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部分组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面对家庭“空巢”化和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极大危机。
另一方面,除了公办的机构养老面临一床难求“等不起”的难题;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的模式,也可能在我国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
以高端养老机构为例,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限的支付能力限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定价空间,护理服务的高人力、高管理成本也抑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利润。
高端养老机构空置率高,“付不起”已成普遍现象。
所以,目前,大力发展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依托我国强有力城镇基层社区管理组织,创新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1资料与原则1.1资料来源1.1.1国际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选取世界卫生日的主题〔1〕是“老龄化与健康”,口号是“健康有益长寿”。
如,肯特大学个人社会服务研究小组发布的“健康与社会照料单位成本”2013年度报告〔2〕;欧洲六国的国家卫生和社会保障系统中,关于老年人护理需要与社会照料服务的范围〔3〕。
1.1.2国内统计资料主要有:①参考与老年人社区服务相关的统计资料,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等在内的各种全国性统计年鉴及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等。
②选择天津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部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民政部门的管理人员、老龄委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对他们进行访谈,获得最终指标。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

主要内容: 一、生活质量内涵 二、常用评估工具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估
• 一、生活质量的内涵 •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健康测量技术 WHO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 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
• 生活满意度指数 (Life Satisfaction Index,LSI) • 它从对生活的兴趣、决心和毅力、知足感、自我概念、情绪等方
面进行评估,通过20个问题反映生活的满意程度
(二)幸福度量表
•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成分
• Kozma于1980年制定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作为老年 人精神卫生状况的恒定的间接指标,已经成为老年人精神卫生测 定和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一、生活质量的内涵
中国老年医学会的定义: •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身体、精神、家
庭和社会生活满意的程度和老年人对生活的全面评价。
二、生活质量常用评估工具
(一)生活满意度的指数 生活满意度:个人对生活总的观点以及现在实际情况与希望之间、 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生活满意度指数是老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测量老年人 心情、兴趣、心理、生理主观完美状态评估的一致性
(三)生活质量评定表
• 生活质量是一个带有个性的和易变的概念,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能 单纯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获得,评估时最好以老年人的 体验为基础进行评价,即不仅要评定受试者生活的客观状态,同时 还要注意其主观评价。
• 常用的适合老年人群生活质量评估的量表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 表。
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31705000409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92 2011.11
学术探讨
2011年11月
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研究
文/余敏 闫涛蔚 张祥林
摘 要:幸福指数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本文力求借鉴以往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结
合实际调研,构建一套老年人幸福指数体系,其包含人际关系、家庭幸福、身心健康、社会环境以及物质条件五大因子。
关键词: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学,2009(8). [4]夏辛萍.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9(12). [5]何平,华迎放.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08. [6]朱常柏.缺失与构建:正视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J].生产力研
究,2008(10).
2011.11 291
2011年11月
学术探讨
三、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采用S P S 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 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 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解决 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2] 经检测显示,本量表K M O值为0.763,B a r t l e t t's球形检 验显著,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检验后,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了因子 分析,在因子数目的选择上使用K a i s e r准则,选取特征值大 于1的因子,经过分析从原有的25个测量题项中提取了五个 因子,该五个因子涵盖21个题项。这5个因子累计可以解释 63.71%的总方差量,说明其能够反映出原测度项目的大部分 信息。 表1 是旋转后 的成分矩 阵。经正 交旋转, 显示出每 个变量在 各因子上 的负载结 构。人 际广度、 人际和 谐、他人 评价、他 人尊重、 社会地位 都是解释 有关人际 关系的变 量,命名 为人际关 系因子; 家庭氛 围、子女 陪伴时 间、子女 生活状 况、婚姻 生活都是 解释有关 老年人家 庭生活的 变量,命 名为家庭 幸福因 子;身体 状况、兴趣爱好、娱乐活动、情绪状况都是解释有关老人的 身心健康,命名为身心健康因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 会风气、生活环境都是解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方面 的描述,命名为社会环境因子;经济收入、住房条件、生活 质量都是解释有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命名为物质条件 因子。
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标题: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出版时间:2020年
下的方式,向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并收集有效数据。
数据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展示
描述性统计结果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 、最小值等指标,以反映老年人 的整体幸福感受。
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将多个指标归纳 为少数几个公因子,以揭示影响 老年人幸福感受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和分析,该研究团队提出了 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改善医疗保 健、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老年人的 社交联系等,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 数。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 现,但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数量 和多样性可能不足以代表所有老年人 群体。
在未来,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技术 的进步,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以更准确 地评估老年人的幸福感。
指标选取原则
01
02
03
科学性原则
指标选取应基于科学理论 和实证研究,能够客观地 反映老年人的幸福感受。
代表性原则
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 涵盖老年人幸福感受的多 个方面,如生活满意度、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选取应考虑数据收集 的可行性,确保指标能够 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运 用。
指标体系构建
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老 年人幸福感受的影响程度和作用 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老人幸福指数进行调查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老人的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共有1500名受访者,其中1000名接受了问卷调查,500名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卷调查包括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以及对老年生活质量的评价。
