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作者:————————————————————————————————日期:实验十五 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习交流电路中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消耗功率的特点;3.学习一种提高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仪器和用具负载(铁芯电感为 40W 日光灯镇流器,阻值为 300Ω左右的变阻器)、电动型瓦特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W -D34型额定电流为 0.5A 、1A ,额定电压为 150V 、300V 、600V ,功率因数20.φcos =)、铁磁电动型交流电压表、电磁型电流表、电容(0.5μF 、l μF 、2μF 、4μF 、10F 各一个)、调压变压器、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MF 20型晶体管万用表、双刀双掷开关两个等.实验原理一、交流功率及功率因数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它不随时间改变.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都随时间变化,因而它们的乘积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功率称为瞬时功率p .设交流电路中通过负载的瞬时电流i 为t ωI i sin m = (C.13.1)负载两端的瞬时电压u 为()φt ωU u +=sin m (C.13.2)则瞬时功率()()φt ωt ωI U i u p +=⋅=sin sin m m (C.13.3)平均功率OIURU ϕ图C.13.1()()()[]⎰⎰⎰+-⋅=+==T TT dt φt ωφI U T dt φt ωt ωI U Tpdt T P 0m m 0m m 02cos cos 211sin sin 11其中第二项积分为零,所以φUI φI U dt φI U T P T cos cos 21cos 211m m 0m m ===⎰ (C.13.4)平均功率不仅和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有关,并和功率因数φcos 有关.由图C.13.1所示可知I U φUI P R ==cos (C.13.5)故平均功率也就是电路中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称有用功率.由于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总功率,也称视在功率S ,即UI S = (C.13.6)故φUIφUI S P cos cos == (C.13.7) 功率因数φcos 就是电源送给负载的有用功率P 和总功率S 的比值,它是反映电源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测量功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瓦特表,此外示波器也可测量功率(示波器适用于测量高频情况下较小的功率).二、瓦特表测量功率及功率因数 1.瓦特表测功率本实验采用电动型瓦特表,电动型瓦特表的测量机构示意图如图C.13.2所示.电动型瓦特表内部测量机构有两个线圈,线圈A 为固定线圈,它与负载串联而接人电路,通过固定线圈的电流就是负载电流,因此称固定线圈A 为瓦特表的电流线圈;线圈B 为动圈,线圈本身电阻很小,往往与扩程用的高电阻相串联,测量时与负载相并联,动圈支路两端的电压就是负载电压1U,因此图C.13.2 电动型仪表测量机构示意图 1.固定线圈;2.可动线圈;3、4.支架;5.指针;6.游丝动圈又称电压线圈,它与指针相连.使用时电路联接见图 C.13.3(a )、(b ),负载小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外接,按图C.13.3(a )连接;负载大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内接,按图C.13.3(b )连线.瓦特表能测量负载功率的原理在于:电流通过固定的电流线圈产生接近均匀的固定磁场,电压支路的电流通过位于固定线圈中间的动圈B 并使动因产生偏转,偏转角的大小与流经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及二者之间相角的余弦乘积成正比,即与功率成正比,因而可借固定于动圈转轴上的指针直接指示功率值.瓦特表的量程转换,由改变固定线圈的串联和并联及电压支路之附加扩程电阻来实现.2.功率因数的测定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根据φUI P cos =可知,若用瓦特表测出它的功率,而用交流电压表与交流安培表同时测出它的电压、电流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UIPφ=cos (C.13.8) 一般用的电设备多数呈电感性的,这种电感性的负载造成功率因数的降低,当负载的端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路上的电流越大,导线上的压降也越大,因此导致电能损耗增加,传输效率降低.要提高传输效率,必须提高功率因数.解决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性负载.如图C.13.3所示的负载若是电感性负载,通过它的电流1I 的相位落后于电压的相位,设两者的相位差为外,在未并联电容前1I I =,并联电容后电源供给的总电流I 变为21I I I +=,由于负载的电压U 不变,则电流1I 的大小和相位1φ不变,通过电容的电流2I 超前负载两端的电压2π,如图C.13.4所示.从矢量图可以清楚看出,总电流减少了,并且它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也减少了,因~UZIIUA1V600~UIIUA1V600图C.13.3 瓦特表接线图OIUϕ1ϕ 2I1I图C.13.4而总的功率因数φcos 得到了提高.而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源的有用功率.3.使用瓦特表的注意事项(1)必须正确接线—一定要遵守“发电机端”的接线规则.从瓦特表的工作原理可知,瓦特表有两个独立交路.为了使接线不致发生错误,通常在电流支路的一端(简称电流端)和电压支路的一端(简称电压端)标有“*”,“±”或“↑”等特殊标记,一般称它们为“发电机端”.瓦特表正确接线规则如下:①瓦特表标有“*”号的电流端钮(即电流线圈的“发电机端’)必须接至电源的一端,而另一电流端钮则接负载端.电流线圈是串联接入电路中的.②瓦特表中标有“*”号的电压端钮可以接至电源端的任一端,但必须注意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即标有“*”的两个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而另一个电压端钮则跨接到负载的另一端.瓦特表的电压支路是并联接人电路的,否则电表指针反转.③瓦特表在工作时I 、U 、P 都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否则易烧坏仪表. (2)使用时,仪表水平放置,并尽可能远离强电流导线或强磁场地点,以免使仪表产生附加误差.(3)如果瓦特表的接线正确,但发现指针反转(例如:负载含有电源反过来向外输出功率),则可以改变仪表上装有的“换向开关”,它只改变电压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不改变电压线圈与扩程电阻的相对位置,即不改变电压支路原来的接线位置.(4)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与仪器的安全,改接电路必须将调压变压器调至“零”点,并且断开电源,手切勿触及金属部分.