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西地质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山东莱西市下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

山东莱西市下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

山东莱西市下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刘述敏;王帅;史高飞;张建伟【摘要】By means of the research abou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rules of Xiazhuang gold mine ,Laix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o guiding the regional mineral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Xiazhuang gold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Xiazhuang gold mine belongs to th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orebody was mainly occur in the footwall of Zhaoping fault granitic cataclastic rock zone .With the aidof the ground and deep drilling engineering ,we carry out the in-depth study abou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deposit ,such as orebody ,ore ,wall rock alteration et al .It framed the eight gold orebodies ,received gold ore quantity is 687692t ,gold metal quantity is2260kg ,the average grade of 3 .29 × 10-6 .The conclusion points out that the southern zone of Zhaoping fault belt has great prospectingpotential ,and the structural transition parts are favorable prospecting positions .It has 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the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对山东莱西下庄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进行研究,以用于指导区域矿产勘查和开发。

莱州总体基础资料汇编(6)

莱州总体基础资料汇编(6)

目录第一章市域城镇体系 (3)一、市域概况 (3)二、历史演革 (6)1、历史沿革 (6)2、莱州地名考 (6)三、自然条件 (7)1、地形 (7)2、山脉 (7)3、河流 (7)4、海域 (8)5、土壤 (8)6、植被 (9)7、自然灾害 (9)8、土地资源 (9)9、水资源 (9)10、生物资源 (10)11、矿产资源 (10)四、名胜古迹 (11)五、人口 (12)1、人口的发展过程 (12)2、莱州市“五普”人口资料 (13)3、第四次人口普查以来,莱州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 (13)4、人口现状 (14)六、经济发展 (15)1、农业 (15)2、工业 (15)3、商贸流通业 (15)七、城镇体系 (16)八、基础设施 (16)1、公路网 (17)2、铁路 (17)3、港口 (17)九、社会事业 (18)第二章城市建设 (19)一、城区概况 (19)二、自然条件 (19)1、气候 (19)2、地型地貌 (19)3、山脉 (19)4、河流 (20)5、工程地质 (20)三、人口 (21)四、对外交通 (21)1、公路 (21)2、铁路 (22)3、水运 (22)4、公交 (22)五、城市道路 (22)六、居住用地 (24)七、公共设施 (24)1、行政办公 (24)2、商业 (25)3、市场 (25)4、文化娱乐 (26)5、体育设施 (26)6、医疗卫生 (26)7、教育 (26)八、工业与仓储 (27)1、工业 (27)2、仓储 (28)九、园林绿化 (28)十、环境保护 (32)1、城市主要污染分布 (32)2、城市环境现状 (32)3、对植物污染程度分析 (33)4、污染治理情况 (33)5、自然生态环境 (33)十一、抗震 (37)1、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记录 (37)2、地震烈度 (38)3、城市抗震防灾现状 (38)第一章市域城镇体系一、市域概况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地处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与招远市接壤,南依大泽山与平度市为界,东南与莱西市为邻,西、北濒临渤海莱州湾,西南隔胶莱河与昌邑相望。

山东莱州三仓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构造岩相研究

山东莱州三仓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构造岩相研究

山东莱州三仓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构造岩相研究山东莱州市位于青岛市的东北方向,附近有一条重要的金矿带,即莱州三仓成矿带。

该矿带规模较大,电化学动力结果显示该矿带含矿脉性质好,已经探明的金资源储量达到了10吨以上。

该文章主要研究该矿带的地质特征、构造和岩相特点。

1. 地质特征该矿带是一条东西向长约50千米、宽约1-2千米的宽度变化带。

矿区地面高程为60-120米,海拔高度在70-200米之间。

该矿带原位矿床主要分布于安山岩火山岩、玄武岩浆岩和花岗岩脉中,主要矿物为金、银、铜、铅、锌、铜黄铁矿、胆矾、方铅矿等。

2. 构造特征该矿带主要受控于断层系统和异常地质构造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

主断裂带方向为东西向,接近平行于矿带和沿海线;裂谷和走滑断裂发育显著,在地质的演化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构造事件。

