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同步练习
词四首同步练习

(16)词四首同步练习(一)《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槛.菊(jiàn)不谙.(ān)彩笺.(qiān)B.凝噎.(yē)暮霭.(ǎi)玉砌.(qì)C.纶.巾(ɡuān)豆蔻.(kòu)跬.步(ɡuǐ)D.商贾.(ɡǔ)忏.悔(chàn)松柏.(b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雕零山青水秀戍边相形见绌B.甘霖良辰美景皈依融会贯通C.凄残源远流长娇健功亏一篑D.憔悴被水一战漂泊海市蜃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怒火?(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起来。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遏止收集搜集B.遏止遏制收集搜集C.遏止遏制搜集收集D.遏制遏止搜集收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
B.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C.语言训练,实际是思维训练,若思维混乱,就会语无伦次。
D.有些同志为了把工作干好,竭尽心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B.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C.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复习《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临清二中齐保良
目标
一、背诵四首诗词,默写其中名句 二、训练鉴赏诗词能力 1. 《虞美人》 2、《蝶恋花》 3、《雨霖铃》 4、《声声慢》
《虞美人》鉴赏 问 君 恰 能 似 有 一 几 江 多 向 春 东 水 流
愁
使用比喻、夸张 手法
愁思像春水汪 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 停,无穷无尽,写 出了愁思的绵长 。
叠字、叠词: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3、表达某种感情
2、鉴赏意象
① “淡酒/急风”:
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 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 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 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 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鉴赏意象
② “雁”: 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 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 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 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 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三、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1、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4分)
小结
1、鉴赏诗句妙处 2、鉴赏手法 3、鉴赏语言 4、鉴赏情感
完
③“黄花”:
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 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 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 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 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 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 是愁上加愁。
高中语文 3.11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同步练习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20分,每个选择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均无误的一项是()(3分) A .雕阑玉砌.(qì) 槛.菊愁烟(kǎn)都门账饮 乍暖还寒B .不谙世事 彩笺.尺素(jiān)无语凝噎.(yē) 暮霭.沉沉(ǎi)C .不堪回首 风凋碧树憔悴.损(cuì) 良晨美景D .骤.雨初歇(zhòu) 通霄达旦尔虞我诈 最难将息解析 A 项,“槛”读jiàn ,账—帐。
C 项,晨—辰。
D 项,霄—宵。
答案 B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B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砌:台阶。
C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解析 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执.手相看泪眼此执.政者之过也 B.⎩⎪⎨⎪⎧都门帐饮无绪.千端万绪.,罔有遗漏C.⎩⎪⎨⎪⎧ 最难将.息将.信将疑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与何人说 解析 A 项,动词,“握、持”;动词,“主持、主管”。
B 项,名词,“心思、心情”;名词,“线的头”,比喻开端。
C 项,动词,“调养”;副词,“且、又”。
D 项,都是副词,“又”。
答案 D4.下列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在借景抒情上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A .槛菊愁烟兰泣露B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C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D .红藕香残玉簟秋解析 C 项借秋景烘托革命豪情,其余选项为以哀景衬哀情。
答案 C5.名句默写。
(8分)(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同步练习(逐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分析诗词意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选出“《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然后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意象),进行分析,得出机务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本题,由“雁过、满地黄花堆积”可知,是深秋。故选B。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能力。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和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样,,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思是“这光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所以“次第”的意思是“光景,情形”。故选D。
11.“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作者的情绪有(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第3单元+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C.欲寄彩笺.兼尺素笺:信笺D.昨夜西风凋.碧树凋:使……凋落【解析】B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
【答案】 B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1】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B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愁烟兰泣露。
(“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上句“到晓”)【解析】B项,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2】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满地黄花..堆积(菊花) B.⎩⎨⎧斜光到晓穿朱户..(即朱门,指富贵人家)明月不谙.离别苦(熟悉,知晓)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留恋处、兰舟..催发(对船的美称) D.⎩⎨⎧多情自古伤.离别(悲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情形,光景) 【解析】 D 项,伤:为……忧伤。
【答案】 D5.名句默写。
【导学号:08902033】(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_____。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练习题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凝噎.()?怆.()然???荠.()麦夜雪初霁.()萧.()条??今宵.()??黍.()离凝噎.()彩笺.()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斜光到晓穿朱户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2022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3课 雨霖铃 声声慢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

2022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3课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4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寒:秋天的B.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忍受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解析: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C2.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C项为直抒胸臆,A、B、D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答案:C3.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解析:A项应为:对/长亭/晚。
答案:A4.名句默写。
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2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10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5.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练习:第三专题+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Word版含答案.doc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1.本诗尾联用了春秋时范蠡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阁远眺,由五湖的美景,联想到隐居于此的范蠡,表现出对范蠡的艳羡之情。
B.从范蠡的故事推断,如果杜牧能够建功立业,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
