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

合集下载

2024年全球幸福指数的新排名

2024年全球幸福指数的新排名

PART FOUR
收入水平:提高收 入是提升幸福感的 重要因素之一
就业机会: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可以 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贫富差距:贫富差 距过大可能导致社 会不稳定和幸福感 下降
通货膨胀:通货膨 胀对人们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产生负 面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幸福感的重 要因素,经济发 展带来更高的生 活质量和更好的 社会福利。
民生活水平
未来展望:全 球幸福指数有 望继续提升, 但仍需关注不
平等问题
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普及高质量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增强人们的 幸福感。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提升 人们的幸福感。
加强社会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生活压力, 提升幸福感。
社会稳定程度: 社会稳定和安全 是幸福感的重要 保障,社会动荡 和不安定会降低 幸福感。
教育水平:教育 水平的高低直接 影响着人们的文 化素质和就业机 会,进而影响幸 福感。
医疗保障:医疗 保障的完善程度 直接关系到人们 的健康状况和生 活质量,进而影 响幸福感。
社会习俗:影响幸福感的因 素
文化价值观:对幸福的理解 和追求
增加社会福利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民心理素质 推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全球幸福指数将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感的追求将更加迫切和强烈。
技术创新将为全球幸福指数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和效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问题。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它们的联系和影响。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定义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福利、社会支持、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等。

国民幸福指数旨在反映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

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和总体经济水平。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之间的关系国民幸福指数和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它们所反映的方面不同。

GDP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及其成果,而国民幸福指数则主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人民幸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以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国民幸福指数。

随着GDP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并且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等基本生活条件,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经济发展还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更多地注重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2. 国民幸福感对GDP的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提高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们拥有了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会更有动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资源,从而推动GDP的持续增长。

同时,较高的国民幸福指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GDP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平衡尽管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但长期追求GDP的增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单一指标下的纯经济发展容易忽略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降低国民幸福指数。

因此,要同时注重GDP和国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

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

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幸福指数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幸福感的测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追求幸福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愿望。

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幸福指数的概念开始逐渐被提出。

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

幸福指数的提出是对这些指标的补充和完善。

人们开始关注民生福利、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与幸福感相关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幸福指数的测量方法逐渐完善。

社会科学家开始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设计和开展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主观感受、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的测量,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幸福感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幸福指数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开始提出幸福指数的构建框架。

他们将幸福感分为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包括收入、就业、健康、教育等物质层面因素,以及社会连接、自由和安全感等非物质层面因素。

这一框架为测量和比较不同地区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入21世纪,幸福指数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调查方法外,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数据等新兴方法来测量幸福感。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丰富了幸福指数的信息,使其更加客观和全面。

如今,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和追求提高幸福指数。

为了提升国民幸福感,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经济条件、加强社会保障、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总的来说,幸福指数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对幸福感的不断追求和深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

幸福指数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类幸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幸福指数报告

2023年幸福指数报告

2023年幸福指数报告概述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幸福程度的指标。

它基于多个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健康水平、自由程度、社会信任度和生活期望等。

本文将对2023年的全球幸福指数进行分析和报告。

背景幸福指数最早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于2012年提出,其目的是促进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幸福和福祉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指数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自于2023年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该报告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所编制。

该报告基于一系列全球调查数据和其他经济、社会及健康数据,以评估和排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水平。

2023年全球幸福指数排名以下是2023年全球幸福指数的排名前十名:1.芬兰2.冰岛3.丹麦4.瑞士5.荷兰6.瑞典7.新西兰8.挪威9.奥地利10.卢森堡幸福指数排名分析1.芬兰:芬兰在2020年和2021年幸福指数排名中均位居榜首。

该国在社会支持、健康指数以及自由程度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2.冰岛:冰岛在幸福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二。

该国的高收入水平、社会支持体系以及较低的犯罪率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丹麦:丹麦在幸福指数排名中居第三位。

该国以其高度发达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支持机构而闻名,这也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幸福指数变化趋势根据世界幸福报告,全球幸福指数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本文不会对具体国家和地区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但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社会支持和健康水平等因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结论幸福指数对于评估国家和地区居民的福祉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2023年的全球幸福指数,可以看出芬兰、冰岛和丹麦等国家在幸福指数排名中表现出色。

然而,幸福指数的改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支持、健康水平和自由程度等。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那么到底如何衡量呢?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繁荣和幸福的重要基础。

经济的繁荣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因此,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繁荣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国民的幸福感人民的幸福感是一国繁荣和幸福的重要指标。

在幸福感方面,人们关注的是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生活质量包括了人们的收入、教育水平、居住条件、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

