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研究进展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 年 4 月第 14 卷第 2 期 Chin Med Biotechnol, April 2019, Vol. 14, No. 2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9.02.010
·综述·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 pH 敏感性脂质体
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另外,酸敏感化学键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具有酸敏感特性 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例如,Liu 等[12]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这种基于化学键断裂的药物释放,具有稳定性高,释放速度 快等优点,常见的可断裂结构见表 1。其中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敏感性的 腙键、醚键和原酸酯结构在 pH 敏感性脂质体中的应用已
酸敏感键 腙键
化学结构
表 1 酸敏感化学键及其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
举例文献 [13]
亚胺键
[14]
肟键
[15] [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1814);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青 年 基 金 ( 21506044 ); 黑 龙 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ZD201601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C2015016)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 中心(龚晨);163319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廉明 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通信作者:彭海生,Email:fisher1688@ 收稿日期:2019-01-14
龚晨,廉明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阿霉素(doxorubicin,DOX)、紫杉醇(paclitaxel,PTX) 等用于化疗的细胞毒性物质可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 量[1]。但多数成药的细胞毒性成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差,且 存在非靶向性的全身副作用。迄今为止,这些问题仍然是化 学治疗的主要瓶颈[2]。为了提高肿瘤细胞选择性,改善抗癌 疗效,多功能纳米系统研发受到了普遍关注[3]。常见的药物 递送系统包括:胶束[4]、脂质体[5]、金属纳米粒子[6]、二氧 化硅粒子等[7]。
脂质体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相变温度)
Tc以下时,为“胶晶态”(脂肪链全反式,排列紧密,刚性和厚度增加)
Tc以上时,为 “液晶态”
(脂肪链伸缩、弯曲、外扭)
磷脂发生相变时, “胶晶态” “液晶态” “液态”共存, 出现相分离,使膜的流动性增加,易导致内容物泄漏。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与脂质体膜稳定性
脂质体的组成
3、胆固醇(cholesterol, Ch)膜的另一类重要组成成分。
存在:动物细胞的质膜中含量较高,植物中含量较少。 性质:为中性脂质,亦属于双亲性分子,但亲油性大于亲水性。
在脂质体中的状态:作为两性分子,能嵌镶入膜,羟基团朝向亲水面, 脂肪族的链朝向并平行于磷脂双层中心的烃链。胆固醇本身不形成脂 质双层结构,但它能以高浓度方式掺入磷脂膜。 在脂质体中的作用:主要与磷脂相结合,阻止磷脂凝集成晶体结构。 减弱膜中类脂与蛋白质复合体之间的连接,像“缓冲剂”一样起着调 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
1965年,英国Banghan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 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初期,Gregoriadis首先提出用 脂质体作为β-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积累 疾病。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第一个药用脂质体制剂(1988年,瑞士) 益康唑脂质体凝胶 第一个脂质体注射剂(1990年美国)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第一个抗癌药物脂质体(1995年,美国) 阿柔比星脂质体
旋转
大单层脂体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三、溶剂注入法 1、乙醇注入法 脂质乙醇液 细针头快速注入到缓冲液中 SUVs。 (残存的乙醇用透析法除去) 优点:简单快速,脂质浓度受限。缺点: 水相包封率极低,乙醇难除。 2、乙醚注入法 脂质乙醚液 细孔针头慢慢注入55~60℃的缓冲液中 乙醚蒸发 单层脂质体(直径50~200nm)。 优点:脂质浓度不受限,水相包封率高; 缺点:制备时间长。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基因沉默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小干扰 RNA等分子,实现基因的 沉默和功能抑制。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基因编辑 工具,如CRISPR-Cas9系 统,实现基因的精确编辑 和修复。
05பைடு நூலகம்
脂质体的挑战与前景
稳定性问题
储存稳定性
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聚 集和融合,影响其药物传递效果。
逆向蒸发法
逆向蒸发法的优点
逆向蒸发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 、粒度分布较窄的脂质体,且制 备过程中可以加入多种药物,制 备过程简单、快速。
逆向蒸发法的缺点
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 药物产生影响,且制备过程中需 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操作 难度较大。
其他制备方法
微射流技术
通过高压水射流将药物和脂质材料混 合在一起,形成脂质体。该方法可以 制备出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的脂 质体,且制备过程快速、高效。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
新型脂质材料如聚乙二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 相容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靶向性。
新技术
