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研究进展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H
+
NH3
H O O P O O
O
C O
COO
HO
O
O
P O O
O
O
P O O
O
O
O O
O O
O
O O
R
R
R
R
R
R
磷脂酸 (phosphatidic acid,PA)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PI)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 PS)
脂质体的分类按结构分类多囊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的分类按结构性能分类特殊性能脂质体特殊的脂质材料制成普通脂质体一般脂质材料制成热敏感性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多糖被复的脂质体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脂质体的分类按荷电性分类正电荷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中性脂质体脂质体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静脉给药脂质体口服给药脂质体肺部吸入给药脂质体眼部用药脂质体黏膜给药脂质体外用脂质体和经皮给药脂质体局部注射用脂质体肌注关节腔脊髓腔肿瘤内等免疫诊断用脂质体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用脂质体第三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方法逆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冷冻干燥法ph梯度法前体脂质体法干膜超声法薄膜振荡分散法薄膜匀化法薄膜挤压法乙醇注入法乙醚注入法一
第二节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与分类
一、脂质体的组成
磷酸骨架
亲水的头部
磷脂 脂质体
疏水的尾部
水溶性分子(胆碱、丝氨酸等)
两条脂肪酸链, (10-24个C原子,0-6个双键)
胆固醇
脂质体的组成
HO
磷脂示意图
胆固醇的结构图
脂质体的组成
磷脂酰胆碱(PC) 中性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PE) 鞘磷脂(SM)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为 常用 的药 物 载体 。H A G Y 等 以大 豆 磷 脂 ( oba U N Syen
p op a dl on ,10一P 、 固 醇 、 氧 基 聚 乙 二 醇 二 hsht y h Ie S 0 i c i C) 胆 甲 硬脂酰磷脂 酰 乙 醇胺 ( , 1 2一Ds aol n—gye ier 一8 t y lcr o一3一
在体外对 上 皮 细 胞 增 殖 和 迁 移 的 影 响 , 以及 对 异 种 嫁 接 MD A—MB一 3 肿瘤 的 B L / 21 A B c裸 鼠抗肿 瘤和 抗血 管生成 作用 。结果发现 ,S S L—P X中的紫杉醇释放较缓慢 , T 延长 了 紫杉醇在体 内的时间 ; 体外试 验表 明 , 其能 够有效 抑制 上皮
等获得 了纯品并确证 了其结 构 , 为二萜类 化合物 , 并具 有抗 肿瘤作用 。其作用机理为 : 通过 对微 管蛋 白稳 定化作 用而抑
制其分解 , 同时阻断细胞 分裂周 期 中的 G 2和 M期 , 致细 导 胞 死亡 , 从而抑 制肿 瘤 的生长 -] 9 3年开 始 了紫 杉醇 2。1 8 I 临床试验 ,9 2年 被 F A批 准上市用 于治疗 卵巢 癌和 期 19 D 转移性乳腺 癌 , 商品名 为 t o。由 于其 特 殊 的作用 机理 以 a l x 及较好 的疗效 , 紫杉醇备受关 注 , 临床上主要用于卵巢癌 、 乳 腺癌 、 小细胞癌 等 J 非 。大部 分抗 癌新 药在 最初 的研究 中 都是静脉注射给药 , 而, 然 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 制备 成注射剂有一定 的困难 。在早期的研究 中, 为了解决这 一难 题, 人们 常常在注射剂 中加入 聚氧 乙烯 蓖麻油 ( rL , CE ) 现在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 ao ̄) T xl 中的紫杉醇就是 靠聚氧 乙烯 蓖麻油与脱水 乙醇 以 1 1的比例组 成的混合 液 : 来稳定和溶解 的 。但 是 由于治疗 需要 较大 量 的紫 杉醇 , 因而需要较大量的 CE 。CE r L rL不是惰 性载体 , 一定 的生 有 , 物活性 , 大量的 C E 较 rL会 产生过敏性 反应 、 高血脂症 、 脂蛋 白的异常 、 细胞 的聚合 、 围神经 病变 等 J 因此 , 红 周 。 开发
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新进展

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新进展盛竹君;徐维平;徐婷娟;金勤玉;吴亚东;杨东梅【摘要】概述脂质体制备方法及靶向脂质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和新型制备方法(微流控流体聚焦法、超临界反相蒸发法和冷冻干燥法).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等优点.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靶向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物理化学靶向脂质体、配体靶向脂质体)可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在药物传输系统中,脂质体传输系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To introduce the liposomes preparation and targeting in recent advances.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liposomes comprises conven-tional methods(e. g., thin lipid film hydration method,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ethanol injection method) and novel methods (e. g.,micro hydrodynamic focusing, supercritical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freeze drying method), the novel methods for preparing liposomes having high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uniform particle size, with no residual organic solvent. Compared with ordinary liposomes, targeted liposomes(e.g.,long-circulating liposomes, physical chemistry target liposomes, ligand targeting liposomes) can specifically target tumor tissue, improve drug efficacy, and decrease drug toxicity.