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新剂型(研究特选)
脂质体制备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重医大选修课试题)(特选资料)

脂质体制备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一、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①、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②、药剂学定义: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二、脂质体的制备一般脂质体的制备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脂质体原料的溶解、水合和非均质囊泡的形成;②、囊泡均质化;③、脂质体囊泡分离或分散到某种介质中。
脂质体制备常用的方法(含举例)主要有下列几种:(一)、设备强化法1.超声波分散法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磷脂、胆固醇与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中。
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将残液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混悬型注射剂。
例如,氨基酸脂质体的制备,取氨基酸50mg溶于pH为7.1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到由磷脂25mg、胆固醇4.2mg、磷酸二鲸蜡脂2.8mg,溶于5.5ml氯仿环己烷制成的溶液中,蒸发除去环己烷,残液经超声分散,分离出脂质体,重新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
该脂质体在4℃能贮存一个月,可供口服或注射给药,具缓释作用。
2.冷冻干燥法将磷脂经超声处理,然后高度分散于缓冲盐溶液中,并加入冻结保护剂(如甘露醇、葡萄糖、海藻酸等),冷冻干燥后,将干燥物分散到含药物的缓冲盐溶液或其他水性介质中,即可形成脂质体。
例如,维生素B。
脂质体的制备,取卵磷脂2.89分散于10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为7)与0.9%氯化钠溶液(1:1)的混合液中,超声处理后与甘露醇混合,于真空下冷冻干燥,随即用含l2.5mg维生素Bt。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考试题

考试题: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一、选择题(每个问题正确答案仅有1个,共5分)1. 在药物新剂型开发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A. 药品疗效B. 患者接受度C. 药品成本D. 研发周期2. 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纳米药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A. 提高药物稳定性B. 提高药物疗效C.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D. 增加药物毒性二、简答题(共35分)1. 请简述药物新剂型的发展趋势。
2. 请列举三种新型药物剂型及其主要优点。
3. 请简要介绍两种药物新技术及其应用。
三、论述题(共30分)讨论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一、1. 答案:D 研发周期。
解释:研发周期是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开发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缩短研发周期可以提高药品上市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 答案:C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解释:纳米药物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二、1.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趋势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生物黏附制剂、经皮给药和新制剂(如脂质体、胶束等)。
这些新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给药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新型药物剂型及其主要优点包括:* 脂质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肝脏首过消除,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胶束:具有靶向性,减少全身分布和副作用,提高药效。
* 纳米给药系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
3. 药物传递技术包括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除此之外,新技术如3D打印技术也可以实现个性化给药,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意义重大。
首先,新的给药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肝脏首过消除等生理过程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鼻腔给药制剂_脂质体的研究概述

6. 作为靶向性制剂 进入体内后,脂质体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S) 摄取,是治疗 RES 疾病理想的药物载体。但普通脂质 体仍然存在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对 此,近年来医药工作者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靶向脂质 体,如通过对脂质体表面进行特异性修饰,使其能够靶 向到特异性组织;或是通过改变脂质双层的磷脂组成, 使脂质体在特定的靶器官释放药物。Tenu 等[13]应用 pH 敏感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的载体可以激发巨噬细胞的宿 主防卫反应,而非 pH 敏感脂质体却无此作用。Babin- cova 等[14]将 Fe3O4 拼入到磷脂双层中,在外加磁场条件 下,磁性脂质体靶向到特定组织中,以微波辐射 15min 后,所包封的药物 6-羧基-荧光素完全释放。Yanagie 等[15]将抗癌胚抗原(CEA)单抗制备成免疫脂质体,可 与细胞表面带有 CEA 的人胰腺癌细胞选择性结合,应 用这种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向瘤内注射,其抑瘤效果 较普通脂质体明显增强,且能破坏正常组织与癌组织 交界处的恶性细胞。
硫酸阿米卡星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

硫酸 阿 米 卡星传统制剂的主要缺点是生物半衰期短,用量大,且具有耳、’肾 和神经肌肉阻滞等毒副作用,而脂质体剂型能有效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用量, 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在研究了有关单一因素对硫酸阿米卡星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 性的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结果表明, 硫酸阿米卡星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磷脂:胆固醇=1.5:1,药物:(磷脂+胆固 醇卜1:15,P BS液的pH值为7.0,脂相二水相=3:1,以乙醚为有机溶剂,采用逆 相蒸发法制备。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 64.845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英文缩 写
M IC
LUVS SUVS M LV S
AUC
妈
Cln
H 玉 ︑︐
R
B 曰抓
C
叭
月 八︻曰
延
A 11 p
︸
A
行b
廿 ︐
r
A 1L r 们
T P.
