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后浇带和加强带
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含义及区别

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含义及区别一、两者的含义不同:1、后浇带的含义: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2、膨胀加强带的含义:膨胀加强带是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的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1、后浇带的作用:(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点我:送工程实用干货)。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4)减小温度收缩: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2、膨胀加强带的作用:(1)实现结构自防水:取消外防水措施,提高经济效益2/3。
(2)取消超长现浇结构后浇带:地下工程60M长不设后浇带,超过60M,以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控制:采用膨胀加强带,放宽温控指标,一般不必再采用冷却骨料、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管等传统施工方法,节约施工费用。
(4)屋面现浇施工:进行现浇屋面,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防水耐久性好等特点,已获广泛使用。
后浇带加强带施工技术方案

后浇带加强带施工技术方案后浇带和加强带是在建筑物或结构物建成后采取的一种维修和加固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修复或加强已经出现裂缝、破损或松散的部分,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实施后浇带和加强带施工技术,下面将提出一套技术方案。
一、前期准备工作1.进行结构安全评估:首先需要对建筑物或结构物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需要进行后浇带和加固带的区域和程度。
这可以通过检查和测试已经出现裂缝或破损的部分以及结构的可靠性来完成。
2.制定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根据结构安全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
这将包括后浇带和加固带的具体位置、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等。
3.搭建施工场地: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在建筑物或结构物周围搭建施工场地,包括搭建围挡、安装施工设备和清理现场等。
1.准备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裂缝或破损区域进行清理和修整,以确保后浇带能够紧密粘结在原有结构上。
同时,还需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工作,如打磨或喷砂等。
2.材料准备:选择适当的后浇带材料,如聚合物改性水泥浆、外加剂和填充材料等。
确保所选择的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
3.后浇带施工过程:首先使用聚合物改性水泥浆将原有结构表面进行湿润处理,然后将后浇带材料均匀涂布在裂缝或破损的部分上。
使用抹刀将材料压实并使其与原有结构紧密粘结。
如果需要填充裂缝或孔洞,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添加填充材料。
当材料固化后,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抛光。
4.后处理工作: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浇带的保护和养护工作。
这包括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避免重物碰撞和攀爬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1.加固带选择:根据结构安全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加固带材料,如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或钢板等。
确保所选择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粘结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
2.加固带施工过程:首先在需要加固的结构表面涂布粘结剂,并将加固带材料固定在表面上。
对于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布,可以采用增强胶进行粘结;对于钢板,则需要使用螺栓或焊接进行固定。
加强带与后浇带的比较

