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中的八大战略原则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的八大原则

战略管理的八大原则

8
(六)客户价值最大化原则
• 并不是所有客户都是你的目标客户。目标 越少,你的竞争力就越强。 • 裁减客户,集中到一个目标客户群。
9
(七)时间原则
• 我们通常高估一年能做到的事情, 而低估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 实际上,十年我们几乎可以做成 任何事情,而一年内几乎做不成任 何事情。 • 做企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
6
(四)重强原则
•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存 在弱点。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弱点, 尽量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 军事学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优势选 择作战的地方。
7
(五)无形资产原则
• 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的信誉、品牌、 业务模式、客户关系、员工等 • 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重要许多倍 • 企业的未来取决于无形资产,有形 资产只代表过去
战略管理的八大原则
经理人培训1ຫໍສະໝຸດ 战略管理的八大原则1. 2. 3. 4. 5. 6. 7. 8. 目标集聚原则 价值效能原则 简单原则 重强原则 无形资产原则 客户价值最大化原则 实验原则 时间原则
2
(一)目标聚集原则
• 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 也更容易成功。 • 企业:要集中,不要盲目多元化。 • 个人: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精力分 散的天才更有成就。 • 军事学的第一原则:集中兵力。
3
(二)焦点价值的效能原则
• 找准焦点,才能把力量发挥出来 • 企业:要不断地寻找/更新企业发展的 突破点 • 个人:放弃“全面发展” • 军事学的第二条原则:“出其不意”。
4
集中—聚焦—深入
集中力量
击中要害
向深处发展
5
(三)简单原则
• 优秀的企业都找到了简单的经营管 理模式 • 对企业 / 个人都适用的一个原则: 少就是多 • 科学哲学的原则:最优秀的理论是 假设最少的理论

企业经营成功的八大战略

企业经营成功的八大战略
47
《成功战略》的目标观
• 只有一个终极目标:为目标客户解决其瓶颈问题,而不是众多的目标, 如提高生产力、利润等等。有了这个目标,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2
集中
• 为某一类客户服务 • 在某一个行业 • 某一些产品领域 • 解决某些永恒的长期问题
13
80/20 原理
14
Pareto 原则或 Pareto的发现
• Vilfredo Pareto, 1897, 发现了所谓的Pareto - 法则: 收入与财产的不均匀分配(一个国家20%人口占有其80%财产,10%占 65%,5%占50%)
45
企业的类型 (组合分析)
复杂
D
C
• 最好的企业是大而简单的企业 (ALDI,GE,麦当劳----)
• 谁想做大,必须做简单
简单
A
B


46
隐藏的冠军:目标观
•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第一” - 简单的目标 • 平均世界市场占用率:30% • 相对世界市场占用率1,56 = 比最强的竞争对手大56% • 平均10年以上市场领先者 • “我们制定行业的标准”
改变力量格局的能力 权力
影响别人及自己的 能力
改变内外部信息 的能力
运用资本的 能力
运用技术 的能力
心理 信息 财务 技术
内容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
效果
35
战略决定论
战略问题: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自己有限的力量?
权力问题:力量对比及依赖性 心理问题 信息问题
16
80/20原则的运用:质量革命
• J. M. Juran, E. Deming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1951 • 80/20原则是质量运动的主要理论支柱:“少数重要因素原则”

企业战略制定的八大要素

企业战略制定的八大要素

企业战略制定的八大要素企业战略制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不过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企业战略制定的基本要素,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是我总结的企业战略制定的八大要素。

一、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

企业应该确定自己要面向哪个客户群体,提供哪种产品或服务,并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

市场定位需要考虑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因素,以便确定最佳的市场定位方案。

二、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一个实际可行的目标,能够激励整个企业的员工为之努力。

此外,战略目标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够确保企业在未来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三、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企业战略制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需要评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并作出最佳的资源配置决策,以达到最大效益。

资源分配需要注重平衡,不同的业务板块之间要合理分配资源。

四、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一个关键方面。

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保障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企业需制定合适的组织架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以确保战略实施的顺利进行。

五、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并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和采纳新技术、新思想,以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

六、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战略制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定位,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要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同时要与市场定位相匹配,并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

七、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一个关键方面。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需要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推广渠道,以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额。

八、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一个必要环节。

企业必须在战略制定之初就考虑到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商战中的8大战略原则(下)--企业百战不殆的军事战略(之三)

