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观察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研究组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简易钻颅抽吸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脑出血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1.43%、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42.86%、平均住院时间为49.81±6.5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6.43%,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临床ct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患者血肿发生部位以及血肿量,选用万特福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l-1颅内血肿穿刺针对患者颅骨进行穿刺,穿刺针长度应根据患者发生血肿中心至穿刺点距离确定,穿刺完成后将针尾与电转夹具连接,使患者颅骨及硬脑膜转透,之后将金属内芯拔除,更换为塑料内芯,将盖帽拧紧,利用负压于侧管对患者脑部血肿进行抽吸(若患者脑部出现肿块,应首先对肿块进行冲击,待其击碎后进行负压抽吸引流治疗)。
首次抽吸血肿量应不大于患者脑部血肿总量的三分之一,抽吸完成后插入冲洗针,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进行冲洗,待冲洗液性质变为清亮后将1万u尿激酶注入,尿激酶注入前应首先使用1毫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尿激酶注入完成后夹闭二至四小时,之后再次将引流管放开(若患者病情严重可缩短夹闭时间),每日重复进行上述措施二至四次。
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对其脑部血肿情况进行ct医学影像复查,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将穿刺针深度进行适当调整,治疗三至七天后根据患者血肿消失情况确定拔针时间;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简易钻颅抽吸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ct医学影像检查以便定位血肿,使用颅骨钻将患者颅骨及硬脑膜钻透,利用导丝经穿刺针引导入血肿中心部位,之后将针芯拔出,使用规格为10毫升的注射器对患者血肿进行抽吸,根据患者血肿清除程度适当于颅脑内部注射尿激酶,之后置管保留六小时再次进行血肿抽吸,直至患者脑部血肿清除。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或 轻 度 神 经 根 痛 , 除 导 管 后 , 状 可 消 失 。 本 组 无 神 经 根 拔 症 刺激 症 状 。 ( ) 刺 部 位 脑 脊 液 外 溢 : 流 时 间 过 长 , 成 窦 5穿 引 形 道 。本 组 病 例 常 规 在 拨 管 后 于 穿 刺 部 位 缝 合 1 2针 , 出 ~ 未 现脑 脊 液 漏 现 象 。 () 颅 压 综 合 征 或 气 颅 : 流 量 过 多 、 6低 引 过 快所 致 , 通 过 抬 高 引 流 管 出 口或 调 速 器 控 制 引 流 量 。本 组 可 2 出现 气 颅 , 自行 吸 收 消失 。( ) 搐 : 鞘 内注 药 速 度 例 均 7抽 因 过快 或药 量 过 多 所 致 。在鞘 内 注药 时 宜缓 慢 推 注 。 腰 大 池 置 管 引 流 术 并 鞘 内注 药 治 疗 颅 脑 术 后 颅 内感 染 ,
并发 症少 , 少 反 复 腰 穿 给 患 者 带 来 的 痛 苦 与 不 便 , 使 脑 减 能
脊 液 中药 物 浓 度 高 , 果 好 , 明 显 缩 短 疗 程 , 善 预 后 , 效 可 改 减
少 患 者住 院 费 用 。 因此 , 者 认 为 该 方 法 可 作 为 治 疗 颅 内感 笔 染 的 首选 方 法 。 参 考 文 献
制 1 O 3 0 mL, 避 免 引流 过 度 的 发 生 。 ( ) 流 管 不 畅 : 5 ~ 5 可 2引
[ ] 赵新 亮 , 2 申长 虹 , 自刚 .神 经 外 科 术 后 颅 内 感 染 的 临 床 研 究 甄
[] J .中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 0 6 1 ( ) 2 72 9 2 0 ,6 3 :7—7 .
趋 势 。其 中 以 MRS _ 与 M R E 占 大 多 数 。在 确 定 颅 内 感 A5 S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附80例报道)

存率为 9 . %( 58 )病死率为 62 %( / ) 死亡者中 1 37 7 /0 , 5 . 5 58 。 0 例术 后血肿 明显增加 ,家属放 弃继续 治疗 而死亡 ; 例 因继发消化道 l 大 出血而死亡 ; 例 因原出血量大 , 3 虽行手术引流 , 但终 因脑疝形
成而死亡。 5 7 例生存患者在术前 A L评分最低者 l 分 , 高者 D 8 最 4 分 ,平均 2 . ; 周后 A L评 分 9 5 5 6分 8 D 0分以上 ( 轻度 依赖 )5 1 例 ,2 0分( 6 ~9 中度依赖 )2例 ,l 1分( 3 2 ~6 严重依赖 )0例 , ~ 2 0
20 0 2年应用微创颅 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8 , 0例 取得 良好的效果 , 现报道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_ 8 0例 中男性 4 3例 , 女性 3 7例 ; 年龄 4 5~7 8岁 , 平均 5 . 56
1 2 治 疗 方 法 .
