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背景切入的中考题赏析.doc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题赏析试题

中考物理实验题赏析试题

新中考物理实验题赏析洪幼莲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根底之一,也是各地中考的主要组成局部。

在2021年的课标中考题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

一、科学实验方法例1. 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1 a、b、c、]d所示。

[图中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ρ盐水水图1〔1〕根据图___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一样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c可验证: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一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在图___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c〞或者“d〞〕。

〔〕分析与解答:本实验是由课本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改编而来的,创新之处包括:实验装置的特殊性,添加了第〔1〕、〔4〕两问,与物体的沉浮原理结合。

而控制变量法的正确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a、b;〔2〕当密度一样时;〔3〕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c。

说明:结实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是物理实验的根本要求,也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般说来,初中阶段,科学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变量法、图线法、黑箱法、等效替代法等。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纯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实验故障分析例2. 孙楠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问:图2〔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请你说出应换用的器材。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展,还需要什么仪器?〔〕分析与解答:本实验是在课本实验的根底上设置故障,要求学生寻找问题所在。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赏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赏析

2019xx 物理实验研究试题赏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加强实验教课,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地广泛加大了对实验考察的力度,考察的范围从课内延长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题目的散布从专项题型扩大到全部题型,考察的内容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过程的表现过渡到学生的自主研究,着重考察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剖析和概括,重申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表现了对研究式学习方法的课程要求,表现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一、考察选择器械,进行实验的能力例1(2019 昆明)请你设计一个丈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的实验。

( 1)已供给的器械是秒表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械是 _______________;(2)实验需要丈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3)请写出比较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方法。

剖析:题目考察依据物理知识选择器械,进行实验的能力。

要丈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需要知道他们把自己身体“搬”到楼上做的功和时间,这就要知道他们所受的重力,上楼的高度,及所用的时间。

解:⑴ 磅秤。

⑵质量 m 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登楼所需的时间t⑶ 利用计算结果的大小,来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二、考察实验的思想方法例3(2019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陈锋同学的家到学校本是一条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路,爱动脑的陈锋做了这样的假想:假如将从家到学校的路挖成一个“U”字形(如图 2 所示),只需从家骑上自行车后,不用刹车也不用踩车,等车停下来就能够抵达学校了请你简要说明:① xx 同学假想的机械能的转变过程。

② 陈锋同学的假想在现实中能够实现吗?为何?(请依据相关物理知识说明)剖析:题目生动、风趣,主要培育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有依据地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否遇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答案:① 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动能又转变为重力势能。

关于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doc - 扬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doc - 扬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思考江都市嘶马中学马艳一、近三年扬州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综述1、情境真实,探究有道2009年扬州中考以生活中的菠菜为切入点,设置探究情境;2010年以汽车安全气囊为切入点,设置探究情境:2011年以化工原料精还原铁粉的制备为切入点。

三道科学探究试题都具有探究价值性。

具体说,就是所设置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所陌生的、真实需要探究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够真正体现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及科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考查要求的。

2、角度多元,稳中有变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近三年扬州中考实验探究题都是以实验为载体,近三年中都考到的内容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目的、实验评价、实验数据的处理:三年中有两年考到的内容是实验操作。

通过分析发现,近三年扬州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的角度基本稳定,稍有变化的是,在2009年考到了提出实验猜想,得出实验结论,化学式的书写,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在2010年考到了气体的检验。

二、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感悟1、特点鲜明通过分析发现,近几年扬州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呈现如下特点:①简。

从形式上来看,实验探究题多数以填空题和填写实验报告为主要形式出现,比较简单。

②广。

从考查的知识面来看,实验探究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可以涵盖初中课本的所有内容。

③新。

从考题的设计情景来看,完全体现“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精神。

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生产中的化学,科技前沿中的化学,环保中的化学,能源中的化学,材料中的化学,时事中的化学,医疗卫生中的化学。

