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

合集下载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歌原文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歌原文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歌原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版本二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现代诗歌散文诗歌部分课件第五单元第10课《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现代诗歌散文诗歌部分课件第五单元第10课《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自我 核对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明结构
《老马》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析重点
1.《老马》中诗人对“老马”持什么态度,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从“老马”的形象去仔细分析。
【与你交流】“老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是诗人所尊敬的;“老马”命运悲惨,这是诗人所同 情的;“老马”不懂抗争,“泪只往心里咽”,这是诗人在同情之余所不同意的;它在“鞭影”到来 前只是“望望前面”,诗人很有“怒其不争”的意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对中国广大逆来 顺受的劳动人民,以及受苦受难的中国的赞扬、同情;同时又表达了希望他们有一天能有所抗争的 情绪。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2.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 3.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
1.可以采用慢读、快读、男女生分读、段落轮读、句子轮读等方式学习,在把握诗句抑扬顿 挫的同时,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2.可以采取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分组讨论、课后拓展鉴赏的方式来学习。
思路 点拨
与你 交流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2.《老马》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思路点拨】从虚实结合和反语等手法入手。 【与你交流】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实写,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老 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虚写,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反语——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

②默不作声,逆来顺受
描写内在形 象马的形象 特点

④忍辱负重,命运悲苦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5单元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训练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5单元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训练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错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诗经》的注释、注解、翻译、解读的作品________,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爱好者熟知常用的一本。

周振甫先生有不少著作,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且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审,他一生勤苦校书,________,在典籍译注上也有较大成就。

()。

《〈诗经>译注》是他较有代表性的译注作品,成书于周老晚年。

此书2002年由中华书局推出后,至今已重印四次。

《〈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周振甫先生逐一介绍了每一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读音、释义.而且,书中每首诗下面都有题解,阐明了诗作的时代背景、诗旨,并给出了鉴赏和翻译.细读可以发现,其译文内容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还________地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附有原文,便于读者比照读本。

在书中,周振甫先生善于采纳古今《诗经》注家之长,并________.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恒河沙数乐此不疲独树一帜水乳交融B.铺天盖地津津乐道独树一帜融会贯通C.恒河沙数乐此不疲独出心裁融会贯通D.铺天盖地津津乐道独出心裁水乳交融C[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语段中说的是关于注释、注解、翻译、解读《诗经》的作品很多,并没有“声势大,来势猛”之意,使用“恒河沙数”更合适.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语段中说的是周振甫十分热爱编审工作并沉浸其中,应用“乐此不疲”。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语段中形容的是“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这一与众不同的做法,应用“独出心裁”。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5.2 老马 憎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5.2 老马 憎恨