对于脑 出血 的治疗 ,传统 的内科保守治疗 的 目的在于防止
继续 出血和再 出血 , 轻脑 水肿 , 减 降低颅 内压 , 改善脑缺氧 , 防治 各种并发症 。该疗法虽在早期对脑 出血 的治疗取得 了一 定的疗
效, 但该类 患者的临床 死亡率、 致残率均居高不下 。随着科 学技
[ 图分 类 号 ]R 4 .; 7 3 4 [ 中 5 41 R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3 [ 文章 编 号 ] 17 — 7 1 0 71— 1 0 6 3 9 0 ( 0 )2 1- 2 2
高血压脑出血约 占脑 出血患者 的 6 %, 具有发病急骤 、 0 其 死 亡率高 的特点 , 为老年期临床常见病 , 但近年来发病有 年轻 化趋 向, 故治疗效果受到了医疗界及患者和家属 的高度关注。我科 自
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

血压性脑 出血患者 2 0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微创组 和保 守 4
组 ,各 10例。均符合全 困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 订的脑 2
出血诊 断标准 ,并经颅脑 C T证 实 ,选择 血肿在 3 m 以上者 , 0l 从 发病到手术时间均为 1 d ( )微创组 :10例 ,其 中男 ~3 。 1 2 7 例 ,女 4 ;年龄 4 8 8 2例 O~ 0岁,平均 (0 9± . ) 岁 ;出 6 . 94 血量 3 8 m ,平均 (4 4 2 . )m ;临床神经功 能缺损 0— 0 l 6 .5± 8 8 l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
疾病 ,近年来采用微创穿刺颅 内血肿抽吸术治疗 高血压性脑 出
电钻驱动穿刺针直接穿透颅骨 ,将针 与钻分离 ,再将穿刺针缓
血收到了较好 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 采用 微创 穿刺治疗患者 10 2 例 ,总有效率 为 8 .% ,与保守 组的 6 .% 比较 ,差异有显 25 75 著性 ,而病死 率 ( %) 明显低 于保 守组 ( 5 8 。有研究 5 1 . %)
c T定位微创 穿刺抽吸术治疗脑 出血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 临床上推 广。
【 关键词 】
脑 出血;外科手术 , 微创性 ;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R733 【 .4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10 — 91(02 7 11 一 2 08 57 21 )0 — 2 l 0
13 疗效观察 .
评定标准依据全 国第 四届脑血 管病学术会议
通过 的 “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经功能缺 损程度 评分标 准”进 行 评分及疗效评 定…。 ( )治愈 :功 能缺损 评分 减少 9 % 一 1 1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综上所述 ,C T P A诊断P E 是 一种有效 、便捷 、安全 的方 法 ,可作 为P E 诊 断的首先方 法推广使 用。 由于C T P A 存在 一些局 限性 ,在进 行 P E 确诊 时必须结合患者 的临床 资料 以及相 关症状 进行综合判定 。 参考 文 献 [ 1 ] 罗焱, 张青 , 胡云, 等. 肺通 气恤 流 灌注 显像 与螺旋 C T 肺 动脉 造影诊 断肺 栓塞 的实验研 究 [ J 】 第 三 军医大学 学报 , 2 0 1 0 , 3 2 ( 2 ) : 1 3 5 — 1 3 8 . [ 2 】 张福 洲 . 螺 旋 cT在 肺 动 脉 栓 塞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 J 】 . 当 代 医
完 成后去 除电钻 ,拔 除针芯 ,换 用圆钝头塑料 针芯 ;连接 引流管 ,并
将 引流管穿刺 到血肿 内部 ;首先 采用注射器抽取 少量血肿液 ,制造工 作 空 间 ;采 用血 肿粉碎 器对 血肿 进行 粉碎 ,注入 冲洗 液和 血肿 液化
学, 2 0 1 1 , 1 7 ( 3 6 ) : 6 - 7 .
