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观察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作者:李波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 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关键词] 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041-03脑出血后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在局麻下手术、降低麻醉造成的风险,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快速缓解颅内高压情况[1,2]。
但是颅内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对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
30例患者确定为颅内感染,发生在术后3~8 d,年龄34~81岁,平均(57.1±12.6)岁。
1.2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4]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
患者表现为术后体温持续超过38.5℃,或者术后体温下降正常后又再次超过38.5℃,排除其他系统感染;术后患者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加重、意识恶化、颈项强直、烦躁、病理征阳性等症状及体征。
生化检查:脑脊液WBC 超过10×106/L,外周血WBC超过10×109/L,脑脊液糖含量低于2.25 mmol/ L,蛋白含量超过0.45 g/L;氯化物低于120 mmol/L。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护理

康 复 护 理 运 动 康 复 护 理 : 创 术 后 , 期 进 行 微 早 运 动康 复 护 理 训 练 可 防止 关 节 僵 硬 , 肉 肌
萎缩等继发 障碍 , 为肢 体恢 复创 造 条件 。 只要不妨碍 治疗 , 康复 应尽 早进 行 , 复 康 训练开展 得 越 早 , 能康 复 的可 性 就 越 功
微 创 颅 内 血 肿 引 流 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血 的 康 复 护 理
张 俊 英
430 74 0河 南 唐 河 县 人 民 医院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3 2 4 5. 2
微 创 血 肿 引 流 术 是 近 年 来 治 疗 颅 内
同 的体 位 均 应 各 数 个 不 同 大 小 和 形 状 软
力训练等 。 综合康复 治疗 : 根据病情 指导患者合 理选用针灸 、 理疗 、 按摩等辅助治疗 , 以促
85 5. 2 胡春红・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 3 0例高血压 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 J.
进 塑篓 ~…艚埋 。 运 宦 凳
大 , 后就越好 。 预
微创术后早期 ( 1周 内 ) 即进行 康 复 护 理训 练 , 据 患 者 术 后 病 情 特 点 , 早 根 分 期 、 稳 定 期 、 对 稳 定 期 3个 阶段 进 行 。 非 相 ①早期 : 血肿 清除术 后 2 7 4— 2小 时 , 此期 为脑水 肿高峰期 , 如颅内压高 , 发症多 , 并 暂不进行 被动运动 , 仍注意保 持 良好肢体 位置 。患者 卧 床 时 应放 平 , 头 不 宜过 床 高 , 量 避 免 半 卧位 和 不 舒 适 的 体 位 。不 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972017.04临床经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洪兴国 白玉霞 李国文武威市凉州医院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血肿清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 )是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是一种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脑出血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1]。
该病也是我国的多发病,患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病就存在病情紧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以往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血肿清除,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病情,但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疗效较差,微创手术无疑为该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道路,现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所有患者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4.5±5.3)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出血45例,基底节内侧出血39例,小脑出血25例,脑叶出血19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2年7月第9卷第21期·临床研究·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致残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自发性脑出血[1],是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瘤、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2]。
HICH 患者在出血后24h 之内死亡的占42.1%~70.6%,在1周内死亡的占72.8%~92.5%[3]。
目前国内外统计的外科治疗HICH 患者的死亡率为3%~51%,20%所占的比例较多,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的50%~90%,说明外科手术治疗HICH 的主要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微创手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HICH 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血肿消除术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现已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已被国内外所认可[5]。
本文通过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 的疗效及其优缺点,探索出更具优势的外科手术方法,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依据,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HICH 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5±6.4)岁,高血压病史3~30年,平均(11.6±3.8)年;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26例,Ⅴ级16例;头颅CT 显示:丘脑出血14例,脑叶及基底出血30例,小脑出血4例。