通过矿带的地质实验引发的数据表明,该矿带断裂构造显著,断层带与成矿带的扩展方向基本相同,断层带的强化与矿体的富集有着一定的关系。

同时,该矿带构造比较复杂,不同的状态对矿体的形成和富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岩相特征该矿带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岩石。

主要的岩石类型有安山岩火山岩、玄武岩浆岩和花岗岩脉。

安山岩火山岩指的是一种泌出岩浆在火山口喷散而产生的岩石。

玄武岩浆岩是指一种火山喷出的岩浆所形成的岩石。

花岗岩脉是指在基岩上断裂后渗入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复合、冷却、结晶等过程形成的一种岩石。

安山岩火山岩的矿体肥厚,岩体较软,存在岩脆性不好等弊端。

玄武岩浆岩的岩石密度较高,硬度较强,硬度大小直接决定成矿物种类型和出现的矿化形态。

花岗岩脉的损伤性和运动性较大,容易形成痕迹和断裂,并产生一些空井和空袋等。

在实际的矿物寻找中,这些特征和影响都需要考虑到相应的成因和原因,尤其对于矿物寻找的工程人员来说,这一点要格外重视。

总之,山东莱州市三仓成矿带是一个具有深厚实力的金矿带,成矿活动复杂,地质条件优越,是矿产开发领域的重要窗口。

山东地质情况2

山东地质情况2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一节太古界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

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山东莱西地质资源概况

山东莱西地质资源概况

山东莱西地质资源概况第一节地层莱西境内地层出露大体以潍(坊)石(岛)公路为界。

北部以太古界至元古界的古老变质岩为主,局部出露中、新生界沉积岩系;南部以中、新生界沉积岩系为主;望城以东出露元古界变质岩系。

太古——下元古界胶东群(Ar——ptij)出露于县北部。

只见该群的上两组:民山组(Ar——ptijm) 分二岩性段。

【民山组第一段(Ar——ptijm)】上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斜长角闪岩上互层,偶有黑云粒岩;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有黑云变粒岩。

分布于芝下、山后、下柳连庄一带及西巨家——兴隆村断裂以东、崔格庄——台上一线以北,构成两个分布地带,前带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缓倾;后带地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向北东缓倾,倾角为20°~ 46°。

【民山组第二段(Ar——ptij㎡)】上部为薄层蛇纹透辉大理岩与黑云片岩互层,下部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片麻岩,偶有石墨片麻岩出现,底部有石榴黑云片岩,上部夹斜长角闪岩。

分布于矫格庄、花儿山、捉马台一线以东与董家庄、桑行、东大寨一线以北,走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倾,倾角30°~65°。

富阳组(Ar——ptijf) 上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黑云变粒岩互层、夹斜长角闪岩透镜体。

分布于东围——莪兰庄一线以东与郭家——西朱崔——前山珍——玉池一线以西及产芝水库东岸的韩埠——南岚——小淳于一线以东与拦马庄——尚家庄一线以西地区。

地层厚度3412米,走向近南北,向东倾,倾角27°~67°。

下元古界粉子山群(ptl2f)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地层出露于县西北部日庄——南墅地区及望城以东草化山一带,处于招远——平度断裂以东,受断裂影响,地层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最大厚度6832米,顶底部皆未出露全,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尤以大幅度石英岩、各种大理岩及黑云片岩构成为显著特点。

县内粉子山群分为两个组:山张家组(ptl2fs) 为粉子山群下部地层,出露有两片:南墅——日庄——产芝水库一带: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构成南墅向斜南翼。

山东省莱西市白石山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山东省莱西市白石山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山东省莱西市白石山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分析廉永彪【摘要】研究区位于招平断裂带东侧.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第四系,构造主要为NE、NEE向两组断裂.通过高精度磁测工作圈定一个磁异常,物探解译非矿致异常.通过土壤化学测量圈定3个综合异常和多个单元素异常,通过槽探、钻探对综合异常查证,证实是金矿体引起异常.建议对发现金矿体进行追索和控制,探求更多金金属量.【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2页(P161-162)【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激电异常;土壤化探异常【作者】廉永彪【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胶东金矿集区面积约16522km2,仅占中国陆地的0.17%,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和黄金产量均占中国的1/4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1-3]。

