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有寒气怎么办呢

合集下载

干姜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的好帮手

干姜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的好帮手

干姜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的好帮手胃寒是指胃内温度较低、消化功能减弱的一种情况,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对胃寒问题,干姜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其温中散寒的特性成为缓解胃寒的好帮手。

一、干姜的温中散寒作用干姜,即生姜经过风乾而成,具有较强的温性。

中医认为,干姜具有温阳散寒、化湿祛寒、促进消化等作用。

它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的排空速度,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从而缓解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二、干姜的应用方法1. 干姜粉:将适量的干姜磨成粉末,每次可取1-2克,用开水冲服。

注意避免服用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2. 干姜片:将适量的干姜切片,每次可取3-5片,加入开水中煮沸后,饮用其中的汤汁。

三、干姜与食材的搭配1. 生姜红糖水:将干姜、生姜均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红糖和开水,搅拌均匀后饮用。

这种方法在缓解胃寒的同时,还具有舒缓经期痛经的功效。

2. 干姜煮鸡蛋:将适量的干姜与新鲜鸡蛋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可以增加鸡蛋的味道,缓解胃寒和食欲不振。

四、慎用注意事项1. 孕妇、幼儿、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干姜,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 干姜具有温热作用,部分体质较热的人士,如身体有火热感、口干、上火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

五、其他缓解胃寒的方法除了干姜,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胃寒。

1.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性食物,如姜、茴香、肉类、海鲜等,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

2. 运动调理: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晨间散步、瑜伽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

3. 温水热敷:将温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可以缓解胃寒造成的腹痛不适。

六、小结干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干姜时,需注意适量搭配食材,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温水热敷等方法也可辅助缓解胃寒。

〖黄飞剑〗《胃寒》如何逼出胃内寒气

〖黄飞剑〗《胃寒》如何逼出胃内寒气

〖黄飞剑〗《胃寒》如何逼出胃内寒气【黄飞剑】《胃寒》如何逼出胃内寒气胃寒气候变凉,容易胃疼,不敢喝凉水,这种被很多人“熟视无睹”的老胃寒如果拖久了,到底要不要紧?能够根治吗?临床统计显示,大约有3%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转变为胃癌。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的理解诊断,几乎都是胃寒、胃湿、胃瘀所致。

胃寒的临床表现:胃痛、呕吐、大便溏泄、恶寒明明身体表现为热象:烧心、大便干结、心情容易烦躁,但为什么还是属于胃寒,而且专家告诉大家,这还不是一般的胃寒,是胃寒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才出现的症状。

接下来黄院长将手把手教大家,自测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胃寒,找到病根针对性调理。

胃寒大多是因为贪凉或者生活规律不好、熬夜多、压力大导致,刚开始可能只是脾阳虚,继续发展就会变成寒湿困脾证,形成瘀滞,最终变为湿热蕴脾证。

层层递进的三种胃寒状态,如何准确辨认,对症施治?01脾阳虚证过食生冷,外寒直中,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脾阳。

症状: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

二陈汤:甘草、茯苓、姜半夏、陈皮黄院长提示:如果是舌苔白腻、薄滑,可用茯苓10克,薏米10克熬粥。

02寒湿困脾证脾阳不振,导致湿邪内盛。

症状:脘腹痞闷胀痛、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

升阳益胃汤:羌活、半夏、干姜、白术、独活、黄芪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治疗胃溃疡秘方【配方】:白术30克、蒲公英30克、山药30克(克数加减因人而异)03湿热蕴脾证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症状: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溏泄、肢体重困、面目肌肤发黄。

化气汤:【配方】石斛、大腹皮、香附、佛手、莱菔子、生白术、蒲公英。

01、健脾养胃丸健脾养胃丸是国家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名师危北海老教授根据自己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效方。

健脾养胃丸已经做成了成药,一般吃一个月左右就能感到胃部症状明显减轻。

(专家提醒,一定要询问医师后遵医嘱服用)尤其这个季节,天逐渐变凉,中老年朋友在家常常感到胃有不适,就可以用它来调理,可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消食化积。