商战中的8大战略原则(下)--企业百战不殆的军事战略(之三)

商战中的8大战略原则(下)--企业百战不殆的军事战略(之三)宋新宇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 在上期所述克劳塞维茨战略四原则之外,在这里提出新的四条战略原则.rn主动原则rn或者说主动权原则.善战的将军都很重视这一点,他可以做出许多牺牲,但是不能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历史上的<六韬>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按我们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动.孙子则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宋新宇
【作者单位】北京易中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将军之道企业百战不殆的军事战略(之一) [J], 宋新宇
2.商战中的八大战略原则(上)企业百战不殆的军事战略(之二) [J], 宋新宇
3.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现代商战中的应用——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为例[J], 齐增慧;
4.商战中的八大战略原则 [J], 汪淮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三国演义与现代商战》之二 [J], 霍雨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模式八大核心原则

商业模式八大核心原则

商业模式八大核心原则1.持续赢利原则企业能否持续赢利是我们判断其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

因此,在设计商业模式时,能赢利和如何赢利也就自然成为重要的原则。

当然,这里指的是在阳光下的持续赢利。

持续赢利是指既要能“赢利”,又要能有发展后劲,具有可持续性,而不是一时的偶然赢利。

持续赢利是对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有效的考量标准,赢利模式越隐蔽,越有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2.客户价值最大化原则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持续赢利,是与该模式能否使客户价值最大化有必然关系的。

一个不能满足客户价值的商业模式,即使赢利也一定是暂时的、偶然的,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反之,一个能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即使暂时不赢利,但终究也会走向赢利。

所以我们把对客户价值的实现再实现、满足再满足,当作企业应该始终追求的主观目标。

3.资源整合原则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

(1)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集中优势企业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

(2)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关系,整体化通过投资、协同、合作等战略手段,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在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进行密切协作,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融入到客户企业的价值链运行当中,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3)强化产业价值链的薄弱环节,释放整体效能具体的做法包括,由强势的高效率企业对低效率企业进行控制,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由产业链主导环节的领袖企业对产业链进行系统整合。

如蒙牛对上游奶站的收购,上市公司湘火炬对上游国外经销商的收购等等。

(4)把握关键环节,重新组织产业价值链企业必须识别和发展所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环节,即高利润区,并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此环节,培育核心能力,构建集中的竞争优势,然后借助这种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益,使企业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获得其他环节的利润或价值的转移,构建起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竞争优势。

企业成功的八项原则

企业成功的八项原则

企业成功的八项原则第一个原则集中原则要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某一类户,而不要盲目最求多元化。

军事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格兰仕的例子集中到微波炉市场。

无敌价格策略。

由价格导致销量的雪崩价格和价格背后的低成本的控制能力。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能量,只有把能量集中起来才能成功。

世上没有奇迹,只有集中和聚焦所产生的能量。

小麻雀在大桥上的同一点上跳跃,可以把大桥振塌。

自我限定中成就大事—在窄的领域成为第一比在宽的领域成为第二要容易得多,要有效得多。

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陷阱。

企业处于巅峰的时候就是企业最危险的时候,此时的企业面临投资的压力,最容易进入其他的业务领域,走多元化。

瑞星走多元化的失败教训,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全能。

一旦资源和精力分散,就什么事也做不好。

品牌价值最好的企业的前十名没有多元化的,如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迪斯尼、索尼、柯达、耐克因此,多元并不是做大的前提万科的例子:从94年开始做减法,把不属于房地产领域的业务全部减掉。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陷阱。

实际上东方不良的西方也不会亮。

协同效应的发生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协同效应也不是发展多元化的理由。

集中的企业是专业化企业,是质量的保证,客户对第一名有安全感,会被客户所首选,量的规模上去了后,就会有成本优势。

如果企业很集中,他的名字就是品牌。

隐藏冠军市场观:我是专家;我们集中在我们能做的地方;市场空缺;我们有一个很深、不宽的产品组合;不要多元化、一条小河中的大鱼。

集中:为某一类客户服务;在某个行业;某一些产品领域;解决某些永恒的长期问题做企业应该是把企业做强,不要把企业做大做企业的目标。

集中背后的自然规律:2/8原则2/8定律在工作效率中运用。

导致80%的质量问题是20%的原因。

成功的结果是让你很乐意去做事情。

通常的管理是没有时间把所有的问题完美的解决。

要有选择的去做,把事情分类,重要的事情自己做,不做要的事情放权,让员工达到锻炼。

一般人的想法是抓住每一个机会,80/20原则是多思考,把最重要的机会做好。

【会计实操经验】商战中八大战略原则

【会计实操经验】商战中八大战略原则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商战中八大战略原则
将军之道是我们从军事学家那里学到的第一类东西。