纳米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脂质体 的制备效率和均一性,同时为脂质体的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工艺成本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精密的 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加了生产 成本。
市场前景与展望
药物传递领域
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感染等 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可 提高皮肤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改善皮肤状 况。
柔性囊泡——柔性脂质体透皮研究新进展

勿 脏过应 . 兰肝 首 效 减 少 药 物 对 胃肠 道 的 刺 激 ,避 的 蓥 毛物 胃道 的 活 而 于 部 用 药 , 药 经 肠 时 失 ;对 局 作 的物
,
圣皮 给 药 则 可 提 高 局 部 的药 物 浓 度 ,增 强 疗 效 ,降 氐 身的 药物 不 良反 应 。但 表 皮层 的屏 障 作用使 很 多 全 芍物不 易通 过 这种 给 药途 径 发挥 疗效 ,特 别是 水溶 性
_' _
匕= 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以来,国外已成功开发出 = J
多 比星 、两性 霉 素 B及 柔红 霉 素等脂 质 体注 射剂 产 柔
(is m s。脂质体的类型及组成材料见表 1 no o e ) 。
_ 悯试 £ 苎 毛军委 ; 飘 錾 腻 酣
] 口 。将药物包封于脂质体经皮给药同样 引起众多研究
度 穿 透 皮 肤 ;变 形 体 可 转 运 不 同 极 性 及 各 种 分 子 量 的 药 物 ,包 括 多 肽 及 蛋 白 质 ;El Ma h a y等 g b r 报 道 了薄 膜分 散 法制 备 的 5 氟尿 嘧 啶变形 脂质 体 及传 - 统 脂 质 体 的 体 外 透 皮 研 究 结 果 ( 2 ) 表 2提 示 , 表 。 几 种脂 质 体 的包 封率 接 近 ,但 变形脂 质 体 2 4、3 6小 时的 人体 表皮 ( 离体 ) 过 量及 相 对量 [ 4 ( 6 )脂 透 2 h3 h 质 体 表皮 透过 量 / 对照 表皮 透过 量】 比传 统脂 质体 有 均
i1 . . 一
1 变形 脂质 体 (r n f r o s ta se s me )
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脂质体 近 年来 引起研 究者 的 关注 ,这种 变 形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临床上使用时需要大剂量,容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将紫杉醇载入长循环脂质体中,以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在文章开头,我们首先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一般来说,制备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需要将紫杉醇和棕榈酸酯等成分加入到合适的溶剂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超声法、膜超滤法等)将其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过程及其技术细节。
2.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接下来,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包括其在体内的释放规律、生物分布情况、代谢途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的行为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讨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临床效果。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总结与展望在文章的总结部分,我们可以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我也会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价值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内容,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新型药物载体,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信本文的撰写将对你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抗肿瘤药物中脂质体的应用进展

3.3组织因子(t i s s ue f a ct o r.T F)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与内在凝血途径相比,TF途径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与病理过程的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管壁受损时,受刺激的内皮细胞表达TF。
3.4血浆蛋白C活化肽(P C P)测定PC P是蛋白C在凝血酶TM复合物作用下,被激活时由其重链氨基端所释放的,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酶性肽段,在凝血酶生成增多时的PTS.血浆PC P含量可增高。
4纤溶系统4.1血浆B口l一15和B pl5-42肽段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B pl-42和B pl5-42肽段均属纤溶活性增强的早期产物.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I(纤维蛋白原失去一对FPA后的名称),降解下B口1-15片段;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1(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失去一对FPB后的名称),降解下邱15—42肽段.此二肽段均为纤镕酶活性增强的早期降解产物,PTS时可见血浆中此二肽段的含量增高.4.2D二聚体(Ddi m er,D D)D D纤溶酶对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D D水平与纤溶系统的活性及血栓的溶解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D D是反映体内纤溶酶活性的理想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凝血加速的一个重要指标.4.3血浆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I c)由于纤藩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纤溶酶其半寿期极短,不便进行测定.既往常以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下降和a2抗纤溶酶含量减低来推断纤溶酶综述93活性的增强,转而测定P I C的含量,后者含量增高提示纤溶酶生成增多。
