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什么
如何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

如何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能从中窥探诗作的意旨,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
那么诗歌的标题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从诗歌的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
唐代黄巢起义爆发时,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就有一个耍猴的。
“弄猴人”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
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艺人五品官职。
五品官袍为红色,即“赐朱绂”。
这位杂耍艺人则被称为“孙供奉”。
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从侧面也表明了唐昭宗昏庸至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而仍在赏猴戏,图享乐。
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
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
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很多,如《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等。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种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等等。
我们要找准凝聚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及涉及对象,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阅读下面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诗歌欣赏题目精选

诗歌欣赏题目精选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押韵、节奏和意象等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是一首简短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篇长篇叙事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诗歌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深度。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诗歌欣赏题目,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春风》春风吹过枝头,花瓣随风飘扬。
轻柔的触感,如诗如画的风景。
春天来了,带来希望和新生。
这首简短的诗歌通过描述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希望和新生的主题。
诗人运用了押韵和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2.《夜色》夜幕降临,星光点点。
月亮高挂,照亮黑暗的夜空。
夜色如墨,寂静而神秘。
在这安静的夜晚,我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3.《思念》思念是一种美丽的痛苦,像风中的花瓣,像雨中的泪水。
它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思念是一种力量,让我坚持不懈,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思念的感觉,表达了痛苦和力量的主题。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4.《自由》自由是一只翱翔的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它没有束缚,没有羁绊。
自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心灵得到解放。
在自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追寻梦想,追求真理。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由的形象,表达了追求梦想和自由的主题。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抒情和感人。
5.《生命之舞》生命是一首美丽的舞曲,在时间的长河中起舞。
它有欢笑和泪水,有起伏和跌宕。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在生命之舞中,我们相互温暖,相互关怀。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生命的舞曲,表达了生命的意义和温暖。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感人和富有情感。
以上是一些精选的诗歌欣赏题目,每首诗歌都通过不同的手法和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欣赏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深度。
古诗标题能告诉我们的信息

古诗标题能告诉我们些什么从诗歌的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互注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看以下标题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惜牡丹花》《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
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闺意》《近试呈张水部》又: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酬朱庆余》又:《望洞庭赠张丞相》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
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
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以人物为标题《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下层人民对其命运表示同情历史名人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寒食寄京师诸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正月十五日夜》《立秋前一日览镜》《除夜作》《十五夜望月》《小寒食舟中作》《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清明》《社日》•节日的风俗诗人的处境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飘零孤苦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酬乐天频梦微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吟、引表示诗歌的类型。
古诗标题的作用(一)

古诗标题的作用(一)古诗标题的作用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被广泛流传并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
古诗的标题是诗歌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诗标题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作用一:传达主旨古诗的标题往往可以直接体现诗歌的主旨,能够让读者对整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杜甫的《兵车行》、陆游的《秋夜曲》等,它们的标题既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也能传达诗歌的主题。
作用二:增加韵味有些古诗的标题含有一定的韵味,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这些标题不仅代表了诗歌内容,也能让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作用三:凸显诗歌个性古诗的标题也可以凸显诗歌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等,这些标题不仅代表了诗歌内容,还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和创作特点。
作用四:方便鉴赏有时候,古诗的标题可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比如《长恨歌》,它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廷的风云变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唐代的历史风貌。
结束语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古诗标题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传达诗歌的主旨和个性,还能增加韵味和方便鉴赏。
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时,一定要重视诗歌的标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延伸讨论除了上述作用,古诗标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作用:1.帮助区分同名诗有些古诗的内容相似,甚至相同,但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取不同的标题,从而区分开来。
比如,《清平乐》有多篇,每篇的主题都不一样,但都能用“清平乐”作为标题,让读者更好地区分。
2.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一些特殊的古诗标题,可能没有直接与诗歌内容相联系的意义,但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比如,《寻隐者不遇》这个标题,不仅起到了序曲的作用,还能让人想起寻找和失落的话题。
3.提供文化和历史背景古诗的标题还能够提供文化和历史背景,让读者更加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比如,《刘阮载酒行》这个标题,涉及到刘宋时期名士阮籍和诗人刘义庆的故事,可以让人进一步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及历史。
关注诗歌题目