白石山地区位于胶东招平断裂带东侧,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在莱西市西北25km,隶属莱西市日庄镇和南墅镇。

前期系统收集整理以往工作资料,通过地质测量、土壤化探测量、高精度磁测、槽探、钻探和样品分析等方法,对白石山地区找矿前景进行评价。

白石山地区位于胶北隆起与胶莱坳陷的交接部位,招平断裂带东侧。

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古元古代荆山群,中生代白垩系及新生代第四系。

构造以断裂和褶皱为主。

断裂构造以NE向和NW向两组最为发育。

NE向断裂主要发育在荆山群变质岩和玲珑超单元花岗岩中,以斜岭前—北黄同断裂、冷家庄—西白石山断裂为代表;NW向断裂主要发育在青山群火山岩与结晶基底界线附近,多为火山喷发通道。

区域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有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晚元古代侵入岩和中生代脉岩。

招平断裂带在区域上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构造条件,其发育的次级构造先后发现了多个金矿床,招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中,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研究区与周边金矿床拥有相似成矿条件,且具有较好的以金为主的综合化探异常,并有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在异常位置内交汇,本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莱州矿地质情况简介

莱州矿地质情况简介

混合井、风井工程地质特征一、混合井工程地质特征(一)混合井岩层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地质钻孔揭露了两种地层:第四系及黑云片岩。

主要岩性有六种。

1.第四系厚度:15.15m,岩性主要有五种。

(1)中砂层全孔见两层,总厚度8.00m,第一层位于地表,厚度 5.00m,第二层位于9.00-11.00m,厚度 3.00m,深灰~浅灰~灰白色,单粒结构,成分由长石、石英组成,松散~稍密,上层颗粒较均匀,下层颗粒均匀性差。

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

(2)粉质粘土全孔仅见一层,位于5.00-5.60m,厚度为0.60m。

浅灰色,蜂窝状结构,软塑~可塑,局部含少量细砂颗粒,力学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3)粗砂全孔仅见一层,位于5.60-9.00m,厚度为3.40m。

灰白色,下部浅灰褐色,单粒结构,层状构造,中密。

5.60-7.00米有少量粘粒胶结,略具可塑性。

7.00-9.00m粒度成分均匀,仅见少量粘粒胶结(<3%)。

砾含量2-6%左右,砾径一般小于5mm,向下有增高趋势。

组成砂砾的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

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

(4)粘土全孔仅见一层,位于11.00-12.70m,厚度1.70m。

浅灰褐色,土质均匀,粘粒含量较高,硬塑~坚硬。

力学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5)砾砂全孔仅见一层,位于12.70-15.15m,厚度2.45m。

浅褐色,单粒结构,颗粒级配良好,呈次棱角状,密实,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

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

以上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

2.黑云片岩:厚度254.83m,位于15.15-269.98m,其中15.15-43.80m段为基岩风化带。

(1)全风化黑云片岩,15.15-20.80m,浅灰绿色、灰白色,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呈土状,及软弱,强度与粘土相当,手易掰碎,且可捻成粉末,可观察到原岩部分残余结构。

风化裂隙发育,RQD为0,岩石质量为极劣的,岩体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石墨是碳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具有润滑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导电、特殊的导热性和可塑性、涂敷性等优良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石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在铸造业中用作铸模和防锈涂料;在电气工业中用于生产碳素电极、电极碳棒、电池,制成的石墨乳可用作电视机显像管涂料,制成的碳素制品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通讯器材等诸多方面;在机械工业中用作飞机、轮船、火车等高速运转机械的润滑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各种抗腐蚀器皿和设备;在核工业中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和防护材料等;在航天工业中可做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火箭、导弹的隔热、耐热材料以及人造卫星上的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

此外,石墨还是轻工业中玻璃和造纸的磨光剂和防锈剂,制造铅笔、墨汁、黑漆、油墨和人造金刚石的原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石墨的化学成分为碳(C)。

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20%的杂质,包括SiO2、Al2O3、MgO、CaO、P2O5、CuO、V2O5、H2O、S、FeO以及H、N、CO2、CH4、NH3等。

