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性质。

3. 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行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糖水的溶解,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好奇心。

2. 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分别阐述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性质:对比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演示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实际应用中的关系,如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等。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分子、原子和离子关系的掌握情况。

3. 作业批改:分析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分子、原子和离子性质的熟悉程度。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原子的定义及特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

原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最小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不可再分割。

2. 负荷平衡: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整体上电荷为中性。

3.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称为同位素。

二、分子的定义及特点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化学稳定性的物质基本单位。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性:分子由原子间的化学键结合而成,形成稳定的结构。

2. 电中性:分子整体上电荷为中性,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

3. 分子量: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量之和决定。

三、原子与分子的区别1. 结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构成的。

2. 物质状态:原子可以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而分子只能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3. 质量:原子的质量取决于其本身,而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4. 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具有单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具有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5. 表示方法: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氢原子用H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例如水分子用H2O表示。

四、原子与分子的联系1.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可以看作是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发生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3. 原子与分子一起构成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 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 、Mg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 、OH
联系
得到电子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去电子失去电子
分子、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微粒
项目
分Hale Waihona Puke 子原 子离 子概 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将种类,又讲个数
使用范围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或说水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与原子就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原子就是元素的个体,就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元素就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元素的性质,特别就是它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
≥4(氢为1)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8(氦为2)
难得失电子(常称为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 反应
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 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 、3Na ,只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不表示物质与元素


得电子 得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1.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答:分子由原子构成,离子带电原子不带电,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阴离子失电子变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变成原子。

分子: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很多单原子分子,原子=分子,例如惰性气体,金属等。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中性,单个原子或者多个原子组成分子,多个分子再形成物质,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离子带电原子不带电。

原子与离子的联系: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阴离子失电子变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变成原子。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 (2)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
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由微粒
构成 原子
常见的液相混合物:盐酸、浓硫酸、水玻璃、福尔马林、溶液、胶体、浊液、油(矿物油:石油,动 物油,植物油) 、氨水、氯水、王水、双氧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煤焦油
常见的固相混合物:水泥、玻璃、煤、铁触媒,漂白粉、肥皂、碱石灰、钢铁(主含Fe、C) 、脂肪、 合金[硬铝]、黑火药(KNO3、C、S)、铝热剂、石蜡、沥青、高分子化合物、普钙(Ca(H2PO4)2、 CaSO4)、黄铜、青铜、白铜
(3)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例.下列关于盐的反应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盐和酸反应一定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D
②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③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两种盐
④阳离子相同的两种盐一定不能发生反应
A.只有②B.只有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H2、X2、O2、O3、P4、S 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 ⑵ CO、N2和Si ⑶ O2、S和 S2- ⑷ OH-和 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构成数原子分子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的区别原子由原子核和在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一般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量子是一个比拟广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 ,包括质子 ,中子 ,电子⋯⋯粒子也是比拟广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因为量子,粒子X围太大,没法比拟。

能确定大小的最小的是电子吧~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 A 、Cl B 、Cl- C 、2Cl D 、 Cl2 〕。

保持CO2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2 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 /C 原子质量的1/12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洁物,纯洁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洁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O、Cl。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2+。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O2-。
4.常见原子团:
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在碳酸盐与酸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变成了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3 原子的结构
3.(2022广西贺州中考)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 a+m-nB. a+m+nC. a-m-nD. a-m+n
考点4 元素的概念
4.(2022广东中考)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2.元素符号及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微观)
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该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该原子,如5Fe表示5个铁原子。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包含信息:、、、等信息,但不能查到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1)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4)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初中化学)
(一)分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性质
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
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电性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论数目。
H表示氢元素。
元素组成物质。(例: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联系
①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类原子的总称
(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分 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
构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种类
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存在
游离态(在单质中 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等于核外Leabharlann 子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元素符号(H)
离子符号(H+)
离子符号(Cl-)
联 系
得失电子可相互转化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 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
要点
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元 素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别
①原子是微观概念,既可以论种类又可以数个数。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铜由铜原子构成;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