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及项目指南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023年度选题指南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023年度选题指南一、选题范围1. 语言文字学本领域包括语言文字的结构、演变、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聚焦于三大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发展等问题。
2. 汉语国际推广本领域涉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策略、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关注汉语教学在国际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3. 语言文化传播本领域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包括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4. 语言政策与规划本领域关注语言政策与规划对语言使用、维护及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家语言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探讨语言规划对各民族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选题要求1. 突出实践应用所选研究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语言文字的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2. 突出创新性所选研究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拓展学术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或思路。
3. 突出规范性所选研究课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确保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合法合规。
4. 突出合作性鼓励各单位之间或学术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推动语言文字领域的发展。
三、申报要求1. 申报单位应当是具有一定学术研究实力和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须具备相应的研究人员和实验设备。
2. 申报材料应当齐全,包括选题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成果预期及预算等内容。
3. 申报材料应当提交至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办公室,经审核后方可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
四、资助标准及项目管理1. 国家语委将根据研究课题的难度和重要性,确定相应的资助标准,资助资金将直接用于研究实施和成果推广。
2. 项目管理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及时总结和宣传项目成果,推动语言文字学科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五、结题验收与成果发布1. 研究项目结题后,需按照国家语委的相关规定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果发布和推广。
语言文字研究发展规划

语言文字研究发展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语言文字研究的发展规划,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语言文字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语言学、文学研究以及语言技术等多个领域,对于语言文字的保护、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本发展规划的目标如下:- 推动语言文字研究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创新;- 提高语言文字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促进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 推动语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培养高水平的语言文字研究人才。
3. 战略和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和措施:3.1 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 鼓励学者进行原创性、前沿性的语言文字研究,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扶持优秀的语言文字研究项目和团队,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3.2 增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组织和承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论坛,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建立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促进研究成果的发布和传播;- 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学府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
3.3 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 开展语言文字保护与振兴研究,推动民族语言和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支持语言文字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广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热爱;- 加强与文化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语言文字保护工作的开展。
3.4 语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语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发展;- 推广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语言技术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和服务效率;- 建立语言技术创新平台,培养语言技术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
3.5 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培养机制,培养高水平的语言文字研究人才;-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创新,提供科研经费和实践机会;- 引进和培养海外留学人才,拓宽人才队伍的国际视野。
4. 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战略和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 学术研究水平显著提升,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语言文字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民族语言和方言得到有效保护;- 语言技术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效率;- 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语言文字研究人才,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件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件
沪语委…2008‟5号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发布本市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科研课题的通知
各区县、高等学校语委,市语委各委员单位:
根据•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课题指南‡的通知‣(沪语委…2008‟3号)的要求,在各单位踊跃申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经专家审定,本市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课题及其承担者已经确定,现予发布。
已经确定的“十一五”科研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类(分别见附件1和附件2)。
“重点课题”由市语委给予经费补贴;“立项课题”原则上经费自筹,课题组所在单位给予支持。
“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结题后,统一参加将于“十一五”期末进行的课题评比表彰活动,获奖课题成果将编入•上海市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科研课题成果集‣。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承担的研究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将该项目纳入本单位的科研规划,在软硬件条件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按时按质完成。
附件:1.上海市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
2.上海市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立项课题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语言文字课题通知
抄送: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11月25日印发
(共印180份)
附件1:
上海市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共27项)
附件2:
上海市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一五”立项课题(共47项)。