在PT S时血浆PI C含量常见增高.5小结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除以上诸多实验外,还包括血黏度、红细胞检查、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多项检查.血栓前状态也与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功能、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年龄、饮食习惯、吸烟、药物、情绪状态、血脂、血管弹性等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建议先作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vw F、E T-1,以及反映血小板活化的pT G、G M P-140.反映凝血酶生成亢进的FPA和反映纤溶亢进的D 二聚体几项指标,再逐步展开其他有关项目,结合各方面结果综合分析。
鬼臼毒素类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新 的 鬼 臼毒 素 衍 生 物 , N 一7癌 瘤 鼠模 型 研 究 用 L1 T P 5 及其 脂质体 的结果表 明 , 质体组 的副 反应 O 一3 脂
有显著 减少 。
[ 收稿 日期] 0 9 0 — 修回 日期]2 0 — 0 2 0 — 6 117 一 , 籍贯 安徽省肥西县 , 硕士 , 实验 师 , 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理学研究 。
1 鬼 臼毒素脂 质体
2 依托泊 甙脂 质体
纳 米 药 物 是 迄 今 为 止 肿瘤 靶 向治 疗 较 早 且 效
果显著 的方法 , 其克服了抗肿瘤药物选择性低而导
致 的严 重 副 作用 , 已经应 用 于某 些 癌 症 的治疗 ; 其 脂 纳米 粒 ( 10n , < 0 m)能有 效地 包 封 亲脂 的药 物 , 能 增 加其 稳 定性 和 静脉 给 药 , 紫杉 醇 和 VP 1 等不 同 一6 的抗癌 药 物均 可被 包 封 , 其对 癌 细胞 和荷 瘤 动物 模
万 宗 明,别 静 ,宋光 明 ( 、 武警医 学院药 教研室, 理学 天津306) 012
关键词 :抗肿瘤 ; 鬼臼毒素 ; 脂质体 ; 进展
【 文章编号 】 0854 ( 1 0—060 10—0 1 00 107—3 2 )
【 中图分类号】 9 1 R6
【 文献标识码】 B
7 6
武 警 医学 院学 报
Ac aAc de a e ii a t a mi eM dc n eCPAF
第 1卷第 1 21 年 1 9 期 00 月
v 11 No1 o.9 . Jn 2 1 a .0 0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杨鹏波;张华【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药物制成脂质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总结脂质体在各方面的应用、新的制备方法和修饰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结果]从脂质体的的应用、制备方法、修饰、质量评价等方面,可看脂质体与生物膜有着极好的相容性,作为载体有很大的优势,修饰后,能增强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结论]随着新材料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发展,脂质体的优势将更加显现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与生物膜具有相似性,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
经过近40年的研究,已到广泛的应用。
%[Objectiv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literature,which can offer more choices for making liposomedrug.[Method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liposomes in al aspects and new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Results]Liposome as a new type of drugcarrier,which has similarity with biological membrane,has many good qualities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way to give medicine. [Con-clusion]Liposome has the broad application after nearly forty years of research.【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936-939)【关键词】脂质体;分类;制备方法;联用技术;质量评价【作者】杨鹏波;张华【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 (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构成的封闭囊泡,它具有很多的优良性质,如具有细胞的亲和性和靶向性、缓释性、减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透皮吸收效率高、可以携带药物进入细胞、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前沿・JMedRes,Dec2009。V01.38No.12
脂质体研究进展孙欣欣金楠脂质体(1iposome)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靶组织吸收。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脂质体作为新型的药物剂型可以达到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目的,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相关人员对脂质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现以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分类将有关最新研究作如下综述。一、脂质体的类型根据脂质体结构中所包含的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单室脂质体粒径通常0.02~1¨m,多室脂质体粒径l一5肛m。根据脂质体本身的特殊性,分为普通脂质体和特殊性能脂质体。普通脂质体是由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包括小单层脂质体、大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特殊性能脂质体是指利用某些特殊的脂质材料赋予脂质体某些特殊性能,包括长循环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逆相蒸发法、注入法和超声波分散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1.薄膜分散法:将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内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不断振摇或搅拌,即可生成脂质体,其粒径为l~5“m。