【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5(024)023【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脂质体;传输系统;制备;靶向【作者】盛竹君;徐维平;徐婷娟;金勤玉;吴亚东;杨东梅【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 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 23000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1965年,英国Bangham和Standish[1]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了脂质体。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 年 4 月第 14 卷第 2 期 Chin Med Biotechnol, April 2019, Vol. 14, No. 2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9.02.010
·综述·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 pH 敏感性脂质体
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另外,酸敏感化学键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具有酸敏感特性 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例如,Liu 等[12]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这种基于化学键断裂的药物释放,具有稳定性高,释放速度 快等优点,常见的可断裂结构见表 1。其中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敏感性的 腙键、醚键和原酸酯结构在 pH 敏感性脂质体中的应用已
酸敏感键 腙键
化学结构
表 1 酸敏感化学键及其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
举例文献 [13]
亚胺键
[14]
肟键
[15] [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1814);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青 年 基 金 ( 21506044 ); 黑 龙 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ZD201601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C2015016)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 中心(龚晨);163319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廉明 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通信作者:彭海生,Email:fisher1688@ 收稿日期:2019-01-14
龚晨,廉明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阿霉素(doxorubicin,DOX)、紫杉醇(paclitaxel,PTX) 等用于化疗的细胞毒性物质可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 量[1]。但多数成药的细胞毒性成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差,且 存在非靶向性的全身副作用。迄今为止,这些问题仍然是化 学治疗的主要瓶颈[2]。为了提高肿瘤细胞选择性,改善抗癌 疗效,多功能纳米系统研发受到了普遍关注[3]。常见的药物 递送系统包括:胶束[4]、脂质体[5]、金属纳米粒子[6]、二氧 化硅粒子等[7]。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杨鹏 波
张华
山东 中医药 大学
济南
2 5 0 3 5 5
摘要: 1 日的1 综述 脂 质 体 的 应 用 和研 究进 展 , 为 药物 制 成 脂质 体 提 供 更 多的 选择 f 方法】 查 阅 近 几年 国 内相 关 的 文献 资料 并 总结 脂 质 体 在 各 方面 的 应 用、 新 的 制备 方法 和 修 饰 方 法及 其 各 自的 优 点 . 【 结 果l 从脂质体的的应用、 制备方法 、 修饰 、 质 量评 价 等 方面 , 可 看 脂质 体 与生 物 膜 有 着极 好 的 相
容性, 作为载体有很 大的优势 , 修饰后 , 能增强靶向性, 提 高药物的疗效 , 降低毒副作用 f 结论 1 随着新材料 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发展 , 脂质体 的优势 将更加显现脂质体作 为一种新型的药物 载体 , 与生物膜具有相似性 , 具有 多种优 良特性 , 改 变了传统的给 药方式 经过近 4 ( ) 年的研 究, 已到广泛 的
c h mo 【 1 l L i p ( ) 、 【 ) l m h a s t h e b r o a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f t e r n e a r l y f o r t y y e a r s o f r e s e a r c h
行 比较 发现 , 姜黄素 脂质 体在皮 肤 中的滞 留量 和皮肤 累积透过量都 比较大 , 提 高 了疗效 , 降低 了毒性 。 1 . 2 . 2 眼用 载药脂 质体 目前 主要应 用 F滴 眼剂 、 玻 璃体 内注射 给药 及眼用 喷雾 剂等 。作用机 制 : 与生物 膜融合 作用 、 通过 角膜细 胞实 现跨 角膜转 运和 脂质体 与眼 角膜 的吸附 作用 。郑建 灵i I 等 采用 无膜溶 出法研 究 西 罗莫 司壳 聚 糖包 覆 脂 质 体 一 原 位 凝 胶 的 释放 机 制, 对释放 曲线进 行拟 合分析 , 与传 统 眼用 药 物相 比 ,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临床上使用时需要大剂量,容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将紫杉醇载入长循环脂质体中,以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在文章开头,我们首先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一般来说,制备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需要将紫杉醇和棕榈酸酯等成分加入到合适的溶剂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超声法、膜超滤法等)将其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过程及其技术细节。
