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大全之人伦
中国文化 6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朋友间最要紧的是信义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 《论语· 颜渊》:‚民无信 不立。‛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将军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 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君在家,行孝友,待宾客朋友有信 义。‛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没有人愿和他交 朋友,所以子夏说要‚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论语· 学而》)。
三、夫妇有别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夫妻 之间挚爱而又内外职责有别。夫 之象为天,妇之象为地;男主外, 女主内;夫妇在家庭中承担着不 同的责任。夫妇关系以“义”为 标准,也是一种双向性要求。 《诗经· 小雅· 常棣》:‚妻子好 合,如鼓瑟琴。‛ 司马光《家范•夫妇》 :‚夫妇 以义事,义绝而离之。‛ 《颜氏家训•治家》:‚夫不义, 则妇不顺矣。‛
《论语· 颜渊》:‚齐景 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朱子家训》:‚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一、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做父母的,要慈爱子 女;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父子是天伦,天 然的。‚父子有亲‛是五伦的核心。
父慈
夫义
夫义,即要求丈夫要成为一家之主,不 仅提供衣食养家,还要以身作则,端正 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要孝顺父母,下要 亲近孩子,中要对妻子有情有义,反对 作丈夫的粗暴对待妻子和见色忘义。 《晏子春秋》:‚无宇曰:‘位为中卿, 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晏子)对 曰: ‘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 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 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淫乱之行,不 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人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人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人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统称“人伦”,是社会道德的根本基础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畅的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
是通向天下相亲,人类和谐的阳关大道----人道。
人伦,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人文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的关系。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按,指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
”君义臣忠,乃是上下相怜(关怀,提携),虽有位次而德业(道德和术业)互钦(钦慕),相扶相携,同舟共济,共荷道义,才是君明臣贤之道;父子有亲,乃是慈孝相继,父慈子孝,缺一不可之道;兄友弟恭,乃是长幼有序,礼义相悌之道;夫妇有别,乃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平等相爱,相濡以沫之道;朋友有信,乃是以正相契,义气相投,互谅互让,肝胆相交,荣辱与共之道。
人之五伦,其含义如下:(一)君臣有义君臣有义,就是君使臣以礼,臣奉君以忠,君不学桀纣,臣不学曹秦,君则正,臣则忠,自然君臣有义也。
当一个领导人有为他人、为下属着想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
所以“臣忠”,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
所以,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君臣有义”的字面意思是指君主与臣下之间应该有义理、讲道义。
小学语文知识名物蒙求(人伦纲常)

人伦纲常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r én sh ēng ér q ún ,b ú k ě w ú ji ào 。
人生而群,不可无教。
j ūn r én ch én zh ōng ,f ù c í z ǐ xi ào 。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bi é ér f ū f ù ,x ìn ér y ǒu p éng 。
别而夫妇,信而友朋zh ǎng y òu y ǒu x ù ,sh ì w èi r én l ún 。
长幼有序,是谓人伦。
历史上的仁君【典故知识】名物蒙求(人伦纲常)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历史上的昏君周幽王梁武帝宋徽宗chūér jiāo jì,shīyǒu zhǔbīn 。
出而交际,师友主宾。
rùér qīn mù,bóshūdìxiōng 。
入而亲睦,伯叔弟兄。
悌财物轻怨何生卜式言语忍忿自泯中外见面礼仪:zhūgūzǐmèi ,jiēfùdǎng qīn 。
诸姑姊妹,皆父党亲。
yuēyíyuējiù,mǔdǎng zhīyīn 。
曰姨曰舅,母党之姻。
姑姑舅舅伯伯姨妈我是姑姑的?我是舅舅的?爸爸父祖父、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妈妈母祖母、姑母、姑姑、姑妈伯母(大妈、大娘)叔母(婶婶)姨母(大姨、二姨。
)舅母(舅妈、妗)古代残酷的刑罚:诛九族gāo zēng zǔfù,zài jǐshēn qián 。
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

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1刘宽,字文饶,性情仁厚宽恕。
纵使事情仓卒紧迫,也从未疾言厉色。
有人遗失了一头牛,认为刘宽所骑的那头牛就是他走失的,刘宽不说半句话,从牛背下来,步行回家。
不久,对方找到遗失的牛只,将错认的那头牛送还刘宽,并且向刘宽谢罪。
刘宽说:“很多事物非常类似,难免会辨认错误。
还要麻烦您送回来,怎么反而谢起我来呢?”有一天,他穿好衣裳要去早朝,婢女端来一碗肉羹,不小心弄脏他的朝衣。
他的态度十分从容、平静,连脸色也没有改变。
他缓缓地说:“羹烫到你的手了吗?”后来他当上侍中的官职,皇上封他逯乡侯。
凡是以宽恕待人,而使人惭愧,感到无可容身,其实,这并不宽厚。
刘宽的一举一动,处处替人设想,帮人开解困窘的局面,做得非常自然和平常,完全没有感觉到别人的不是,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八三年)冬祀时,群臣引导皇上进入轿中,轿中忘记上垫被。
立刻去拿,还没有拿来,皇上察觉了,于是便转移话题,询问其他事情。
过了不久,垫被拿来了,皇上才登上轿子,官吏因此而无罪。
至于,他们是有意或无意也不可得知。
这又是浑然而没有宽恕的迹象了。
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2李文靖公(原名李沆)当宰相时,有一位很狂的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文靖公的缺点。