其中不同程度血破入脑室者13例;血肿量40~60mL 者23例,血肿量<40mL 者18例,血肿量>60mL 者7例;中线结构移位≤10mm 者36例,>10mm 者12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无散大27例。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

N uougr o Pol s op a o H a inG agog r i e H a i 56 0 , h a er r y f epe si l f u ̄ undn o n , ui 240 C i s e "H t i P vc j n 【 sr c】 jcieT v sg t tew y n f cso nmal iv s eit ca il e ao rt a n y etn Ab ta t 0b et oi et ae h a s def t f i l nai r rna h m t f e t gh p r — v n i a e mi y v na ma o r i e
【 ywo d 】H p r n i ;nrcrba h mo h g; nmal ivsv t ea il e tma E fc Ke r s y e e s e It ee rl e r ae Mii l aiei r rna mao ; f t t v a yn na h e
高血 压 脑 出血 是 神经 科 常见 、 发病 之 一 , 多 病情 重 高 I 死 l 】 。内科 保 守 治疗 疗 效差 , 颅手 开
i t wo g o p ,t e c n r lg o p u e r d t n lme h d fte t n , h r a me tg o p w r ie n mal n a i e n o t r u s h o to r u s d ta i o a t o s o r a me t t e te t n u e e g v n mi i l i v s v i r y
血 疗效 好 , 可减 少 手术 时 间与 术 中 出血量 , 值得 推 广应 用 。 【 关键 词】高血 压 ; 出血 ; 创颅 内血肿 清 除术 ; 脑 微 疗效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现状论文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现状摘要:目的:研究通过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来治疗脑出血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将本医院192例进行了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通过采用吸引术以及骨瓣治疗进行分组治疗,将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
结果: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情况较好,风险更低,预后较好。
结论:在未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来治疗脑出血对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血肿抽吸引流术;脑出血;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42-01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
由于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容易引起更大的出血等情况,因而该病的预后往往较差。
而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手术时未能找到具体的出血点就盲目的进行电凝止血,也有可能伤及神经,造成患者更大的生理功能障碍[1]。
迄今为止,医学界在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治疗脑出血的问题上有很大的争议,既包括手术中对神经损伤的产生原因、环境、临床的治疗方法及手段的不明晰,也包括在该研究领域收集的资料的完整性较差。
而近几年来推出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方法在对脑出血进行治疗时有着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对脑组织损伤较小,手术风险较低,治疗耗时较少以及费用更低廉的特点,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患者家属的好评。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192例进行了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其年龄跨度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岁,其中男性130例,女性62例。
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18例,出血部位分别为:丘脑出血 64 例,壳核出血 106 例,脑叶出血 22 例。
其中实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为50例,血肿量为\20ml。
根据从发生脑出血到实际就诊的时间不同,主要分为两例:7h内进行早期手术的有98例,7h~48h内进行手术的有94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4 疗效评定 .
治疗 后 的第 4周 根据 19 9 5年 全 国脑 血管 学术
功能缺损评 分 的变 化低 于 1 % ; 化 : 能缺 损 评 分增 加 超 过 8 恶 功
1%或死亡 。总有效率 为痊 愈率 、 8 显效率 、 有效 率的和。 15 统 计学方法 . 检验指标资料 的数据 采用 SS 3 0统计 学 P S1 . 软件 分析 , 计量资料 以平均数 ±标准差 ( s 表示 , 量资料 采 x4 ) - 计 用t 检验 , 计数 单 位 以 检 验 , P<00 以 . 5为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
表 1 后腹腔 镜组 和开放手术组疗效 比较
注 : t 2 3 4 22 7, < . 5 提 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1 ,.8 P 0 0 ,
3 讨 论
应用 。 参 考 文 献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 常见疾 病, 者无 典型症 状 , 患 部分 患者有 腰 部疼痛 、 血尿 和感 染症状 , 床治疗有 穿刺 和开放 性手术 两种 临 方 法 』 。穿 刺法治疗 。囊肿 已有 多年历史 , 肾 短期 疗效 显著 , 但复 发 率高达 3 % ~6 % , 0 0 也正 因为 这些 不 足而逐 渐被 开 放性 手术 和或腹 腔镜 下肾囊肿去 顶减压 术取代 。传 统开放 性手术 经腰 部切 口, 出血量 大 , 创伤 大 , 复所需 时 间长 , 恢 患者 痛苦 较大 。因 此, 腹腔镜下 。 肾囊肿 去顶 减压术已成为 目前治疗 。 肾囊肿 的较好 的 选择 。肾脏位 于腹膜后 , 腹腔镜下 肾囊 肿去顶减压术可有 两个途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观察及护理

每天用 05 碘伏棉球 消毒尿 道 E 2次。( 脑出血患者常可 . % l 4 1 发生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根据病情及早预防性用药 ,
应 用降压或维持 脑灌注药物。( 同时注 意观察体 温、脉搏 、 2 )
同时合 理饮食 也非常重要。密切 观察 病情,如呕吐咖啡色物
期教会患者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有 效沟通,鼓励患者大声说话 , 先从单音 开始逐渐恢 复语言功能 。 微创经皮穿刺锥颅血 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 效肯
