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民政理 打造西城民生工作新机制》

合集下载

西城区民政局2012年民政工作计划

西城区民政局2012年民政工作计划

西城区民政局2012年民政工作计划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届首之年。

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谐稳定的大局尤为重要。

2012年民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2012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区“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安全稳定,强基础、重服务、建机制、抓落实、全响应,推动我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创造城市美好生活,建设魅力、活力、和谐新西城做出新的贡献。

2012年民政工作主要目标是:按照西城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找准定位,改革创新,打造精品,率先示范,努力在大民政建设中有新突破;在提升民生福利水平上有新作为;在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上有新贡献;在推动民政文化建设上有新发展。

(一)积极推进大民政文化建设1、深刻理解大民政文化内涵。

认真学习《关于加快建设大民政文化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大民政文化建设的内涵,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感悟、领会“民本、务实、平等、奉献”的价值理念,发扬“孺子牛”奉献精神,增强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意识,培育西城民政人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更高的价值追求,为大民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积极推进大民政文化建设。

研究制定《西城区关于推进大民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大民政文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传承和创新孝德、军休、社区、慈善、社团、地名、婚俗、殡葬等特色文化具体化、行动化,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建立具有西城特色、时代特征的大民政文化体系,引领和支撑全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3、着力搭建大民政文化平台。

一是打造研究平台。

深入开展民政文化理论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民政文化研究成果,完善大民政理论体系。

二是打造培训平台。

打造大民政文化培训基地,利用青年导师培训计划并聘请专家、学者组成大民政文化宣讲团,为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解读大民政文化,为大民政建设储备优秀文化人才。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26•【字号】西政办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办发〔2021〕4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西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20〕26号)的精神和要求,依据《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规定,以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区为契机,以建设国家创新试点城市和创新试验区为抓手,以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有效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坚持以首善标准打造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自主决策的市场环境;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具有公开透明的监管执法环境;打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有序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法治环境。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30•【字号】西政办发〔2017〕19号•【施行日期】2017.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19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四同机制”工作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西城区拟成立百人建议代表团,通过“四同机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执行、管理、结果全过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的共治体系,实现政民良性互动,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四同”释义“四同”暨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共同督查、共同评价。

其中,共同谋划是指在顶层设计、制定计划时,邀请代表提出建议;共同推进是指在推进难点工作时,邀请代表共同参与、研究解决;共同督查是指在过程管理时,邀请代表共同参与督查检查、察访核验;共同评价是指在年终政府绩效考评时,邀请代表参与评价。

二、百人建议代表团释义(一)代表构成。

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统战人士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居民代表、企业代表、驻区中央单位和部队代表、媒体代表。

(二)代表条件。

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参与意愿;能参加政府向公众报告工作会议、区政府年终绩效考评现场述职评议会;能积极参加日常研讨、督查、调研、察访核验等政府管理活动。

(三)参与方式。

各类代表共100人左右,组成代表库,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按要求推进“四同机制”时,可从库中选取代表。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京民研发〔2021〕165号•【施行日期】202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民政局2021年10月15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总书记“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得最好”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看民政首先从政治上看的理念,不断根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深厚情怀,全力兜好首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推进建立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公平可及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首都民政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民政发展的总体设计更加科学。

树立看民政首先从政治上看的理念,持续增强民政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公益性、底线性。

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巩固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大职责体系。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响应群众诉求最快部门”的目标。

高质量完成社会工委和民政部门合署办公改革,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推动形成民政事业发展“党政合一、双轮驱动”新的体制机制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以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体系化为重点的民政“四化改革”,实现了民政轻装上阵,释放了民政发展动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迅速行动,全力组织疫情防控,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有力保障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市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在城乡社区抗疫一线,社会力量踊跃捐款捐物,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有力彰显了民政力量、民政作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细则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细则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4.10•【字号】西政办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细则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6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第2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0日关于贯彻落实西城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细则一、深化公开内容(一)以清单促公开内容标准化1.对已经在政府网站集中公开的区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管理。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清单调整后10个工作日内将调整情况向社会公开。

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全区各部门完成时限:在2016年推进的基础上持续落实2.按照市政府年度政务公开重点任务要求,本着只增不减的原则,制定年度必公开项清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公开要求,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应上网、尽上网”。

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完成时限:按年度常态化进行3.按照市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区域实际,编制并动态管理重点领域区街两级清单。

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科信委责任单位: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完成时限:在2016年推进的基础上持续落实4.根据重点领域区、街两级清单要求,公开相应内容,并做好动态调整。

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完成时限:2017年3月底前完成并持续落实5.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分批编制政府信息目录清单。

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全区各部门完成时限:2017年底前完成并持续落实6.根据政府信息目录清单编制情况,逐步形成主动公开目录清单、依申请公开目录清单、政务公开负面清单,解决主动公开随意性大等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7.29•【字号】西政办发〔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西政办发〔2015〕9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7月29日西城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为落实《北京市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15〕37号)要求,推动实施《北京市西城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西政发〔2013〕14号),推进质量首善之区建设,明确2015年质量工作重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改善政府质量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一)落实行政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减少质量安全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并对外公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实行权力清单动态管理。