语言文字规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 (2)6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附录B(资料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词语表.....................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前 言本规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
本规范在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制定。
本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规范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本规范起草人:张一清孙曼均佟乐泉陈菲肖航富丽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具有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使用汉字应当达到的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录用人员和核定在职人员资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考核学生汉字应用水平。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GF3003-1999 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Chinese Character Usage Abil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Guideline2006-08-28发布2007-02-01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 (2)6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词语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规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
本规范在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制定。
本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规范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本规范起草人:张一清孙曼均佟乐泉陈菲肖航富丽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具有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使用汉字应当达到的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录用人员和核定在职人员资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考核学生汉字应用水平。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GF3003-1999 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研究质量,现参照《国家语委科研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心为了推进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特设立科研项目。
中心科研项目立足于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对现实语言生活中事关国计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研究,以及语言应用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
第二条中心学术委员会负责科研规划的制订和审批、重大科研事项的审议;中心行政负责年度科研计划的制订、年度研究项目的立项组织工作和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和结项验收工作。
第三条中心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有关部门的拨款、武汉大学及有关单位的补贴及赞助等。
第二章立项第四条中心行政每年制订年度科研项目计划及项目指南,经中心主任会议初审、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批后向社会发布。
第五条项目立项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申报、平等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中心科研项目类别有:特别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和委托项目等。
特别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为 2年;一般项目和自筹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为 1年;委托项目研究期限由中心行政根据任务情况确定。
第七条申请中心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承担科研项目的合法身份;2.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3.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不具备以上职称和学位条件的,须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的书面推荐。
承担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
第八条已主持本中心科研项目未结项者,不得再次申请。
同一申请人同年度只能申请 1 个项目。
第九条已获得各种立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本中心科研项目;不得以已发表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中心科研项目;不受理内容来自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项目申报。
普通话测试中计算机与人工的对比

普通话测试中计算机与人工的对比作者:刘瑞昌马英姿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1期摘要: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领域的新应用。
作者从一个测试员的角度,通过两种不同手段的普通话测试的比较,对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过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普通话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比较近几年,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逐渐取代了人工测试,笔者拟从一个测试员的角度,通过两种不同手段的普通话测试的比较,对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过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长足发展。
一、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和人工测试的形式不同以前的人工测试基本上采用测试员和应试者面对面直接口试的形式进行,每场设置2-3名测试员,1名辅助工作人员,现场发试卷,现场录音,现场打分。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由各市测试站、测试点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给应试者实施测试的,应试者进入考试现场,首先输入准考证号,登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借助耳麦接受计算机指令,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学生测试的内容,同时计算机测试系统自动完成应试者前三项的评分任务,第四项说话则需要分配给测试员人工测评,现阶段这一项的测评工作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测试员要登录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接受任务,在线完成测评操作。
之后普通话测试系统和管理系统相对接,最后合成受测试者的测试成绩。
二、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的优点计算机辅助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以往的人工测试相比较,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趋势,呈现出以下优点:(一)从技术上解决了人工测试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往的人工测试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不仅要安排各受测单位的具体报名、填表等事宜,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排交通、食宿、考场、落实辅助工作人员等一系列考务管理工作,准备周期长,财政开支大。
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后,实现了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测前安排相对简单了许多,考场没有测试员的直接参与,省去了组织测试员的环节,而只需要安排少量工作人员,一个考场可以同时安排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受测者同时测试,戴上耳机虽然有些干扰,但是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这不仅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使测试工作变得简单而从容。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024年度选题指南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024年度选题指南
一、重大项目
1.语言文字事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中文大语言模型人机交互言语质量评估与提升研究(研究时间1-2年)
3.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建设规划研究(研究时间1-2年)
4.数智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5.高校中文专业语言学教材建设研究
6.中医药典籍智能翻译与多模态传播研究
7.基于人工智能的甲骨文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重点项目
2.规范汉字行楷和行书字形规范研究
