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化学简答题整理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食用香精D. 食用盐答案:D2. 食品中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是:A. 维生素CB. 维生素AC. 维生素DD. 维生素E答案:A3.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其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B. 增加食品的吸引力C. 改善食品的色泽D. 保持食品的新鲜度答案:A4. 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通常不包括:A. 糖精B. 阿斯巴甜C. 蔗糖D. 高果糖玉米糖浆答案:C5. 食品中添加的增稠剂的作用是:A. 增加食品的粘稠度B. 减少食品的水分C.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 增加食品的保质期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食品中常用的乳化剂?A. 卵磷脂B. 甘油C. 明胶D. 单甘酯答案:B7. 食品中添加的酸味剂通常不包括:A. 柠檬酸B. 苹果酸C. 乳酸D. 氯化钠答案:D8. 食品中添加的香料和香精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B. 掩盖食品的不良气味C. 提高食品的保质期D. 增加食品的水分答案:B9.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食品的口感B.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C.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 改变食品的颜色答案:B10. 食品中添加的酶制剂主要用于:A. 改善食品的口感B. 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C. 促进食品的消化D. 改变食品的风味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答案:色、香、味、形2.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______和______。

答案:氧化、变质3. 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答案:甜度高、热量低、成本低4. 食品中添加的乳化剂可以改善食品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食品化学简答题

食品化学简答题

⾷品化学简答题1⾷品的主要化学组成,主要营养素有那些?分为天然成分和⾮天然成分,天然成分包括⽆机成分(⽔、矿物质)和有机成分(蛋⽩质、碳⽔化合物、脂类化合物、维⽣素、⾊素、呈⾹和呈味物质、激素、有毒物质),⾮天然成分包括⾷品添加剂(天然来源的⾷品添加剂、⼈⼯合成的⾷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加⼯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质、环境污染物质)主要营养素:蛋⽩质、脂肪、碳⽔化合物、矿物质、维⽣素和⽔2试从β-环状糊精的结构特征说明其在⾷品⼯业中的作⽤?整体上看环状糊精是亲⽔的,但是,由于环的内侧被C —H 所覆盖,与外侧羟基相⽐有较强的疏⽔性。

当溶液中同存在亲⽔和疏⽔物质时,疏⽔物质则被环内疏⽔基团吸附⽽形成包含化合物。

A.⾷品保鲜B.除去⾷品的异味C.作为固体果汁和固体饮料酒的载体D. 保持⾷品⾹味的稳定E 、保持天然⾷⽤⾊素的稳定。

3简述从淀粉为原料制备果葡糖浆(⾼果糖浆)的⼯艺过程及所使⽤的酶答:商业上采⽤⽟⽶淀粉为原料,⾸先使⽤-淀粉酶淀粉⽔解,液化淀粉,使其粘度迅速下降,再⽤葡萄糖淀粉酶进⾏⽔解,得到近乎纯的D-葡萄糖后,最后使⽤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异构成D-果糖,最后得到58%D-葡萄糖和42%D-果糖组成的⽟⽶糖浆,⾼果糖⽟⽶糖浆的D-果糖含量达到55%,它是许多软饮料的甜味剂。

4叙述影响⽔果、蔬菜组织呼吸的因素答:1)温度:选择贮存温度时应与各种⽔果蔬菜保持正常⽣理状态的最低适宜温度相2)湿度:通常情况下,保持⽔果蔬菜的环境的相对湿度为80%-90%3)⼤⽓组成的影响:减少氧⽓,增加⼆氧化碳,可以保持⽔果蔬菜的新鲜状态。