加强带与后浇带的比较随着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不设缝技术的应用推广,伸缩后浇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一般伸缩后浇带需在设置伸缩后浇带层主体施工完成2个月以后再二次施工,故在有些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由于设计单位没有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在设计中基础位置留置了伸缩后浇带。
但是在这些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工程中基础位置留置伸缩后浇带会给工程进度与成本(降水、钢筋除锈、伸缩后浇带内杂物的清理等原因)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而加强带由于利用膨胀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适当膨胀补偿了混凝土的收缩,从而代替伸缩后浇带,同主体一起施工。
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1、伸缩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的比较1.1 伸缩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一种临时施工缝。
(“缝”很宽,故称为“带”)。
伸缩后浇带的设置将混凝土在浇筑前期由于水泥水化热升温膨胀后,在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予以消散,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
1)留于基础底部结构的伸缩后浇带,一般基础完成2个月以后再二次施工,在这段时间内, 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的降水将不能停止,伸缩后浇带中将不可避免地落进各种各样的垃圾杂物,由于底部结构钢筋较粗较密,使得清理工作非常艰难。
2)伸缩后浇带贯穿整个地下、地上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施工进度。
3)在伸缩后浇带灌充混凝土前,需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施工非常困难,而有些结构混凝土与伸缩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时间较长,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又由于浇筑时间差,造成这些结构的混凝土的干缩大部分已于伸缩后浇带灌充前完成。
因此,伸缩后浇带混凝土的干缩极易在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
1.2 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是一种采用比浇筑混凝土高一等级的膨胀混凝土,设置在建筑物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的最大部位,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连续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的超长混凝土整体浇筑技术。
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是在带两侧先浇筑混凝土,待两侧混凝土浇筑40~60d后采用比两侧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带内浇筑来减少大体积或者超长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方法。
2.关于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连续式膨胀加强带,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式膨胀加强带。
其中在墙体结构小于等于60M时候采用连续式浇筑,板体结构小于等于60M,和大于60小于120且厚度小于1.5M时候采用连续式,其余情况采用后浇式或者间歇式。
3.这三种的主要区别后浇式的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类似,两侧需要预埋止水带,两侧先浇筑,待达到强度后浇筑带内混凝土,因而有两道施工缝。
间歇式的加强带是先浇筑一侧的混凝土,然后待达到强度后一起浇筑带内混凝土和另一侧混凝土。
因此在先浇筑一侧需要预埋止水钢板,施工完毕后有一道施工缝。
连续浇筑方式就是带内和带外混凝土一起浇筑,两侧均不埋设止水钢板,浇筑完毕后没有施工缝。
4.后浇带的缺点(1)一般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浇筑时间需待两侧结构混凝土浇筑后2个月,因此在很多工程中这样会影响总工期,(特别是后浇带在地下结构的部位,如筏板基础在底板浇筑后还要回填土,这样会造成非常多的麻烦)。
(2)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清理与凿毛,给后期施工无形中增添了一定的工程量:(3)由于有施工缝存在,在地下工程及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地方,增加了渗漏隐患。
5.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的主要区别。
(1)膨胀加强带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在带内和带外添加补偿收缩混凝土,有限制膨胀率的要求,而后浇带只是在带内有要求添加膨胀剂。
(2)后浇带需要留两道施工缝,因而需要铺设两道止水钢板,而膨胀加强带除了后浇式留两道与之相同外,间歇式只有一道缝和一道止水板,而连续式能达到无缝施工,也就是不需要埋设治水钢板。
(3)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施工由于是一次性连续浇筑,因此工期大大缩短。
(4)由于膨胀加强带的整个结构都需要添加膨胀剂,因此在材料价格方面会大于后浇带,(每吨外加剂的价格在1000-1600左右,一千方的混凝土大概需要添加30吨左右)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加强带与后浇带的区别Word 文档

简单的说,后浇带是通过后浇带分割,抵消大面积混凝土因收缩引起的结构裂缝;加强带是通过预先采用膨胀混凝土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后浇带需要进行二次浇注混凝土,加强带一次浇注就行。
但后浇带另一个功能加强带不能替代,即解决沉降不均匀功能。
我认为膨胀加强带就是后浇带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和周边的砼一起浇注的,而且里面加入了一些膨胀剂。
【但后浇带另一个功能膨胀加强带不能替代,即解决沉降不均匀功能】之所以有人说这句话是因为膨胀加强带不是等周边砼浇完过60天浇的,否则的话也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所以膨胀加强带即可加强该处连接,又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为何不选?将其分两种,一种和周边砼一起浇,但是不解决沉降问题,一种等周边砼浇完过60天再浇,解决沉降问题.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后浇带加强带施工工法

后浇带加强带施工工法“后浇带”就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得临时温度、收缩、沉降得变形缝,该缝根据设计工程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再用砼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得结构。
“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宽度一般为0、7~1、Om,当地上、地下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设计留设得后浇带应包括地上、地下,并贯通地下、地上整个结构,且该部分钢筋连续不间断。
“加强带"又称“工艺后浇带”,就是指因结构构件超长,面积超大,为防止构件因温度变化而使结构开裂破坏,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处理,且不人为设缝,仅滞留一段混凝土浇筑时间就进行带内混凝土浇筑,使其与结构成为整体得无缝结构。
加强带根据设计或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加强带宽一般为1、5~2、Om,当地上、地下都为现浇钢筋砼结构时,留设得加强带应包括地上、地下并贯通地下、地上整个结构,且该部分钢筋连续不间断。
采用本施工方法,我单位先后施工了中铁十三局地段改造项目基础底(筏)板、牡丹江市百万米安置房工程东湖丽景项目基础底板等工程得基础底(筏)板大体积砼施工,均取得了良好得效果。
工法特点解决因功能需要得超常规设计与解决高层与裙房间得差异沉降、混凝土得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法或加强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由于后浇带或加强带就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混凝土变形得调整办法,所以,后浇带或加强带得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得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施工,确保后浇带或加强带得施工质量,来保证整个工程得施工质量,使后浇带或加强带真正起到设计得效果。
本工法从后浇带或加强带得构造设置、模板安装、支撑架搭设、钢筋绑扎、技术处理、后浇带或加强带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来确保后浇带或加强带得施工质量。
施工时只要根据设计要求得后浇带或加强带得位置、宽度留设后浇带或加强带,严格按工法要求进行搭设架子、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即可满足设计要求.该工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方便快捷,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有什么区别