李文靖公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立靖公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李文靖公马上一再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李文靖公跟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古代伦理道德小故事3从前有一位谦厚的人,姓王名昶。
他把哥哥的两个儿子取名为“默”、“沈”,而把自己的儿子命名为“浑”、“深”,并且告诫他们:“我给你们取这四个名字,就是要你们顾名思义,不要违背谦卑的德性。
礼仪文明之三:人伦之基,万世之始ppt课件

2、问名
询问女家的姓氏,了解对 方的血缘关系,是为了避免出 现同姓婚配的情况。
14
问名的辞令 使者曰:“某既受命,将加诸 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 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 辞。”
15
同姓不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郑叔詹说: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左传》昭公元年,子产说:“内 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 则相生疾,是以君子恶之。故《志》 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2
关于“男女之大防”
礼缘人情而作,性情以男女为大。 为了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男女之情,使 性情之道万世不废,儒家制订了婚姻 之礼。经过婚姻之礼的女子,才是合 法配偶;对其他女子,必须恪守男女 之大防,《礼记》说:“昏姻之礼, 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昏姻之礼废, 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3
夫妇是人伦之基、万世之始
46
盖头始于宋代
到宋代才出现所谓的盖头。宋 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记当 时婚礼,要请男家一位福寿双全的 女亲,用称杆或纺梭挑起新娘的盖 头。后来,演变为由新郎亲手掀起 盖头。
47
摄盛
从先秦时代起,婚礼使用的器物就 有超越身份的现象,例如士亲迎用的墨 车,是大夫的车;用作见面礼的雁,也 是大夫的规格。郑玄将这种现象解释为 “摄盛”,意指在婚礼这种特殊场合的 越位行为。后世“摄盛”成为一种习俗, 流传至今。
8
纳采的辞令
使者曰:“吾子有惠,贶室 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 纳采。” 对曰:“某之子蠢愚, 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 辞。” 致命,曰:“敢纳采。”
9
纳采用雁的内涵
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 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雁又是随阳之 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 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 不相逾越也。”
孟子中的人伦道德原文与解析

孟子中的人伦道德原文与解析《孟子中的人伦道德原文与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人伦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孟子原文的解析,探讨他关于人伦道德的观点和思想。
一、仁爱之道孟子认为,人伦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仁爱则是人伦关系的核心。
在《尽心讲义》中,孟子提到:“君子之所以贵志‘是’仁者,是以为应天地之正气、纳万物之化育、顺人伦之次序。
”这里所说的仁者,是指具备仁爱之心的人。
孟子认为,人们应该像天地一样遵循正气、顺从天命,并且像物质一样给予他人的母爱般的关怀与照顾。
孟子认为,仁爱是一种内在的本能和天赋,而非后天习得的。
在《离娄下》中,他说:“心之有爱,爱之始生也。
始生之谓之善,成形之而谓之仁。
”这里所说的善,指的是指示人们向善行为的内在本能。
而仁,则是在这种内在本能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自觉和意识的培养,逐渐形成的一种高尚品德和情感。
二、君臣关系在孟子的人伦道德理论中,君臣关系是核心之一。
孟子认为,君臣关系是基于道德的,君主应该像父亲一样关爱臣民,臣民则应该像子女一样尊敬侍奉君主。
在《梁惠王上》中,孟子说:“臣弑其君者,非无敬也,犹父子也;妾弑其君者,非无爱也,犹母子也。
”他强调君臣之间的敬爱关系和亲情关系。
孟子还提出了“君者如水”的观点,他认为君主应该像水一样平和而恩泽众生。
在《齐桓公下》中,他说:“水至平则下,火至热则上。
君子修道立德,则众人皆下之;行义处分,则众物皆下之。
”孟子通过对水的比喻,告诫君主要让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楷模,引领民众向善向上。
三、父子关系在孟子的人伦道德观中,父子关系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伦理关系。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亲情,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呵护是无私的。
在《公孙丑上》中,孟子说:“父慈于子,子感于父,而天下之父子不可胜言也。
”他认为父子之情是众人皆懂的,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感受。
孟子强调,父母应该尽责地呵护教育子女。
典故大全之伦类—亲眷

典故大全之伦类—亲眷典故大全之伦类—亲眷典故大全之伦类—亲眷【三时孝养】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
”O喻孝养父母。
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负米】参见器用部?饮食“负米”。
唐王维《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钢梁。
”【负米】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什。
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O喻奉养父母,或喻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负米”、人事部?贫贱“百里负米”。
【冰鲤】参见动物部?鳞介“王祥鲤”。
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债……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孝笋】参见植物部?木本“孟笋”。
清宋琬《为白仲调母夫人寿代党大司农》:“孝笋偏生砌,贞筠不避霜。
”’【苏耽井】参见地理部?水流“橘井”。
唐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怀橘】参见植物部?木本“陆绩橘”。
唐骆宾王《畴昔篇》:“茹茶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斑衣奉亲】《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
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o咏孝亲。
来黄庭坚《还家呈伯氏》:“斑衣奉亲伯与依,四方上下相依从。
”另参见器用部?衣冠“老莱衣”,文明部?歌舞“斑衣舞”。