4)机械损伤及微⽣物感染5)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呼吸强度的关系,趋向成熟的果蔬呼吸强度低5写出EMP 途径的总反应式C 6H 12O 6+2NAD +2H 3PO 42AD 2CH 3CO C O OH +++2(NAD H+H +)2AT P +46为什么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果蔬热烫是否充分的指标果蔬加⼯中热烫的主要⽬的是使其本⾝的内源酶失活,以免这些酶引起果蔬⾊泽和风味的变化。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中常见的天然色素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 胡萝卜素B. 叶绿素C. 花青素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乳化剂D. 维生素C答案:D3. 食品中的水分活度是指:A. 食品中水的重量百分比B. 食品中水的体积百分比C. 食品中水的化学活性D. 食品中水的物理状态答案:C4. 食品中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A. 维生素EB. 维生素CC. 亚硫酸盐D. 以上都是5. 食品中的酶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以上都是答案:D6. 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有哪些?A. 卵磷脂B. 甘油酯C. 蛋白质D. 以上都是答案:D7.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 单糖B. 双糖C. 多糖D. 以上都是答案:D8. 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变性因素包括:A. 高温B. 强酸或强碱C. 重金属离子D. 以上都是答案:D9. 食品中的脂肪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B. 水解C. 聚合D. 以上都是答案:D10. 食品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哪些元素?A. 钙B. 铁C. 锌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食品中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食品质量和保质期的重要因素。

答案:水分活度;微生物污染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3. 食品中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食品口感和风味的主要因素。

答案:碳水化合物;蛋白质4. 食品中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

答案:维生素;矿物质5. 食品中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食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答案:抗氧化剂;乳化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食品中常见的天然色素及其来源。

答案:食品中常见的天然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

食品化学简答题

食品化学简答题

1 简要概括食品中得水分存在状态。

食品中得水分有着多种存在状态,一般可将食品中得水分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

其中,结合水又可根据被结合得牢固程度,可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自由水可根据这部分水在食品中得物理作用方式也可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2 简述食品中结合水与自由水得性质区别?⑴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中非水成分得不同,结合水得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需要得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得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得改变;⑵结合水得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就是植物得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得原因之一;而多汁得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⑶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得溶剂;⑷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得食品容易腐败。

3 比较冰点以上与冰点以下温度得αW差异。

⑴在冰点温度以上,αW就是样品成分与温度得函数,成分就是影响αW得主要因素。

但在冰点温度以下时,αW与样品得成分无关,只取决于温度⑵食品冰点温度以上与冰点温度以下时得αW值得大小对食品稳定性得影响就是不同得;⑶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得αW不能用来预测冰点温度以上得同一种食品得αW。

4 MSI在食品工业上得意义在恒温条件下,食品得含水量(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得质量表示)与αW得关系曲线。

意义在于:⑴在浓缩与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得难易程度与αW有关;⑵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得转移;⑶测定包装材料得阻湿性得必要性;⑷测定什么样得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得生长;⑸预测食品得化学与物理稳定性与水分得含量关系。

5 滞后现象产生得主要原因。

MSI得制作有两种方法,即采用回吸或解吸得方法绘制得MSI,同一食品按这两种方法制作得MSI图形并不一致,不互相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完整版本食品化学简答题

完整版本食品化学简答题

1简要归纳食品中的水分存在状态。

食品中的水分有着多种存在状态,一般可将食品中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联合水。

此中,联合水又可依据被联合的坚固程度,可细分为化合水、周边水、多层水;自由水可依据这部分水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也可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2简述食品中联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差别?⑴食品中联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好多,跟着食品中非水成分的不一样,联合水的量也不一样,要想将联合水从食品中除掉,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假如强行将联合水从食品中除掉,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行逆的改变;⑵联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因为几乎不含自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计的原由之一;而多汁的果蔬,因为自由水许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损坏其组织;⑶联合水不可以作为溶质的溶剂;⑷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联合水则不可以,所以自由水许多的食品简单腐败。

3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αW差别。

⑴在冰点温度以上,αW 是样品成分和温度的函数,成分是影响αW 的主要要素。

但在冰点温度以下时,αW 与样品的成分没关,只取决于温度⑵食品冰点温度以上和冰点温度以下时的αW 值的大小对食品稳固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⑶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的αW 不可以用来展望冰点温度以上的同一种食品的αW。

4MSI 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αW 的关系曲线。

意义在于:⑴在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αW 有关;⑵配制混淆食品一定防止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⑶测定包装资料的阻湿性的必需性;⑷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克制微生物的生长;⑸展望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固性与水分的含量关系。