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先照后证改革衔接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进工商登记和许可审批的有序衔接,加强后续监管体系建设。

做好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优化行政服务。

(区编办、区环保局、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卫生计生委、区地税局、西城工商分局、区质监局、西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安监局、区统计局、区政府法制办、区行政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测,构建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

应用现代化物联网技术,推进原料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重点高风险食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4.13•【字号】西政办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7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印发给你们。

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狠抓落实。

区政府督查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拟办重要实事如期完成。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5件)1.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5000户居民住房条件。

完成时限:2017年12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重大办协办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市政市容委、区园林绿化局、区房管局、区城管执法监察局、西城国土分局、西城规划分局、区国资委、相关功能区指挥部、相关街道办事处、区房地中心、北京宣房集团、区房屋征收中心2.实现保障性住房竣工1700套,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完成时限:2017年12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协办单位:广安控股公司3.对3924间平房进行翻建、修缮;对55栋楼房进行综合维修;对223处平房院落下水管线进行改造。

完成时限:2017年12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房地中心、北京宣房集团协办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市政市容委、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区房管局、区重大办、相关街道办事处4.推行民意立项机制,在3个老旧小区试点综合改造工作,包括老楼加挂电梯、架空线入地、管网更新改造等项目。

完成时限:2017年12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重大办协办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委、西城规划分局、西城国土分局、区市政市容委、区质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房管局、区房地中心、北京宣房集团、属地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13•【字号】西政发[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西政发〔2013〕5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2013年3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17号)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2〕40号)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树立信心、加快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一)完善服务机制。

组建西城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促进西城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

研究整合区政府部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职能,构建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各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网络,重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以融资服务机制为支撑的金融服务平台。

(二)搭建服务平台。

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对于公共服务平台的政策规定,建设1000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包括信息、投融资、技术、创业、培训、管理、法律、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

服务平台要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大民政理打造西城民生工作新机制》第一篇:树立大民政理打造西城民生工作新机制树立大民政理念打造西城民生工作新机制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近年来,西城区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xx-xx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4%,区级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2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递增11.9%。

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4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万元,同比增长8%左右。

特殊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西城区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人民在保增长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西城区以社会需求和百姓需求为导向,着力于全区各类资源的大调整、大整合、大集成、大共享,以民生工作的整合和拓展为重点,积极推进大民政工作,基本形成了大管理、大保障、大机制、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一、西城区大民政工作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大民政工作,核心是大民生。

近年来,西城区致力于“保民生”工作的积极探索,以研究全区社会发展实际、百姓实际需求以及与之相应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提供是否匹配为着力点,在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工作的结合上,在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上,在进一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和谐指数、参与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上开展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各项民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力度,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一)大民政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西城区以和谐社区创建为契机,构建了社区建设的大参与格局。

围绕“以文化育文明、以服务惠民生、以创新激活力、以项目作引领、以民评促参与、以基础铸品质”六条主线,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建设。

一是构建了社区精神家园。

充分发掘区、街、社区的文化底蕴,发掘历史文化,倡导人本、人文、人和,融古、融今、融诚、融通,政务全程关爱等理念,营造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地区科教文卫体优质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开展月末大舞台、夏日文化广场等十大文化品牌活动。

实施“1121”工程(一个街道一个文化站、一个社区教育学校、两个街道图书馆和一个数字电影院),完善了社区文化的承载功能。

二是建立了三大服务体系。

整合全区各类资源,建立完善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惠民服务体系,形成全区贴近群众、均衡布局、统一规范、开放共享的社区生活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创新了社区自治管理模式。

自xx年起,经过6年的探索和实践,西城区逐步确立并全面推行了“一心两会一站”的社区自治组织管理新模式。

通过创新体制,强化了社区治理结构中党的领导力、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力、社区成员单位的共同参与力及社区建设的持续推动力。

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分工,在强调社区各组织分工的同时,注重各组织间服务对象的统一。

新的管理体制,将政府行政管理功能与社区民主自治功能有机结合,既体现了政府强化基层基础,保证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社区扎实着陆,又不断推进居民自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凸现了自治组织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是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通过一系列的社区安全促进项目,消除社区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和能力,改善社区安全状况和安全环境。

金融街、月坛两个街道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称号,其他五个街道也全部通过了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的认证。

实施“十、百、千”项目工程,将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卫生、教育、就业、治安、助老助残、志愿服务、民主自治等内容形成项目,营造了和谐促进多方参与、统筹推进的格局。

引导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街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构建了“4432”发展格局。

民间组织通过承接政府委托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开展公益性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四种途径参与社区建设,政府通过规范活动类、完善维权类、壮大服务类、培育救助类对民间组织进行扶持和监管,形成了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社工、义工两工互动的格局。

五是凸现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开展和谐社区百姓评说活动。

以社区居民为评价主体,把社区建设融于百姓日常生活,以居民的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为重要指标,把居民评价的过程作为检视政府部门工作的过程,作为宣传和谐社区建设的过程。

这一创新形式实现了创建工作由政府体内循环向体外循环的转变,群众参与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变,征求意见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动员方式从发动向软性治理的转变。