穆筱梅…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大豆磷脂(Epikumn200)为原料,作者单位: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20・制得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68nm,包封率为63.25%,并且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的特点。许汉林等旧1采用薄膜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当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l,大豆卵磷脂与白藜芦醇质量比为3:1时,包封率为93.52%。张伟光等"3利用大豆粉状磷脂,用薄膜法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5.68%。该方法准确,可用于大豆磷脂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并且制备的脂质体稳定。王昭等"o以薄膜法制备粒径在100nm左右包裹了高浓度的钙黄绿素荧光染料的脂质体,采用插入法以脂肪酰胺修饰的聚(2一乙基丙烯酸)衍生物构建热敏递药的高分子脂质体。结果发现,这种脂质体具有明显的热敏释药特性,同时采用聚(2一乙基丙烯酸)制备的脂质体还具有显著的酸敏释药特性。以聚(2一乙基丙烯酸)为热敏诱导介质制备的脂质体在体外实验中呈现出良好的热敏释药特性,且制剂制备方法简便、可靠。2.pH梯度法:pH梯度法通过调节脂质体内外水相的pH值,形成一定的pH梯度差,弱酸或弱碱药物则顺着pH梯度,以分子形式跨越磷脂膜而使以离子形式被包封在内水相中。赵春晖等”。采用pH梯度法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并将其制成冻干制剂脂质体的包封率冻干前、后分别为65.7%、65.2%,粒径分别为136nm、145nm;张宏梅等∞1采用pH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包封率可以达到85%以上。3.硫酸铵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通过游离氨扩散到脂质体外,间接形成pH梯度,使药物积聚到脂质体内。其方法为先将硫酸铵包于脂质体内水相,然后通过透析、凝胶色谱或超滤的方法除去脂质体外水相的硫酸铵。时明等|7。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氨溴索脂质体,包封率为80%,体外释放符合双向动力学方程(r仅=0.9981和rp=0.9923),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王成涛等旧1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subtilisin(豆豉纤溶酶)Fs33RGDs(Arg—Gly—Asp—Ser)一载酶
万方数据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12月第38卷第12期
・医学前沿・
脂质体。制得的载酶脂质体属于纳米级单室脂质体。RGDs一纳米脂质体中酶对于高温、极端pH、模拟胃肠道环境等条件的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酯酶存在时,脂质体中Fs33释放速度明显加快,并可使血凝块完全溶解,表现出较好的溶栓效果。4.注入法:将类脂质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作为油相,水溶性药物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作为水相,然后将油相经注射器缓缓注人加热至50~60℃(并用磁力搅拌机搅拌)的水相中,继续搅拌挥尽,即得脂质体。有机溶剂根据溶剂的不同可分为乙醇注入法和乙醚注入法。刘小平等"1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奥沙利铂脂质体,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均匀,包封率为69.10%。于波涛¨叫等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并用聚乙二醇2000修饰脂质体表面,结果优化后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包封率92.7%,载药量9.3%。范广俊等…1以磷脂一胆固醇为包封膜材,采用注入乳匀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所制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0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9.50士0.66)%和(0.719±0.011)%。5.逆相蒸发法: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中,短时超声振荡,直至形成稳定的w/O乳液,然后减压蒸发除掉有机溶剂,达到胶态后,滴加缓冲液,旋转蒸发使器壁上的凝胶脱落,然后在减压下继续蒸发,制得水性混悬液,除去未包入的药物,即得大单层脂质体。此法可包裹较大的水容积,一般适用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等。任文霞等¨21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配方下的包封率为50.37%,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一定缓释性。苏晓明等[1纠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葡激酶(PK)纳米脂质体。结果,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71.5%,回收率93.2%。胡展红等¨4]以逆相蒸发薄膜法制备脂质体,试验中样品脂质体包封率为(42.5±1.3)%,平均粒径为(210.9±2.1)nm,跨距为0.61±0.12。葛勇前等11纠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LDDP),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脂质原料、普通顺铂(cDDP)和LDDp对肺癌A549细胞株的毒性。结果制备的LD.DP对肿瘤细胞的毒性高于cDDP,并可延缓Lewis肺癌荷瘤鼠的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6.冷冻干燥法:将类脂质经超声处理高度分散于缓冲盐水溶液中,加入支撑剂(如甘露糖、葡萄糖、海藻酸)冷冻干燥后,再将干燥物分散到含药物的缓冲溶液中或其他水溶性介质中,即可形成脂质体。本法适于热敏型药物前体脂质体的制备,但成本较高。杨志文¨钊等采用叔丁醇一水共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莪术油脂质体,所制脂质体呈球形,包封率为(92.2±3.4)%,平均粒径为(457.3±7.8)nm,体外48h累积释放率为94.1%。王浩等【171采用薄膜分散一微孑L滤膜挤出一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的紫杉醇冻干脂质体粒径均一,在130nm左右,其对药物的包封率较高,可保证在90%以上,储存半年后紫杉醇的含量及包封率均未有降低。7.超声分散法: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法和探针超声波法”,本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问题。