5滞后现象产生的主要原由。

MSI 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即采纳回吸或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 ,同一食品按这两种方法制作的MSI 图形其实不一致,不互相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抗氧化剂C. 甜味剂D. 维生素答案:D2.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可以提供能量?A. 蛋白质B. 维生素C. 矿物质D. 水答案:A3. 食品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哪种状态?A. 自由水B. 结合水C. 游离水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A. 淀粉B. 纤维素C. 脂肪D. 糖答案:C5.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A. 蛋白质B. 维生素C. 矿物质D. 所有选项答案:D6.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A. 钙B. 铁C. 锌D. 镁答案:A7. 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的?A. 维生素CB. 维生素BC. 维生素DD. 维生素K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食品中的天然色素?A. β-胡萝卜素B. 叶绿素C. 胭脂红D. 花青素答案:C9. 哪种物质是食品中的天然抗氧化剂?A. 维生素CB. 维生素EC. 维生素AD. 所有选项答案:D10.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对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A. 蛋白质B. 维生素BC. 矿物质D. 脂肪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食品中的蛋白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答案:氨基酸、肽链、蛋白质2.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单糖、双糖、多糖3. 食品中的脂肪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4. 食品中的矿物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钙、铁、锌5. 食品中的维生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食品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答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其主要功能包括: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作为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以及作为免疫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食品化学简答题,选择,判断

食品化学简答题,选择,判断

食品化学简答题3.简述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

答:食品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对食品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进行研究阐明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贮藏加工中发生的变化。

4.简述食品贮藏加工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答:(1)质地会失去溶解性,失去持水力;(2)风味出现酸败,出现焦味,出现异味;(3)颜色褐变,漂白,出现异常颜色;(4)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降解或损失;(5)产生毒物,钝化毒物1.降低水分活度可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其机理是什么?2.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20.简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别。

答:(1)结合水在-40摄氏度下不结冰,而游离水能结冰,但冰点有所下降;(2)结合水无溶解溶质的能力,而游离水溶解溶质的能力强,干燥时易被除去;(3)结合水与纯水比较分平均运动为0,而游离水与纯水分子平均运动接近;(4)结合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而游离水很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大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但与食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21.食品中水分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23.概括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答:食品中不同状态的水可分为两类: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也称游离水,是是借助毛细管作用力存在于细胞间隙,细胞液中以制成食品的结构组织中;结合水也称束缚水,是指与食品中一些化合物的活性基团,以氢键等形式结合得水24.简要说明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地反映食品稳定性的原因。

3.何谓淀粉老化?说明制备方便面的基本原理?答:将刚糊化的淀粉迅速脱水至10%以下,使淀粉被固定在糊化状态,避免老化,且易复水23.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答:(1)结构上,直链淀粉小于支链淀粉;(2)在Aw方面,Aw提高,糊化速度提高;(3)高浓度的糖分水子,使淀粉糊化受抑制;(4)高浓度盐受抑制,低浓度盐几乎无影响;(5)脂类抑制糊化;(6)pH小于4,淀粉水解为糊精,粘度降低,pH4~7时,几乎无影响,pH=10时,糊化速度迅速加快,但在食品中意义不大;(7)淀粉酶使淀粉糊化加速24.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答:2~4摄氏度,淀粉易老化;大于60摄氏度或小于-20摄氏度不易发生老化;(2)含水量30~60%易老化,含水量过低(小于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3)直链淀粉易老化,聚合度中等的淀粉易老化;淀粉改性后,不均匀提高,不易老化;(4)脂类,乳化剂,多糖(果糖除外),蛋白质抗老化;(5)pH小于7或大于10,老化减弱25.简述碳水化合物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化学期末重点简答题(典型题目集锦)

食品化学期末重点简答题(典型题目集锦)

食品化学期末重点简答题(典型题目集锦)1、为什么冷冻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冷冻?答:当食品反复解冻-冷冻后,会使其组织遭到破坏,品质开始变化,原有的营养成分、新鲜度、口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试述蛋白质变性及其影响因素,举出几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答: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加热、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影响因素:物理因素有加热、低温、机械处理、高压、辐射等,化学因素有酸碱因素、金属离子、有机溶剂、有机化合物、还原剂等;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面团揉制是通过机械处理使蛋白质变性,加热使鸡蛋清变性凝固等。

