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复辟.(pì) 恫.吓(hè) 着.(zhuó)人送还谬种流传能曲能伸B.给.(jǐ)养诨.(hún)名曲学阿.(ē)世互相厮拼背景离乡C.包扎.(zā) 炮.(páo)制呱.(guā)呱坠地翻然觉醒毕恭毕敬D.摒.(bìng)弃骨殖.(shi) 书声琅琅..(láng) 决无妥协共克时艰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_ 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②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____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③今天,要____“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④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____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⑤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____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⑥革命导师们____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____,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A.援用搜集制服制定权力既……又B.使用搜集制伏制订权力既……又C.援用收集制伏制定权利不仅……而且D.使用制服制订权利收集不仅……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②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身临其境....的。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

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

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

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

”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

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

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

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

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截了当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刻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舞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职员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对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震耳欲聋B. 青涩油光可鉴C. 莲步轻移震古烁今D. 惊鸿一瞥融会贯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使全体同学深受感动。

D.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表达生动的一项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莫言B. 巴金C. 郭沫若D. 老舍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指鹿为马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

C.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D.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8.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一项是:A. 河流B. 沙漠C. 森林D. 高山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在微笑。

B. 风儿在轻轻吹拂着湖面。

C. 月亮在夜空中闪耀。

D.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C. 他的力量大得惊人。

D. 这场雨下得非常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2.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气魄(pò)振奋(zhèn)呆滞(zhì)B. 气息(xī)呕心沥血(lì)纷至沓来(tà)雕梁画栋(diāo)C. 神采飞扬(yáng)纵情任性(xùn)雕虫小技(cháo)青出于蓝(qīng)D. 遥想(yáo)融会贯通(huì)比翼双飞(yì)赏心悦目(s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作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我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D.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3. 下列词语中,与“奋发向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勇往直前C. 振奋精神D. 勇攀高峰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辛勤耕耘。

C. 爱情就像一杯美酒,越陈越香。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画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C. 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D.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现象?8.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英勇斗争,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他的什么才能?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取经,克服重重困难,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及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失去社会保险担心。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发扬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精神,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削尖了脑袋.....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解析:A.“后顾之忧”:后方出乱子;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

B.“方兴未艾”:事物正发展,尚未停止。

褒义词。

C.“捡到篮里就是菜”指不加选择。

D.“削尖了脑袋”是贬义词。

答案:A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莲花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到底有多少栋私人豪华别墅呢?这些豪华别墅里究竟住着哪些人呢?B.“这栋别墅的主人是做生意的还是当官的?”记者又问。

C.本次调查历时半年之久,从全省范围内抽取了不同收入,职业,行业,文化程度的4500户城镇居民进行调查。

D.2004中国外交“欧洲年”即将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外交高潮的结束,对中欧关系来说,“热恋期”才刚刚开始。

解析:C.“收入”“职业”“行业”后应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前的停顿。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次在迎仙桥发生的车祸,据记者现场报道,全部69人遇难。

B.老师说:“这次考试,第一名出在普通班,而不是在我们集中了全年级精华的实验班。

”同学们听了,对他们震动很大。

C.建筑物或其他贵重设备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毁坏的,免于其承担责任。

D.要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挥微机在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就要对它重点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

A项中“全部”一词放在“69人”前费解,是车上共69人全部遇难,还是69人遇难,另有幸免者?B项中“他们”的指代作用费解;D项中“它”指代模糊,应明确为“对这方面的工作”。

答案:C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

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④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

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②菅长:菅县县令。

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

④掾史:县令的属官。

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节家前后未尝给.徭给:提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具:具体。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通报。

D.昭犹惮.芝,不为通惮: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

B项中“具”,详尽;C项中“报”,回复;D项中“惮”,害怕。

答案:A8.找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此政事所以不理..也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C.芝乃驰檄济南..D.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解析:A.“不理”,今,不理会;古,得不到治理。

B.“同行”,今,一块走;古,两个词,同,人名,行,前往(服役)。

D.“宾客”,今,客人;古,门客。

答案:C9.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昭犹惮芝,不为.通为:替,给。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乃:于是。

C.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以:把。

D.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而:并且。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

D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却”“可是”。

答案:D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根据第一段最后两句,刘勋有所请托,采取的是写信但不署名的方式,并没有“以旧部下属名义”,另“一皆如法”的意思是“一切都依法办理”,由此看来司马芝根本就没有理睬刘勋的请托。

答案:C第Ⅱ卷(共70分)三、(10分)11.翻译上文中的两个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句中“既”,已经的意思;“望”,埋怨、责怪的意思。

“或”在文中不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是不定指代词,有的、有些的意思;“上闻”,向朝廷呈报,让朝廷知道。

(2)句中,“不轨”,即不遵守法令,胡作非为;“交关”,即串通、勾结;“见”,即有远见;“称”,(被)称道。

答案:(1)百姓已经怨恨责怪,有些流言已经传到朝廷那里。

(2)后来刘勋因为胡作非为被杀,与他相勾结的都受处罚,但司马芝则因有远见为人称道。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每小题2分)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答案:(1)写出了兰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点。

在秀朗的月色辉映下,水波平,颜色清,山明丽动人,空气凉爽清新。

(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从文字表面看,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觉到人的存在:一个“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凉月”之“凉”实则是写人对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凉爽清新,这些景物描写中都透露着欣赏者的喜爱之情。

标题“棹歌”即船歌,我们不难想象泛舟兰溪,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浅滩的情景,以及从心底漾出的欢乐之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2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

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

(杜甫《客至》)(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

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1)但见群鸥日日来蓬门今始为君开(2)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素面朝天毕淑敏①素面朝天。

②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

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③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

可是你并不美丽。

④是的,我不美丽。

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⑤看着我们周围。

每一棵树、每一叶苹、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

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⑥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

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

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假的陌生人。

⑦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

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