A I1 B 习
B L下 N
﹃
C ne
擂 略词
英文全名
medianl ethald ose minimali nhibitionc oncentration minimalb actericidec oncentration
物残 留低的特点。
关键词: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阿米卡星脂质体;包封率;药动学;毒理学;抑
菌实验:链球菌病;临床疗效
ABSTRACT
Th em ai ns hortcomingo fth et raditionalp reparationo fa mikacinsulfatei sit s shorte liminationh alf-life,g reatco nsumptiona ndt oxicityo fea r,kidneya ndn eural muscle.L iposomalam ikacinsulfatec anim provea bove-mentionedi ndex.O nth eb asis ofe valuating separately the influence ofs everalf actorso n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a nds tability,t heo rthogonalde signw asu tilizedto o ptimizeth ep reparation andf ormulationo fli posomalam ikacinsulfate.Ther esultss howedt hatth eid ealra tio forle cithin:ch olesterolis 1 .5:1,th er atiof ora mikacinsulfate:( lecithin+cholesterol)is 1:15a ndp Ho fPB Sis 7 .0,th era tiofo ror ganicso lvent:P BSis 3 :1.Th een capsulation efficiencyis 6 4.8%,andit sst abilityi ssa tisfying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符华林;戴玉娇【摘要】为延长磷酸泰乐菌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通过比较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其脂质体制剂.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磷脂与胆固醇之比、药脂比、硫酸铵浓度、孵化温度和孵化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同时,对所得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处方工艺如下,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药脂比为1∶10,硫酸铵浓度为300 mmol/L,体系pH值为7.0,孵化温度为50 ℃,孵化时间为20 min.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526 μm,且大部分在1 μm~12 μm之间,包封率为58.32%,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r=0.976 4).研究证实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方法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年(卷),期】2010(044)010【总页数】6页(P24-28,45)【关键词】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硫酸铵梯度法;正交设计;体外释放【作者】符华林;戴玉娇【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系,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系,四川雅安625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53泰乐菌素是从弗氏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型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球虫和某些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作为治疗药物,泰乐菌素广泛用于畜禽支原体疾病、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防治,特别是其强烈的抗支原体特性,使其成为治疗畜禽支原体疾病的首选药物;泰乐菌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广泛添加于鸡、猪、牛等的饲料中,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生产实践中,常使用其盐类 -酒石酸泰乐菌素和磷酸泰乐菌素[2]。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胥传来;乐国伟;吴振国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发现磷脂分散在分子中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囊称为脂质体,由于脂质体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减少药物添加剂量等优点,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医药上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来制备饲料中的添加剂和微量元素脂质体,本文中被包裹的添加剂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VC)].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胥传来;乐国伟;吴振国
【作者单位】无锡轻工大学;无锡轻工大学;广东省中山市新泰饲料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一步乳化法与两步乳化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的比较 [J], 王玮;夏强
2.紫杉醇脂质体制备方法优化比较 [J], 乔广军;张保奎;杨荣;焦毅;季大林
3.磷脂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以及药物—脂质体微... [J], 汪树玉;张晓凯
4.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Ⅰ)——Ⅰ、多相脂质体139等抗癌活性的筛选 [J],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孙淑英;姚崇舜;辛顺妹;裴孙琳;马冬娣;陶钧
5.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Ⅱ)——多相脂质体(139,76)混悬型静脉注射液的研究 [J], 顾学裘;马竹卿;辛顺妹;李焕秋;孙淑英;裴孙琳;沈兴昶;周明伦;陶钧;林东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多柔比星(立幸)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35期V ol.4, No.35, 201997脂质体多柔比星(立幸)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赵建妹(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 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星(立幸)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
结果 31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6例,过敏性休克1例,排尿不畅3例,手足综合征7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55%;护理实施前临床症状积分为(25.65±8.25)分,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为(6.53±1.43)分,组间差异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 <0.05)。
结论 脂质体多柔比星临床用药效果显著,但是伴有较多的并发症,临床应加强患者风险评估,给予患者预见性不良反应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质量。
【关键词】立幸;不良反应;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5.97.02本研究特选取31例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的化疗患者作为观察,旨在观察脂质体多柔比星(立幸)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3岁到64岁之间,平均年龄(46.53±2.23)岁,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其中有3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