4、为何大豆蛋白凝胶的形成需加Ca2+?答:钙离子是大豆蛋白质变性凝固。

5、试述油脂精制的步骤和原理。

答:基本流程:毛油→脱胶→静置分层→脱酸→水洗→干燥→脱色→过滤→脱臭→冷却→精制油。

脱胶工序是将毛油中所含的磷脂等胶质加以去除的过程,这是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共有的工序。

原理是利用磷脂的吸水膨胀产生絮状物与油分开。

脱酸有物理脱酸和化学脱酸两种方法,前者是采用蒸馏的原理,利用脂肪酸与油脂之间的沸点不同,在高温和高真空的条件下,把脂肪酸蒸馏出来除去;后者是采用苛性钠将油中游离脂肪酸皂化分离去除。

脱色主要是采用活性白土(或加一部分的活性碳)以吸附方式去除含在油中叶绿素等色素,及在脱酸中没有完全去除微量磷脂和皂成分。

脱臭原理是利用物质的沸点随着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变化进行变化,在低压下高温过热使易挥发的物质进行蒸发脱除。

6、油脂氢化的作用是什么?答:油脂氢化是在催化剂(Pt,Ni)的作用下,三酰基甘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

氢化可除臭,使油脂颜色变浅,稳定性增加,改变风味,提高油脂的质量,便于运输和贮存,还可以改变油脂的性质,使液体油脂转变成半固体脂肪或可塑性脂肪。

7、反复使用的油炸油品质降低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期食用有何危害?答:反复使用的油炸油品质降低,粘度升高,碘值降低,酸价升高,发烟点降低,泡沫量增加,以及产生刺激性气味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答:(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水分活度在0.6以下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长,Aw越低,微生物越难存活,控制水分活度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水分活度与酶促反应:水分活度在0.25-0.3范围可以有效减缓酶促褐变。

(3)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赖氨酸损失:水分活度在0.6-0.7范围最容易发生酶促褐变。

水分活度下降到0.2,褐变基本上不发生。

(4)水分活度与脂肪氧化:水分活度较低和胶高时都容易发生脂肪氧化。

2.举例说明糖类物质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糖类物质由于具有醇羟基和羰基的性质,可以发生成酯、成醚、成缩醛等反应和羰基的一些加成反应,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既有利于食品加工品质,又有不利的一面,部分中间产物对食品的品质影响极大。

1) 美拉德反应:羰基和氨基经过脱水缩合,聚合成棕色至黑色的化合物。

食品中有羰氨缩合引起食品色泽加深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也产生一些挥发性的全类和酮类物质,构成食品的独特的香气。

经常利用这个反应来加工食品,例如烤面包的金黄色、烤肉的棕红色的形成等。

2)焦糖化反应糖和糖浆在高温加热时, 糖分子会发生烯醇化, 脱水, 断裂等一系列反应, 产生不饱和环的中间产物,产生的深色物质有两大类:糖的脱水产物和裂解产物(醛、酮类)的缩合、聚合产物。

黑色产物焦糖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烤食品、糖果和调味料生产等。

3)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单糖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异构化(烯醇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生成异构糖和分解成小分子的糖、醛、酸和醇类化合物;还可能发生分子内氧化和重排作用生产糖精酸。

4)在酸性条件下的变化:糖与酸共热则脱水生成活泼的中间产物糠醛,例如戊糖生成糠醛,己糖生成羟甲基糠醛。

5)糖氧化与还原反应:醛糖在弱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糖酸;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二元酸,酮糖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在酮基处裂解生成草酸和酒石酸。

糖类还可以还原成食品添加剂糖醇。

6)淀粉水解:淀粉在酸、碱或酶的作用水解成葡萄糖,或进一步异构成其它的单糖,这是制备葡萄糖浆和果葡糖浆的理论基础。

3. 影响食品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叙述其预防措施?答:1) 影响因素:温度、氧气、水分活度、底物类型、pH等。