以及相关症状进行最终判定,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机械故障、造影
剂过敏 、呼吸严重障碍 、对亚段肺 动脉P E 的诊 断不准确等造成 阴性 检 查结 果容 易导致 漏诊 。P E 的主 要的 临床表 现为 呼吸 困难 、胸 痛 、咯
学, 2 0 1 1 , 1 7 ( 2 5 ) : 4 9 — 5 0 .
患者 右心室存在负载 过大的现象 。②患者右心室 出现负荷急剧增 加情 况 。③患者左心 室无异常 ,右 心室无增大症状但 负载过大 ,且伴 有肺 动脉 高压 。④患者 出现呼吸 障碍 ,且由常见肺部疾病 以外原 因引起 ,
可 以取 得 较 为满意 的 临床 效果 ,同时 加 强围术期 和 术后 随访护 理 工作 ,能够 对提 高 治愈 率和 降低 致 残致 死率 具有重 要意 义 。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现状论文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现状摘要:目的:研究通过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来治疗脑出血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将本医院192例进行了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通过采用吸引术以及骨瓣治疗进行分组治疗,将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
结果: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情况较好,风险更低,预后较好。
结论:在未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术来治疗脑出血对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血肿抽吸引流术;脑出血;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42-01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
由于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容易引起更大的出血等情况,因而该病的预后往往较差。
而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手术时未能找到具体的出血点就盲目的进行电凝止血,也有可能伤及神经,造成患者更大的生理功能障碍[1]。
迄今为止,医学界在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治疗脑出血的问题上有很大的争议,既包括手术中对神经损伤的产生原因、环境、临床的治疗方法及手段的不明晰,也包括在该研究领域收集的资料的完整性较差。
而近几年来推出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方法在对脑出血进行治疗时有着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对脑组织损伤较小,手术风险较低,治疗耗时较少以及费用更低廉的特点,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患者家属的好评。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192例进行了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其年龄跨度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岁,其中男性130例,女性62例。
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18例,出血部位分别为:丘脑出血 64 例,壳核出血 106 例,脑叶出血 22 例。
其中实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为50例,血肿量为\20ml。
根据从发生脑出血到实际就诊的时间不同,主要分为两例:7h内进行早期手术的有98例,7h~48h内进行手术的有94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冶疗脑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易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 的延续而被误伤 ;②肿大
的胆囊应适 当减压 , 因胆囊肿大可引起 C l 三角 区 at o 受挤压扭 曲, 影响牵引和三角 区的显露 ; 当胆囊颈 ③
经验及技术 的外科 医师是安全 、 适合的 , 可使患者以
itra nev l lp rso i a aoc pc c oe ytco h lc se tmy fr o a ue c t
c o cs t :a o p rt e s d 【.J Haaoiay h l yti cm aa v t y J pt l r e is i u ] bi
遵
义
医
学
院
学
报
3 卷 1
疗脑出血较为实用、 有效 的方法 。
微创颅 内血肿清 除术冶疗脑 出血 5 O例 疗效观 察
范 剑
( 四川省富顺县 人民医院 内二科 , 四川 富顺 630 ) 4 20 【 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 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颅 内血肿 的疗效 。方法 对 5 例脑 出血 者以 Y — 型颅 内血 0 Ll
肿穿刺进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 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 同时对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 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有相关性( . ) 心0 5, 0 而与年龄、 血肿部位、 引流后残余血肿量无显著相关 性( 0 5, 尸 .) > 0 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血肿量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主要因素, 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
元损伤是脑 出血患者神 经系统损 伤表现 的主要原
因。大部分治愈者都遗 留下不 同程度 的神经功能缺
微创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自C T问世后 , 大 简化 了高血压 脑 出血 的诊 断 , 极 而且 对 出血可 以准确定位 、 定量 , 使外科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趋 向 微创化。20 — 0 6年我 院采用 C 0 1 20 T定位 , 应用微创血肿 吸引 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6 7例 , 取得 了满 意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6 7例患者 中男 性 4 4例 , 女性 2 3例 , 年
受压的神经元恢复功能 , 同时排 空血肿 , 有助于 降低血肿成分 降解产物及炎 性 物质 对周 边 脑组 织继 发 损 害和促 进水 肿 形 成, 从而 降低病死率 和病残率 。
3 1 手术方 式 . 传统 开颅手 术耗 时长 , 出血多 , 组织暴 露 脑 多, 牵拉重 , 易加重深部核团损伤 , 引起脑 损伤和水 肿反应重 ,
龄4 7 o一 8岁 , 平均 6 . 15岁 ; 均有 高血 压病史。入院时 G S评 C
分 : 8分 1 , 2分 3 3— 6例 9—1 9例 ,3—1 1 5分 1 ; 2例 嗜睡 1 4例 , 浅 昏迷 3 5例 , 昏迷 1 深 8例 , 痛 1 头 4例 , 吐 4 呕 3例 , 瘫 5 肢 4 例, 单侧瞳孔 散 大 1 2例。C T扫描 : 出血 部位 为 基 底节 区 4 5