【温席】《东观汉记?黄香传》:“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父况为都五官椽。
……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冬无挎被;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人伦

人伦大道五伦八德目录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1.君臣有义2.父子有亲3.夫妻有别4.长幼有序5.朋友有信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孝:2.悌:3.忠:4.信:5.礼:6.义:7.廉:展开立人的标准:五伦八德(一)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周朝,享国八百年,就是实施仁政,以“五伦”,“八德”来治理天下!修天道由人道修起,古圣云:“天无道不成天,地无道不成地,人无道何为人”。
天有道:日月星辰转运;地有道:四季分均;人有道:人伦道德不亏可为人也。
人若亏了人伦道德,身虽异于禽兽,心与禽兽有何分别。
圣人忧人趋于禽兽之中,因此修道立教,使天下之人皆尽此人伦大道。
若不尽此人伦大道,虽然官高爵显,金银百斗,人民无德可称,有何益哉。
目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情大坏,你争我夺,造成了世界毁灭的危机,举世动荡人所共知,科学登峰造极,并无挽救之方,其威力是摧毁世界而无遗,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害,不知苍生万灵,命在旦夕,此时正是万物毁灭危险之时,皆因失此人伦大道,何能不遭劫运乎。
此非上天不仁,是人自作自受,故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教人行善,使人人能以道为尊,以德为贵,人道完成自然返成古风,天道自然清和,三灾八难自然冰消,万民享安乐也。
现在简说人伦大道。
人道者——五伦八德。
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五伦:君臣有义——君使臣以礼,臣奉君以忠,君不学桀纣,臣不学曹秦,君则正,臣则忠,自然君臣有义也。
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现代社会君臣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例如:企业里面有经理跟员工的关系,学校里面有校长跟老师的关系等等。
君臣有义,“义”即“君仁臣忠”。
“仁”这个字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两个人。
是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是处处要替他人着想。
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故大全之人伦(宾主,亲眷,师友)伦类/宾主【三千客】参见人物部·其他“珠履客”。
O指贵客盈门。
宋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延枚】参见天文部·气象“梁园雪”。
O指延集宾客。
唐李商隐《忆雪》:“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交态】参见器用部·宜室“雀罗门”。
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苏鬼】参见植物部·木本“薪桂”。
O指谒客。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间》:“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陈遵投辖】参见器用部·车船“盂公辖”。
唐骆宾王《帝京篇》:“陆贾分金将晏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卧下床】参见人事部·禀性“豪气元龙”。
O指简慢客人。
清赵翼《题间游草后》之一:“共和殷浩宜高阁,偏伴陈登卧下床。
”【招车胤】《世说新语·识鉴》:“(车)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
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
……及长,风姿美助,机悟敏率。
桓温在荆州取为从事。
一岁至治中。
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
’太博谢公游集之B,开筵以待之。
”0指请佳宾,或指宴会游赏。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情会招车胤,闲行觅戴运。
”另参见器用部·饮食“车公停杯”。
【具鸡黍】参见伦类部·师友“张范”。
O喻招待客人。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恶宾】《西京杂记》卷二:“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
故人高贺从之,弘食以脱粟饭,覆以布被。
贺怨曰。
‘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布被,我自有之。
’弘大惭。
贺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桌,内厨五鼎,外膳一肴,岂可以示天下?’于是朝廷疑其矫焉。
弘叹曰:‘宁逢恶宾,不逢故人!”’O指庸俗不堪或不怀好意的客人。
宋苏拭《和苏州太守工规文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之二:“安排诗律追强对,蹭蹬归期为恶宾。
”【倒屣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丶王)荣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巨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0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
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另参见器用部·衣冠“中郎屣”’、政事部·议政“倒屣”。
【留宾】参见地理部·城建“郑驿”。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山阳无借物,郑驿正留宾。
’”【梁苑客】参见天文部·气象“梁苑雪”。
O指有才华的宾客。
唐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置醴】参见器用部·饮食“楚醴”。
唐杜甫《壮游》:“曳裾置醴地,奏赋人明光。
”【解榻】参见器用部·日用“徐孺榻”Z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截发留客】参见伦类部·亲眷“剪髻”。
明王思任《寿汤母傅太夫人六十》:“截发留贤客,帷纱对讲徒。
”伦类/亲眷【三时孝养】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
”O喻孝养父母。
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负米】参见器用部·饮食“负米”。
唐王维《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钢梁。
”【负米】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什。
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O喻奉养父母,或喻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负米”、人事部·贫贱“百里负米”。
【冰鲤】参见动物部·鳞介“王祥鲤”。
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债……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孝笋】参见植物部·木本“孟笋”。
清宋琬《为白仲调母夫人寿代党大司农》:“孝笋偏生砌,贞筠不避霜。
”’【苏耽井】参见地理部·水流“橘井”。