2)控制措施:A、降温与控氧B、控制水分含量:一般容易褐变的固体食品将水控制在3%以下,可很好地抑制其褐变。

液体食品通过降低其浓度,则可较好地防止褐变。

C、降低pH值:在稀酸条件下,羰氨缩合产物很易水解。

所以降低pH值是控制褐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D、使用较不易发生褐变的食品原料在所有羰基化合物中,以α-已烯醛褐变最快,其次是α-双羰基化合物,酮褐变速度最慢。

对于氨基化合物来说,褐变速度为:蛋白质>肽>胺类>氨基酸。

在氨基酸中, 碱性氨基酸褐变速度较快,ε-位或在末端者,比α-位上较易褐变,所以赖氨酸褐变损失率最高。

由于脂类氧化和热解可产生不饱和醛、酮及二羰基化合物,因此,不饱和度高、易氧化的脂类亦易与氨基化合物发生褐变反应。

E、添加亚硫酸或氯化钙F、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去除反应底物4.简述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方法?答:(1)食品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当食品细胞受到破坏后,食品中的多酚类物质(例如儿茶素、花青素)、氨基酸及其含氮酚类衍生物等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将酚类物质氧化成粉红色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进一步积累、聚合为黑色物质。

(2) 防止食品发生褐变的方法(1)钝化酶的活性: 热处理, 酶抑制剂,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

大多数酶,在30-40℃范围内显示最高活性。

酶抑制剂能使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导致酶活力下降或丧失,(2) 改变酶的作用条件: 温度, PH值, 水分活度:在极端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酶会变性而完全失去活性,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为4.5-8.0范围内。

水能影响食品中酶反应的速度,通常可用降低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来阻滞酶等作用引起的变质。

(3) 隔绝氧气:发生酶促褐变需要三个条件,即酚类底物,酚氧化酶和氧,那么通过隔绝氧例如浸泡盐水、糖水、清水来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

(4)抗氧化剂:另外,抗氧化剂如VC,SO2等都能防止酶促褐变。

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变化?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主要分为4个方面:(1)水化性质:取决于蛋白质与水的降相互作用,包括溶解度、保水性、溶胀性、粘度等(2)表面性质:蛋白质的表面张力,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成膜性。

(3)组织结构化性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例如弹性、沉淀、凝胶作用、蛋白质结构重组等;(4)感观性质:颜色、气味、口感、咀嚼性能等。

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变化:(1)在加热条件下的变化:有利的方面:1)蛋白质变性,肽链松散,容易受到消化的作用,提高了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物有效性;2)钝化蛋白酶、酯酶、多酚氧化酶等,防止食品在保藏期间不发生色泽和风味变化;3)抑制外源凝集素和消除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不利的方面:通过发生分解、氨基酸氧化、氨基酸键之间的交换、氨基酸新键的形成等,引起氨基酸脱硫、脱酰氨和异构化,有时伴随有毒化合物的产生。

(2)冷冻冷藏低温条件下的变化:蛋白质的冷冻变性,食品的保水性差,质地、风味变劣。

(3)碱处理条件下的变化:蛋白质的浓缩、分离、起泡和乳化、或者使溶液中的蛋白质连成纤维状,经常要用到碱处理。

蛋白质经过碱处理后发生缩合反应,通过分子之间或者分子内的共价交联生成各种新的氨基酸;同时也会发生氨基酸异构化反应,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4)氧化处理下的变化: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和含苯环的氨基酸容易氧化。

(5)脱水条件下的变化:蛋白质的湿润性、吸水性、分散性和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6)辐照处理下的变化: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和含苯环的氨基酸容易发生分解,肽链断裂。

6.食品中脂类物质氧化酸败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FA的组成:A、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较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速度快。

B、不饱和脂肪酸双键数目、位置、几何形状都与油脂的氧化有密切的关系;双键多的易氧化;共轭双键比非共轭双键易氧化;顺式比反式易氧化;游离FA比酯化后的脂肪酸易氧化。