④活。

从问题的设计来看,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提问题,体现了题目的灵活性。

这类试题往往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途径、知识的理解、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科学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该类题目能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初中物理中考中关于实验部分的试题总结及其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中关于实验部分的试题总结及其答案解析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2、如图1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 。

3(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

图1图2图4 图38、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⑴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⑵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⑶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中考典型试题赏析(二)

中考典型试题赏析(二)

中考典型试题赏析(二)某地中考试题】某学校组织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各电能表均能正常计数,且无偷电漏电情况发生。

配电房中总电能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为1016千瓦时,教学楼和办公楼中各分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的总和为 966千瓦时。

(1) 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该校这个月损失了多少电能?造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如何来解决?(2) 在你校开展的物理实践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请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略[点评]该题情境设置合理,渗透节约用电意识,考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来分析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咸宁市试题】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电力枢纽是全世界已建和在建的同类最大工程,三峡大坝建成后,坝顶高度为l85m。

水库总蓄水量约为393亿m3,上游集水面积达100万m2,年发电量为847亿 KW·h以上。

自 1997 年大江截流成功以来,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全部竣工。

试解答下列问题 ( 取g = lO N/kg):(1)由于水库蓄水量大和集水面积大,专家预测库区气温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夏季平均气温将___________约 2℃,冬季平均气温将约________2℃。

( 填“上升”或“下降”) (2)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安装大型发电机组共26台,每台发电机组功率为70万KW,那么,它的总装机容量(即总功率)为____________KW。

(3)三峡大坝正常水位设计为175m, 而不是 150m, 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利于万吨级巨轮直抵上游的重庆港。

若一般轮船的排水量为8000t,船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N。

(4)三峡大坝选址湖北宜昌三斗坪中堡岛,其中重要原因是该处地质基础优越,水底岩体为坚硬完整的花岗石结构,经国家专业部门钻探测试其湿抗压强 ( 即水下承受压强 ) 达1000kg/cm2,极有利于构建巨型坝体。

中考实验题赏析.docx

中考实验题赏析.docx

中考实验题赏析泰州市朱庄中学朱雨红1、(苏州))控制变量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1)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控制变量法的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B.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C.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三种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猜想1和猜想2是正确的.对于猜想3,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①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盐水,测算出同一铁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相等.分析:由于铁块的重力大小不变,而铁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铁块的重力大小无关.结论:猜想3是错误的.②乙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算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分析:由于铁块、铝块的重力大小不等,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所以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结论:猜想3是错误的.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你认为▲(甲同学/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是不正确的,请县侈指出他的错误是:▲,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正确/错误)的.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生却失分不少。

通过分析可知这道题有以下特点:第1小题是基础题只要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就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小题前两空,一般同学尚能解答,至于第二小空,可能语言组织上会有点问题。

第3、4空本身并不复杂,但由于平时训练不多,学生迁移能力不强,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

要想顺利解决此类题,除了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熟悉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赏析几道中考实验探究题

赏析几道中考实验探究题

赏析几道中考实验探究题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王炳杰实验一:(09恩施)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

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

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

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河南2010)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优点:能充分利用学生手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的考查,注重生活·物理的联系,对物理学习生活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改进:这一类填空题内容较单一,考查的知识点较浅显,不利用于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的甄别。

(自编):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①伸直手臂,让小华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响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这一声音是通过传到他的耳朵的;②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华用相同力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响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一次声音是通过传到他的耳朵的。

前后两次实验现象说明:。

改进优点:同样取材于课本,更加考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所见所闻,旨在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注重知识的结论而导向知识的获取过程。

实验二:(2007大连)图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22
凸透镜焦 距
(cm)
凸 14 透 镜 A
凸 16 透 镜 B
物到凸透 镜距离 (cm)
20
像到透 镜距离 (cm)
约47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倒立
实像
30
约26
缩小
40
约22
缩小
60
约18
缩小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约34
40
约27
60
约22
缩小 缩小
验要求)、抽气机(可将密封瓶中的气体抽出)。
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
2. 用天平称出