唐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怀橘】参见植物部·木本“陆绩橘”。
唐骆宾王《畴昔篇》:“茹茶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斑衣奉亲】《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
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o咏孝亲。
来黄庭坚《还家呈伯氏》:“斑衣奉亲伯与依,四方上下相依从。
”另参见器用部·衣冠“老莱衣”,文明部·歌舞“斑衣舞”。
【温席】《东观汉记·黄香传》:“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父况为都五官椽。
……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冬无挎被;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0咏孝养父母。
唐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
”另参见器用部·日用“江夏枕”、器用部·日用“黄香扇”。
【捧檄心】《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
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
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人,喜动颜色。
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
及义母死,去官行服。
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
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
张奉叹日:‘贤者固不可测。
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
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
”’O指为侍奉母亲而出让。
明吴廷翰《送陈邦直教临海》:“韦氏传经业,毛生捧檄心。
”另参见器用部·其他“毛子檄”。
人物部·官吏“捧檄毛公”。
【投杼】参见人事部·冤怨“谗言三及”。
O指流言可畏。
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冷灰画获】参见文明部·学识“获字”。
清赵翼《蔡寡妇诗》:“冷灰画获孤儿字,宿火鸣机寡女丝。
”【封鲊】《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陶)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
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日:“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O咏母教贤明。
清袁枚《沐阳杂兴八首》之一:“廉吏不须封鲊去,冯灌久已食无鱼。
”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陶公鲊”。
【剪髻】《世说新语·贤媛》:“陶公(侃)少有大志。
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髦,卖得数斛米。
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O喻贤母教子有方,或喻诚心待客。
宋黄庭坚《乐寿县君吕氏挽词二首》之一:“剪舍宾筵盛,齐眉妇礼闲。
”另参见伦类部·宾主“截发留客”、人体部·头面“断发”、人事部·贫贱“剪髻鬟”。
【邓家无子】《晋书·邓攸传》:“(邓)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
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
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
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日:‘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O指没有子嗣。
唐白居易《老来生计》:“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
”【过庭】参见器用部·宫室“鲤庭”。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投璧负婴】参见人事部·其他“投壁负婴儿”。
O喻轻财利重亲情。
宋黄庭坚《答德甫弟》:“何况极天无以报,林回投壁负婴儿。
”【慈亲倚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
其母日:‘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O咏长辈对子女牵挂。
唐许浑《王可封临终》:“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
”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倚门”、人事部·情感“倚门愁”。
【掇蜂】参见动物部·虫豸“伯奇掇逢”。
O喻离间父子。
唐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慈母择邻】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传》:“邹盂轲之母也,号孟母。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合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
孟母又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O喻为子女选择好的环境,或喻迁居不定。
宋苏轼《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另参见人物部·其他“孟邻”。
【麒麟儿】《拾遗记·周灵王》:“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
……夫子未生时,有以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微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鳞角,信宿而顾去。
”O用以美称他人儿子。
唐杜甫《徐卿两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麒麟”、人物部·圣贤“天上麒麟’。
【已倾荀奉倩】参见人事部·情感“荀奉倩”。
南朝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已倾荀奉情,能迷石季伦。
”【太常妻】《后汉书·周泽传》:“以(周)泽行司徒事,如真。
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
数月,复为太常。
清洁循行,尽敬宗庙。
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
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
当世疑其诡激。
时人为之语日:“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0用于夫妻调侃。
唐李白《赠内》:“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另参见器用部·饮食“太常斋”【牛女】参见天文部·时令“七夕”’。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分鸾】参见动物部·飞禽“镜中鸾”。
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分鸾岂退阻,别剑念相寻。
”【示山妻】参见人体部·头面“仪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