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原子的定义及特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

原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最小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不可再分割。

2. 负荷平衡: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整体上电荷为中性。

3.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称为同位素。

二、分子的定义及特点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化学稳定性的物质基本单位。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性:分子由原子间的化学键结合而成,形成稳定的结构。

2. 电中性:分子整体上电荷为中性,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

3. 分子量: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量之和决定。

三、原子与分子的区别1. 结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构成的。

2. 物质状态:原子可以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而分子只能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3. 质量:原子的质量取决于其本身,而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4. 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具有单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具有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5. 表示方法: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氢原子用H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例如水分子用H2O表示。

四、原子与分子的联系1.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可以看作是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发生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3. 原子与分子一起构成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和原子是化学概念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连接,但又有一些区别。

联系:
1. 组成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一个分子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2. 表示方式:分子和原子都有相应的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或分子式(如H2O表示水分子)表示,原子则通常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原子)。

3. 物质存在形态:绝大多数物质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如水、氧气等。

原子通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

区别:
1. 组成粒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

原子是化学元素中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电荷: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键中共享电子,因此不带电荷。

而原子可以带正电荷(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或负电荷(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3. 大小:分子通常比原子大,原子直径约为0.1纳米,而分子
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其的原子数目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总结来说,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单位之一。

原子是最基本的物质单位,不能再分割为其他物质。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 、Ne 、Ar 、Kr… 双原子分子如:O 2、H 2、HCl 、NO… 多原子分子如:H 2O 、P 4、C 6H 12O 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H +、NH 4+… 阴离子:Cl –、O 2–、OH –、SO 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 、CaCl 2、Na 2SO 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Si 、Al 、Fe 、Ca 。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O、Cl。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2+。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O2-。
4.常见原子团:
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在碳酸盐与酸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变成了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3 原子的结构
3.(2022广西贺州中考)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 a+m-nB. a+m+nC. a-m-nD. a-m+n
考点4 元素的概念
4.(2022广东中考)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2.元素符号及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微观)
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该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该原子,如5Fe表示5个铁原子。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包含信息:、、、等信息,但不能查到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1)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4)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总结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

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 (金刚石、石墨等 )、金属单质 (如铁、汞等 )、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 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 19 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 1803 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知识点二质子: 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电子: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核电荷数 )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 (中子不带电 ),而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 = 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总结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总结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及区别1.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原子的,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的。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单一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二、分子原子元素的性质1. 原子的性质(1)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一般以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的半径与原子核的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有关。

(3)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关。

(4)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

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键,从而参与化学反应。

2.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一般以分子的长度、角度和对称性来描述,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2)分子的质量:分子的质量一般以分子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与其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中原子的排布和结合方式有关。

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连,从而形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的性质(1)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该元素所拥有的质子数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量通常以标准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3)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包括原子大小、原子量、原子序数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化学式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就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就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就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就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就是由二个氢元素与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就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H2与He ⑵CO、N2与Si ⑶O2、S与S2- ⑷OH-与F-元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就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就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就是一个质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微粒,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且不停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具有极小的质量和不停的运动特性,原子间同样有间隔,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带正电的阳离子或带负电的阴离子,其形成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则不可再分。另一方面,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在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这些微观粒子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宏观物质世界,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深入探索物质本质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