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统编版

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数字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数字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数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字案例进行分析。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典型例题讲解
```
八、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数字排序
题目:将以下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1, 2, 3
讲解:这个题目考察学生对数字排序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明白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能够正确地排列顺序。在讲解时,可以举例说明数字排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整理物品、安排时间等。
2.例题二:数字比较
-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如数字卡片游戏和手工制作,用于加深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数字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数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字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①数字认知
-数字词汇:一、二、三
五年级上册语文表格版10 牛郎织女(一)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10牛郎织女(一)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恳、筛”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
重点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二、读拼音写字词。
1.我偷偷去游泳,遭到了diē niáng( )的惩罚。
2.他因为犯了法,被关进了jiān yù ( )。
三、仿写词语。
一五一十(带数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AABB)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爹娘 纱衣 挨打
爷爷 炒菜 抬头
二、1.恋恋不舍 2.一五一十 3.眉开眼笑
三、勤劳、善良 善良,心灵手巧,喜欢自由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牛郎织女》故事的节选,主要介绍了牛郎和织女这两个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2《乡下人家》表格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2 乡下人家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
所作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
(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
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捣衣:捣衣,有二种意思:一是指古代服饰方面的一种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二是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用杵捶击,去浑水,再清洗,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服装通常只能用丝织品及葛麻等。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和第六单元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课件出示18)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
(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19)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设计意图: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①声音不能高。
②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教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教学目标:1.自主研究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3.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4.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研究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
3.背诵《学弈》。
教学过程:1.师:今天我们要研究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诵读是研究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弈》,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标注出来向老师请教。
2.板书:学弈,指导书写“弈”。
3.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并在练本上写两遍。
4.听老师范读,再跟老师读。
范读时要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5.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熟读。
6.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首先让学生理解“弈”的意思,再介绍作者XXX的简介。
然后通过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7.背诵《学弈》。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
XXX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他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XXX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但心里总想着天上有只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射它。
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研究,但学得不如前一个。
同桌互相讲解,纠正和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初中语文教案目标设计表

初中语文教案目标设计表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 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将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和经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对父爱的理解和体验。
2. 提问学生对课文标题“背影”的理解和猜测。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写作技巧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学生分享对课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反思。
五、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或情节进行讨论和表演。
2. 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和表演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反思。
语文 荷叶-母亲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
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悟荷:体会情感(教学时长:预计11分钟;问答法)
1.悟荷,感内核情感
【教师引导】:同学们,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让我们再次回到散文诗标题《荷叶·母亲》。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荷叶和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是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预设】: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母亲爱护孩子。
【板书】:荷叶保护红莲联想母亲爱护孩子
2.悟荷,析写作手法
【教师追问】: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
【预设】: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师:是的,同学们,由荷叶保护红莲,我们可以联系到母亲爱护孩子,这就是借物喻人,这就是母亲给我们深深的爱啊。
【教师提问】:最后一段中,“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预设】:“心中的雨点”指的是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坎坷。
因为只有母亲是在我们遇到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与困难坎坷时,会无条件保护我们的人。
拓展总结学习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仿写结尾句。
“母亲啊,你是_____,我是_____,除了你,谁是__________。
”
1.教师示范
2.学生写作。
3.交流、评议、展示。
作
业设计课下写一写“你的父母护佑你的温暖情景”(要求:1.真情实感 2.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教学
围绕单元导语、旁批、阅读提示、插图、注释、补白六个助读材料在自读课文中的利用进行反思,谈谈成功与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乐山大佛 的宏大、神奇,用自己的话介绍乐山大佛。
通过查阅资料、课文阅读,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表述。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通过理解语句、自主搜集资料、欣赏图片等解决问题。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余宝红单位(学校)林畲学校授课班级三年级
加深对乐山大佛的了解
乐山大佛 的宏大、神奇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分钟
4分钟
10分钟
自制
网络下载
网络资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形
成
性
检
测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的 内容
1
2
3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看图用一个词语说说乐山大佛给你的感受。
用一句话说说乐山大佛。
介绍乐山大佛
简单介绍其他旅游景点。
形
成
性
评
价
练习1、2学生回答都很好。
3题通过小组合作基本能完成介绍。但差异较大,有些同学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回答得很好。而有些同学准备得不足,介绍时显得较凌乱,条理性较差。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第22课乐山大佛
智慧技艺
结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
教
学
反
思
探究式教学效果虽好,但是教师的精力及学校的条件有限,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尝试一下就可以,坚持下去有难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乐山大佛
学时
1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能运用资料了解词、句、课文;能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兴趣参加各种活动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知道乐山大佛的形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乐山大佛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乐山大佛使学生喜欢乐山大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
2
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和价值观
电脑
电脑
电脑
乐山旅游照片
课文内容图片
乐山大佛全景图
乐山旅游网站乐山风景图
A、C、K
A、B、C
A、G
B、H、I
F、G、I
B、D、I
B、E
G、I
对乐山大佛的初步感受
学生特征
三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的寓意还不是很了解,老师应适当引导;学生比较喜欢讨论问题,教师可在其了解寓意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2
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加深对乐山大佛的了解。
通过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乐山大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