同时,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如治安环境、食品质量、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影响。

三、人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国家繁荣和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公共服务包括了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

在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人们关注的是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数量,服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等。

一个国家的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政府的治理水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治理能力是繁荣和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的治理能力能够直接决定政策实施的效果,也能够反映出国家的稳定性和民主程度。

在政府治理水平方面,人们关注的是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政府的反应速度等。

五、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国际影响力和声誉是衡量国家繁荣和幸福的另一个因素。

影响力和声誉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的外交行动、国际贸易和战略合作等方面。

同时,国家的形象和声誉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内外吸引投资和旅游资源的数量。

因此,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也是衡量国家繁荣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站在国家繁荣和幸福的角度,我们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有关的课程思政内容

幸福指数有关的课程思政内容

幸福指数有关的课程思政内容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将幸福指数融入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教育呢?
第一,让学生理解幸福指数的含义和相关因素。

引导学生了解幸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等。

通过分析数据和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幸福指数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启发学生思考自身幸福感的形成。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感来源于哪些方面,如何提升自身幸福感等问题。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幸福感来源于内心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因素,并探索生活中如何平衡这些因素。

第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担当责任的个人品质。

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内在条件,也需要在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如何以自己的行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社会人才。

综上所述,幸福指数与思政课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

在课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幸福指数的含义和相关因素,启发学生思考自身幸福感的形成,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担当责任的个人品质。

这样的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幸福指数测量方法研究

幸福指数测量方法研究

幸福指数测量方法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幸福感。

幸福指数作为衡量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工具,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

通过对幸福指数的测量,可以了解人们的幸福状况,为政府制定民生政策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概念解析幸福指数是指用来衡量人们幸福感的一系列指标体系的总称。

幸福感则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因素。

幸福指数通常包括多个具体指标,如生活满意度、情感愉悦度、健康状况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来评估人们的幸福感。

测量方法幸福指数测量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和心理测量三种。

问卷调查是通过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让其填写对于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对生活的总体感受等问题,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覆盖面广,但可能存在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偏差。

访谈是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和感受,从而获取更加深入的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回答,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心理测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如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来评估被测者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化程度高、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专业的训练和操作。

研究结果通过对幸福指数的测量和研究,发现不同人群的幸福指数水平存在差异。

例如,年龄方面,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幸福感更高;性别方面,女性相对于男性幸福感更高;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收入越高的人群幸福感也越高。

此外,健康状况、婚姻状况、职业等因素也会对幸福指数产生影响。

应用价值幸福指数测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幸福指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民生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例如,如果发现某一地区的幸福指数普遍较低,政府可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幸福指数测量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幸福,作为人类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幸福本身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难以准确衡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幸福,人们逐渐提出了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幸福指数的概念与意义幸福指数是用于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或一个个体的幸福程度的指标。

通过计算幸福指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幸福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幸福的实现。

幸福指数的意义在于,它为政府、研究机构、媒体以及个人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它能够帮助政府了解公众对政策的满意度,引导媒体报道更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受,激励个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二、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的构建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指标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环境质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幸福指数评价指标:1. 经济状况: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幸福的基础,而物质条件的改善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增强幸福感。

2. 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障、教育水平、住房状况等。

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服务,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提升幸福指数。

3. 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生态环境等。

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会使人们感到愉悦和安心,增加幸福感。

4. 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情、社交网络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增强幸福感。

5. 主观感受:包括幸福感、满意度、乐观程度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主观感受是评价幸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公共政策制定: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幸福指数来了解民众对政策的反馈,进而调整政策的方向和措施,促进民众的幸福感受。

2. 社会发展规划:幸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帮助制定长远的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学之调研讨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

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20世纪70年代,南亚的不丹国王旺楚克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概念,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不丹的实践引起世界瞩目,西方很多国家非常关注“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的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幸福指数”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是在2005年“两会”。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程院士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并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程国栋院士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国民幸福指数’(GNH)与GDP一样重要,监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成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

”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

2007年“两会”结束,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提到“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

2008年,温总理再一次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2010年3月份,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提到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将“幸福的标准”解读为“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2011年,不少地区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增加居民“幸福感”,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重庆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同时,一些关于幸福指数的统计体系也纷纷出台。

如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充分考虑湖北省情这一特定性要求的基础上,湖北省将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等七个方面。

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国际幸福指数研究组成员邢占军提出了由十个次级指标,构成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知足充裕体验指数、心理健康体验指数、成长发展体验指数、社会信心体验指数、目标价值体验指数、自我接受体验指数、人际适应体验指数、身体健康体验指数、心态平衡体验指数、家庭氛围体验指数。

