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丙酸甲酯物质安全数据表

丙酸甲酯物质安全数据表
MAC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27000mg/m3(小鼠吸入)
包装类别:O52
包装标志:
PC-TWA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PC-STEL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制造香料。





健康危害
具有刺激性,接触时间过长有麻醉作用。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燃烧产物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化学品和公司信息化学品名:2-氯丙酸甲酯化学品标志:MPMMACAS号:108-65-6公司名称:ABC化学有限公司2.成分信息本品采用纯度为99%以上的2-氯丙酸甲酯。

3.危险性概述3.1急性毒性:吸入和皮肤吸收会导致急性中毒,对眼睛有刺激性。

3.2对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和土壤有刺激性,并可能对水生物产生毒害。

4.急救措施4.1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立即送医院急救。

4.2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同时提起上下眼睑。

如刺激仍存在,就医。

4.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和温和肥皂冲洗受污染的皮肤。

如刺激仍存在,就医。

4.4食入:不要诱导呕吐。

如果患者清醒,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至少15分钟。

如果患者失去知觉,不要强制进食,立即就医。

5.消防措施5.1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干砂。

5.2防止火势蔓延:远离点火源和高温物质。

5.3防止自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6.泄漏处理6.1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6.2泄漏处置:先将泄漏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然后用溶剂清洗受污染的区域。

将收集的液体正确处置。

7.操作安全7.1通风:操作时需保证足够通风,避免吸入蒸气。

7.2防护装备:操作时应戴上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长袖衣物和防护鞋。

7.3禁止操作:禁止使用明火、电击等易引起火灾的操作步骤。

8.储存和运输8.1储存: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氧化剂和酸性物质接触。

8.2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密封状态,防止泄漏。

防止与酸、碱、氧化剂等物质同运输。

9.法规信息根据当地法规要求正确处置此物质。

10.毒理学信息10.1急性毒性:微毒,吸入和皮肤吸收会导致急性中毒。

10.2眼刺激: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可能引起眼部不适。

10.3皮肤刺激: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疹、灼烧和瘙痒。

丙烯酸甲酯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丙烯酸甲酯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五、 滅火措施
適用滅火劑:二氧化碳、化學乾粉、酒精泡沫 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蒸氣比空氣重,可能傳播而導致回火。 2.遇熱可能聚合而堵住排氣口或使容器
突裂。 3.閃點低,微溶於水且會浮在水面上。 特殊滅火程序: 1.水霧不適合滅火,但可自安全距離噴水霧以吸收熱和冷卻容器,並保護止洩人員。 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裝備:消防人員必須配戴全身式化學防護衣、空氣呼吸器(必要時外加抗閃火鋁質被覆外套)
序 號:89
物質安全資料表
第3頁 / 5 頁
1.貯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及陽光無法直射的地方。 2.遠離熱、引燃源及不相容物如助燃物與腐蝕性物質。 3.用不產生火花且接地的通風系統與電器設備,以免其成為引燃源。 4.貯存在貼有標籤的適當容器裡,不用及 空桶都應緊密的蓋好。 5.貯槽應置於地面且以能裝整個貯槽內容物的防溢堤圍繞。 6.避免容器受損並定期檢查 貯桶,小量冰存使用合格的防爆型冰箱。 7.貯存區須與作業區分開,限制人員接近並於適當處張貼警告標示。 8. 貯存區及附近須備立即可用的滅火器材。 9.遵循易燃物或可燃物的相關法規貯存與處理。
2.工作場所嚴禁抽煙或飲食。3.處理此物後,須徹底洗手。4.維持作業場所清潔。
九、 物理及化學性質
外觀:無色澄清具強烈辛辣味液體 嗅覺閾值:0.003ppm(偵測)、0.02ppm(覺察) pH 值:易燃性(固體,氣體):分解溫度:- 自燃溫度:468 ℃ 蒸氣壓:68-70 mmHg @20℃ 密度:0.957(水=1) 辛醇/水分配係數(log Kow):0.80
序 號:89
物質安全資料表
第1頁 / 5 頁
一、 物品與廠商資料
物品名稱: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其他名稱:建議用途及限制使用:壓克力聚合物,兩性界面活性劑,維生素 B1,化學中間物。 製造商或供應商名稱、地址及電話:緊急聯絡電話/傳真電話:-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86、09CAS号:96-33-3危险货物编号:32146UN编号:1919化学品安全说明书1、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28℃)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2、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3(O、C)引燃温度(℃):468爆炸下限%(V/V):1、2爆炸上限%(V/V):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2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10ppm,35mg/m3[皮]; ACGIH2ppm,7mg/m3[皮]TLVWN: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5、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编号:32146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丙烯酸甲酯:败脂酸甲酯methyl acrylate1、 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 熔点「C ):沸点(C ):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溶解性:临界温度(C ):临界压力(MPa):燃烧热(kJ/mol):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7580.0 0.95 2.97 13.33(28C ) 微溶于水。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2、 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分子式: C 4H 6O 2 分子量: 86.09 CAS 号: 96-33-3 危险货物编号: 32146 UN 编号:1919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C): -3(O.C)引燃温度(C): 468爆炸下限%(V/V): 1.2爆炸上限%(V/V): 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火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敝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火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 20前苏联MAC(mg/m3): 5TLVTN :OSHA 10ppm,35mg/m3[皮];ACGIH 2ppm,7mg/m3[皮]TLVWN :未制疋标准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 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 健康危害 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健康厄害: 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丙酸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酸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酸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丙酸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丙酸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