易错字 憎 赠 增
加点字
读音
窗棂.
líng
骤.然
zhòu

铁栅.栏 zhà 栅.极 shān
词语
huǎn huǎn 潺 yuán 名 yuàn
易错字 缓缓 湲 媛
-10-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臧克家
-3-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七月派诗人”之一。 作为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诗人,绿原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从现实生 活中吸取自己有待酝酿的诗意,立志回避和戒除对于西方颓废风格 的生硬模仿。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等。
-2-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学者。第一部诗集 《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 同情,他被誉为“农民诗人”。除诗集《烙印》外,还有《罪恶的黑手》 《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冬天》等诗集,散文集 《乱莠集》《我的诗生活》,诗论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等。
-9-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然记起。
庭院后沙滩上,鸳鸯双栖双宿,水池里已一片昏瞑, 夜幕笼罩了大地。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云层,月光如泻透 露出来;而花朵被风吹动着,竟自在月光照射下舞弄着婆 娑的影子。进得屋子,拉上重重帘幕,纵使密遮住的灯仍 摇摇晃晃,风并未停止。人们刚刚静了下来。经过这场无
人 教 版 语 文
情春风的吹刮,明天恐怕花朵要片片飞落,铺满园中小路。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出版,引起较大反响。
其大部分代表作,如《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 《 这 是 四点 零 八 分的 北 京 》《 相 信 未来 》《 烟》《 酒 》 《愤怒》等,都完成于1965年至1969年间,但是他的诗歌 从风格来看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格格不入,并给后来的诗歌 写作以巨大影响。他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平民风格,诗歌语 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
人 教 版 语 文
想活动,还写了所见的晚景之凄寂,是宋词中名篇之一,
也是张先享誉之作。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我端着酒杯仔细聆听,数声《水调歌》悠悠的乐曲。
从午宴的醉意中醒来,我满怀忧愁还没消退。年年都送春
归去,青春年华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傍晚独自照镜,更感 伤美好年华如水流逝,从前种种风流韵事,而今不过是徒
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它们都与现实空间存 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 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命题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
【解析】 A项,“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老马拉大车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景象。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2020版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五单元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2020版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五单元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雪白的墙》 4.诗中三次出现“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一句,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该句在全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犹似天真的儿童在妈妈面前的呢喃, 更是儿童自我感受的层层递进。第一次出现在“我”去买蜡笔的路上,主要表 露了儿童见到雪白的墙时的新奇感受。第二次出现在粉刷工人嘱咐“我”“去 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之后,雪白的墙和工人的话拨开 了“我”的心灵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绪撞击中,诗人又一次重复该句。过去, 小朋友的洁白心灵受到了创伤,然而,面对眼前洁白的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 中漂浮出一丝遐想,最后,诗人情绪激荡,道出了蕴藏儿童心底的美好愿望, 第三次重复了心底的呼声。这样诗作头尾呼应,一气呵成。
12345
解析 答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其淬炼洗礼,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
B.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淬炼洗礼,我们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
C.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我们淬炼洗礼,其才能从泥坯蜕变为
瓷器
√ D.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其淬炼洗礼,我们才能从泥坯蜕变为
诗歌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部分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 学后自评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虐待(nüè ) ②晚祷(dǎo ) ③骤然(zhòu ) ④窗棂(línɡ )
基础积累
(2)多音字
粉刷(shuā ) ①刷
刷白(shuà )
绷紧( bēnɡ ) ②绷 绷脸(běnɡ)
12345
答案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课件2: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课件2: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历史的农业国,百分之八十是农业人口。老马拉大车是北方 农村常见的景象。诗人捕捉这一常见的农村景象,用以象征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负荷和苦难历程,引人思考和关 注诗人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 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思想相通,而 且他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认真而执著地提倡“苦 吟”,这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点评:此处化用了唐朝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
境。自古以来,母子之间就有一种天然的、永远割舍不断的感情。可以 这样说,每一个游子的身后都有一双慈祥的目光在注视,都有一颗慈爱 的心在惦念。从以上几句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告别母亲时的那种 穿透心胸似的疼痛!与西方现代主义起源于对“人”的深刻怀疑不同, 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从一开始就以对人的肯定作为目的地与出发 点,“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 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 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黑暗、悲 哀则赤裸裸地表露出来。
流派得到公认,他也不能由这 20 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 有一些成就更大的献计献策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 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 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些没有指明的诗人,当指艾青、 田间、邹荻帆等,也包括“七月派”的领袖胡风。由于胡风 等的文艺思想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起已受到有组织的批判, 相应也形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在进入 20 世纪 50 年 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的作品,发表时就 受到批评。
1942 年绿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童话》。1944 年逃离重庆, 先后在川北、武汉等地教英语。1948 年间在上海出版诗集《又 一个起点》《集合》。后任《长江日报》社文艺组组长。1953 年 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任组长。1954 年出版诗集《从一 九四九算起》。1955 年因胡风案受牵连,被禁七年,期间自修德 语。1962 年恢复工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德语文学编译。 1969 年下放湖北咸宁干校。1974 年调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 译组。1977 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德文翻译。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五、整体预知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四点零八分
告别北京
火车开动
迷惘失落
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
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
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
依恋北京
惶惑无助
雪白的墙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老马》运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 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艺术手法。 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 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 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到好处地运用反语: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 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
(2)绿原,1922年生,原名_刘__仁__甫_, 湖北黄陂人。1942年出版第一本诗 集《_童__话_》,1944年为躲避国民党 追捕而逃离重庆,在四川、武汉等 地任英语教员。1948年加入_中__国__共_ _产__党__。建国后主要从事报刊编辑、 国际宣传、外国文学出版编辑和
翻译等工作。1962年起,在人民文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虐.待(nüè) (2)多音字
吞咽.yàn 咽咽.喉yān
呜咽.yè
憎.恨(zēnɡ)
绷.紧bēnɡ 绷绷.脸běnɡ
绷.瓷bènɡ
晚祷.(dǎo) 刷粉刷.shuā
刷.白shuà
二、字形辨认
揉揉搓
糅杂糅
蝗蝗虫
惶惶惑
缀缀扣子
辍辍学 啜啜泣 掇拾掇
蜡蜡笔
腊腊肉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诗海探珠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 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 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 感动一沉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絮聒.(guō)揉.(róu)成横.(hèng)竖B.后裔.(yī) 虐.(nüè)待肮.(āng)脏C.蝗.(huáng)虫晚祷.(dǎo) 骤.(zhòu)然D.缀.(duō)扣子风筝.(zhēng) 窗棂.(líng)【答案】C(A.横:héng,B.裔:yì,D.缀:zhu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当许多人正在热情高歌“山寨经济”时,我更愿意关注“山寨”背后是否有谋杀,关注抄袭者弹冠相庆....的背后,创造者是否血流成河。