3.中译外翻译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4.中资跨国企业语言能力建设与提升研究
5.教师语言规范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
6.新时期中语文学作品语言状况调查与研究
7.中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图谱研究
8.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9.特殊人群语言文字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
三、一般项目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领域术语建设与传播研究
(分领域申报,如中医药、武术、纺织、古陶瓷等)
2.关键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新需求研究(分领域申报)
3.面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紧缺语言资源建设研究(分语种申报,建议申请单位联合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企业申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共同建设语言资源,不限于翻译字词典、语料资源、教学课程等)
4.语言文字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
5.儿童读物语言文字使用状况与质量提升研究
6.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研究
7.中小学语文教材国际比较研究
8.国际中文教育教材中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应用研究
9.大语言模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语言文字与智能媒体发展研究
11.汉语语言美范畴及社会效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及项目指南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九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回顾“九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取得多方面的进展:(1)语言文字法制建设研究和立法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和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新的成果;(3)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逐步深入;(4)中小学语文教学、双语教学、扫盲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5)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逐步发展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6)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由于计算机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解决了“字处理”(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和显示等)的问题,“词处理”(中文自动分词、词性标注等)以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7)领域语言研究、专名术语研究相继展开,发表、出版了一批研究论著;(8)语言习得研究、语言认知研究和病理语言研究等也开始起步;(9)在辞书编纂方面,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辞书,对提高全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0)语言文字国情调查即将完成。
“九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语言生活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1)专业人才短缺,经费投入不足;(2)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3)采用人工、传统的研究手段较多,借助现代化手段较少;(4)面向人的研究较多,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研究较少;(5)语言规划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等,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十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际国内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语言生活空前活跃。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交际的基本工具,社会对其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对新的语言现象要进行跟踪记录和研究,并及时加以引导,使语言生活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它的诞生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范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积极、主动地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服务。
今后五年,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关键时期。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研究机构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都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以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加快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步伐,促使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迈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较大推进:1.社会急需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2.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迈上新的台阶;3.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建立;4.社会语言生活状况的跟踪监测与对策研究能够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5.研究手段与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实现上述五个“推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必须坚持“尊重规律,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以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坚持面向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和全社会开展研究,发挥好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基地作用,使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政府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及项目指南》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和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形势、任务,适应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九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项目指南》。
(二)形成过程本《项目指南》根据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语言文字工作“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草案)》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课题并经专家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形成。
(三)操作办法各地、各有关单位可根据《项目指南》申报国家“十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项目,也可根据《项目指南》制定本地科研规划。
批准国家级立项的科研项目,须遵照《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三、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项目指南(一)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规划的性质、内容、意义、原则和方法;研究语言规划与语言文字法规的历史与现状;中外语言规划的对比研究;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执法状况,并制定其配套法规;研究语言文字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包括信息时代、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等的语言发展战略;研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语言文字问题;研究应用语言学人才战略问题。
(二)普通话及其推广研究普通话的音节、轻声、儿化、变调等问题,完善相应的语音规范;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研制现代汉语常用词表、通用词表等;研究新词新语、汉语外来语问题及词语中罗马字母读音、书写规范等;研究术语及其标准化;研究汉语简称和缩略语规范;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相关问题。
(三)汉字及其规范化、标准化研制现代汉语规范字表,制定汉字字形、字音及排序等规范;研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问题;研究汉语人名用字、地名用字、出版用字及汉字大字符集问题;在更大范围内研究汉字的各种属性;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社会语言文字规范等问题。