C.宣州美丽的江南景致并不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忧伤,只能徒劳地怀想着范蠡的逍遥。
D.诗歌借范蠡的故事和六朝旧痕,抒写人世变易的感慨,为全诗渲染出浓重的沧桑感。
解析:B “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理解错误,杜牧慨叹的是没有范蠡的机遇。
2.古人认为杜牧的律诗有豪迈之气,请结合首联,分析此特点。
解析:注意结合“草连空”“今古同”等诗句从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时空结合,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1)今昔对比,昔日六朝的文物尽成今日“连空”的荒草,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2)时空结合,“草连空”与“今古同”相对,将阔大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融为一体,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
(二)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3~4题。
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突兀,实则气势雄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教师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一个接一个地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昨夜/西风凋/碧树②念去去/千里/烟波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④只是/当时/已/惘然⑤怎/敌他/晚来/风急⑥万里/悲秋/常/作客A.①③⑥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②⑤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故国神游C.多情自古伤离别D.多情应笑我二、语言运用4.依照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与情人之间的惜别;;。
5.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花”字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定的。
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
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请以“月”为令,填写下面的诗句,七个字,必须是有据可考的诗词。
三、课文内容理解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愁思故国,夜不能寐的情形。
(2)《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3)《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词人酒醒后的心境,也是词人漂泊江湖的感受。
(4)《雨霖铃》中,刻画情人间分别时痛苦的细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7.下列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只是”二字表欣慰之情,词人遥望南国,浮想联翩,故国的面貌该不会有多大变化吧。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了一个“愁”字,全词语气前后呼应,流走自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之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C.词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说宇宙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D.这首词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通篇文气盘旋,波涛起伏,形成了和谐协调的艺术整体。
8.下列对《蝶恋花》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句谓院中栏杆边的菊花笼罩在烟气之中,似乎含着愁怨;兰草沾了露水,像是在饮泣。
此句专写秋景之衰。
B.“罗幕”句言闺中秋风穿入,稍感寒冷。
C.“明月”两句暗指闺中人一夜未眠。
D.“欲寄”句重言彩笺、尺素,以示相念之殷切。
9.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的氛围。
B.下片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噎”,照应自然巧妙。
D.上片写景由虚到实,下片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10.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十四个叠字,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戚戚”,逐层深入,文情并茂。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那“旧时相识”带给了词人很多旧时的信息,词人借此表达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将一个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表明漫漫长夜难熬,词人希望天尽快亮起来。
D.结尾句“愁”字之外含有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说得清楚,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最妙,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四、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1~12题。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
一个“别”字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
B.“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夸张手法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
C.上片的画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中见委婉含蓄,活泼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D.“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人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
这个结句运用比喻,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12.“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
请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答: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3~14题。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13.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
“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
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遗。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
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14.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答: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5~16题。
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注】。
【注】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以景起,总揽灞陵桥全景,“风物”句紧承首句拓展词意,将现实的故国之思与历史兴亡之感交织起来。
B.“楚宫腰”即“细腰”,原指女子因思念亲人面目清瘦的体态,此处用来形容纤细轻柔的柳条。
C.从“衰杨古柳”写到娴静浅淡的夕阳和已届衰老的秋光,使上下片过渡自然,色调和谐,营造了衰飒的气氛。
D.“离思满蘅皋”中的“蘅皋”极言水边陆地的美好,但此地却不可久留,愈加反衬“离思”无法抑制。
16.同是以柳伤别,词中的“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相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7~18题。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②。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③,木犀花。
【注】①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②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
③酝藉:宽和有涵容。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起”,说明词人曾经长期卧床不起,“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首句体弱、空老之悲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基调。
B.“卧看”句写看月,写的是赏月;“豆蔻”句写煎药,写的是乐事。
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C.木犀花即桂花,花小淡黄,芬芳徐吐,香气含蓄,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
D.这首词主要写作者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18.词的末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手法的角度对末句进行赏析。
答:《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 A 解析B项,雕阑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
C项,次第:光景,情形。
D项,将息:休息,调养。
2、答案 C 解析①应为“昨夜/西风/凋碧树”,②应为“念/去去/千里烟波”,⑤应为“怎敌他/晚来风急”。
3、答案C解析A、B、D皆为宾语前置句。
A项,应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
B项,应为“神游故国”。
D项,应为“应笑我多情”。
C项为状语后置句。
4、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死别解析注意筛选的诗句都要体现离别的主题,揭示情感要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
5、答案①月落乌啼霜满天②秋月春风等闲度③绕船月明江水寒⑥唯见江心秋月白⑦别时茫茫江浸月(“月”字在规定的位置出现,是古诗词即可)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词积累的题目,要求按着过去诗词飞花令的要求填写下列的空格,给出的字是“月”,注意“月”要出现在规定的位置,同时是含有“月”的古诗句,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6、答案(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答案A解析“‘只是’二字表欣慰之情”错。
8、答案A解析“此句专写秋景之衰”理解不当,此句不单写秋景之衰,同时也借景抒情,词人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以表惆怅的心境。
9、答案 D 解析应是“上片写景由实到虚,下片写景为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