骨窗开颅术需全麻 , 手术操作较 复杂 , 时间长 , C 而 T引导血肿 吸引术方法操作简单 、 准确 、 创伤小 、 不需 全麻 , 可在短 时间 内
m L冰生理盐水 +肝素 12 .5万 U冲洗液反复 冲洗 至无新鲜 出
血后连接 引流装置 , 并复查 C , T 计算血 肿清除率 ; 术后 经引 流 装置注入 尿激酶 1 2万 I 夹 闭 4h后开放引流 , — — u, 1 2次/ ,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治疗脑出血中的
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和实验组(行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均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内压、吸氧等相关内科保守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变化,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实验组:40例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
通过头颅ct定位患者血肿位置、大小以及在颅骨上钻孔的最佳位置。
用小颅锥进行颅骨钻孔,穿透后插入硅胶软管至患者血肿当中,开始抽吸,首次抽吸不能超过1/3血肿量,结束后注入约2万u的尿激酶并置放引流管,夹闭3 h开放引流。
术后根据残留血肿量用适量尿激酶和生理盐水(5 ml)进行灌注,每次注入后夹管3 h后开管引流,2次/d,直到血肿彻底清除后拔管。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判[3] 治愈:意识清楚,能够正常应付日常事务,肢体肌力评测≥ⅲ级;有效:患者意识稍有模糊,或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意识完全模糊或死亡。
1.3.2 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评判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4],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评为:轻型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缺损:31~45分。
最低分0分,最高分4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比较
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有报道显示脑出血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其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已严重威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
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是非外伤性颅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是伴有脑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导致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的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对于小量出血(<30 ml)的治疗效果还较为满意,但当出血量大特别是在60 ml以上时,内科保守治疗则基本无效。
据相关研究报道内科保守治疗脑出血在国外病死率达到56%~90%,在国内也达到
25%~91%之高[5],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内科保守治疗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及时彻底地清除血肿,导致周围正常组织受血肿压迫从而形成脑疝[6],使呼吸中抠及心血管活动中枢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脑疝形成之前或者刚形成时及时彻底地清除大部分血肿,减轻周围组织受到的压迫,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外科手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清除血肿,但传统的开颅手术不仅使患者在术中受损伤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并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等致命并发症的概率也大大上升[7]。
微创抽吸引流消除血肿作为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颅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在早期对脑内血肿行抽吸引流,也包括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引流治疗,降低患者颅内压,有效减轻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坏死程度,提高脑组织血氧含量,使残余血肿吸收加快,缩短患者急性期,使患者康复期时间得以提前。
微创抽吸引流术与传统开颅术相比较,更是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且术后感染有效降低等多种优势,其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外科开颅手术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颅内血
肿的治疗效果,旨在为脑出血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做出建议。
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2.5%,明显高出对照组有效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专业评分,发现对照组患者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提示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总而言之,采用微创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并颅内血肿不仅疗效显著,并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可作为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内科保守治疗对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6(5):609-610.
[2] 陆晓,陆文.应用改良体积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j].法医学杂志,2010,4(3):177-180.
[3] 杨正伟.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3,5(1):42-43.
[4] 陶子荣.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9(3):283-285.
[5] 胡漪玲.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7):96-97.
[6] 黄巍,王文浩,郁毅刚,等.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13(6):607-609. [7] 易振恒.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78-80.
(收稿日期: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