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的居住和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状况。

本调研报告主要介绍外国建筑史中的几个代表性建筑,包括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以及巴黎圣母院。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二、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迄今为止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一类古建筑。

金字塔内部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外部用大块的花岗石板覆盖,形成了独特的四棱锥形。

金字塔的建造技术高度发达,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古埃及人相信,法老去世后会进入永生,因此金字塔被认为是通往天堂的阶梯。

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对后世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现代摩天大楼中常见的金字塔形状。

三、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以其优雅的设计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古希腊神庙通常由矩形石块砌成,有带有圆柱的廊柱和屋顶,整体呈现出统一而谐调的比例。

古希腊人追求理性和秩序,这种理念贯穿于他们的建筑设计中。

古希腊神庙的设计在西方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都有深远的影响。

四、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也被称为大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被用于进行角斗和其他娱乐活动。

斗兽场通常呈椭圆形,有多层的座位供观众观看比赛。

罗马斗兽场的设计和建造工艺非常复杂,显示了古罗马人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先进水平。

它也是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例子。

罗马斗兽场对后世的竞技场、体育场馆等建筑类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始于12世纪,成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哥特式建筑以其尖形尖塔、尖拱和高大的灰色飞扶壁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工艺相当精湛,通过使用螺旋楼梯和扶手,使得高塔和拱顶能够支撑起巨大的压力。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古希腊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探究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并对几个著名的古希腊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二、调研背景古希腊建筑是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是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其建筑风格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础。

因此,深入了解古希腊建筑对于我们研究建筑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先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古希腊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然后亲自前往希腊的几座著名的古希腊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四、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 重视对称性:古希腊建筑追求完美的对称性,尤其在柱廊和立面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平衡和和谐。

2. 运用柱式:古希腊建筑大量使用柱式作为建筑元素,主要有三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3. 空间布局合理:古希腊建筑注重创造合理而富有美感的空间布局,使人居住舒适,同时也展示了希腊人对美和理性的追求。

4. 精湛的浮雕雕塑:古希腊建筑的立面和柱廊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浮雕雕塑,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五、实地考察结果1. 帕台农神庙:帕台农神庙位于雅典的卫城上,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采用多立克柱式,立面雕刻精美,展示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2.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神庙之一,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柱廊中的雕刻和浮雕都非常精细,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而优雅的感觉。

3. 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爱奥尼柱式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爱奥尼柱式的神庙。

它的柱廊设计充满了优雅和精致,是古希腊建筑中的瑰宝。

六、结论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技术为后世建筑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其追求完美的对称性、注重空间布局和精湛的雕塑艺术都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对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物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空间的需求。

其次,古罗马建筑注重把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再次,古罗马建筑尊重人体比例,注重建筑的美感,追求均衡和谐的比例关系。

最后,古罗马建筑强调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注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古罗马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石材。

石材被广泛应用于柱子、拱门、立柱和石砌墙等建筑元素中,因其坚固耐用、易于加工和美观而被广泛使用。

此外,古罗马建筑还使用了砖石、水泥和砂浆等材料,以增加建筑物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古罗马建筑还采用了一种名为“钢筋”的技术,利用铁条增强建筑物的结构,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古罗马建筑的技术非常先进,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具有独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拱和圆顶的应用。

拱是一种以几个圆弧形的石块组成的结构,能够支撑较大的重量,被广泛应用于古罗马建筑中。

圆顶是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的球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美观效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古罗马建筑中。

古罗马建筑还发明了一种名为“钢篮”的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古罗马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对后世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罗马建筑的特点、材料和技术。

通过对古罗马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实用性和美感,提高我们自己的建筑水平。

古罗马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2人一组选取闽南地区近代建筑(1840—1949年)作深入调研,研究近代时期外来建筑对闽南地域建筑的影响与传播,以及外来建筑的风格、材料、构造、色彩等特征,可以选取1栋建筑详细分析,也可以对一种风格、材料、大样等进行比较研究等,具体选题不限。

作业成果:
A.表达方式二选一:自绘a3图纸2张以上或者字数不少于3000字图文结合的论文;
B.图纸和论文中一切图、表均需注明来源(期刊书籍具体到页码,自己绘制标明自绘或者自制,网上资料标明访问地址和访问时间);
C.文字如有参考引用者,须用斜体字表达;
D.文章后面必须标明参考文献;
提交时间:5月23日,书面形式及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共同提交给班长)。