胃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胃寒又被称作是胃肠疾病的一种主要的原因,一般很多人被胃病所困扰,不仅仅会影响疼痛,还会引起肠胃黏膜出现溃烂和脱落而形成的胃痛,平时
胃寒又被称作是胃肠疾病的一种主要的原因,一般很多人被胃病所困扰,不仅仅会影响疼痛,还会引起肠胃黏膜出现溃烂和脱落而形成的胃痛,平时我们在刷牙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把牙齿清理干净,防范细菌残留,从而造成自己的肠胃,也会引发新的感染,那么对于胃寒的治疗方法,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消化不良、莫名胃痛等胃部疾病的“元凶”。

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都和它有关。

由于引发的病症出现在胃部,检测目标就通常“瞄准”了胃内的幽门螺杆菌,而这样却恰恰忽视了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重要“储存仓”──口腔。

细菌藏在牙菌斑、唾液中,同样会给人造成胃病困扰。

即使胃里的幽门螺杆菌被消灭,口腔中残留的细菌仍会源源不绝地进入胃,导致胃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因此,胃病要治好,护好口腔卫生不能少。

首先,至少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将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干净。

每次刷牙时间达到3分钟才能保证口腔清洁,并提高牙齿表面的抗脱钙、防龋能力。

牙齿的外侧面、内侧以及咀嚼面都要认真刷。

其次,要学习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帮助清理干净牙齿的缝隙,“死角”最易滞留细菌,而刷牙时刷毛不能完全伸入其中,无法“打扫”干净。

最后,可使用漱口水,辅助控制牙菌斑,但不能替代刷牙。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唾液传染,家人间不要共享牙刷、。

胃寒凉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胃寒凉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一、概述胃寒凉是中医常见病证之一,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

胃寒凉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呕吐清水、大便溏薄等。

中医治疗胃寒凉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原则,以下为具体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寒邪内生。

2. 情志不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虚寒。

3. 脾胃虚弱: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不化,导致脾胃虚寒。

4. 寒邪侵袭:外感寒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虚寒。

三、诊断要点1. 胃脘疼痛:疼痛部位在胃脘,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2. 喜温喜按:患者自觉胃脘部喜温喜按,遇冷则疼痛加重。

3. 呕吐清水:伴有呕吐清水,无酸腐气味。

4. 大便溏薄:大便溏薄,不成形。

5. 舌脉象: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紧。

四、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五、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方剂:理中丸加减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加减:若寒邪较重,可加吴茱萸、高良姜;若脾胃虚寒,可加黄芪、茯苓;若呕吐清水,可加半夏、生姜。

(2)针灸治疗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神阙操作:每次选3-4个穴位,用毫针刺入,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 外治法(1)温敷法材料:生姜、食盐操作:将生姜切片,与食盐混合均匀,用布包好,贴于胃脘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穴位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操作: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日2次。

3.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温热:饮食宜选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大枣、羊肉等。

(2)避免寒凉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如冰镇饮料、冷饮等。

(3)定时定量:饮食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六、注意事项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不畅。

2.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增减药物。

治疗胃寒的15个方法

治疗胃寒的15个方法

治疗胃寒的15个方法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

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治疗胃寒15方法,治疗胃寒的食物1、红糖水泡胡椒可有效祛胃寒:中医认为,胡椒有温化寒痰、排气的作用,可治疗胸膈胀满及受凉引起的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是:取胡椒0.6~1.5克,研末,伴开水加红糖吞服;也可用胡椒泡酒抹到胸口外,可治疗因受凉引起的胃痛。

此外,把胡椒粒砸碎后,用开水冲,然后与红糖水一起泡2~3天,口服可治疗胃寒引起的胃痛。

胡椒能升高血压,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多服用胡椒。

但是,由于血压高而导致眼底动脉出血、痉挛的患者则最好不要服用胡椒。

2、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入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就熟了,早晨空胃吃。