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有什么区别?一、两者的含义不同:1、后浇带的含义: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2、膨胀加强带的含义:膨胀加强带是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的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1、后浇带的作用:(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点我:送工程实用干货)。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4)减小温度收缩: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1)实现结构自防水:取消外防水措施,提高经济效益2/3。
(2)取消超长现浇结构后浇带:地下工程60M长不设后浇带,超过60M,以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控制:采用膨胀加强带,放宽温控指标,一般不必再采用冷却骨料、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管等传统施工方法,节约施工费用。
(4)屋面现浇施工:进行现浇屋面,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防水耐久性好等特点,已获广泛使用。
浅析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裂缝施工

法影响工期 , 而且粱 、 板钢筋断开后 的搭接 、 焊接和清理凿
经分析 , 工程 主楼层数 为 6 , 层 地上地下层数 、 荷重差
毛都 给施工带来 了一定麻烦 。 本学楼工程施工 中, 利用U A 别较大 , E 地下后浇带既起沉 降作用 , 又起伸缩作 用 , 故不可 膨 胀混凝 土补偿 收缩 的原 理 , 采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 , 取消;而主楼全长层数无变化 , 荷载 、 地基土质均匀 , 设置 实 现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无缝 施工 ,为 同类工程 施工 后浇带仅是起伸缩作用 , 因此 , 我们决定在保 留地下可 以操
j
参考文献 : 『 徐革 江通 刘钢庭 吴宝庭 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广东有 1 1
图2 :保护带外推 图
四 、结 束 语
限公 司 《 无线 网络优化分场景优化手册 V .) 0 01 1 ) 1. 0, 2 f 崔振义 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南 分公 司 2 1
使用基于MR 测量报告 的频率优化软件 能大大提高工作 《 测量报告在 网络优化中的使用 》 ,通信世界 网,2 0 _ 0 33
42 工方 法 .施
在施T 中以加 强带为界 , 次性浇筑成功。 加强带的两
以防 小 膨胀 混 凝 土 混 入 加强 带 。 浇 在 由( ) 1 式可见 ,盯c s2 与 成正 比关系,而限制膨胀 侧 用 密孔 铁丝 网拦 隔 , 率 £2 U A掺量增加而增加 , 以, 随 E 所 通过调整 U A掺量 , 筑时 , E 先使用小膨胀混凝土 , 从一侧浇筑 , 浇至膨胀加强带 可使混凝土获得 0 — .M a . 0 P 的预压应力 。根据水平法 向力 时 ,改用 大膨胀混凝土 ,然后再用小膨胀 混凝 土浇筑另一 2 7 如此 循 环 下 去 , 现 无缝 施 : 其 间 , 胀 加强 带 混 凝 实 【。 膨 盯 x 布 曲 线 ,设 想 在应 力 量 大 地 方 施 加 较 大 的 膨 胀 应 力 侧 , 分 (£ : - 3 4× 1-) 在 两侧 施 加 较 小 的膨 胀 应 力 (£ 1 土采用塔 吊吊斗吊运。 04 ,而 = . 混凝土浇筑时 , 注意严防其它部位混 以 同 严禁 5 2×14)便能全面地补偿结构 的收缩应力 , ~ 0 , 控制有序裂 凝 土进 入 膨 胀 后 浇 带 内 , 免影 响设 置 的 效 果 , 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后浇带和加强带
【摘要】本文介绍了后浇带和加强带概念,详细说明了后浇带的设置及一般做法,阐述了膨胀加强带的设计与施工。
【关键词】后浇带加强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1、后浇带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
通常称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称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为“收缩后浇带”。
后浇带的设置能部分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结构的沉降差,同时将混凝土在浇筑前期由于水泥水化热升温膨胀后,在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予以消散,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
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版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 米设宽度为800~1000 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膨胀混凝土加强带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和做法见附图1,在加强带两侧设置
一层孔径5mm×5mm 的钢丝网,并200mm~300mm 设一根竖向φ16mm 的钢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2.5cm混凝土保护层,钢丝与钢丝网、上下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必须绑扎或焊接牢固,不得松动,以免浇筑混凝土时被冲开,引起两种混凝土的混合,影响加强带的效果。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膨胀混凝土应用于平面结构(基础底板),即使超长结构只以膨胀带代替后浇带一般也不会出现有害裂缝。
但是对墙体而言,即使整体使用膨胀混凝土,也往往会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除配筋不太合理,混凝土配合比存在问题,养护不足,分段太长等因素以外,主要与混凝土膨胀量不足有关:(一)新浇混凝土的温度下降时产生的收缩,但由于已浇底板的约束,于是产生拉应力。