石墨矿物呈铁黑、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解理{0001}完全,硬度具异向性,垂直解理面为3~5,平行解理面为1~2;质软,密度为2.09~2.23g/cm3,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

矿物薄片在透射光下一般不透明,极薄片能透光,呈淡绿灰色,一轴晶,折射率1.93~2.07,在反射光下呈浅棕灰色,反射多色性明显,Ro灰色带棕,Re深蓝灰色,反射率Ro23(红),Re5.5(红),反射色、双反射均显著,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稻草黄色。

石墨属复六方双锥晶类,沿{0001}呈六方板状晶体,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但完好晶形少见,一般呈鳞片状或板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土状或球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莱西地质资源概况第一节地层莱西境内地层出露大体以潍(坊)石(岛)公路为界。

北部以太古界至元古界的古老变质岩为主,局部出露中、新生界沉积岩系;南部以中、新生界沉积岩系为主;望城以东出露元古界变质岩系。

太古——下元古界胶东群(Ar——ptij)出露于县北部。

只见该群的上两组:民山组(Ar——ptijm) 分二岩性段。

【民山组第一段(Ar——ptijm)】上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斜长角闪岩上互层,偶有黑云粒岩;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有黑云变粒岩。

分布于芝下、山后、下柳连庄一带及西巨家——兴隆村断裂以东、崔格庄——台上一线以北,构成两个分布地带,前带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缓倾;后带地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向北东缓倾,倾角为20°~ 46°。

【民山组第二段(Ar——ptij㎡)】上部为薄层蛇纹透辉大理岩与黑云片岩互层,下部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片麻岩,偶有石墨片麻岩出现,底部有石榴黑云片岩,上部夹斜长角闪岩。

分布于矫格庄、花儿山、捉马台一线以东与董家庄、桑行、东大寨一线以北,走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倾,倾角30°~65°。

富阳组(Ar——ptijf) 上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黑云变粒岩互层、夹斜长角闪岩透镜体。

分布于东围——莪兰庄一线以东与郭家——西朱崔——前山珍——玉池一线以西及产芝水库东岸的韩埠——南岚——小淳于一线以东与拦马庄——尚家庄一线以西地区。

地层厚度3412米,走向近南北,向东倾,倾角27°~67°。

下元古界粉子山群(ptl2f)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地层出露于县西北部日庄——南墅地区及望城以东草化山一带,处于招远——平度断裂以东,受断裂影响,地层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最大厚度6832米,顶底部皆未出露全,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尤以大幅度石英岩、各种大理岩及黑云片岩构成为显著特点。

县内粉子山群分为两个组:山张家组(ptl2fs) 为粉子山群下部地层,出露有两片:南墅——日庄——产芝水库一带: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构成南墅向斜南翼。

岩层走向近东西,向北作倒转倾斜,倾角50°~70°,总厚2800米。

望城——东贤都——凤凰山一带: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构成大野头向斜两翼。

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分别为南、北。

明村组(ptl2fm) 为粉子山群上部地层,出露有三片:南墅石墨矿区及其外围一带,明村组发育完整,构成南墅倒转向斜的核心,分为两个岩性段:【明村组第一段(ptl2fm)】即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段,含铁段,厚度为2117米。

【明村组第二段(ptl2fm2)】即斜长角闪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段,厚度1915米。

直蕨山周围一带,在汪家庄、望莲庄一线以北,前庞格庄、潘格庄断裂以南,大片分布着明村组第二段,岩性为含硅线石榴黑云变粒岩、薄层斜长角闪岩大理岩透镜体。

塔埠头、吕家埠、谭格庄一带,大部被第四系覆盖,岩性多为灰白色厚层状透辉大理岩。

上元古界震旦系蓬莱群(zp) 出露于县中部直蕨山南山脚下,分布于上庄、汪家庄东西向断裂南盘,沿展数平方公里,向南倾没入中生代地层之下,出露蓬莱群下部豹山口组大理岩及板岩,岩石成层,残缺不全。

中生界侏罗系与白垩系县境内仅有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王氏组红色碎屑岩建造,并伴着有大量中基性火山岩喷发,大面积出露于县南部和中部,构成中生代胶莱坳陷的一部分。

