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
优选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演示ppt

第8页,共52页。
白粉病图谱
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
随着病害的发生,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病斑密布,终致整叶变黄. 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第9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 发病。
• 可选药剂:三唑酮、粉锈宁、阿米西达
第10页,共52页。
辣椒炭疽病图谱
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 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 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 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第37页,共52页。
生理性病害
• 生理性病害常常发生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例 如局部高温、倒春寒等情况。也会发生在缺 素情况下,缺素主要以缺钙,果实发育不良, 缺硼僵果、小果多。
第38页,共52页。
辣椒低温冷害和冻害图谱
辣椒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遇有轻微低温 ,出现叶绿素减少或 在近叶柄处产生黄色 花斑,病株生长缓慢 ,产生低温冷害。遇 有冰点以上较低温度 ,叶尖和叶缘出现水 浸状斑块,叶组织变 成褐色或深褐色,后 呈现青枯状,有的导 致落花、落叶和落果
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第1页,共52页。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 真菌 • 细菌 • 病毒 • 生理性病害 • 根结线虫及其他虫害
辣椒病害大全(高清详解)

辣椒疫病图片:辣椒疫病.jpg图片:辣椒疫病5.jpg图片:辣椒疫病1.jpg图片:辣椒疫病2.jpg图片:辣椒疫病3.jpg图片:辣椒疫病4.jpg简介英文名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 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西瓜、白兰瓜、甜瓜、黄瓜、菜瓜等。
危害辣椒毁灭性病害。
田块株发病率20%~30%,发病田块达70%以上,严重地影响辣椒产量,甚至绝收。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
(1)叶片:叶片发病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病斑,水渍状,边缘为黄绿色,多雨高湿条件下发展迅速,常造成叶片腐烂,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
(2)茎基部和茎节: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发生成段暗绿色病斑,水渍状。
茎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
(3)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病原物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色。
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淡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27.6~55.8)微米×(15.5~31.6)微米。
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卵孢子圆球形,黄褐色,直径为15~28微米。
病菌还能产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黄色、单胞。
侵染循环(1)菌源: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
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不能在种子上越冬,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
(2)传播: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
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
中心病株出现时间,棚室辣椒在4月上、中旬,露地辣椒在6月上旬左右。
辣椒高清病害图谱(上)!

辣椒高清病害图谱(上)!一、辣椒晚疫病1、幼苗期染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似热水烫伤状、不定形的暗褐色斑块,逐渐软腐,幼苗倒伏死亡。
2、成株的根、茎、叶、果实均可受害。
(1)主根染病初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致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
(2)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
病部常凹陷或缢缩,致使上端枝叶枯萎。
(3)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4)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后成为黑褐色僵果可残留在枝条上。
上述各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时,表面可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防治方法】1、适当控制浇水。
雨季少浇,雨前不浇,雨后停浇,雨季到来要挖好排水沟,做到下雨随排水,防止地里积水。
2、发现病株要马上拔除。
要特别注意温室、大棚里的病源。
拔下来的秧子,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用它喂猪和沤肥,应当深埋,防止病菌再传播出去。
3、加强栽培管理。
辣椒秧不要栽得太深,要及时整枝打权,适当摘掉一些老叶,以便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4、适当增施一些磷、钾微肥,结合打药,也可以给叶子上喷施一些嘉美金点,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
5、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还要进行药剂防治:可以用氟菌霜霉威(银发利)/吡唑嘧菌酯/噁酮霜脲腈(抑快净)/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嘉美金点防治,效果不错。
二、辣椒灰霉病辣椒灰霉病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
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折死亡。
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
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
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1、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棚内合理通风降温;2、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果,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重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当控制浇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
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成虫和若虫锉吸辣椒的花器、果实 和嫩叶,被害部位呈银白色斑点, 影响品质和产量。
夜蛾类害虫
斜纹夜蛾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 皮和叶脉,被害叶呈纱网状。
甜菜夜蛾
低龄幼虫吐丝拉网,群集叶背取食叶肉, 留下表皮和叶脉,3龄后分散为害,可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 脉和叶柄。
螨虫类害虫
产量。
品质影响
受病虫害侵害的辣椒果实往往变形、 变色、味道苦涩,商品性大大降低, 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经济损失
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产量 和品质下降,还会增加防治成主要病害及图谱
疫病
症状
疫病是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发病最重。病斑水渍状, 暗绿色,后迅速扩大,边缘不明显,病斑环绕茎部,导致上部叶片枯萎死亡。
病原
病原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
病毒病
症状
病毒病是辣椒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 要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 症状。病株生长缓慢,果实变小,产 量降低,品质变劣。
病原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 加强田间管理等。
病原为多种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等。
病原菌的积累。
04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
03
株、残叶和杂草,
减少病源。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 肥,及时排水,保 持田间通风透光。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天敌昆虫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减少害 虫数量。
微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制剂,如Bt乳剂、白僵菌 等,防治病虫害。
作物病害辣椒病虫害防治大全(附图谱)-2024鲜版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辣椒病害概述 • 辣椒虫害概述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常见辣椒病害及其防治 • 常见辣椒虫害及其防治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
2
01
辣椒病害概述
2024/3/27
3
常见病害类型
2024/3/27
疫病
高畦栽培
采用高畦栽培,提高土壤排水性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 草蛉等,控制害虫数量。
02
生物农药
01
利用天敌
2024/3/27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14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用杀菌剂拌种,预防种子带菌引 起的病害。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是最有效的措施;加强栽培管理,高畦深沟栽培,防止大 水漫灌;药剂防治。
20
05
常见辣椒虫害及其防治
2024/3/27
21
蚜虫
危害特点
蚜虫群集于辣椒植株的嫩叶背面、嫩 茎及生长点等处,刺吸汁液,造成叶 片卷曲、皱缩变形,严重时引起枝叶 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利用天敌如 瓢虫、草蛉等控制蚜虫数量;在虫害发 生初期,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沟高畦栽培,整平畦面,以利田 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中耕 除草培土,摘除病叶集中销毁;药剂防治。
2024/3/27
17
炭疽病
01
症状
02
防治方法
辣椒病害图谱PPT课件