建筑史调研报告

建筑史调研报告

建筑史调研报告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史是对人类所建造的建筑物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科。

通过对建筑历史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人们对于建筑的认知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建筑史的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二、主体1. 古代建筑史古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建造露天祭坛和金字塔等宗教建筑,同时也出现了围墙和城市的建设。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古代建筑多以巨石和砖石为主要材料。

此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石镗技术,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精细和复杂。

2. 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建筑强调对称和比例,在建筑中常常使用柱子和装饰物来营造美感。

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公共功能。

罗马人发明了拱桥和穹顶技术,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开阔感和气势。

3.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主要包括罗曼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性和厚重感,建筑中常常有浑圆的拱和坚实的柱子。

而哥特式建筑则追求空间感和垂直感,建筑中大量采用尖拱和飞扶壁等元素,使得建筑更加高耸和雄伟。

4.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受到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

建筑师们尝试恢复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理想比例和对称,注重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也开始使用新的材料如石头和大理石,并在建筑装饰中加入雕塑等艺术元素。

三、结论通过对建筑史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建筑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建筑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和参考。

未来,我们还应该继续深入探索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建筑史,以丰富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2019年最新-外国建筑史调研-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外国建筑史调研-精选文档
门窗
门窗
2.7 志诚银行旧址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总结
TNANK YOU
BY F4
2.5 帅府办事处
门窗
2.6 边业银行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内部空间
2.6 边业银行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6 边业银行
门窗
内部空间
2.7 志诚银行旧址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6 边业银行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2 奉天省咨议局旧址
山花
门窗
砖雕
2.3 沈阳南关天主教堂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内部空间
2.3 沈阳市南关天主教堂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3 沈阳市南关天主教堂
门窗
内部空间
2.4 大青楼
外国建筑史调研
BY F4
前言
近代,沈阳被俄国和日本侵占,在城市规 划和建筑上深受国外的影响,将中国传统和西 洋结合,产生了沈阳独特的沈阳建筑文化。我 们选取1910到1930这一段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近 代建筑为代表,进行实地调研。
1 历史背景
1901
1911
1919
1931
调研内容
一.沈阳站 二.奉天省咨议局旧址 三.沈阳南关天主教堂 四.大青楼 五.帅府办事处 六.边业银行 七.志诚银行旧址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里奥

西方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里奥

西⽅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奥西⽅建筑调研——马⾥奥·博塔马⾥奥·博塔马⾥奥·博塔1943年出⽣于瑞⼠的提契诺州门德⾥西奥(Mendrisio),年轻时曾边学习边从事实际设计活动。

1969年毕业于威尼斯⼤学建筑学院。

1965年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室参加威尼斯市⽴养⽼院的设计。

1969年与路易斯·康相遇,合作设计了威尼斯新会议厅⼯程中的展览会。

1969年,在威尼斯⼤学建筑学院毕业时,与主考官卡罗·斯卡帕相遇。

1970年博塔在卢加诺开设了⾃⼰的建筑事务所。

1970年以来,在洛桑联邦⼯业⼤学以及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多所⼤学从事授课、开设研讨班等教学活动,并在各地举办个⼈作品展览。

1976年被瑞⼠洛桑联邦⼯业⼤学聘请为客座教授,1988年应邀担任美国耶鲁⼤学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

他的主要作品有旧⾦⼭现代艺术博物馆,兰希拉1号楼,圆柱体独家住宅等等。

1996年瑞⼠意⼤利⼤学孟德⾥索新建筑学院院长设计风格在结束跟随路易·艾瑟铎·康的学习之后,他逐渐开始形成⾃⼰的风格。

博塔深⼊研究了众多建筑风格,诸如:多⽴斯风格、爱奥尼亚风格以及科林斯风格等古⽼的建筑风格,他开始从这些历史风格中得出相应的⾊彩、材质、原料以及结构等⽅⾯的构思,其所有的⼯作都逐渐从后现代的古朴风格中得出其内在的联系。

博塔将各种对⽴的因素联系起来,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就呈现了极为独特的特征。

博塔对环境有极强的洞察⼒,因此他的建筑作品常常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展现不同的优势。

