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北京市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疫之为病,历史悠久。

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

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

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

《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

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

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

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

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

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

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

北京海淀区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北京海淀区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北京海淀区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品茶栊翠庵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妙玉相迎进去。

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

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

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

这里并没你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

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攽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喬”。

妙玉斟了一喬与黛玉。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简牍是纸张发明前中国古人用于书写文字的载体。

根据长宽尺寸,分为不同类别:长条形较窄的称简,长方形较宽的称牍。

简一般长约23厘米,宽度在0.5~1厘米,一般每简写一行字。

根据材质不同,分为竹简和木简。

我国南方盛产竹子,所以目前发现的多为竹简。

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竹子较少,多为术质简,所用木材一般为胡杨、红柳、松木三种。

牍比较宽,有的可宽至6厘米,长度多与普通简相同,多为木制,用来写信或抄录医方、历谱等,墓中发现的牍大多用来记录随葬的物品目录。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这道工序叫汗青。

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这就是杀青。

杀青完成后,竹简才能供书写所用。

古人以“汗青”喻史书,如文天祥就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木简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杀青”工序,文献没有记载。

陈梦家考察武威出土的木简,认为除少数受潮弯曲外,十分之九都是平直的,看来木简是经过风干工序的。

将简用绳子编连起来,就制成简册。

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册”字,为简册之形,编有两道书绳;又有“典”字,为册在几上之形。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金縢)记载:周武王有疾,周公为之祈福,“史乃册祝”。

又《诗经·出车》曰:“畏此简书。

”可知最晚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条状的简和编连之册。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书籍有竖行的界栏,展开的书页看起来亦如同简册。

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许多词汇如“册”“篇”“编”“连篇累牍”“韦编三绝”等,都与简牍的形制有关;“杀青”“汗青”“罄竹难书”等则与简牍的制作和用材有关;“删改”“刀笔吏”等则与简牍时代的文具书刀有关;“尺牍”“封缄”等则与简牍时代的文书制度有关。

【KS5U解析】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本套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

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在当年的设计师贝尔格朗主导的蓝图下,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完善,巴黎的地下水道系统被建成为将生活污水、厕所粪便和街区雨水全部通过同一水道排放的“一切归一”下水道系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考验。

巴黎地处盆地,地势起伏,一年200天有雨,还有一条塞纳河穿城而过。

贝尔格朗因地制宜地运用“流水不腐”的原理,“以水扫街”,“以水排污”,不仅建了饮用水和生活卫生用水两套供水系统,还设计了主要依赖坡度的自流水清理,辅以水力驱动的机械化清理和人工清理方式等。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

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还有数字可以说明这一排水体系的发达: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1910年1至4月,一场历时3个月的塞纳河洪水让巴黎近一半的地铁、下水道和街区陷于瘫痪。

这说明,对于濒临江河湖海的城市来说,纵然有强大的排水系统,有时也难以应对老天爷变化无常的脾气。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截至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

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

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

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

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

“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

“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

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下期末调研语⽂试题含解析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下期末调研语⽂试题⼀、现代⽂阅读1.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的⽣活中扎根⽣长。

千百年来,华夏“⼤国⼯匠”们。

⽤他们的双⼿和智慧,创造了令西⽅仰⽌的古代科技⽂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匠精神”,也不断酝釀、发酵,直⾄成为中华民族⽂化重要精神⽀柱之⼀。

⽆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产⼒的代表,由他们⽣发出来的“⼯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价值观之⼀。

韩⾮⼦《五盡》提到率先民“构⽊为巢”的有巢⽒和“钻燧取⽕”的燧⼈⽒,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得以“王天下”。

唐代后期的敦煌⽂献《⼆⼗五等⼈图并序》⽤了这样的⽂字来描述传统⼯匠:“⼯⼈者,艺⼠也,⾮隐⾮仕,不农不商……虽⽆仕⼈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之妙矣”。

这是对能⼯者、善⼯者的歌颂,对“⼯匠精神”的⾄⾼认同。

⽽在民间,⼯匠⽂化同样获得了⼴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百顷,不如薄艺在⾝”“技多不压⾝”等说法不胜枚举,⼯匠⽂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艺,愿意将⼿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区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描述⼯匠制作⾻器、象⽛、⽟⽯的字眼,⾄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了更⾼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治⾻⾓者,既切之⽽复磋之;治⽟⽯者,既琢之⽽复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也。

”——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匠精神”核⼼和精髓的表述,⾸次出现在历史⽂丛中。

再后来,清代⽂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律》中时其做了进⼀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为者,⼤概⽇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

”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将其扩展到近代⼯业,概枯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2020年6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2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调研语文2022.07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

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

”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

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

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

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

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

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

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

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

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

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材料二:(注)本图为2017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材料三: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

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

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昂,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

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

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

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材料四: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

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

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

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

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

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使当前中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

C.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以自身的发展活力开创了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

D.“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更多中国品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已然消失。

B.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D.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外国品牌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C2.B3.①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

②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③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原文是“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本选项考查对“注脚”含义的理解。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些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不能很快解决差距问题。

C项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不能反映出国货质量低,这些马桶盖是中国造。

D项推理错误,本土企业销售额増幅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优势。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考生要按照题干的指向从文本中认真筛选,根据对文本的筛选和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家寨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向导已经返回了。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

前方蜃气迷蒙处是海拔负154米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已经被烤干了的艾丁湖。

背后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

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

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

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

可是,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了一种寒气。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

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

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

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到哪里?老人摇摇头。

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

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

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

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人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

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

寨是人紧守的地方。

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进行。

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

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

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

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

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

那一日永别了汉家寨。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张承志《汉家寨》,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到“大地倾斜”“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都在向前方向深处倾斜”,这是作者因暴晒晕眩而产生的一时的错觉。

B.“汉家寨如一枚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比喻手法表现了汉家寨富有神秘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