关注诗歌题目,迈好鉴赏第一步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学苗有志联系电话:89976801人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诗歌亦然。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师生并不关注诗歌的题目,他们往往例行公事般扫一眼题目,便投入到诗歌的解读中。
那么,诗歌的题目到底在鉴赏中起多大的作用呢?还是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首诗吧。
先来看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仅从诗句来看,估计初见该诗的读者一定会以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清澈、平静、美丽的池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的喜爱之情。
但是,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想必看到题目后读者才悟到,作者是想用池塘因为有活水才清澈来比喻写作必须来源于生活。
再看唐朝朱庆馀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粗心的读者一定会以为本诗描写了新婚女子早晨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心理。
本诗极富生活气息,但遗憾的是本诗的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
原来这是一首干谒诗,使人想借新婚女子的疑问来向张水部询问自己的诗文能否使主考官满意。
由此可见,诗歌的题目对鉴赏诗歌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从题目入手,迈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事实上诗歌的题目可以传达很多信息。
一、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中那些风花雪月、艳科宫词等消极的东西不适宜中学生读。
除此之外,从内容上诗歌可以大致分为:思想类、咏人类、慰己类、怀国类、伤事类、名理类等。
阅读诗歌时我们如果能够判断该诗的类别,诗歌的内容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向我们基本能够把握,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题目告诉我们本诗属于伤事类。
伤事类的诗歌大致分为三类:表达怀古伤时的感叹;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借古讽今的情怀。
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猜测本诗可能是诗人游览越国故址,抒发上述感情之一。
事实上,本诗恰恰通过故址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盛衰无偿的感慨。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诗歌的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怀国类,属于边塞诗的一种。
从标题入手解读古典诗歌

从标题入手解读古典诗歌诗的标题往往就是诗眼,关注标题有助于破译诗人的寄意,所以鉴赏古诗首先不可忽略的就是标题。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看诗题,只能读出新嫁娘要见公婆前的忐忑心情,而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之后,一切才豁然明朗,原来这是诗人在临近考试前向张水部投赠的一首诗,流露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特有的不安与期待。
由此可见,关注诗题是正确理解诗人传情达意的方法之一。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时,考生往往会忽视对标题的理解和分析,其实,诗歌的标题可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进行归类,并借助同类诗歌的共性去体会具体诗歌所表现的特定的情感,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
一、借助标题,可以把握诗歌的题材内容1.即景抒情诗(1)以四时早晚等时间名词为题。
如《春晓》(孟浩然)、《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早秋》(许浑);(2)以自然景物、山川名胜为题。
如《江雪》(柳宗元)、《月夜》(刘方平)、《滁州西涧》(韦应物)、《黄鹤楼》(崔颢);(3)以“登”、“书”、“望”、“游”、“观”、“题”等词语为题。
如《登鹳雀楼》(王之涣)、《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望庐山瀑布》(李白)。
此类诗歌以写景作为主要内容,多借描写四时眼前之景来抒发作者当时特定的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此类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997年高考诗歌《望洞庭》(刘禹锡)、《题君山》(雍陶),1998年高考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2007年江西卷的《金陵晚望金陵图》即属此类。
2.伤时感遇诗用一个短语或句子,叙述诗人遇到的人或经历的事。
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枫桥夜泊》(张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此类诗歌以叙写诗人遇到的能触发某种心理活动和情感的人或事为主要内容,多采用融情于事的写法。
鉴赏古诗词,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鉴赏古诗词,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老穆解析
鉴赏古诗词,从题目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我们首先得清楚,知道题目所蕴含的信息有何作用?
穆老师认为,一般“情感态度题”涉及的比较多一点,当然,还有一些不常考的试题,比如“古诗词题材题、意象作用题”等。
那么,我们从标题中能透露出哪些信息呢?穆老师将通过具体诗歌为大家解析,如下:
一、获取“地点与情感态度”信息
(备注:地点中往往透露出作者情感态度,要么漂泊之句,思想之情,要么闲适愉悦之情)
二、交代时间
三、交代季节
四、交代写作对象
五、概括诗文主要内容
六、交代天气
七、透露诗歌题材
古诗词标题所透露的信息还有很多,穆老师就不再一一列举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解读诗歌题目的重要性doc