(四)汉语拼音及其应用研究汉语拼音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完善有关汉语拼音的规范。
(五)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我国语言教育(母语教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外语教育等)的发展战略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研究语言障碍者的相关问题;研究双语问题、双语制与双语教学问题;完善基础教育、扫盲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用的字表、词表等;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问题,如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研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用的多媒体教材或素材库研究,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及等级标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软件研究等;研究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的问题。
(六)面向计算机及网络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语言信息处理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加强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经过多级加工标注的大规模汉语语料库和相关的数据库;制定语料库加工规范;加强基于语料库的语言、文字研究;研究术语自动提取、汉语自动生成和自动分析等问题;研究自动翻译的有关问题;研究网络语言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其信息处理加强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信息处理系统平台研制;研究少数民族人名、地名罗马字母转写方案和汉字音译转写法;制定民族文字书写形式规范;研究民族语辞书编纂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研究民族语缩略语书写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研制民族语言新词、术语规范;研制民族文字印刷字体规范,促进民族文字出版系统的更新换代;制定《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辅助集》;研制蒙、藏、维、哈、朝等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应用平台及其自动识别系统等。
(八)其他对重要领域语言文字及其应用加强研究,例如,新闻出版、法律、广播电影电视、军事、体育、商务广告、医护、公共服务等领域用字、用语特点;研究辞书编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等。
研究信息处理系统的评测标准,建立评测库;制定汉字键盘输入语言文字规范评价原则、汉语语音输入语言文字规范评价原则、汉字手写输入语言文字规范评价原则等。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资助项目一、语言规划的理论、实践与对策研究1.语言规划基本理论研究2.中国语言规划的历史研究(49年以前)3.新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研究4.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语言规划研究(WT)5.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执法研究7.《中文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条例》研制8.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与司法实践研究9.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的语言文字工作战略研究10.普通话推广方略研究11.辞书编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二、普通话及其水平测试12.普通话音节全表*13.普通话通用词语规范*(①通用词语词量及分级;②通用词语读音表;③轻声、儿化规范;④通用词语书写形式规范)14.汉语缩略语规范原则(WT)*15.汉语外来词语规范总原则*16.汉语字母词规范原则(WT)*17.现代汉语书面语异形词研究18.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①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与实践研究;②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WT)*;③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④普通话水平测试现代化管理及信息库建设;⑤基于网络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三、汉语拼音及其应用19.汉语拼音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20.汉语拼音字母读音和书写规范*21.《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修订)*2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研究23.规范汉字表*★(①异体字整理表*;②汉字偏旁类推简化研究;③新旧字形对照详表*;④汉语地名用字规范*)24.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字形规范(含差异对照表)▲*25.汉字非主用字体字形规范原则(WT)*26.低点阵汉字笔画缺省规范原则*27.行楷字形规范研究28.汉字笔画规范(宋、仿、楷、黑)*29.汉字部件及汉字结构方式规范(①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名称规范(WT)*;②识字教学用汉字部件名称规范(WT)*;③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拆分序列;④汉字结构方式规范*30.汉字部首规范*(①汉字部首表(WT);②汉字归部原则③GB13000.1字符集汉字归部)31.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WT)(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政策研究;②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及等级标准*;③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题库)32.汉语检字法规范*五、语言学习与教学33.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研究34.中小学汉、外双语教学研究35.儿童语言的高标准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WT)36.汉语拼音与汉语教学研究(含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汉语母语教学、推广普通话)37.小学识字教学流派研究38.面向21世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改革与创新(WT)39.汉语母语教育基本字表、词表▲(①基础教育基本字表*;②扫盲教育基本字表*;③基础教育基本词表*;④扫盲教育基本词表*)40.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字表、词表*4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言文字状况调查与研究▲4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测试研究六、语言信息处理43.汉语语料库建设规范*▲(①文本描述的语言规范*;②语料库选材规范*;③语料库分词和标注规范*)44.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及深加工(WT)★(①新语料补充;②7000万字语料的分词和标注;③1000万字语料树库建设及语义标注)45.语料库及其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研究46.现代汉语字频、词频统计▲47.《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修订)*48.信息处理用规范汉字义项统计和造词模式(WT)49.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短语及句型标记规范*50.现代汉语语义标记集规范*51.基于语料库的单语或双语词典编纂规范52.计算机字库全汉字收集整理及国际标准化53.信息处理系统语言文字评测标准(语料库系统、机器翻译系统、语音识别、语音合成)▲*54.汉语输入语言文字规范评价原则▲(WT)七、人名、地名规范55.汉语人名规范*1)汉语人名用字规范(含用字表)▲*2)汉语外来词语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3)《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修订)*4)人名排序规范56.少数民族人名罗马字母转写规范*57.少数民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1)维吾尔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2)哈萨克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3)藏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4)蒙古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5)傣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6)彝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WT)*58.少数民族地名罗马字母转写规范*八、社会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59.网络语言跟踪研究60.网络环境下文学语言的产生、传播及其社会影响61.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研究62.社会用字、用语频率分析63.新词语、流行语跟踪研究64.广告语言跟踪研究65.语言文字国情调查数据库建设及其深度开发▲(WT)九、术语标准化工作66.民族语术语标准化与民族地区科技教育发展67.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一般原则与方法*68.民族语术语缩略语书写的一般原则与方法*69.藏语理科教材术语规范*注:带*的为规范(标准)项目带★的为重大项目带▲的为重点项目带WT的为委托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在国家语委立项的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