本实验采用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故采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W -D34型额定电流为0.5A 和1A ,额定电压为 150V 、300V 、600V ,功率因数为 0.2).瓦特表的正确读数:瓦特表的标度尺只标有分格数,而并不标明瓦特数,这是由于瓦特表一般是多量限的,在选用不同电流量限和电压量限时,每一分格都代表不同的瓦特数,每一格所代表的瓦特数称为瓦特表的分格常量,可按下式计算瓦特表分格常量:mm m cos αφI U c =(单位为瓦每格) (C.13.9)式中:m U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压额定值; m I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流额定值;φcos —在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下能使指针满刻度的额定功率因数.φcos 值在面板上标明,例如W -D34型瓦特表=φcos 0.2;m α—瓦特表指针最大偏转所指示的格数.在测量时,读得瓦特表的偏转格数后乘上瓦特表相应的分格常量,就等于被测功率的数值:αc P =(单位为瓦) (C.13.10)式中:P —被测功率的瓦特数; c —瓦特表分格常量;α—瓦特表指针偏转指示格数.普通用的瓦特表的使用、测量与计算方法和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中1cos =φ.三、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用示波器测量功率的原理在于:负载上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的数值正比于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闭合回线的面积.用示波器测功率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较高频率、正弦和非正弦电压的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可以测量到小至W 103-的微小功率,这些优点是瓦特表所没有的.测量电路如图C.13.(a )所示.负载Z 上的电压接至Y 轴,电容C 上的电压接至X 轴,通常负载上的电压是给定~1KZCRLFABCD EXS YydxO图((的,于是在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闭合曲线,如图 C.13.5(b )所示,它是电源电压变化一周所描绘出来的,我们取x ,y 坐标,回线的面积为S ,负载上消耗的功率为P :Yx K K SCfP ⋅=(C.13.11)x K 与Y K 分别为示波器的X 轴和Y 轴的电压常量,它等于偏转板上加V 1电压时,光点沿x 或y 方向的移动距离.f 为频率.当讯号电压为正弦讯号时,图形为一椭圆(见图C.13.6),设椭圆长半轴为a ,短半轴为b ,则面积ab πS =,所以Yx K K abCfπP ⋅= (C.13.12)测出椭圆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和光点的最大的横坐标0x ,就可算出功率因数cos x x φ'= (C.13.13)实验过程一、用瓦特表测员功率和功率因数1.电路按图C.13.7接线上为铁芯电感(40W 日光灯的镇流器),R 为变阻器的全电阻值(Ω300=R 左右).R 、L 的串联电路作为负载,先不并联电容,测出RL 电路的功率P 、负载的端电压和流过负载的电流值,按(C.13.8)式求得功率因数φcos2.用整流式交流电压表测出电感上的电压LU '和电阻上的电压R U 值.预先测出电感的电阻L R 值,计算L R U 值(L R R I U L 1=).根据LR U 与LU '的矢量关系,作图定出L U 的大小.如图C.13.8所示. byy xx x 'x ' x 'xa图C.13.6正弦讯号图形ZIUA1V600~V ~ AV~ A 1RLC2K1KWD -340V22 调压器** 图C.13.7测量电路图由图可知LR R L RL R L R R LωU U U U U φL +=+==+tg 由计算的φ值与瓦特表所测得的φ值加以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误差.3.在负载两端分别并联1μF 、2μF 、3μF 、4μF 、5μF 、6μF 、10μF 、12μF 的电容,并记下各对应的电压、电流、功率值,分别计算并找出功率因数最高的电容值.按()()220L ωR R LC L ++=求出使功率因数等于1的电容值0C .在负载上并联数值等于0C 的电容,以同样方法测出它的功率因数,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误差.注意:每次更换电容时,必须将调压器电压调至0,再将1K 、2K 断开,并将电容器两端短路放电后再更换电容.二、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电路按图 C.13.5(a )接线,把RL 串联电路作为负载Z ,电源用音频讯号发生器:4=C μF ,频率Hz 50=f ,输出电压V 00.5=U .先将1K 开关短接,使电容短路,输出电压调至V 00.5,记下示波器y 轴的偏转格数0y ,然后断开1K ,将电容接入电路,调节音频振荡器的电压输出,使y 轴的偏转格数仍保持0y 值,调节示波器使椭圆图形位于对称中心位置,测量椭圆长半轴a 、短半轴b 、光点最大的横坐标0x 和椭圆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用交流电压档测量x U 和y U ,光点最大纵坐标之间的距离02y (它表示两个峰一峰值的大小).故Y 2222y U y U K y y ==同理可得X 2x U K x=图C.13.8L R U 与LU '的矢量关系 LR ULUϕ'LU '由测得的值代入(C.13.12)式可得P 值. 由测得的0x 与x 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φcos 值.思考题1.为什么瓦特计要按负载大小选择图C.13.3(a)或(b )的不同接法,它和伏安法测电阻的接法有否相似之处?2.为什么提高功率因数要在RL 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是否并联任何电容值均能提高功率因数?3.试指出W -D34型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当额定电流分别为0.5A 、1A ,额定电压分别为 150V 、300V 、600V 满量程时对应的功率值,各档的功率分格常量各为多少?4.如何用示波器测量功率与功率因数? 5.试画出功率表正确接线圈.6.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若不接到电源同一侧将产生怎样的结果?7.试分析实验误差的由来?8.试画出提高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测试电路图并写出测试步骤.参考文献[1]曾贻伟、龚德纯、王书颖、汪顺义 普通物理实验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贾玉润、王公治、凌佩玲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3]孟尔熹主编,《普通物理实验》,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4] 梁灿彬主编,主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交流电路的参数,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和性能。