1.2 药物治疗所选患者均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采用20mg/m2标准进行静脉给药,间隔3周进行一次注射,混合5%的葡萄糖溶液500ml 进行稀释后滴注,持续滴注90min 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实操
7
靶向制剂的设计
2 主动靶向 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吞 噬系统识别 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 使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行业实操
8
脂质体 Liposomes
行业实操
9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 脂质体(liposomes)的概念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科 学家Banghan等提出的。
正常组织中的微血管内皮间隙致密、结构完整,大分子和脂质颗
粒不易透过血管壁,而实体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宽、
结构完整性差, 造成大分子类物质和脂质颗粒具有选择性高通透
性和滞留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
简称EPR效应。
行业实操
14
行业实操
15
行业实操
16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PEG 12KD
(PEG-IFN -2b)
PEG 20KD
Low (Short)
5KD
30KD
PEG mol.weight
Bioactivity
0 10
30
80 100
Stokes 分子半径 (Angstroms)
行业实操
Schering-Plough Corporation, Wyss et al.,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02
靶向制剂基础
Targeting Preparations
行业实操
1
Introduction
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ODDS)又称靶向制剂 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 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 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PEG conjugates already on the market
腺苷脱氨酶 天冬酰胺酶
行业实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生 物 活 性 30%
40h 半 衰 期
High (Long)
5KD
100
Half-life
80
30KD
60
相对清除率 (%)
12KD
40
20
PEG 5KD
5
(一)被动靶向制剂
TODDS 分类介绍
➢ 迄今,研究最多的被动靶向给药制剂是
Liposomes Microspheres
ulsions
Nanoparticles
行业实操
6
被动靶向制剂的体内靶向性
TODDS 分类介绍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 的粒径大小。 通常小于50nm的纳米囊与纳米球缓慢积集于骨髓; 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 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1000 100
12 KD
PEG-IFN -2b IFN -2b 1.5 µg/kg
未检测到血清 干扰素
病毒重新出现
10
IFN -2b
3 MU 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h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Data from EASL 2001: Schering-Plough Rese行a业r实c操h Institute
11
常见磷脂的结构示意图
载药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
行业实操
12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有以下特点: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2.长效性 3.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4.降低药物毒性 5.提高药物稳定性
行业实操
13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PR) effect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
Frank F. Davis
Veronese M.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5 No行v业;实1操0(21)
1981
PEGylated Molecules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浓度 干扰素 a-2b (pg/mL)
行业实操
2
一、TODDS的分类
1. 从药物到达的部位,可分为三级: ⑴ 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 ⑵ 第二级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如肿
瘤细胞而 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 胞); ⑶ 第三级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
行业实操
3
一、TODDS的分类
1. 从药物到达的部位,可分为三级: ⑴ 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 ⑵ 第二级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如肿
Half-life↑ & activity ↓ following PEGylation
行业实操
Random & Site-specific PEGylation
行业实操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的作用过程:分吸附 adsorption 、 脂 交 换 lipid exchange 、 内 吞 endocytosis、融合fusion四个阶段。 • 吸附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的开始,受粒子大小和 表面电荷等因素影响; • 脂交换是脂质体的脂类与细胞膜上脂类发生交换; • 内吞作用是脂质体被作为外来异物吞噬,通过内 吞,脂质体能特异地将药物浓集于起作用的细胞 内; • 融合指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内,然 后经溶酶体消化释放药物。
瘤细胞而 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 胞); ⑶ 第三级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
行业实操
4
靶向制剂的设计
1 被动靶向 即自然靶向,药物以微粒给药系统为载体 (micr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s)
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 送至肝、脾、肺等器官
行业实操
行业实操
23
行业实操
24
二、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Materials for preparation of liposomes
1.中性磷脂磷 •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是最常见的中性磷
• 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 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 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之为脂 质体。
图 脂质行体业实的操 示意图
10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 脂质体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磷脂由一个亲水 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组成。
行业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