护士根 据病情,发现护理 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采取相应 的
出血多见 】 。术后 1~ 0ri 5 3 n观察 1 ,双侧瞳孔不等大 ,则 a 次 提示脑 疝形成 ; 双侧 瞳孔缩小 ,对 光反射迟钝 ,多由于蛛 网
的瞳孔变化相鉴别 。
膜下隙 出血或桥脑出血所致 。观察 时还必 须与使用镇 静药物 定 ,创 伤小 、经济,手术 术后 的病 情 观察 和护理非 常重要 , 33 术后 鞘内注 射 的配 合和 观察 . 能大大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术后鞘 内注射 每 日早 晚 护理措施 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迁西
040 63 0
义 ( = .1, 0o 1 7 0 P= .2) 7 。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 曾淑琴 . 1 ]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 分娩方 式和产程 的影 响 『 . J 中国现代 】
医生 ,2 1 ,4 ( ) 5 — 2 0 1 91 : 6 6 . 0
分娩一般会 给产妇带来 非常大 的应激反 应,高龄产妇 的
一
毯和冰 帽进行 物理降温 ,还可给予人工冬眠配合治疗降低 机 按压 3 i 后弹力帽头部固定, 0 n a r 床头 抬高 3 。, 0 以降低颅内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研究组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简易钻颅抽吸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脑出血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1.43%、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42.86%、平均住院时间为49.81±6.5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6.43%,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临床ct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患者血肿发生部位以及血肿量,选用万特福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l-1颅内血肿穿刺针对患者颅骨进行穿刺,穿刺针长度应根据患者发生血肿中心至穿刺点距离确定,穿刺完成后将针尾与电转夹具连接,使患者颅骨及硬脑膜转透,之后将金属内芯拔除,更换为塑料内芯,将盖帽拧紧,利用负压于侧管对患者脑部血肿进行抽吸(若患者脑部出现肿块,应首先对肿块进行冲击,待其击碎后进行负压抽吸引流治疗)。
首次抽吸血肿量应不大于患者脑部血肿总量的三分之一,抽吸完成后插入冲洗针,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进行冲洗,待冲洗液性质变为清亮后将1万u尿激酶注入,尿激酶注入前应首先使用1毫
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尿激酶注入完成后夹闭二至四小时,之后再次将引流管放开(若患者病情严重可缩短夹闭时间),每日重复进行上述措施二至四次。
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对其脑部血肿情况进行ct医学影像复查,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将穿刺针深度进行适当调整,治疗三至七天后根据患者血肿消失情况确定拔针时间;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简易钻颅抽吸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ct医学影像检查以便定位血肿,使用颅骨钻将患者颅骨及硬脑膜钻透,利用导丝经穿刺针引导入血肿中心部位,之后将针芯拔出,使用规格为10毫升的注射器对患者血肿进行抽吸,根据患者血肿清除程度适当于颅脑内部注射尿激酶,之后置管保留六小时再次进行血肿抽吸,直至患者脑部血肿清除。
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 3 疗效判断标准[1] 根据gcs(昏迷评分量表)以及adl(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优,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具有轻度神经功能阻碍;良,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身体出现中度病残,但能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中,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身体出现重度残疾,但意识清醒,生活需人照顾;差,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死亡,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六个月有效随访,随访率100.00%。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脑出血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1.43%、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42.86%、平均住院时间为49.81±6.5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6.43%,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出血疾病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原因较多,主要由于高血压引起,且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2]。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脑出血疾病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疾病的综合方法,具体由立体定向手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完成,具有有效减少手术盲区、减轻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所受到的创伤以及功能障碍,且手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与精确定位,是近年来治疗脑出血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3]。
综上所述,利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疾病,能够达
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小平,张苏明,姜亚萍,等.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8(9):209-211.
[2]郜建卫,钱琪.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30例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6(5):9-10.
[3]贾保祥,孙仁泉,顾征学.穿刺引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22(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