侏罗系上统莱阳组(J3L) 望城镇东冯北村附近有少量出露,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左右,其岩性下部为灰黄色含砾中粗粒砂岩,上部为灰褐色细砂岩与紫褐色粉砂岩、页岩互层。

白垩系下统青山组(kq) 在县内广泛出露,主要岩性为中——基性火山岩流及相应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岩、陆相正常沉积碎屑岩组成,厚达1000余米。

根据岩石组合、火山喷溢特点的不同,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岩性段:【青山组第一段(k1q1)】在河头店东西两侧及望城以南的林泉庄——于旺庄——泽口集一带,主要岩性为紫红色(局部夹黄绿色)厚层含凝灰质砂砾岩、含凝灰质砂岩、长石砂岩互层,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层。

【青山组第二段(k1q2)】在河头店、韶存庄、日庄、牛溪埠、水集、望城、绕岭、李权庄等地广泛分布,主要岩性为中基性——中性——中酸性火山岩流夹火山碎屑岩薄层,尤以紫红色安山岩为多风,间夹层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火山角砾岩、熔岩角砾岩等,为一套火山岩流喷溢之产物。

白垩系上统王氏组(k2w) 在潴河中游两岸及牛溪埠以南至夏格庄——姜山洼区中的低缓山岗上,是一套以红色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属河流——湖泊相。

主要岩性为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等,厚度为4100米。

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环境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三段:【王氏组第一段(k2w1)】在河头店以南的高格庄东西两侧、牛溪埠东西两侧、水集镇的展格庄——夏家屯以及绕岭以北房家屯一带。

主要岩性为暗色、紫色厚层砾岩、砂砾岩、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薄层,厚几十至321米。

【王氏组第二段(k2w2)】在南部洼区中间的低缓丘陵、山岗地带和水集镇西北炉上——展格庄、周格庄乡的门家疃、南岚乡的臧格庄一带,多呈大面积出露,整合超覆于王氏组第一段之上。

主要岩性为紫红、砖红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粉红色、杂色含砾粒粗石英砂岩及砂砾岩或砾岩,其中石灰质结核十分发育,中下部夹泥质灰岩薄层,厚近2000米。

【王氏组第三段(k2w3)】在周格庄乡以西小院——任家疃、簸箕掌——草泊、院上以西至蔡家庄、夏格庄西北至天井山一带,岩性为粉红色、杂色厚层状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砖红色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向上部含砾粗砂岩增多而变为含砾粗石英砂岩类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层,砂岩中交错层发育,厚约1800米,为一套氧化环境下河流冲击相粗——细碎屑冲积物,整合沉积于王氏组第二段之上。

新生界第四系(Q)境内新生界地层第四系现代冲积层和冲积——坡积层大面积发育,主要在大沽河、潴河、小沽河、五沽河流域,尤其是南部洼区姜山周围至夏格庄、院上、店埠西南和整个朴木乡等处,第四系覆盖面积广大,岩性为砂、粉砂、粘土质砂及卵石等,最大厚度为10余米,未见第三系。

第二节构造莱西地处“胶北隆起”与“胶莱坳陷”的接合部位,北部属于“胶北隆起”区,南部属于“胶莱坳陷”区。

褶皱构造基层褶皱构造本县境基层褶皱构造主要有3条:【南墅向斜】位于南墅一带。

轴部在皮家园——徐家庄——夏家庄一线,由粉子山群明村组含石墨岩系组成。

两翼为明村组第一段,轴部为明村组第二段。

北翼产状正常,倾向南,倾角65°左右;南翼被断裂破坏,地层呈倒转产状,倾角与北翼相近。

【日庄倒转背斜】位于南墅向斜之南日庄一带,轴部出露大面积粉子山群山张家组,两翼为明村组,轴向近于东西。

【大野头向斜】位于水集东南望城以东草化山一带,由粉子山群组成。

两翼为粉子山群山张家组,轴部为明村组。

轴部在塔埠头——谭格庄一线,轴向亦近东西。

盖层褶皱构造胶莱坳陷中褶皱构造极不发育,主要由侏罗系和白垩第构成为数不多的开阔向斜。

夏格庄一带出露的夏格庄向斜为较突出的一个,该向斜中部由王氏组第三段构成,两翼由王氏组第二段构成;北东翼还出露青山组火山岩等,轴向北西西北向,两翼倾角13°~15°。