六是加强软硬件建设投入,夯实了社区建设基础。

xx年以来全区投入社区建设资金总计3.146亿元。

其中公益设施建设投入1.57亿元,社区安全、教育、健康、科普等公益活动经费支出1.58亿元。

建立了社区工作者收入增长机制。

xx年,西城区建立了规模为1000万元的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通过资助、投入、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重点支持社区规范化、社区领域党建、社区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二)大民政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立足西城区区域空间狭小、区域资源分割性、隶属性强的特点,着力在打破部门配置资源的狭隘、信息独享的孤岛、资源隶属的分割上下功夫,树立民生保障大资源的理念,建立无围墙、开放、共享的资源体系,在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以及便民、惠民、为老服务工作中联合大资源的支持,形成社会大保障体系的格局。

一是整合救助资源,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普惠发展。

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捐助、社会慈善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与劳动部门联合,加大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基本建立了“先保险后救助再慈善”的工作机制。

联合劳动、红会、教委、残联等17个委办局,整合助困、助医、助老、助残、助学、就业、住房、临时救助、法律援助等9大类152项社会救助项目,通过整合和共享资源,实现救助资源的整体配置、共建共享。

积极研究“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民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就医。

不断扩大社会受助人员范围,在优先保障优抚群体、弱势群体的基础上,社会救助对象向低保边缘人人群、临时困难人群、“支出型”困难人员、外来人员发展;不断拓展救助项目,在基本生活保障性救助的基础上,向养老、医疗、教育、就业、老年人健康服务、文化娱乐及精神慰籍等发展性、福利性救助转变;不断提升救助方式的科学性,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在完成城市家庭贫困指数模型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救助申请者进行贫困程度的量化、判定和排序,实现临时救助标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是整合多方力量,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

积极探索以机构养老为依托,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主力的养老模式。

政府直接投入2717万元,形成了1个区级养老院、13个街道养老服务机构、7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集群化、网络化的为老服务体系。

积极借助社会力量经营养老机构,探索建立“公办民营、委托管理”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

xx年,把银龄老年公寓委托给复兴医院管理,借助医疗卫生资源经营养老机构;xx年,引进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为需要长期照料的高龄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残疾人提供24小时工作流程与工艺流程管理,改变现有的自理型服务格局,向全护理型服务方向发展。

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工作,xx年开展试点工作,xx年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推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社会参与、覆盖全区的符合西城区情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提供政府补贴服务、送餐服务、巡视服务、三项为老服务等项目,目前,西城区4800余位老年人享受了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791位老年人享受了免费送餐、自费送餐和老年饭桌服务,1387位空巢老年人享受了入户和电话巡视服务,累计巡视3.6万余人次。

三项为老服务累计服务1424人,补贴3万余元。

居家养老服务加盟单位达到120个。

积极做好为老服务和办实事工作。

目前,西城区已为1554户高龄空巢老年人安装紧急医疗呼救器,为1600户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家庭安装邻里互助门铃,为200户行动不便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为600户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赠送了防火毯,为910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赠送了拐杖。

为2352名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37.32万元,为9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优待卡。

三是实施“安居”、“乐业”两项工程。

完成了12条街巷465个院落的综合修缮改造,为3142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切实解决居住在五类危房中居民的住房问题,完成1112户、1888间五类危房的修缮改造;实施6个老旧小区和279座平房院户厕改造工程;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4%。

累计帮助217户28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全区已经连续16个月实现动态“脱零”。

79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占总社区的53.3%。

(三)大民政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一是建立了社会综合救助机制。

按照“政府领导、管理归口、部门尽责、社会参与、街道实施”的原则,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三方资源,建立了包括17个相关委办局、7个街道在内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一体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口式”信息化救助模式。

西城区社会救助工作实行区、街、居三个层面的组织、协调和联动。

区综合救助办公室在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全区范围的救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沟通各相关部门做好各类救助信息的反馈、统计和汇总。

各相关委办局按照职责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和协调下,做好归口的救助工作。

全区7个街道负责做好辖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事务并完成信息平台中救助对象的基础数据更新,实现救助对象数据的动态管理。

社区居委会在街道社保所的指导下做好救助对象的信息采集、调查核实、公示以及组织社区公益劳动,并对街道和社会救助对象提供服务。

区、街、居三级组织体系的形成,强化了救助工作的联动性和统筹性,保证了救助对象的真实性、救助流程的通畅性以及救助结果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了联合募捐机制。

近年来,西城区对社会捐助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构建了以区综合救助物资调配服务中心为载体,以七个街道“爱心服务之家”为帮困平台,以救助困难群体为重点,聚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捐助工作新局势,形成了民政、红十字会、残联牵头,团区委、计生委、区工会、妇联、慈善协会、工商联、民建、双拥办、武装部、七个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积极参与联合募捐的工作机制。

由区民政局、区红十字会、区残联组成的高端管理平台,负责社会捐助工作统筹、协调、督查以及救助信息发布等工作;以街道和社区为依托的低端管理平台,负责社会捐助的受理、审查、申报等日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