第二类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军事学家总结的一些房屋的战略原则。

这些原则来自于军事实践,又被用于指导实践。

管理学极为重视的案例故事,实际上也是从军事学家那里“偷”来的。

只不过,大部分的管理学者沉湎于对众多案例的分析,却少有大家像孙子、毛泽东、克劳塞维茨那样,认为这些原则起到的作用是能够“照明了全部的道路,便利前进,教育判断,并使人免于错误”。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少的。

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熟悉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为。

集中兵力原则在所有的军事学的著作中,以及中国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战争案例中,集中兵力原则是最被兵家所推崇的第一个战略原则。

毛泽东把此条原则称之为“并立一向”,即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方向:“我们的经验是,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

”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在有强大敌军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应只有一个,不应有两个。

”研究拿破仑的学者普遍认为,拿破仑之所以能20年在欧洲所向无敌,在于在战略上,拿破仑善于动员最强大的力量,集中在根本性的目标上,用决战导致决胜是其取胜的关键。

在克劳塞维茨眼里,集中兵力主要体现在他说的数量原则上,他在对拿破仑战争进行反思后说:“对于近代军事史无偏见的检讨导。

商战必备三十六计

商战必备三十六计

商战必备三十六计目录第一部分:胜战计 (3)第一计:隐忍低调,暗中崛起 (3)第二计:由小及大,逐步吞噬 (3)第三计:善用资源,共创双赢 (3)第四计:洞察规律,运用自如 (3)第五计:敌手困顿,乘势夺利 (4)第六计:避其锋芒,分化击败 (4)第二部分:敌战计 (4)第七计:制造虚假表象,诱敌深入 (4)第八计:隐秘行动,乘机突袭 (4)第九计: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 (4)第十计:深藏不露,新品研发 (5)第十一计:舍局部,取全局 (5)第十二计:见微知著,捕捉商机 (5)第三部分:攻战计 (5)第十三计:明察秋毫,洞悉全局 (5)第十四计:独具匠心,化敌为友 (5)第十五计:声东击西,避风蓄势 (6)第十六计:循序渐进,宽严相济 (6)第十七计:投石问路,诱导对手 (6)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挫其锋芒 (6)第四部分:混战计 (6)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内部分化 (6)第二十计:混水摸鱼,制定规则 (7)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善出奇兵 (7)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全面收购 (7)第二十三计:联盟合作,壮大自我 (7)第二十四计:火中取栗,不如雪中送炭 (7)第五部分:并战计 (7)第二十五计:瞒天过海,借机合作 (7)第二十六计:借刀杀人,警示弱者 (8)第二十七计:按兵不动,蓄势待发 (8)第二十八计:金蝉脱壳,釜底抽薪 (8)第二十九计:借尸还魂,借鸡生蛋 (8)第三十计:喧宾夺主,主导行业 (8)第六部分:败战计 (9)第三十一计:美人力挽狂澜,挫其斗志 (9)第三十二计:真假参半,虚实互见 (9)第三十三计:反间之计,化敌为友 (9)第三十四计:真诚服务,感动客户 (9)第三十五计:内部团结,外部分化 (9)第三十六计:以退为进,伺机而动 (10)商战必备三十六计第一部分:胜战计第一计:隐忍低调,暗中崛起自古以来,强者恒强,弱者则被淘汰。

在弱者蜕变之前,最好保持谦逊低调,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悄然积累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战中的八大战略原则将军之道是我们从军事学家那里学到的第一类东西。

第二类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军事学家总结的一些房屋的战略原则。

这些原则来自于军事实践,又被用于指导实践。

管理学极为重视的案例故事,实际上也是从军事学家那里“偷”来的。

只不过,大部分的管理学者沉湎于对众多案例的分析,却少有大家像孙子、毛泽东、克劳塞维茨那样,认为这些原则起到的作用是能够“照明了全部的道路,便利前进,教育判断,并使人免于错误”。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少的。

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熟悉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为。

集中兵力原则在所有的军事学的著作中,以及中国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战争案例中,集中兵力原则是最被兵家所推崇的第一个战略原则。

毛泽东把此条原则称之为“并立一向”,即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方向:“我们的经验是,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