2.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接下来,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包括其在体内的释放规律、生物分布情况、代谢途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的行为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讨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临床效果。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总结与展望在文章的总结部分,我们可以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我也会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价值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内容,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新型药物载体,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信本文的撰写将对你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抗肿瘤药物中脂质体的应用进展

3.3组织因子(t i s s ue f a ct o r.T F)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与内在凝血途径相比,TF途径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与病理过程的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管壁受损时,受刺激的内皮细胞表达TF。
3.4血浆蛋白C活化肽(P C P)测定PC P是蛋白C在凝血酶TM复合物作用下,被激活时由其重链氨基端所释放的,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酶性肽段,在凝血酶生成增多时的PTS.血浆PC P含量可增高。
4纤溶系统4.1血浆B口l一15和B pl5-42肽段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B pl-42和B pl5-42肽段均属纤溶活性增强的早期产物.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I(纤维蛋白原失去一对FPA后的名称),降解下B口1-15片段;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1(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失去一对FPB后的名称),降解下邱15—42肽段.此二肽段均为纤镕酶活性增强的早期降解产物,PTS时可见血浆中此二肽段的含量增高.4.2D二聚体(Ddi m er,D D)D D纤溶酶对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D D水平与纤溶系统的活性及血栓的溶解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D D是反映体内纤溶酶活性的理想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凝血加速的一个重要指标.4.3血浆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I c)由于纤藩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纤溶酶其半寿期极短,不便进行测定.既往常以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下降和a2抗纤溶酶含量减低来推断纤溶酶综述93活性的增强,转而测定P I C的含量,后者含量增高提示纤溶酶生成增多。
在PT S时血浆PI C含量常见增高.5小结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除以上诸多实验外,还包括血黏度、红细胞检查、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多项检查.血栓前状态也与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功能、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年龄、饮食习惯、吸烟、药物、情绪状态、血脂、血管弹性等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建议先作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vw F、E T-1,以及反映血小板活化的pT G、G M P-140.反映凝血酶生成亢进的FPA和反映纤溶亢进的D 二聚体几项指标,再逐步展开其他有关项目,结合各方面结果综合分析。
鬼臼毒素类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新 的 鬼 臼毒 素 衍 生 物 , N 一7癌 瘤 鼠模 型 研 究 用 L1 T P 5 及其 脂质体 的结果表 明 , 质体组 的副 反应 O 一3 脂
有显著 减少 。
[ 收稿 日期] 0 9 0 — 修回 日期]2 0 — 0 2 0 — 6 117 一 , 籍贯 安徽省肥西县 , 硕士 , 实验 师 , 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理学研究 。
1 鬼 臼毒素脂 质体
2 依托泊 甙脂 质体
纳 米 药 物 是 迄 今 为 止 肿瘤 靶 向治 疗 较 早 且 效
果显著 的方法 , 其克服了抗肿瘤药物选择性低而导
致 的严 重 副 作用 , 已经应 用 于某 些 癌 症 的治疗 ; 其 脂 纳米 粒 ( 10n , < 0 m)能有 效地 包 封 亲脂 的药 物 , 能 增 加其 稳 定性 和 静脉 给 药 , 紫杉 醇 和 VP 1 等不 同 一6 的抗癌 药 物均 可被 包 封 , 其对 癌 细胞 和荷 瘤 动物 模
万 宗 明,别 静 ,宋光 明 ( 、 武警医 学院药 教研室, 理学 天津306) 012
关键词 :抗肿瘤 ; 鬼臼毒素 ; 脂质体 ; 进展
【 文章编号 】 0854 ( 1 0—060 10—0 1 00 107—3 2 )
【 中图分类号】 9 1 R6
【 文献标识码】 B
7 6
武 警 医学 院学 报
Ac aAc de a e ii a t a mi eM dc n eCPAF
第 1卷第 1 21 年 1 9 期 00 月
v 11 No1 o.9 . Jn 2 1 a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
脂质体研究进展
文字表述:关键词: 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摘要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它作为药物的人
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脂质体包裹药物可用于肿瘤、免疫
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 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的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的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
强药物的疗效。
1 脂质体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以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的药
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
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在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