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溶解性,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安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酸丙酯的安全技术要求,以确保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理化特性1. 外观:丙酸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2. 分子式:C5H10O23. 熔点:-80℃4. 沸点:141℃5. 相对密度:0.8976. 闪点:46℃7. 主要用途:作为溶剂、合成原料等三、安全储存1. 在储存过程中,应远离火源、热源以及氧化剂,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

2.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物质混合储存,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

3. 储存区域要求通风良好,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和受潮。

4. 库房内禁止吸烟、明火,应配备相应的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四、安全生产1. 生产车间应配置完善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避免丙酸丙酯蒸气浓度超标。

2.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进料、出料和泄漏处应设置相应的排气装置,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4. 禁止在生产现场吸烟、使用明火,严禁吸食、饮食,避免丙酸丙酯接触皮肤或进入呼吸道。

五、安全运输1. 运输过程中应选择专业的化学品运输公司,确保车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包装容器应密封、固定,防止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

3. 运输车辆内应配备相应的泄漏处理设备和应急处理物品,一旦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 丙酸丙酯禁止与食品、饮料、饲料等混装混运,严格防止污染。

六、应急处理1.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应立即远离现场并采取自救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2. 关闭泄漏源,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液体扩散,切断火源,防止引发火灾爆炸。

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 Methyl propionateCAS号:554-12-1分子式:C4H8O2分子量:88.1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32 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健康危害: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脱离接触。

如有不适感,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食入:漱口。

大量饮水。

给予医疗护理。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健康危害
具有刺激性,接触时间过长有麻醉作用。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英文名:methyl propionate
UN编号:1248
CAS号:554-12-1
危险化学品编号:32135
分子式:C4H8O2
分子量:88.1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87.5
相对密度(水=1)
0.94
沸点(℃)
79.8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3.03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酸甲酯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酸甲酯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propionate
分子式:C4H8O2
相对分子量:88.12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554-12-1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在工业生产中未发现对人的危害。

给动物大剂量可引起共济失调、呼吸急促、体温下降及酸中毒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性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尽量饮水。

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7℃。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PH值:无资料
熔点(℃):-87.5
沸点(℃):79.7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
饱和蒸气压(kPa):11.35(25℃)
临界压力(MPa):4.0
辛醇/水分配系数:0.82
闪点(℃):-2.0(CC)
引燃温度(℃):468
爆炸下限(%):2.5 爆炸上限(%):13.0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制造香料。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无资料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450mg/kg(大鼠经口);
3460mg/kg(小鼠经口);
﹥5000mg/kg(兔经皮)
LC50:27000mg/m3(小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皮:500mg(24h),中度刺激。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LC50:175~193mg/L (圆腹雅罗鱼);
516mg/L(24h)(水蚤)
IC50:9.0~13mg/L(72h)(藻类)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24d(理
论)。

当pH值为7,8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a和74d(理论)
(13)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14)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135
UN编号:1248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15)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危险化学品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