访谈主要探讨了老人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幸福感评估在幸福感评估中,我们使用了0-10的评分标准,其中0代表极度不幸福,10代表极度幸福。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幸福指数为7.5,老年人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幸福感。
幸福来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老人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幸福来源是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
老人们普遍认为与家人的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和满足感。
影响因素从访谈结果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老人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1. 健康状况:老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身体健康的老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2.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满足基本需求。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帮助和关注。
老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
4. 自主生活能力:能够自主安排生活和享受自由是给予老人幸福感的重要保证。
5. 心理状态:老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增强老人的幸福感。
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鼓励老人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和陪伴。
2. 加强社区活动和社交机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交流平台。
3. 提倡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参与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4. 加强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和支持。
2024年《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老年人幸福指数上升》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经济增长压力:劳动力减少,消费能力下降 社会福利负担加重: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劳动力市场失衡: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上升 科技创新加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 况直接影响其幸福感。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良好,生活 无忧,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和睦,亲情 支持是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 因素。
社会参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有助于提高 老年人的幸福感。
全球老年人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
调查范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调查内容:老年人的幸福感、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全球老年人幸福指数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 差异 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的措施
政策层面的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建设适合老年人的社区和公共 设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
个人层面的措施
增加健康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和运动,减少患病风险 继续工作:老年人可以继续工作,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减少孤独感 接受再教育: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
提高全球老年人幸福指数的措施
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年轻人迁移等。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寿命延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增 加。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加,老人幸福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保障老人的幸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人的幸福状况,本次调查旨在探讨老人幸福指数及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老年人参与。
问卷包括了个人信息、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社交活动、生活满意度等内容。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幸福指数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老人的幸福指数平均得分为7.5分(满分10分)。
其中,有15%的老人的幸福指数得分在6分以下,35%的老人的幸福指数得分在6分至8分之间,50%的老人的幸福指数得分在8分以上。
可见,大部分老人对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幸福指数,本次调查分析了以下几个主要影响因素:1.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老人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之一。
调查显示,经济困难会对老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2. 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问题是老人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增加老人的社交关系和交流,提高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老人幸福指数较高。
4. 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老人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老人其幸福指数也相对较高。
与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1. 大部分老人对幸福感较高,但仍有部分老人面临幸福指数较低的问题。
2. 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社交活动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老人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我们建议:1. 加大对经济困难老人的救助力度,提高老人的经济状况,为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加强老人健康服务,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尤其是针对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交支持和交流平台。
4. 关注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为老人创造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与管理研究】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宫春子①(辽东学院会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摘 要:经济增长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但由于过去在评价经济发展时过多的关注G DP 等硬数据,而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对人民幸福程度这一软指标关注不够,使得虽然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不但没有随之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
因此,研究幸福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及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出台以人为本的相关人文关怀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指标;幸福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6—0084—04一、问题的提出从19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2005年G DP 总额已达18.2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9%。
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文明进步。
2005年底,一份叫《2005年社会蓝皮书》出版了,其中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居民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超过了1600万人,这个数字,说形象点,是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超过了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如果黑色代表不健康、白色代表健康、灰色代表亚健康,用这三种颜色描画中国人,很多人会得到一张“铅灰色”的肖像。
此外,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的十年中先升后降,与逐年增长的经济并不同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感觉生活幸福的达到77.7%,到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降到72.7%,而2005年比2004年经济增长了9.9%。