他说道:“每⼀项建筑作品都有它相对应的环境,在设计建筑时,其关键是考虑建筑所辖的领地”。

1980年,他增加了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当今建筑的精华来源于⽐较的程度:它只承认⼈为因素和⾃然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因素⼜来⾃当地⽣境。

”作为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根植于意⼤利理性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将欧洲严谨的⼿⼯艺传统、历史⽂化的底蕴、提契诺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完美地表现在建筑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闭关锁国的国门,西方文化也在炮舰的护卫下涌入中国。

沈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逐步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营口开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为通商口岸,牛庄成为东北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里渐入东北腹地。

除了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中东铁路1 1896年中俄合作成立的中东铁路公司使外国人可在铁路沿线一定区域内拥有行政驻军司法采矿贸易减免税等特权,它也成为源源不断输送西方文化进入东北的大动脉。

2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夺得了中东铁路大量权益并圈占大量土地用于日本人居住和设置各种相应机构,称之为附属地,沈阳一段称奉天满铁附属地。

这一城区的建筑特点与当时日本国内的建筑样式几乎同步发展.商埠地的形成1906年划定奉天省城商埠地地界,大批西式建筑在这一地区形成,主要建筑类型是银行,娱乐设施,商行,小住宅等。

自主近代化1912-1931年是沈阳城市自主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兴盛期,奉系军阀官僚资本的形成发展与急剧膨胀,西方金融的大量涌入,使商埠地出现大量“西方古典式”建筑。

九一八事变1931-194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主权,这时期以日本人设计的建筑为最重要的部分。

铁西工业区形成,是近代工业建筑的集中地,造型平常,立面式样简单,建造活动逐渐停滞,二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现象总是滞后于政治进程,并表现为渐进而非突变。

协,形成一种对抗与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生成的建筑形态,既体现西洋风又渗透着东北风,洋式建筑大都不够正统,甚至不伦不类,但它具有再创造的性质,这使得近代沈阳建筑有三种类型: 1 传统建筑(略)2纯粹的西式建筑(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3 中西参杂的建筑(以“洋门脸”和“中华巴洛克”两种最具代表性)这几种建筑模式体现了沈阳建筑的近代化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过渡到对西洋建筑的简单模仿,再到西洋建筑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并逐步成熟的几个阶段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闭关锁国的国门,西方文化也在炮舰的护卫下涌入中国。

沈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逐步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营口开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为通商口岸,牛庄成为东北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里渐入东北腹地。

除了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中东铁路1 1896年中俄合作成立的中东铁路公司使外国人可在铁路沿线一定区域内拥有行政驻军司法采矿贸易减免税等特权,它也成为源源不断输送西方文化进入东北的大动脉。

2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夺得了中东铁路大量权益并圈占大量土地用于日本人居住和设置各种相应机构,称之为附属地,沈阳一段称奉天满铁附属地。

这一城区的建筑特点与当时日本国内的建筑样式几乎同步发展.商埠地的形成1906年划定奉天省城商埠地地界,大批西式建筑在这一地区形成,主要建筑类型是银行,娱乐设施,商行,小住宅等。

自主近代化1912-1931年是沈阳城市自主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兴盛期,奉系军阀官僚资本的形成发展与急剧膨胀,西方金融的大量涌入,使商埠地出现大量“西方古典式”建筑。

九一八事变1931-194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主权,这时期以日本人设计的建筑为最重要的部分。

铁西工业区形成,是近代工业建筑的集中地,造型平常,立面式样简单,建造活动逐渐停滞,二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现象总是滞后于政治进程,并表现为渐进而非突变。

妥协,形成一种对抗与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生成的建筑形态,既体现西洋风又渗透着东北风,洋式建筑大都不够正统,甚至不伦不类,但它具有再创造的性质,这使得近代沈阳建筑有三种类型:1 传统建筑(略)2纯粹的西式建筑(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3 中西参杂的建筑(以“洋门脸”和“中华巴洛克”两种最具代表性)这几种建筑模式体现了沈阳建筑的近代化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过渡到对西洋建筑的简单模仿,再到西洋建筑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并逐步成熟的几个阶段和过程。