生长等。
脂质体抗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
内硬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脂质体
及其包裹的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
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这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脂质体能促进
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
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
展开过争论[14,15]。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的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 所使用的药物和脂质体类型
2.1抗肿瘤药剂
2.1.1各类脂质体包裹阿霉素(ADR)Sadzuka等报道了聚乙烯甘醇阿霉素脂质体(PEC-LADR)的
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1]。脂质体组合可使ADR活性增强。PEC调节能抑制ADR对心肝的副作用。ADR可
在胰腺内贮存。Konno等研制了含有磷脂酰胆碱(PC)和胆固醇的LADR[4]。再与对肿瘤血管系有特异
效应的肿瘤坏死因子α联用,以治疗8例晚期胃癌或结直肠癌肝转移者。Unezaki等报道二硬脂酰磷脂
酰胆碱(DSPC)和PEC衍生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两种脂质体与ADR的衍生物[6],在注入
患神经母细胞瘤的C-1300小鼠体内后,ADR自外渗脂质体释放进入肿瘤组织。Northfelt等报道[8],
、53名以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或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常规化疗而不能耐受毒性的晚期艾滋病并
发Kaposi肉瘤患者曾采用新型LADR治疗。这种脂质体能提高ADR的疗效,为常规化疗无效的此类患者
提供了新的选择。Ichinose等报道,LADR与肿瘤识别分子1-氨基乳糖,具有杀灭植入裸小鼠体内
的AH66肝癌细胞的效应。ADR包裹在外盖胆固醇芽霉菌素的脂质体内,可提高ADR在血液中的稳定性。
2.1.2 柔红霉素脂质体 含有DSPC和胆固醇的柔红霉素脂质体制品DounoXome,可输送其内含药物
至体内硬瘤。DaunoXome与常规ABV(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化疗相比,既能提高抗癌活
性,又可降低毒性[3]。
2.1.3 转铁蛋白脂质体结合γ射线治疗 以转铁蛋白脂质体结合γ射线治疗,使通过野生
型p53DNA转染头颈部鳞癌而建立的抗放疗JSQ-3人细胞株变为对γ-射线敏感。转铁蛋白脂质体比用单
一脂质体的转染率高6~10倍[2]。
2.1.4 干扰素脂质体 脂质体包裹的α或β干扰素(IFN)抑制一系列肿瘤,包括乳腺癌的增
殖[18]。研究证明,脂质体是输送高剂量IFN的有益载体。
2.1.5 紫杉酚脂质体 与常规紫杉酚比较,脂质体包裹的紫杉酚对正常小鼠的毒性小得多[19]。
2.2 免疫研究所使用的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有力的启动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性的抗原
呈递细胞。通过研究各种基因转移方法,包括DNA-脂质体复合物、重组的腺病毒(AdV)载体等,证
明AdV是有开拓前景的DCs载体,可用于基因工程[10]。
以HIV调节荧光素酶的阳离子脂质体,可介导白喉毒素A基因片段进入HIV感染的HeLa细胞中,用
于艾滋病的基因疗法[13]。
用甘露糖共轭脂质对肺泡巨噬细胞打靶,发现含40%甘露糖基磷脂的脂质体摄入率比没有这种磷
脂的脂质体高3.6倍[12]。
参考文献
1 Sadzuka Y,Nakai S,Miyagishima A et al.Cancer
Lett(Shannon,lrel),1997:111(1,2):77-86
2 Xu L,Priollo KF,Chang EH.Hum Gene Ther,1997:8(4):467-475
3 Forssen EA.Adv Drug Delivery Rev,1997:24(2,3):133-150
4 Konno H,Maruo Y,Matsuda I et al.Adv Drug Delivery rev,1997:24(2,3)331-335
5 Lappalainen K,Pirila L,Jaaskelainen I et al,Anticancer res,1996:16(5A):2485-2491
6 Unezaki S,Maruyama K,Hosoda JI et al.Int J pharm,1996:36(2):127-133
7 Rueck A,Beck G,Bachor R et al.J Photochem Photobiol b,1996:36(2):653-659
8 Northfelt DW,Dezube BJ,Thommes JA et al.J Clin oncol,1997:15(2):653-659
9 Ma DDF,Wei AQ Leuk Res,1996:20(11,12):925-930
10 Arthur JF,Butterfield LH,Roth MD et al.Cancer Cene ther,1997:4(1)17-25
11 Gregoriadis C,Saffie R,de Souza JB.FEBS lett,1997:402(2,3):107-110
12 Shao J,Ma JKH.Drug Delivery,1997:4(1):43-48
13 Konopka K,Harrison CS,Felgner PL et al.Biochim Biophys acta,1997:1356(2):185-197
14 Moghimi SM.J Leukocyte Biol,1997:61(5):643-644
15 Schmidt-Weber CB,Rittig M,Hauser I et al.J Leukocyte biol,1997:61(5):644-645
16 Kim CK,Jeong EJ,Int J Pharm,1997:147(2):143-151
17 Ichinose K,Yamamoto M,Khoji T et al.Anticancer res,1998:18(1A):401-404
18 Coradine D,Pellizzaro C,Biffi A et al.Anticancer res,1998:18(1A):177-182
19 Cabanes A,Briggs KE,Gokhale PC et al,Int J oncol,1998:12(5):1035-104
##如需查看完整(带图片的资料请登陆医学生家园站点)
脂质体研究进展
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的策略研究与进展
脂蛋白(a)与肾脏疾病关系的新进展
酵母双杂交体系的新发展
清道夫受体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进展
链置换扩增术(SDA)及其进展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技术的新进展
凋亡调控基因BC12家族研究的新进展
哺乳动物硒蛋白的研究进展
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双盲观察
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