30
20
辣椒脐腐病
21
辣椒叶霉病
22
辣椒斑枯病
23
辣椒褐斑病24源自辣椒菌核病25辣椒软腐病
2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7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28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辣椒疫病
1
辣椒疫病
2
辣椒疫病
3
辣椒根腐病
4
辣椒根腐病
5
辣椒猝倒病
6
辣椒灰霉病
7
辣椒灰霉病
8
辣椒白星病病
9
辣椒炭疽病
10
辣椒炭疽病
11
辣椒日烧病
12
辣椒日烧病
13
辣椒筋腐病
14
辣椒白粉病
15
辣椒根结线虫
16
辣椒花叶病毒
17
辣椒坏死性病毒病
18
辣椒叶枯病
19
辣椒白斑病
辣椒病虫害图谱和防治课件

01
02
03
04
05
THANKS
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实行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 菌的积累。
清除病残体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 的初侵染源。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 瓢虫、草蛉等,减少害虫 的发生。
微生物制剂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 害虫。
昆虫信息素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 减少害虫的交配和繁殖。
提高辣椒抗病虫能力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等措施, 提高辣椒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安全、环保、高效
优先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的防 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抗 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保持田 间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不利
了解生活习性
借助工具
了解虫害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更好地识别虫害, 如蚜虫喜欢群集在嫩叶、嫩茎等部位刺吸汁 液,白粉虱喜欢在叶背面产卵等。
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辅助观察虫 害形态特征和为害状,提高识别准确率。
04
辣椒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 法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多种措 施进行综合防治。
药,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要及时。一旦发现病虫 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 治,防止病虫害蔓延和扩散。
科学用药很重要。在药剂防 治过程中,要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药剂,并按照 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产生
药害和污染环境。
综合防治是方向。在辣椒病 虫害防治中,应采取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
辣椒病虫害图谱与防治