”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在有强大敌军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应只有一个,不应有两个。

”研究拿破仑的学者普遍认为,拿破仑之所以能20年在欧洲所向无敌,在于在战略上,拿破仑善于动员最强大的力量,集中在根本性的目标上,用决战导致决胜是其取胜的关键。

在克劳塞维茨眼里,集中兵力主要体现在他说的数量原则上,他在对拿破仑战争进行反思后说:“对于近代军事史无偏见的检讨导致下述结论:数量优势是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具有决定性,所以尽可能集中最大数量的原则,也就被认为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

”数量优势:“此乃在战略和战术中最普遍的胜利原则。

”拿破仑自己则有“多兵之旅必胜”的格言。

当然,克劳塞维茨也知道这集中兵力原则不是唯一的胜利原则,“仅当数量优势大到足以抵消所有其它因素的能力时,它才是决定战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

”但如果我们做不到数量优势怎么办?克劳塞维茨也清晰的回答:“每当不能获取绝对优势时,唯一的办法即为利用我们手中已有的兵力来做巧妙的运用,以求在决定点上产生一种相对优势。

”“所谓相对优势,即在决定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

通常是以下述几种因素为其基础:即对于那些点的正确研判,开始时就对兵力给予正确方向,以及为重要利益而不惜牺牲不重要利益的决心。

”毛泽东对此的总结是简单的四个字:“各个击破。

”“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的局部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的局部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在朝鲜战场上,毛泽东曾提出以9倍数的优势兵力歼灭美军。

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围剿的第一仗,便集中4万人打张辉瓒的9000人。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更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3个月歼敌25个旅时所采用的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

我们集中兵力必须6倍、5倍、3倍,至少3倍于敌,方能有效歼敌。

”1947年,毛泽东更把这一条放进了十大军事原则。

军人企业家中,除了张瑞敏之外,似乎每个人都十分看重集中兵力的原则。

在王石表现为其“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在华为表现为其写入“华为基本法”的“永不进入”原则:“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广汇的孙广信,也似乎有同样的信条。

对真正理解军事战略的企业家而言,讨论企业多元化是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

关键的问题是你能否在多点上取胜,更不用说你能否在同一时间里在多点上取胜。

但在管理和军事上,要真正做到集中,往往却很难。

这就像毛泽东曾感慨过的那样:“集中兵力看来容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立能力,采取应付主义。

目标明确原则目标原则实际上是集中原则的一个逻辑后果。

集中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目标。

而目标不明确或不正确,则让一支部队――即使是高度集中的部队也无法取胜。

事实上,许多的败仗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或者不正确而造成的。

在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的目标是打大的歼灭战,要求整师地消灭美军。

但当毛泽东发现这个目标不现实时,他立即将此目标降为“零敲牛皮糖,”只要求一次吃掉敌人一个团、一个营、甚至一个排、一个班,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了把美军赶回谈判桌的目的。

目标的准确也是不容忽视的。

实际上,在任何战争中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认清敌方“重心”之所在。

如果对方的这点被打败了,则整个战事都会发生于敌不利的变化。

毛泽东称之为枢纽。

判断是什么是枢纽、什么是事情的关键,是需要雄才大略的。

解放军的辽沈战役先打锦州而后打长春,实际上是一个这样的正确选择,最终让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可以做到“关门打狗。

”在后文,我还要讨论一个困惑军人企业家的问题,即胜利之后怎么办?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这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通常一个(军人)企业家在创业的第一阶段目标极为明确,可能就是简单的生存目标,而到了胜利特别是大胜之后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虽然一些人有一些虚空的目标,如:进入世界500强,便他实际上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场仗要在哪里打,要达到什么目的。

所以,胜军的一个自然后果就是兵力再也无法集中起来,所以,我们也就再也看不到原来的“常胜将军”继续胜处下去。

出其不意原则出其不意原则(或者说奇袭原则)被克劳塞维茨认为是军事战略的第三条。

它要求部队以快速行动和选择出其不意的打击点取得胜利。

孙子言:“兵者,诡之道也。

”又说:“战势不过奇正,以正合,以奇胜。

”实际上都在说明奇袭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说:“奇袭不仅是获得数量优势的工具,而且基于其精神效力,也同时被认为是一种实质性的原则。

