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24年高二9月起点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

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

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

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

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

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丽水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二语文试题卷(2024.6)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写诗、作画、谱曲、跳舞、开演唱会、当主持人……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手段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艺术形态等产生巨大影响。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人工智能依赖海量数据,基于特定算法,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程序进行创作。

人工智能文艺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创作”,其对于人类文艺作品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数据库收集的样本越是全面丰富,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模仿和创作。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

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我们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似是而非、意指不明、所指不清、解释多样、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

它们跟人类创作的朦胧诗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而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作品,生成机制和程序则完全不同,它缺乏基于社会实践的情感基础,实质是围绕关键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所进行的字词组合,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人工智能在各文艺门类中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某些模仿性和规律性较强的领域(如舞蹈艺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更富独创性、更复杂的文艺领域(如长篇小说),人工智能显然还没有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品。

语文试卷高二真题电子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高二真题电子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高二真题电子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词的词性与其他三个不同?A. 跑步B. 唱歌C. 读书D. 看见2. 下列句子中,哪一个句子的语序不正确?A. 他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2024.7(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许多开车的人经常听到导航提示“您已进入绿波路段”,继而就会在遇到一个绿灯后,享有“一路绿灯”的幸运。

那么,畅享“一路绿灯”仅仅是靠运气吗?“绿波”交通,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旨在通过调整一系列交叉口上的交通信号灯,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停歇,从而提高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就可能会“一路绿灯”。

实现绿波的路段称为“绿波带”、绿波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流量、时间段等因素,绿波带的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交通流量预测技术。

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交通管理部门操控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对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从司机的视觉角度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

换言之,这一段路上信号灯变换是有关联的,变化时间都做了调整,车从第一个路口出发,以规定的车速行驶到达每个路口都会是绿灯。

合理的绿波带设置,可以增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联动性,提升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

驾驶者想体验在绿波带上一路绿灯的畅快,需要保证驾驶的速度与绿波车速相符合。

绿波车速是指车辆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能够连续绿灯通过绿波带上一系列路口的速度。

数据显示,绿波车速通常设置在每小时30到50公里之间。

具体的绿波车速需要根据道路结构、车流量、行车速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定,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通行。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在红绿灯路口设立显示绿波车速的标志牌,来提醒驾驶员按照绿波车速行驶,让车辆一路绿灯地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在绿波带上按照设计好的绿波车速行驶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受实时路况的影响,车辆有时很难按照设计的速度行驶。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含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

土壤本身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为土壤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

你知道吗?我们平时不怎么留心观察的土壤是会呼吸的,它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挖开土壤,会发现里面有大量植物根系,以及蚯蚓、蚂蚁等动物。

除了能看到的,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数量众多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

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被称为“土壤生物”。

多样的土壤生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一张食物网。

土壤生物要生存,就需要进行新陈代谢。

它们通过地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

严格意义上讲,土壤呼吸指未被扰动的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所有代谢作用。

土壤呼吸的生物过程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和土壤动物的呼吸。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

土壤呼吸通常与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也存在季节的变化。

如果通气不畅,例如淹水,就会影响到土壤呼吸。

受污染的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伤害,土壤呼吸也会降低。

和人一样,土壤生物也需要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它们的食物一方面来自植物死亡后的凋落物,另一方面来自其他土壤生物的排泄物或其他土壤生物死亡后的残体。

土壤生物“吃”与“被吃”的过程一方面构成食物网,令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把生物代谢的残余物(如植物的凋落物、土壤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等)分解,释放出养分,供植物生长所需。

因此土壤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保障,土壤呼吸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是高中学生读不能忽视的一科。

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有关高中二年级语文的复习试卷和答案,欢迎大家参阅!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10分)1.对下列加...
语文是高中学生读不能忽视的一科。

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有关高中二年级语文的复习试卷和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高二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10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乎技矣(超过)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揣摩)
其制稍异于前(制造,建造)
B.如土委地(卸落) 族秦者秦也(灭族)
古人秉烛夜游(持,拿着)
C.余扃牖而居(打开) 以手阖门(关闭)
抱无涯之戚(忧伤)
D.始速祸焉(加速)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乃能衔哀致诚(含,怀着)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而,然后) 我何渡为(句末语气助词)
何其衰也(为什么)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应当,一定) 因其固然(依照)
则遂取以来(顺利)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汝殁以六月二日(在)
殆有神护者(几乎)
D.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还是,或者) 迨诸父异爨(等到)
岂独竹乎(难道)
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而告以成功
D.其制稍异于前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项羽军壁垓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函梁君臣之首
D.乳二世
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

B.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形式灵活,文字通俗,有很强的现实性。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等。

C.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史传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贾谊和晁错,赋的代
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等。

D.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兴起的"公安派"是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由方苞开创,主张通过明代归有光等"唐宋派"上溯唐宋八大家,乃至秦汉散文,鼓吹封建正统观念,力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散文规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1分)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

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

累转监察御史。

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

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

蛮夷荷恩,立碑颂德。

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

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

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

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

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

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

"则天意乃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

至虏庭,默啜①立知微为南面可汗。

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

"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

时始安②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

授怀古桂州都督。

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

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

"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

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

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

神龙中,迁左羽
林大,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

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

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

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材料选自《旧唐书》,略有修改)
注:①默啜,突厥首领名。

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

6.下面各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机读卡第6题】
A.累转监察御史累:多次。

B.以希圣旨希:迎合。

C.因造其营以慰谕之造:修建。

D.下车而罢罢:被罢免。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机读卡第7题】
A. 乃俘其魁首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 / 平明,汉军乃觉之
C. 不毁节以求生 / 洎牧以谗诛
D. 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 / 怵然为戒
8.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明裴怀古法令严明的一项是( )(2分)【机读卡第8题】
①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②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③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
④请就斩,所不避也
⑤飞书招诱,示以祸福
⑥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机读卡第9题】
A.裴怀古审理案件,宁可触怒女皇武则天,也不违反法律使无辜者蒙冤
B.圣历年间,裴怀古充任监军前往突厥,因拒绝担任突厥伪职被捕,后脱身逃回朝廷。

C.由于裴怀古采取正确措施成功地处理了始安叛贼欧阳倩反叛之事,使得岭外安定,所以朝廷任命他为桂州都督。

D.神龙年间,裴怀古升官为左羽林大,上路还未到达都城,朝廷又任命他为并州长史。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题3分,共9分)
11.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3.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四、阅读《论语》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共8分)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论语述而》)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论语述而》)
14.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机读卡第10题】
A.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仲弓虽然出身寒微,但只要他有才能,就堪为重用。

B.不注重道德修养、读书学习,这使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孔子对此表示忧虑。

C.对送来薄礼的人,孔子都收为门徒,并对他们进行教诲;而对送重金来的人,孔子都拒之门外。

D.互乡的人很难交流,但是互乡的一名童子却主动来见孔子,孔子不愿与其见面。

孔子的弟子们对此很不理解。

15.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3分)
16.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请写出三点。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