由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属四川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研究完成的《遂宁国民幸福指数发展报告》2011年4月30日通过了由遂宁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遂宁调查队主办的专家评审会评审。

此指数被称中国首个“国民幸福指数”。

《遂宁国民幸福指数发展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统计局等部门。

共分为国民幸福指数框架体系、国民幸福指数分析方法、国民幸福指数分析流程等14个部分,包括48个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空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社会安全等8个大类指数,最终形成遂宁国民幸福综合指数。

遂宁国民幸福指数0.8608(1为最高,0为最低),在绿色经济发展和幸福社会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心理学科对收入和幸福程度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处在较低阶段时,人们的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度非常紧密,但是,一旦超过了一定水平线,这种相关性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在影响人们幸福感的所有变量中,收入水平决定其幸福感的比例不会超过2%。

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但这种正相关性存在一种界限:只有当GDP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出现对幸福指数的追求;而当GDP超过特定界限之后(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将变弱。

追踪性研究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人们的幸福感程度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相反,压力感却有所增加。

因此,GDP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程度的根本性指标,但不能作为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幸福程度的根本性指标。

据香港《文汇报》2010年7月16日报道,2005至2009年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访问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人生评估”幸福指数。

指数高的人属“生活如意者”,其它则为“处身逆境者”及“饱受折磨者”。

研究人员根据每国“生活如意者”所占百分比,得出排名。

此外,受访者又被问及之前一日的幸福程度,如是否休息足够、受尊重、远离病痛及是否有益智消遣等,得出“每日体验”幸福指数。

香港位列第81。

中国大陆排名125。

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荷兰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国民基本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所以比较幸福。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227个国家的经济数字,丹麦2009年的人均国家生产总值是3.6万美元,优于其它196国。

但盖洛普又指出,国民收入虽和幸福有密切关连,但心理和社交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也是幸福关键,这正好从“每日体验”幸福指数反映。

例如哥斯达黎加虽然国民收入不高,但在调查中排名第6,正是因为社交网络紧密,国民常常感幸福。

该国的“每日体验”幸福指数为8.1,比丹麦还要高。

2011年5月2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一项名为“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普通人可从自身关注角度出发来测自己的幸福感,进而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可以对比各自民众的“幸福”水平。

这一指数包括11项内容——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整体满意度。

每人可在经合组织网站上线测试,在11项内容中选取若干项,再根据个人关注度构建属于个人的参考指标,所得指数可体现出他本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经过加权计算,再对经合组织成员国民众“幸福指数”进行排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美、英、德、法、日、韩、以色列、智利等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4个,总部设在巴黎。

)据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的统计结果,青岛,杭州,成都,大连,金华,威海,无锡,常州,惠州,宁波,排2010年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前十。

据浙江在线杭州2011年8月8日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浸会大学发布“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杭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成都、青岛、长春、重庆位列前五,而北京、上海分别排在第95、97位。

据东时新闻网2012年7月27日消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进入前十强的城市为:青岛、杭州、惠州、成都、长春、南京、哈尔滨、烟台、苏州、重庆。

身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感却不尽如人意,分别排名第94位、96位、99位,几乎在参加排名的100个城市中垫底。

有关研究指出,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大城市病”严重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

也有不少人认为各种幸福指数排行榜华而不实,他们针对城市频发的交通事故、路面塌陷、火灾、儿童受侵害等安全问题,提出最应该评出“最安全城市排行榜”?据搜狐网2013年8月6日消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前十为:青岛、杭州、惠州、哈尔滨、南京、烟台、成都、苏州、宁波、信阳,香港位列第十六。

今年该排行榜中所说的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据人民网2013年07月26日消息,近日,和讯网推出了《全国各地幸福指数》报告,排名全国前十的省区分别为江西、湖南、内蒙古、河南、山东、吉林、河北、福建、海南和安徽,北京为第23名,而上海则为最后1名。

这次数据报告利用复杂的公式,计算出不包含任何主观感受的幸福指数。

计算公式包括五项数据——就业与价格指标、房价承担指标、税收承担指标、城乡差距指标与空气质量。

五项数据相乘得出结果,第一名的江西为0.44,最后一名的上海为0.08,吉林为0.31。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我省政府机构专家说,幸福指数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因为每个地区对幸福的理解和要求不一样。

在他看来,幸福就是群众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生活没有压力,群众的精神诉求能得到满足。

“比如我想看场文艺演出,吉林就有,票价也能买得起,这就是幸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说,目前,人们的生活已走上富裕的物质生活道路,但在物质生活充实的阶段,人们还会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一种充实的、健康的生活,迫切需要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幸福是,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生理的满足,比较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