当奇袭能获得高度成功时,则其后果即为在敌军内部发生混乱并丧失勇气。

”“优势可在运动中,尤其是在奇袭中产生。

”而在方法上,“秘密和迅速是这个乘积中的两个因素。

”追击原则克劳塞维茨认为可以称为原则的第四条是追击,“追击失败的敌人实为获取胜果的唯一手段。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提法时,我以为这可能是小题大做。

难道打仗之人不知道乘胜追击的道理吗?但当我看到我熟悉的一些企业的做法时,我不禁认为:这对企业家来说,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

例如:我的一个客户,因为运用了集中原则而在某一个行业打开了销量。

所有的人都很高兴,但几乎没有人想:下面该如何做?如果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供应商,我如何成为第二家,如何成为所有保险公司的供应商?大部分的人反应不是乘胜追击,而是沾沾自喜,认为我今年已经有了60%的增长,为什么还要费更大的力气?让我们看看克劳塞维茨怎么说“当战败的兵力数量增加时,胜利的规模并非随着被击败兵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啬,而是成级数的增加。

一场大战胜负分晓时所产生的精神效果,在失败者方面要远比在胜利者方面为大,所以我们必须特别重视此种精神效果。

在上期所述克劳塞维茨战略四原则之外,在这里提出新的四条战略原则。

主动原则或者说主动权原则。

善战的将军都很重视这一点,他可以做出许多牺牲,但是不能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历史上的《六韬》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

一者,能独往独来。

”按我们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动。

孙子则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动权意味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地点、方式与敌人会战,而不是让敌方决定。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主动权体现在一个部队逼迫敌人在自己选择的地方进行决战,而决战的最终目的是毁灭敌人。

也就是说:克劳塞维茨的主动体现在进攻上。

事实上,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是更具有主动性的作战形式。

毛泽东也十分了解战略决策中主动权的意义。

在不同的时期,他领导部队用不同的方式赢得和行使主动权:用运动、转移、游击战、运动战,防御战直至进攻。

在所有的战争形态上毛泽东都掌握了主动权原则这个至高点。

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打仗没什么,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当自己力量强大时,就打击敌人:当自己弱小时,就拖垮敌人。

但无论何时,不能让敌人指挥自己的行动。

在二十几年的战斗里,毛泽东创造的打法几乎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

统一指挥原则一个部队不能同时有两个领导。

这似乎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则,所以我不必做过多的说明。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知名的大帅,几乎都是集政治与军事领袖于一身的,历史上的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几乎无不如此。

作了几十年参谋总长,并三战三胜帮助威廉一世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的老毛奇,对这一原则有极深刻的认识,他的看法是:1、战争不能通过会议方式领导,必须有人说话作出决策;2、参谋长以及指挥官的参谋仅仅是指挥官的顾问;3、即使是蹩脚的计划,如能彻底执行也比综合、犹疑不定的产物要好得多;4、必须在统一的作战原则下,鼓励指挥官发挥主动精神;5、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越少,越简单越好。

老毛奇甚至说:“只要战术能够获胜,则战略可以让步。

”在如此宽容下级指挥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整体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执行?老毛奇的办法是创立了参谋本部制度。

总部及跟随各个战场指挥官的参谋们有责任领导,并把整体的意图贯彻下去,做到这一点,依靠的不是参谋们拥有指挥的权力,而是其拥有更好的理由、信念和上下一致共同的军事信条。

作为企业家,华为的任正非似乎也有类似的看法:“高层重大决策从贤不从众。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计划与计算原则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而要很好准备,就必须计划和计算。

孙子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孙子又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曰:知彼知已,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老毛奇曾打过一个相反的比喻,他认为战争类似商业:兵力是投资,胜利是利润,一切都具有精密合理的计算。

实际上,他打的每一场战役都花了许多年时间做计划、做准备,而他的对手都没有(也没有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计划和计算原则的一个逻辑结果是:军队的资源配置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

要想打一场歼灭战,必须集中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必须为这些兵力配备足够的武器;必须为他们的行动准备足够的后勤支援。

所有这些,对军人来说都不陌生。

但我们却可以观察到许多的企业家一方面拥有大得不着边际的目标,另一方面却不愿拿出起码的资源来实现其目标。

我们要清楚地算出,这样的企业必败无疑。

计划和计算,对企业战略一样重要。

同样,我们知道现实中并非一切都可计算,也许最初的兵力动员和集中可以计算,而开战后战事的变化则无法预料。

尽管如此,滚动的、根据最新的情况作调整、作重新的计算,是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唯一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