3. 用抽气机抽出瓶子中的空气后 。
4. 打开瓶塞,在瓶中装满水

5.由公式 可以计算出空气的密度。
12
答案:2. 装满教室里空气并加有密封塞
的瓶子的质量为m1;
3. 再用天平称出此时塞和瓶子的质量为
m2;
4. 用量筒量出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瓶中空 气的体积V;
29
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海水和沙子的数 据或根据画出的海水和沙子的图像,你能得 出什么探究结论?
答案:质量相等的 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 的热量,沙子的温度 变化的快。或海水和 沙子吸热温度变化随 着时间延长而减小(或沙子和海水温度越高时 升温越缓慢)。
30
(六) 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及结论 (1)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分析 (3)实验结论
5. m1 m2 V
13
例2.同学们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
体的质量无关”,他们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
律并使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仲汉
中考命题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有利于高中选拔人才,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发展。

新教材突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关键的评价,必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满足以上的原则。

下面几道以实验背景为切入点设计的中考题,体现了新课改教学评价改革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实验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有导向作用。

(28贵港)小明用实验的方法测定R、R两个电阻的阻值,所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表中可知,R、R两个电阻的阻值各是多少?(要写出计算过程)
(2)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
(3)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2 A,求1 min内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电能。

分析本题为28年贵港市中考物理试题,意图有两点
①同学们从八年级刚入门学习物理开始,就知道实验有误差,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这一方法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学习中。

②针对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滥用计算器的现象,本题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知道不能忽视必要的运算能力。

这是一道从实验方法入手设计的计算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方法、实验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道设计新颖的试题,直指当前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

本题计算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必须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求R、R两个电阻的阻值,才可能得满分。

中考评卷抽样发现:不少同学没能掌握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只用一组数据来计算,虽然最后结果与答案相符,但过程有误;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知道求平均值的方法,但由于平常习惯用计算器来计算,使得运算能力下降,在计算本题时出现了错误。

由此可见,同学们的实验学习和运算能力都需要加强。

(28贵港)如图2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R的阻值为R。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不同位置,得到四组电压和电流对应的数据a、b、c、d。

作出如图2乙所示的U-I图象(坐标原点O表示电压、电流的数值为),a、b、c、d的连线为一直线,该直线的延长线交纵轴于E点,交横轴于F点,则在E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在F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28年贵港市中考物理试题,也是一道以实验背景为切入点设计的试题,是整套试题最难的题目。

它与初中知识联系密切,题目原型来源于实验探究“怎样测量未知电阻”。

与课本实验电路图不同的是,本题把电压表从原来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改为接在滑动电阻器两端,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电路图的能力,阅读和提取U-I图象信息的能力,分析图象极值的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熟悉程度,对其最大值、最小值的分析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电路动态分析的熟练程度,灵活应用欧姆定律的能力等。

学生必须把原来的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图象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迁移,最后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运算才能得出结果。

这是一道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能很好地凸显高水平的学生,有利于高中选拔优秀学生。

(28北京)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只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至滑动变阻器R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

闭合开关S、S,当滑片P移至滑动变阻器R的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P为6 W。

闭合开关S、S,当滑片P移至滑动变阻器R的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阻R的电功率为P。

已知U=U′,U=U′。


(1)电流I和I的比值。

(2)电功率P的大小。

(3)电功率P的大小。

分析本题是2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是一道以实验背景为切入点设计的综合性很强的计算题。

本题给出了实物电路图,要求学生懂得把实物电路画成电路图,懂得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能灵活地对电路进行分析,特别对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进行分析,能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是测量哪一个电阻的,能对应正确地画出等效电路图,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灵活利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如果学生实验能力较差,不能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就无法正确地画出等效电路图,也就无法正确解答本题。

以实验背景为切入点设计的计算题(填空计算)是一种对应课程改革的新题
型。

它要求我们平时必须重视实验,注重实验过程,重视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作图并从图象中寻找规律,注重对“双基”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