洋门脸: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上仍沿用传统方式,仅将建筑入口等重要部位做成西洋古典式中华巴洛克:日本人对沈阳近代具有西洋建筑形象的折衷主义建筑类型所赋予的专有称谓三调研概况调研内容时间从属时期小南天主教堂1878始建,1900年义和团焚毁。

1912年重建。

形成期清政府赔款后对教会建筑的重建属于纯粹的西式建筑张氏帅府1914-1933年经历了沈阳建筑近代化的几个过程存在多种不同形态中街建筑群(老城区) 吉顺丝房1914年扩建兴盛期民族工商业发展时期产生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奉天满铁附属地建筑群满洲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1926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美国花旗银行旧址1928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辽宁宾馆(原大和旅馆)1927-1929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现沈阳市总工会办公楼1926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四具体案例1小南天主教堂1.1概况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沈阳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

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是法国传教士方若望所建。

现存建筑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会所在地。

1.2历史始建于1878年,1900年沈阳义和团运动爆发,焚烧了当时在沈阳修建的所有外国建筑,天主教教堂被焚毁。

1908年法国主教用清政府赔款在原址重建,1912年竣工。

1.3现状小南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小南天主教堂的主教堂的形制是拉丁十字式的。

小南天主教堂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结构,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小南天主教堂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特点:(一)内部空间:1.尖券: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2.平面:基督教早期的巴西利卡(但这种典型的西式建筑平面进入沈阳后也做了适应性改变,如建筑的主入口为适应寒冷的地域气候而设计为双层门)(二)外部处理:1.立面:对塔夹着中央的山墙,垂直地划分为三部分,水平方向利用栏杆雕像等也划分为三部分,中央是圆形玫瑰窗,底层是三个门洞。

2.透视门3.强化竖向线条,墙和塔均是越向上分化越细,越多装饰,并且上端设有小尖塔,所有的建筑细节上端都是尖的。

追求向上的升腾之感。

富有雕刻,基本没有了古典建筑的因素。

4.玫瑰窗: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5.束柱:在主教堂里面有许多修长的束柱。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1.4 与本土文化的结合采用了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不过在某些方面大相径庭。

教堂双塔的设置就与典型的法国哥特式教堂不同,设置在了南面,整个的横厅并不是东西向而是南北向。

在传统的建筑技术上也有所变革。

1)砖墙的建筑材料与砌筑方式小南天主教堂虽然采用沈阳传统的青砖砌筑(这是由于沈阳当时只有烧制青砖的砖亩,据记载,特殊形式的青砖有梁亨利神父亲自指导工匠专门烧制而成,在青砖的砌筑方式上,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的“三顺一丁”的砌筑方式,这在沈阳是首次的尝试)小南天主教堂没有采用当时在教堂建筑中盛行的哥特式墙体系统2)传统工艺四分拱利用传统工艺创造出内部大厅的天花四分拱。

在西方的哥特建筑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抵消横向推力的一种结构形式即是扶壁,但由于其沉重的体量不仅厚重遮光,而且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所以飞扶壁应运而生,通过凌空两侧的飞券,在中厅十字拱的四角的起脚处抵住侧推力,从而解决水平分力的问题。

而小南天主教堂并没有釆用飞扶壁结构体系,却采用了“两层皮”的做法(屋顶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三角形木屋架,架与中厅两侧墙的壁柱上,而下面的四分拱则是木条吊顶完成,即通过木条抹灰顶棚做成四分拱外形,起券于壁柱上的垫石,拱助也是由木条拼制而成,外面涂抹灰浆,并用青灰画成青砖的质感和砖缝)这样不仅解决了屋面的结构问题,也取得了想要的四分拱的艺术效果。

2张氏帅府2.1概况张氏帅府建筑群始建于1914年,完成于1933年,由中院、东院、西院加上院外的建筑群这四部分组成。

其中包括中国东北传统四合院,西洋楼以及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少帅府等风格不同的建筑。

它的变化反映了沈阳建筑发展的全过程,是沈阳近代建筑史的缩影。

2.2早期中路的四合院建筑是最早开始建造的,接着是1916年增建的小青楼。

这一时期张作霖刚进入奉天,同时也是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建筑延续了中式建筑的传统风格,中路四合院则是典型的代表是同一时期沈阳城内最有时代特征的建筑。

