语音乐和电影产业的关注度减弱。

许多中国青年更喜欢追随西方音乐和电影的潮流,而忽视了自己国家的音乐和电影艺术。

尽管中国音乐和电影依然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它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却相对较弱。

对传统音乐和电影的冲击不仅损害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能导致中国的文化自信心的不足。

其次,外来文化对中国生活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品牌的普及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饮食习惯被快餐和外卖所替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被商业化和外来文化元素渗透。

例如,过去的中秋节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时刻,但现在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中秋节被视为送礼的机会,月饼的味道和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冲击,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然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通过吸纳外来文化的元素和创意,中国的文化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许多中国音乐家、电影导演和时尚设计师开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这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的关注,也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中国文化的形象。

其次,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中国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传统文化在这种环境下得以保持纯粹和传承,但也因此错过了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机会。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第一篇: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刚才对方辩友说的外国文化对我国影响有利的地方,我不可全盘否认,但是在我方看来,比起不利影响来看,是瑜不掩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道影响,要看看对我国未来的影响。

第一:外国文化植入。

日本当年侵略中国的时候打出的旗号就是建设东亚新秩序,共同繁荣体,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不让中国人学中国文化,一定要学日语,从文化上侵略中国。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体制,英语重要不言而喻,但是过分强化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自己文化的传承。

中文系的同学英语比中文好,是说他学识高呢还是说他忘根了呢?第二:劣根文化影响祖国下一代。

哈韩哈日风太流行了,现在说道90后,人人都觉得是脑残的代言词,为什么会这样,去看看那些被说成脑残的同学,无一不是哈日哈韩文化的代表,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的未来,绝不是日本韩国的未来。

第三:人才流失。

中国人才外国文化的渴望已经可怕,这种可怕是中国未来高端人才的绝对流失,美国每年以交换生、自助培养等手段吸引着高材生,而他们大多去了就不回来,我们本来要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高材生都出去了,你说我们还拿什么拯救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相当可怕,没有辨别能力的同学拿什么抵抗这样的侵入?传统文化是中国之根,没有中国之根中国就不成中国了第二篇: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我想明确一下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包括物质和宗教,科学知识等精神层面的一系列人为认识和创造整体系统,中华文化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汇总,外来文化则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中,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评定其利弊的标准是它是否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我们并不否认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华文化有不利的一面,但相比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促进,我方认为其利是大于弊的。

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与融合

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与融合

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与融合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卓越的文化并非孤立地发展起来的,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古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融合过程。

首先,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外来文化如印度佛教、希腊哲学、波斯艺术等都对中国的宗教、思想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有了新的发展,与既有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有益的互补。

佛教的道教化也为中国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注入了新的元素。

波斯的丝绸制造技术和希腊的雕塑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工艺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古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融合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通过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融合,古代中国不断吸收和吸纳外来文化的精髓,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与进化。

例如,中国的书法艺术吸收了印度梵文的字形结构和笔画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外来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中国,外来文化的传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例如,明清时期,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样,在近代,西方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然而,外来文化的传入也曾经引起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反思与抵制。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许多中国先贤不断思考着如何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价值观念。

他们以包容的态度去借鉴和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同时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道德准则,使得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一、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冷战结束以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地位下降,文化因素的作用凸显。

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得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方便和密切。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这种变化在文化领域里同样有所反映,给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这使其在对外交往中使用文化手段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时更加有利。

冷战的胜利让美国更加确信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优越,把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看作是自己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美国积极推行文化霸权对他国进渗透和入侵,企图使其他国家接受并认同美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是其文化霸权所指的首要目标。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日益加深。

但是由于中美双方在文化固有观念上具有差异,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利益的不同诉求,文化斗争在两国关系中还会长期扮演着一定程度上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缓慢接受美国等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变化往往跟随于经济生产的变化,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的今天,文化的多元化与之并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谈论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在谈论文化,但是关于跨文化的谈论往往是与文化的多元化联系在一起的。

当前人们之所以谈论跨文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一方面对美国的多元文化有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担心本民族的民族性文化特性的丧失。

经济越全球化,人们越担心丧失本民族的民族性,于是越加强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国际性的文化多元化的呼声由此而日益高涨。

在当代,外国资本势力大举“入侵”中国,同时也带入了西方文化与价值观。

面对这股强大“魔力”,许多人被“蛊惑”住了,以拙劣的模仿西方生活方式为时尚,比如根本就不是基督教徒也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就跟风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忠信、和
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砥柱,我们的所作所为关乎国家的命运。

首先要做到包容,而非排外。

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我国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文化不该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国文化服务于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西方的许多节日,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之所以同学们接受,是他们可以补充或强化很多我国原有节日给我们的欢乐和满足。

我们也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中秋节,七夕节,和除夕夜了。

在物质精神同样受重视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许正对传统文化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要保护传统文化。

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

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可以看到国家和大众中不乏保护传统文化的声音,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80后时,看到的是天安门前挺拔的受检身姿,“道,德”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做事准则,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
统文化不仅不会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动摇,反而会更加突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

面对受到冲击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欧美,韩日等外来文化并不比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韩剧,动漫,大片,劲舞等何以迅速占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当我们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

也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于是我们看到,孟母教子已经千年,传统文化太久没有质的飞跃和创新,外来文化可以借鉴,当做我们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连接起来的引线。

事实证明谁创新得好,
谁就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应该也是我们坚持传统文化同时创新的动力。

综上面对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应盲目排外,更不能盲目屈从,应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包容外来文化,更要注重于传统文化之上合理创新。

让我们在正确面对的同时,创造我们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