(2)温度:一般说来,温度上升,氧化反应速度增快。

(3)氧气:是自动氧化的一个必需的因子。

(4)水分活度Aw:在水分活度0.33时氧化速率最低。

(5)光和射线(6)助氧化剂:金属离子如铅,铜,锡,锌等能使油脂氧化速率增7.防止食品中脂类物质氧化酸败的方法有哪些?答:(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一般说来,常温下饱和脂肪酸不易酸败,不饱和脂肪酸双键越多,越易酸败。

(2) 温度:一般说来,温度上升,氧化反应速度增快。

因此尽量低温保藏。

(3) 氧气浓度:当氧浓度较低时,氧化速率和氧浓度近似成正比,当氧浓度很高时,氧化速率与氧浓度无关。

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4) 表面积:油脂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与油脂氧化速率呈正比。

可采用真空包装或者是使用低透气性材料包装可防止油脂氧化。

(5) 水分活度:在水分活度0.33时氧化速率最低。

(6)光, 射线, 辐射等: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和引发游离基,促进油脂氧化。

避免光照,辐射和暴露在空气中。

(7) 助氧化剂:金属离子如铅,铜,锡,锌等能使油脂氧化速率增快。

可以添加金属螯合剂,如柠檬酸及其单脂,磷酸及磷酸盐复合物,及EDTA。

(8) 添加抗氧化剂,如茶多酚,BHA,BHT等。

8..油脂酸败有哪几种类型?什么叫做自动氧化型酸败?预防自动氧化型酸败有哪些措施?答:油脂酸败有自动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3种类型。

自动氧化型酸败是指活化的不饱和脂肪与基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殖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预防措施同上。

9.食品中香气成分形成的途径或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或来源主要有生物合成、酶的作用、发酵作用、高温分解作用、食品调香5个方面。

10.简述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护绿可采用哪些措施?答:①酶催化反应:叶绿素酶是唯一催化叶绿素降解的酶。

低于80℃加热时,部分失活;在100℃时,全部失活②热和酸:根据含镁情况分了两类。

含镁时为绿色的衍生物;不含镁的为橄榄棕色。

③形成金属络合物:当锌、铜离子存在时,形成稳定的绿色。

④氧化:将叶绿素溶于乙醇或其它溶剂并暴露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叶绿素的氧化护色。

吸收等摩尔的氧,生成亮绿色的产物。

⑤光降解:色素游离后易氧化、降解。

护绿措施:(1)提高pH值:中和植物中的有机酸: 氧化钙,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提高PH, 保脆保色。

(2)高温瞬时杀菌(3)绿色再生:叶绿素的衍生物(脱镁叶绿素,焦脱镁叶绿素)与铜, 锌等结合形成稳定的绿色物质。

(4)其他: 水分活度,避光,隔氧等。

11.动物肌肉的显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活猪肉呈紫红色,屠宰后的猪肉呈鲜红色,但长时间放置或煮过后的猪肉呈褐色的?另外肉在储存时为什么会变成绿色?答:1)动物肌肉的显色物质是肌红蛋白。

2)动物屠宰放血后,由于血红蛋白对肌肉组织的供氧停止,新鲜肉中的肌红蛋白保持其还原状态,肌肉的颜色呈稍暗的紫红色。

当酮体被分割后,随着肌肉与空气的接触,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种不同的方向转变,一部分肌红蛋白与氧气发生氧合反应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所以猪肉呈鲜红色;同时,另一部分肌红蛋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随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的延长,后者起主导作用,因此肉色为褐色。

3)肉在储存时,其中的肌红蛋白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绿色物质,这是由于污染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了过氧化氢或硫化氢,二者与肌红蛋白的血红素中的高铁或亚铁反应分别生成了胆绿蛋白和硫代肌红蛋白,致使肉的颜色变为绿色。

12.什么是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的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反应类型是什么?答:美拉德反应是指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也称为羰氨反应。

反应分为3个阶段:初期阶段:羰氨缩合、分子重排;中期阶段:果糖基胺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果糖基胺脱去胺残基重排生成还原酮、氨基酸与二羰基化合物的作用、果糖基胺的其他反应产物的生成;末期阶段:醇醛缩合、生成类黑精物质的缩合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