轻者吃1-2次可愈。

注意:鸡蛋不要加任何调料。

3、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

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到好为止。

4、苹果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

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5、老姜陈皮治胃寒作呕:老姜、陈皮各50克,水煎服。

6、姜片治胃寒作呕:即用鲜姜片按擦胃脘部和足三里穴至发热。

7、干姜5克,饴糖30克,煮粳米粥500克食用。

可治寒性胃痛。

8、五香粉拌猪肉末30克,酱油、味精、姜末若干,炒熟后拌入粥内食用。

可温胃止痛,治寒性胃痛。

9、肉桂粉2.5克,丁香2.5克,大、小茴香、酱油、盐若干,熟鸡蛋打破壳,同煮1小时,取出切片,将原汤拌入粥内食用。

寒气重怎样排出寒气

寒气重怎样排出寒气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

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xx煲汤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

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xx、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脾胃虚寒多由饮食不调、过度劳累、或者是久病体虚等造成脾胃阳气亏损表现出来的症候,那么有哪些调理方法可以快速见效呢?一、脾胃虚寒艾熏调理艾熏部位: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如果可以去专业理疗机构艾灸最好,没有条件,或是为了简便一点,可以自己选择艾熏,艾熏属于温和灸,一般在晴天下午1-3点一天阳气正盛之时,找准足三里穴位后,点燃艾放于对准足三里穴,距离在0.5-1寸(即1.5cm-3cm)之间调控,当穴位温热舒适即可,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可隔日进行,一个月份大约十次。

功效:艾熏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人群。

二、脾胃虚寒按摩调理点按中脘穴取穴部位:中脘穴位于人体肚脐上4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点按该穴位,一次3分钟,待局部有发热感即可体质,一天早中晚均可进行。

功效: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是结聚胃经经气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加速经气运行,改善胃功能,达到调理脾胃虚寒的目的。

推按两肋推按部位:乳房下缘至侧腰。

操作手法:两手掌互相摩擦,有了热度后,分别从两侧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待推按部位发热即可。

功效:推按该部位,可调畅气机,有养胃、暖胃、预防胃疾病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三、脾胃虚寒食疗调理生姜小米粥做法:小米100克,生姜3片。

做法:小米洗净后,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加入生姜片,改用小火再煮,至小米熟透,取上层粥油。

功效:小米补脾暖胃,生姜温中养胃,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做调理之用。

冰糖红枣枸杞粥材料:糙米150克,红枣70克,枸杞30克,冰糖。

做法:1、先将糙米洗净备用,将红枣泡水洗净后去核备用;2、糙米入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开后,加入红枣,改用小火慢熬1小时;3、最后加入枸杞熬半小时即可起锅,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红枣健脾益胃,枸杞滋阴润燥,二者合用熬粥,可用来调理脾胃虚寒,因为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胃寒_胃湿热的治疗方案

胃寒_胃湿热的治疗方案

一、胃寒的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胃寒是由脾胃虚寒、寒邪侵袭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原则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① 常用方剂:理中丸、温胃散、四君子汤等。

② 单味药:生姜、干姜、桂枝、吴茱萸、附子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胃寒,主要针对脾胃、肾经穴位,以达到温中散寒、调和脾胃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①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4横指处。

② 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脐上4寸处。

③ 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4横指处。

(3)食疗① 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生姜、大枣等。

② 少吃寒凉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等。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西医治疗胃寒,主要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①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②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

(2)生活方式调整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

②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

③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二、胃湿热的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胃湿热是由脾胃湿热、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① 常用方剂: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三黄煎等。

② 单味药: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白术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胃湿热,主要针对脾胃、肝经穴位,以达到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①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4横指处。

② 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4横指处。

③ 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中。

(3)食疗① 多吃清淡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等。

② 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西医治疗胃湿热,主要使用抗炎药、抗菌药等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① 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② 抗菌药: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2)生活方式调整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里有寒气怎么办呢
导语:肠胃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同时还会影响着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其中胃里有寒气就是最常见的
肠胃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同时还会影响着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其中胃里有寒气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是会导致我们出现胃部疼痛等现象,有的时候还会赶巧导致胃痉挛不断的发作,那么胃里有寒气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及时的进行调理,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胃里有寒气怎么办呢胃里有寒气怎么办呢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

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治胃寒3法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

轻者吃一、二次可愈。

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