辣椒白粉病
白粉病
防治用药: 禾技(戊唑醇·嘧菌酯)3000倍 80%硫磺600倍、 15%三唑酮1500倍液、
43%戊唑醇(菲展)3000倍、 50%多菌灵1000倍液、 45%百菌清烟剂
辣椒灰霉病
辣椒白绢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拔出病株烧毁或深埋 2、水旱轮作 3、夏季雨后及时晒田 4、药剂防治: 用15%三唑酮(粉锈宁) 或50%甲基立枯宁(利克菌) 同100-200倍细土拌和均匀,撒在病部 根茎处,7天一次
青枯病的防治
: ,
, ,
。入侵口伤或播传水溉灌 播传水 雨靠菌细 褐变束管维基茎 死坏根须 椒辣。萎凋片叶部下后随,垂下蔫萎 片叶部顶株病发。害病性菌细为病该 。病萎枯性菌细称又病枯青椒辣 状症
辣椒根结线虫病
辣椒花叶病毒病
辣椒花叶病毒病
辣椒花叶病毒病
辣椒花叶病毒病
辣椒健株 花叶病毒畸形花
辣椒坏死型病毒病
科学防治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其发生和传播途径有: ?种子带毒——进行种子处理 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
或0.1%高锰酸钾 浸种40分钟后冲洗,再浸种催芽
? 汁液传毒——通过农事操作人为传播,进行田间卫生 操作
? 昆虫传播——由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 传播 及早防治 蚜虫、蓟马、温室白粉虱 等是预防病毒病的 有效措施
黄板诱杀技术
频振灯诱杀夜蛾成虫
科学施用农药 合理混配农药 避免药害发生
如此混配农药有效吗?
(发生强烈反应,产生大量灰色气泡)
多种农药混配药害
4种药剂混配使用产生的药害
农药混配原则
?优势互补 增强药效 ?避免拮抗 ?混配单剂不宜超过3种 ?现配现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pper Powdery Mildew Map 白粉病图谱
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 , 随着病害的发生 ,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 ,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 .严重时病斑密布 ,终致整叶变黄 . 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
Pepper White Star Disease 辣椒白星病
症状 : 辣椒白星病又称斑点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 或近圆形的小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 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中间有时脱落形成 穿孔,发病严重造成落叶。
Pepper White Spot Disease Map
Pepper Xanthomonas Map 辣椒叶枯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叶柄及茎。叶片发病开始为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坏死处常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病 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多,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株叶片脱光成秃枝。
辣椒白斑病图谱
症状: 发病叶片上先出现 1-2毫米小点,边 缘呈棕褐色,中央 灰白色,略凹陷, 尤其在嫩叶上易发 生,开始病斑扩展 缓慢,后逐渐形成 轮纹状,湿度大时 病斑融合成不规则 形斑,引起病叶黄 化或脱落。茎部病 斑5-10毫米。
症状: 在果实脐部附近 发生。果实表皮 发黑,逐渐成水 浸状病斑,病斑 中部呈革质化, 扁平状。有的果 实在病健交界处 开始变红,提前 成熟。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 引起的。发病 叶片上出现白 色至浅灰黄色 圆形病斑,病 斑直径2-4毫 米,边缘明显, 病斑中央具许 多小黑点。
Pepper Spot Blight Map 辣椒斑枯病
Pepper Acicola Map 辣椒褐斑病图谱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病叶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污绿色, 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为黄色晕圈,严 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病斑同叶片。
辣椒病虫害防治策略
长阳县植物保护站 赵毓潮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 真菌 ? 细菌 ? 病毒 ? 线虫
Phytophthora ຫໍສະໝຸດ apsici 辣椒疫病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 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大时,病 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幼苗整株枯萎而死。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 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 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 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边缘 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 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 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
Pepper umbilical rot Map 辣椒脐腐病图谱
Pepper Leaf Mold Map 辣椒叶霉病图谱
症状 :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 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 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 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 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随病情扩 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 严重时变黄干枯。见于为害棚室栽 培
Pepper Anthracnose Map 辣椒炭疽病图谱
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 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 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 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 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 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Pepper Potaninia Rot Map
辣椒绵腐病图谱
症状: 辣椒绵腐病苗期 即可发生,引起 幼苗基部腐烂、 缢缩而死亡。成 株期主要为害果 实,引起果腐, 在潮湿条件下病 部生大量白霉, 果实失去食用价 值。
Phytophthora Map 辣椒疫病图谱
Botrytis Cinerea Pepper Map 辣椒灰霉病图谱
症状 : 辣椒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 )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 折死亡。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 蔫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
Cladosporium Pepper Fruit Rot Map
辣椒果腐病图谱
症状: 该病只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果面产 生褐色水浸状小 斑点,而后病斑 逐渐进扩大,呈 湿状。病斑圆形 或近圆形,大小 10-30毫米,甚 至更大,淡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密 生白色绒丝状霉 层,后变为黑色。 病果最后干缩腐 烂。
Pepper Sclerotinia Map
辣椒菌核病图谱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危害幼苗、茎部、叶片 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 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 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呈水 浸状浅褐色斑,后变棕 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白 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 但不产生臭味,病苗呈 立枯状死亡。成株茎或 分杈处易发病,发病茎 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 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 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 烂。叶片发病呈水浸状 软腐,引起叶片脱落。 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 色,呈水浸状腐烂,逐 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 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 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 白色菌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