B.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山核桃对身体有很大的保健功效,争相购买,使山核桃市场变得火爆异常,山核桃也成了掌上明珠....。

C.“围绕一个汉字,通过趣味的表达方式,发掘汉字背后的微.言大义...,让孩子和家长一同看,一同收获。

”在徽商大会的众多文化产业项目中,安徽电影制片厂拟推出的动画片《漫画汉字》吸引了记者。

D.在当下历史文化的热潮中,《征服者帝国:中西文明的不同命运与选择》以透彻的思辨、力透纸背....的激情笔墨,以中西方文化、历史相互比较的大视角、大历史观独树一帜,引领历史文化阅读新潮流。

【答案】B(A.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B.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

C.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D.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 将臧克家的《老马》(甲)和宋代李刚的《病牛》(乙)对照阅读,然后答题。

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病牛耕犁千亩食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3.对甲诗的理解有如下多种表述,不当的两项是()A.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B.可以理解为旧中国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形象。

C.是一个没有脊梁、甘做奴隶、甘受奴役的劳动者的形象。

D.象征一切在重压下痛苦挣扎的人。

E.是一个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一切认命的人的形象。

【答案】CE(没有这些否定的意义)4.甲诗用词准确逼真,动词的运用尤其精彩传神。

一个“扣”字和一个“咽”字,生动有力地表现出__________。

【答案】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和受压的深重5.甲诗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和“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等句子从侧面表现出了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写出了老马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答案】冷酷残忍倔强坚忍6.乙诗中的①“食千箱”、②“谁复伤”、③“羸病”各是什么意思?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①收获的粮食装满很多谷仓②(有)谁来怜悯同情(我)③体弱多病7.“病牛”象征了__________的人。

【答案】为别人创造了财富却不计自身遭遇而心甘情愿8.甲诗作者说,可以用乙诗(《病牛》)来“理解我的《老马》”。

人们认为两诗的形象都有诗人自身的影子,其写作上的共同之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咏物抒情(或“托物言志”)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完成9~10题。

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9.第一节中,“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包含着两个对比,这两个对比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是热烈的梦境和凄凉的江庵的对比,一个是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的对比。

10.第二节中,“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这两句,壮士错把深夜木鱼当作催人的战鼓,这反映了壮士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映了壮士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4题。

义勇军田间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长。

在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了: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

11.本诗的思路:先描写__________,然后写义勇军回到家乡,最后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挂在义勇军铁枪上敌人的头颅12.诗歌讲究用词含蓄、生动,“正在血里生长”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战争的残酷。

13.前面的写景和后边的人物情节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奋勇杀敌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

14.本诗不去展现战斗的过程,而只突出胜利归来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情节高度凝练;②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③突出义勇军的英勇无比。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5~16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选自1941年12月8日《解放日报》)15.结合诗歌说说少男少女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少男少女们是“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无穷的力量。

16.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的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

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

三、高考热点17.阅读下面的示例,为下面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

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

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外音]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18.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

(不能拟为“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治病的代价(或“代价”)(意思对即可)(2)讽刺批评了某些医院(或医生)缺乏医德,金钱至上,以蒙骗损害患者来谋取利益的不良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