(二)由于混凝土截面内的温差,在低温部位产生拉应力,墙体混凝土的干缩由于被刚性大的柱或基础的约束而产生干缩裂缝。
为此,在设计中我们可采取适当提高边墙配筋率,减少水平筋间距,以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在墙的中部或底部的1m 范围内的水平筋间距改为80~100mm,形成一道“暗梁”,以平衡收缩应力;此外采取加强淋水养护,墙体保温,延长拆摸板时间等措施,起到控制裂缝的作用。
二、后浇带的设置及一般做法
1、后浇带是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用于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的设置通常为每30~40m 设置一道,宽度为800~1000mm,
一般钢筋不切断,且要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2 个月后(如工期非常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得小于1 个月),将两侧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再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宜用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灌,并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宜布置在剪力较小的跨度中间范围以内,且宜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当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每隔20~30m 设置后浇带一道,其宽度一般不小于800mm,位置宜在距柱或距墙的中部1/3 范围内。
2、后浇带的优缺点
设置后浇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避免设伸缩缝,施工方便,节省造价。
使建筑立面效果好,有利于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大底盘多塔建筑的大空间地下室连成一体,更具优势。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后浇带也有以下缺点:
(一)留于基础底部结构的后浇带,需要2 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期间后浇带中将不可避免地落进各种各样的垃圾杂物,由于底部结构钢筋较粗较密,使得清理工作非常艰难;
(二)后浇带贯穿整个地下、地上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因而影响结构进度;
(三)在后浇带灌筑混凝土前,需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理,施工非常困难,而有些结构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数月,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又由于浇筑时间差,造成这些结构的混凝土的干缩大部分已于后浇带灌筑前完成,因此,后浇
带混凝土的干缩容易在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设置施工后浇带的初衷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而后浇带处理不好却人为地在每条后浇带处造成两条贯穿裂缝,从而引起漏水。
三、膨胀加强带的设计与施工
1、膨胀加强带的做法
采用以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连续浇筑无缝施工技术,不仅消除了如前所述后浇带施工带来的一些弊端,还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同时缩短了工期,节省了造价,效果更为显著。
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带宽2.0m,带的两侧布置5mm 的密孔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
(二)带内增设10%~15%的加强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加强筋垂直分布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30d(d 为钢筋直径),并固定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
(三)带内采用设计强度等级比相邻非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外掺适量膨胀剂。
2、膨胀加强带的优点
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设置膨胀加强带,不但有利于解决温度变化
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影响,而且具有如下优点:(一)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
(二)材料用量较少,易于控制工程造价,经济性好;
(三)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结构抗震。
结论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技术的应用, 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施工规范, 用膨胀加强带结合后浇带, 减少了施工对后浇带处理这一繁琐的环节, 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 加快了施工进度, 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王铁梦,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工程新技术,1998。
[ 2] 陈业明. 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 j] . 石油工程建设, 1996( 5) : 1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