1、关注诗歌题目,迈好鉴赏第一步人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诗歌亦然。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师生并不关注诗歌的题目,他们往往例行公事般扫一眼题目,便投入到诗歌的解读中。
那么,诗歌的题目到底在鉴赏中起多大的作用呢?还是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首诗吧。
先来看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仅从诗句来看,估计初见该诗的读者一定会以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清澈、平静、美丽的池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的喜爱之情。
但是,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想必看到题目后读者才悟到,作者是想用池塘因为有活水才清澈来比喻写作必须来源于生活。
再看唐朝朱庆馀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粗心的读者一定会以为本诗描写了新婚女子早晨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心理。
本诗极富生活气息,但遗憾的是本诗的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
原来这是一首干谒诗,使人想借新婚女子的疑问来向张水部询问自己的诗文能否使主考官满意。
由此可见,诗歌的题目对鉴赏诗歌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从题目入手,迈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事实上诗歌的题目可以传达很多信息。
一、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中那些风花雪月、艳科宫词等消极的东西不适宜中学生读。
除此之外,从内容上诗歌可以大致分为:思想类、咏人类、慰己类、怀国类、伤事类、名理类等。
阅读诗歌时我们如果能够判断该诗的类别,诗歌的内容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向我们基本能够把握,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题目告诉我们本诗属于伤事类。
伤事类的诗歌大致分为三类:表达怀古伤时的感叹;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借古讽今的情怀。
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猜测本诗可能是诗人游览越国故址,抒发上述感情之一。
事实上,本诗恰恰通过故址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盛衰无偿的感慨。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诗歌的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怀国类,属于边塞诗的一种。
由题目可以预测,本诗可能表达忧国、报国、爱国、卫国的某一种或某些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什么
导读:诗歌的题目中包含着很多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情感,还有诗歌的内容、类型与体裁等。
可以说,诗歌的题目就是鉴赏诗歌的向导。
如果说鉴赏诗歌是“画龙”的话,那么对题目的分析就是“点睛”。
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能窥见诗歌中蕴涵的丰富信息,提高鉴赏的准确性。
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诗歌的类型
许多诗歌的题目都能告诉我们诗歌的类型。
比如,王昌龄的《送魏二》诗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储光羲的《咏山泉》诗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物诗;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诗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诗。
不同类型的诗歌在表情达意与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各的特点。
按内容分类,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每一种类型的诗歌都有其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能很好地鉴赏诗歌。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简析: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
主旨方面,怀古类诗歌往往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出咏叹,诗人一般都会融进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借古伤今,或以古讽今,或吊古伤己,或感慨个人的遭遇,或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构思方面,怀古类诗歌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由议论引发感慨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就对汉元帝的统治与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章法方面,怀古类诗歌或作盛衰之对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利用怀古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快速读懂《春日秦国怀古》,进而按照答题模式轻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当年的秦国是何等强盛,如今的唐王朝却国势日衰,诗人眼前一片荒凉,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二、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这类诗歌很多,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张弼的《渡江》等。
这些诗歌,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所写的对象、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从而掌握诗歌所写的内容。
示例: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
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
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
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
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
秬,秸:张耒的儿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
简析:读完题目和注释,我们即可知道这是一首作者写给儿子张
秬、张秸的诗,而且诗人在诗的最后还对两个儿子提出谆谆告诫: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年轻人要有追求,要持之以恒,要勤勉而不懈怠。
三、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诗歌表现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题目会明确表露诗人的情感。
例如,杜甫的《书愤》,一个“愤”字就把诗人的激愤之情表露无遗;李绅的《悯农》,诗题中的“悯”字已经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张籍的《秋思》,“思”字已经表明诗歌是要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中的“喜”是全诗的诗眼,由其可知这种喜悦之情会渗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王维的《田园乐》,一看诗歌的题目就会想象到诗人田园生活的愉悦和快乐。
有些诗歌的题目则是暗示或渗透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杜甫的《孤雁》,诗歌的题目就已经流露了诗人孤独的情绪;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由题目中提到的时间“夜”和意象“杜鹃”,我们就完全可以感觉到诗人凄凉、哀伤、悲叹的情感流露。
示例: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简析:这是一首千古名作,诗歌的题目“春日忆李白”中的“忆”字已经透露了作者对李白浓浓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抓住诗歌题目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了解诗人的情感,或者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意象去揣摩诗人要表达的隐含情感。
四、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
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诗词常用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其中,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其中,描写手法有衬托(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白描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或方法,分析诗歌的题目可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
比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由题目即可知道此诗用到的表现手法可能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
示例: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简析:要答好此题不难,由题目“清明”即可知道这首诗所写内容为清明节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就一般而言,清明时人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哀伤与愁苦的感染。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春天到来后桃李绽放时生机勃勃的情形,然而此时诗人想到的却是荒野中深埋于地底下的那些已经长眠的人们,并因此而愁绪万端。
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而且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诗歌的题目还可以告诉我们诗歌的体裁,如一看《琵琶行》《长恨歌》等的题目,就会明白它们是歌行体诗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