断裂构造本县地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其展布方位,主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北西向6组。

东西向断裂组北部地区出露有5条:【芝山——北埠后——官地洼断裂】分布于县最北端,西自黑虎山向东经芝山、银山,过大沽河,经北埠后延至官地洼、郭宝庄一带。

先呈近东西向,而后呈北东70~80°方向,总长达17.5公里。

断裂在地形上形成长条状垅岗,在芝山一带沿断裂带有许多断裂泉出露。

【孔家——田家断裂】东西向延伸被较新断裂切成三段,断裂延长4公里,断面南倾,倾角65°,切穿胶东群民山组和富阳组。

【山里吴家——北宋家——李家洼断裂】位于芝山——北埠后——官地洼断裂南约6公里,大体平等排列,呈近东西向,略有弯曲,断裂延长约10公里,切穿玲珑期花岗岩体和粉子山群地层。

【堆金岭——望连庄断裂】位于县中部胶北隆起区与胶莱坳陷区接界线北侧,地面出露于堆金岭、上庄至望连庄北一带,大致成东西向,出露长大约3公里。

【平度——五龙村断裂】该断裂展布于山东半岛中部,断裂延长达110公里。

按其展布方位应从县中部通过,大体在水集附近向西延至牛溪埠、武备一线,西至平度县境内。

南北向断裂组县境南北向断裂有5条:莱西县城正北方向,有一组走向接近南北的断裂;北边自西向东有:兴隆村——秦家断裂;上洼子断裂;李家泊子断裂。

沿该断裂带形成近南北向突出地面的垄岗。

南边的有一条,即尚家庄——任家疃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组本县北部地区呈左行、雁行状斜列的北北东向断裂,自西北向东南,主要有以下几条:【招远——平度断裂】该断裂由本县西北部通过,境内长约12公里,呈近南北走向,北端略偏北东,南端甚至略偏北北西,呈一向西突出的弧形。

断面倾向南东东或东,倾角37°~70°不等,带宽一般为30~50米,最宽处上百米,最窄处不足10米。

县内整段南窄北宽,切穿错断了两条较古老的东西向断裂。

【西围——高山断裂】分布于县西北部与招远县接界地区,自唐家庄乡的西围格庄向北,经多滨涧、银山、高山到程家庄一带,长达14公里。

断带宽度较大,一般数十米至数百米,灵雀山一带最宽达700余米。

该断裂在地貌上呈现一系列小丘和垄岗,突出于周围极为明显。

莱西境内是该断裂的南段,出露长约7公里,北宽南窄,北段为最宽达50~150米的断裂破碎带。

【徐家庄——山北头断裂】该断裂在徐家庄西南,经郑家下夼过山北头后伏于大沽河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呈北北东向,延伸6.3公里。

断面倾向北西,倾角80°。

徐家庄一带,断裂带宽120米,其它地段也有数十米宽。

该断裂在徐家庄北被后期形【大店东——矫格庄断裂】呈北北东向断续延伸4公里,断面西倾,倾角85°,破碎带宽50~100米,切穿胶东群民山组和富阳组,被两条晚形成的北西向断裂错成三段。

北东向断裂组在县北部地区亦很发育,主要有4条:【南墅——东院上断裂】呈北东向,延伸约2公里,断面倾向东南,倾角78°,切穿粉子山群明村组第一段,性质为逆断层。

【垛山前断裂】呈北东向,在境内延伸4公里,于县界附近(秦家)被后形成的近南北向兴隆村断裂错断。

【马连庄——展家断裂】呈北东向,断面倾向南东,化角70°~80°,切穿胶东群民山组,属正断层性质,延伸约5.5公里,在咸家屯西南被后形成的北北西断裂切断,东盘向北错约数十米。

【业家庄——西嘴子断裂】北东向,断面倾向东,倾角70°,切穿粉子山群山张家组,并使其与青山组相接触,属正断层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