它是一座传统的仿王府式建筑,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和装饰手法,并延续了前朝后寝的建筑功能。

小青楼同许多早期建筑相同,在中式传统建筑中增加一些西方的元素:带有女儿墙的平顶屋面,屋顶的线脚,拱券形门洞窗洞口,宝瓶式栏杆。

主体还是沈阳地方传统建筑的凹字形平面,五开间口袋房,硬山顶,抬梁式构架,举折屋顶,石雕雀替与青砖外墙。

2.3中期大青楼和帅府办事处分别建于1922年和1925年。

这一时期是沈阳近代建筑由早期以中式传统建筑穿插西方元素到中期大量模仿西方建筑的过渡阶段,也是中西文化不太成熟的融合时期。

大青楼共三层,是仿罗马式(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富丽堂皇,外部有精美的立体浮雕。

建筑主要立面采用对称式构图,有明显水平向划分。

三段式构图配合竖向的柱式分割,一层是柱廊加壁柱,二三层都是壁柱。

柱式是简化的爱奥尼和多立克柱式,有拱券式门洞圆形窗和屋顶三角形的山花这些西方建筑元素,而材料上使用的是中式的青砖结合混凝土。

帅府办事处在材料上相较于大青楼有了一些进步,增加了石材的使用减少了混凝土,它与青砖结合更为和谐。

入口处八根柱子形成了柱廊式空间突出入口,二层往上是平面化的壁柱,柱子也分柱头柱身柱基三部分,使用的雕刻样式却是一种中式的图案。

建筑四角有四个塔楼,中间设钟楼,都是西式的设计样式,也有一些中式的元素融合在其中。

结构上,墙体和柱子混合承重,开敞的空间是简单的框架体系,房间还是砖墙承重。

细部上,屋顶的栏板采用了中式的砌筑方式,宝瓶栏杆,层叠线脚,露台等都是西洋风格。

2.4晚期沈阳近代建筑的晚期以西路少帅府为主要代表,它建于1929年是一组集办公住宅为一体的建筑群,也称西院红楼群,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

整体建筑风格是都铎哥特式,少帅府在艺术的融合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典的西洋格调中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元素,达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这种西式的形式与中式的意境体现了沈阳近代建筑晚期的较高水准是近代晚期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少帅府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砖墙砖砌柱和三角形屋架,形成了坡屋顶的形式;居住建筑的阁楼利用老虎窗采光弥补了传统屋顶结构形式的不足也更具有生活气息。

立面构图强调竖向并使用竖向的窗洞,强化竖向视觉效果,建筑挺拔庄重有体量感。

建筑材料都选用了红砖,而不是大小青楼的青砖;细节上,墙角窗框等位置都用清水砂浆修饰。

办公部分建筑仍是对称式纵横三段式的构图方式,中间部分,三角形山花高于主体建筑,入口向外突出而居住部分更为灵活,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它的开窗尺寸较小,立面元素更加活跃,办公与居住整体上风格统一,这些特点使少帅府成为英式都铎哥特风格与中式结合的优秀作品。

3中街建筑群4奉天满铁附属地建筑群4.1中山广场建筑群日本统治时期,设计师仿效欧洲巴洛克城市规划的手法设计了放射式广场。

主要由7栋近代建筑围合而成,广场建筑群代表着20年代沈阳外国建筑的设计思潮主流,即以样式建筑为美的设计原则。

概况:1.现辽宁宾馆(原大和旅馆):始建于1927年至1929年,由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建设和经营管理。

总体建筑共七层,是当时附属地一带最高建筑,也是沈阳地区最早,中国最早的大型豪华、高档次宾馆之一。

2.现沈阳市总工会办公楼(原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东侧。

1926年由日本人设计,该大楼建成后会社遂迁至于此。

3.现华夏银行中山路支行(原日本朝鲜银行):位于中山广场东北角的两栋钢混办公楼是伪满洲兴业银行旧址,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为2881平方米。

4.现招商银行中山支行(原三井物产会社):位于中山广场北端南京北街196号。

总建筑面积6142平方米。

5.现沈阳市公安局(原大和警务署):位于中山广场西北端,建于1906年,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共建七栋楼房。

6.现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中山支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西侧。

1905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沈阳城内中街设立奉天出张所,1921年该支店从城内迁入日本租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