陈婷婷等¨驯先用薄膜分散一超声乳化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然后将PEG溶液与维生素c脂质体混合制备PEG包覆的脂质体。电镜照片证明PEG在脂质体外形成了一层膜,粒径增加,脂质体经PEG包覆后包封率增加并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梁平等¨引以薄膜分散一超声法制备人参皂苷R91脂质体,结果该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小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在(2.5±o.5)¨m,包封率为(51.2±1.5)%,在4℃下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近年来,脂质体在给药系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其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在临床的应用。目前,将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以脂质体为载体制成中药脂质体是我国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具有简单、无毒、无免疫原性等突出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脂质体由于其脂溶性特点,它对于某些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比较低,药物易于从脂质体中渗漏出来,影响其稳定性,同时常规方法制得的脂质体易于聚集和融合,储存容易变质等,这些缺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克服。相信不久之后,脂质体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参考文献l穆筱梅.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中成药,2008,30(7):1077—10792许汉林,张念,刘浩,等.白藜芦醇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l(2):55—563张伟光。梁继宏,肖英慧,等.大豆磷脂阿奇霉索脂质体的制备及渗漏率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2):99一lol(下转第136页)・21・万方数据・医学教胄・JMedRes,Dec2009,V01.38No.12
的联想力和活跃的思维;③增加课堂互动,在课堂上提问,提问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非死记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④结合科研实际需要,使该课程的学习对其科研课题的选题、设计和试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将学生分为独立的实验组,整个实验过程都让学生独立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教师具体指导,并对他们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和引导;并要求学生实验操作中应有原始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等级、生产厂家和试剂配制步骤、实验数据及操作的全部记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2J。硕士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理论水平、查阅文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及科研能力均得到j,显著的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为达到最终的目标,要保证每个实验的顺利衔接,学生必须对每个实验的结果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该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03年获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2006年获东南大学精品课程,并于2006年正式出版了《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三、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构建高标准的实验教学平台本课程依托于“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保证了理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同时,为了改善实验条件,更好地完成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了较好地完成研究生的实验教学。我们在原有的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东南大学研究生院通过振兴行动计划资助了8万元,于2003年建立了“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学公共平台”,基本满足了医学院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需要,但随着研究生数景的增加及教学要求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供研究生交流、实验、学习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在分子生物学这一新领域不断拓展创新,2008年1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在原来的“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学公共平台”基础上,投资30万元进一步建设该平台,建立“东南大学医学研究生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配备了Eppendoef的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ABI的PcR仪、Bio—Tek酶标仪、天能凝胶成像系统等一批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该平台的建立,保证r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以及实验、实践、考试等环节的生动性和实战性,提高了研究生对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的全面了解,为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了奠定基础。参考文献l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88—892袁榴娣,李新荣,毛晓华,等.面向21世纪,深化研究生高级生化实验的改革.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0:49—50(收稿:2009—07一08)(修回:2009一ll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