又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北京发布的国内第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面向全国I T 、医疗、房地产、物流、金融、政府机关等多个行业的在职人士,共有5350位在职人士填写了问卷,问卷列示了十二项影响职场人士工作幸福状况等因素),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在职人士认为他们的工作量不合理;百分之四十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近4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薪酬不满;六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单位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直接上级不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非正规就业者来讲,政府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和社 会保障制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其明确自身的合法权 益,认识到社会保障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社会保障制度树立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非正规就业 者应该主动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传统 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让自己有能力参加社会保 险,从而解除后顾之忧。
本文力求借鉴以往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运用因子分析 法结合实际调研,构建一套老年人幸福指数体系。
一、老年人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常被 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国外研究最常用的一个 术语是Subjective Well-being(SWB)[1] 国外关于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始得较早。 1972年,L a w t o n提出了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 G C)用 以测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1980年,A.K o z w a及其同事编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作者简介:任伟(1987— ),女,河北省秦皇岛市,河 北大学研究生学院,社会保障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利.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
界,2010(12). [2]潘卫星,李长力.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
2011.11 291
2011年11月
学术探讨
三、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采用S P S 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 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 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解决 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2] 经检测显示,本量表K M O值为0.763,B a r t l e t t's球形检 验显著,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检验后,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了因子 分析,在因子数目的选择上使用K a i s e r准则,选取特征值大 于1的因子,经过分析从原有的25个测量题项中提取了五个 因子,该五个因子涵盖21个题项。这5个因子累计可以解释 63.71%的总方差量,说明其能够反映出原测度项目的大部分 信息。 表1 是旋转后 的成分矩 阵。经正 交旋转, 显示出每 个变量在 各因子上 的负载结 构。人 际广度、 人际和 谐、他人 评价、他 人尊重、 社会地位 都是解释 有关人际 关系的变 量,命名 为人际关 系因子; 家庭氛 围、子女 陪伴时 间、子女 生活状 况、婚姻 生活都是 解释有关 老年人家 庭生活的 变量,命 名为家庭 幸福因 子;身体 状况、兴趣爱好、娱乐活动、情绪状况都是解释有关老人的 身心健康,命名为身心健康因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 会风气、生活环境都是解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方面 的描述,命名为社会环境因子;经济收入、住房条件、生活 质量都是解释有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命名为物质条件 因子。
学术探讨
2011年11月
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研究
文/余敏 闫涛蔚 张祥林
摘 要:幸福指数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本文力求借鉴以往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结
合实际调研,构建一套老年人幸福指数体系,其包含人际关系、家庭幸福、身心健康、社会环境以及物质条件五大因子。
关键词: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内容,并且制定以小时为单位来计量工资,并规定最低小时 工资标准等等,从各方面来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各项政策 的实施。
(二)构建灵活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行灵活的参保形式和缴费标准 社会保障是一个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体系,现 阶段我们可以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下,以低水 平、广覆盖、多层次为目标,采取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非正规 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参保的形式和内容上,传统的 社会保险注重的依次是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这几个部 分,而非正规就业者注重的则是失业、工伤、医疗、养老。 因此,应建立以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就 业为目标,维持并逐步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生活水平。在 缴费标准上,要低于现行的社会保障缴费标准,根据非正规 就业者的收水平将非正规就业者划分为若干等级,制定不同 的缴费标准,首先从有社会保险和收入较高的这部分人群着 手,先易后难,以调动非正规就业者的参保积极性,将其逐 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2、以个人为主体,简化程序,增强转移接续的便携性 针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流动性等特征,应探索建立以劳动 者个人为投保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个人是否缴费为依 据,不断研究新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方式以适应非正规就业群 体的投保需求。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应该加强沟通与交 流,减少跨市、跨省接续手续,降低非正规就业者的流动成 本,增强保险转移接续的便携性。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非正规就业者和用人 单位对社会保障的认识
制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 U N S H),该量表可以 检查被测试者的正、负性情感和正、负性体验,能够较全面 的反映其幸福感。近年来,国内学者曹行船,向平萍等采用 M U N S H在国内进行老年人幸福指数的研究。邢占军等人用 国内研发的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研究老年群体幸福感。
二、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人幸福指数的研究 成果以及专家意见,并开展试调研。在试调研过程中,记录 被访者提及的关键词,并将被访者提及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进 行整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专家意见,最终选择25个测 量题项,编制为本次调研的量表。量表题项统一采用李克特 五级量表打分法(采用百分制)。 本次研究在山东省威海市进行,研究对象是年龄在60周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 合。本次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174份,收回174份,其中有 效问卷1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
学,2009(8). [4]夏辛萍.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9(12). [5]何平,华迎放.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08. [6]朱常柏.缺失与构建:正视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J].生产力研
究,2008(10).
中图分类号:C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1-0291-02
引言: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大战略社会问题,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关注。幸福指数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 数,近年来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不断涌现,而专门针对老年 群体幸福指数的研究却较少。目前,国内于老年群体幸福 指数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使用国外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且 较少有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