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
实验原理: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是通过对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等元
件进行测量,从而得到交流电路的特性参数。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示波器和
信号发生器来测定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相位响应等参数。
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好交流电路,包括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其输出适合的交流信号。
3. 连接示波器:将示波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
4. 测量参数:通过示波器的测量功能,测定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相位响应等
参数。
5. 分析数据: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交流电路的特性,掌握其性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相位响应曲线。
根据这些曲线,我们可以分析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相位特性,了解其在
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
了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和性能。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交流电路的工作原
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掌握了实验技能,还提高了
我们对交流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交流电路的
复杂性和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总结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总结一、引言交流电路是电工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交流电路的参数对于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测定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掌握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测定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大小及相位关系;2. 理解电压、电流和功率的频率特性;3. 了解交流电路中的阻抗、电流相位和功率因数的概念;4. 掌握交流电路的参数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交流电路,包括电源、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2. 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3. 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计算功率;4. 改变频率,重复测量和计算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大小及相位关系: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数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可以得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可以验证电路的准确性。
2. 电压、电流和功率的频率特性:改变交流电源的频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分析它们随频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频率对电容和电感的影响,可以得到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进一步了解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3. 阻抗、电流相位和功率因数的概念: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路中的阻抗值,并分析其对电流相位和功率因数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理解交流电路中阻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了解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4. 参数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定方法,如示波器、万用表和计算公式等。
说明如何正确操作仪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提到了可能遇到的测量误差和解决方法。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交流电路参数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随频率的变化趋势。
同时,也学习了阻抗、电流相位和功率因数等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的影响。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交流电路阻抗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1. 学习电路教材中的相应内容。
2. 学习实验光盘中有关万用表、电流表、功率表以及示波器等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知识。
3. 预习本次实验内容。
三、实验仪器1. VC97型数字万用表 2. L7/4型交流电流表 3. D34-W 型功率表 4. SS-7802A 型示波器5. 450 滑线电阻一个、互感箱、电容四、实验内容1. 学习并思考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阻抗的原理。
试画出用三表法进行测量的电路,与图5-1的给定接法比较。
其中电源为实验台上的14V ,50Hz 的交流电源。
注意电路中接功率表的各条线对应实际接线的位置。
(a)(b)(c)(d)图5-1 图5-2必备知识:在交流电路中,元件的阻抗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出元件两端的电压、流过的电流和它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然后通过计算得出。
这种测量阻抗的方法简称三表法,是测量交流阻抗的基本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1)避免电源短路;(2)功率表容易接错,应注意功率表的接法,并掌握功率表的正确读数;(3)本次实验用指针式电流表测电流,而不是用万用表的电流档。
(4)万用表作为电压表使用。
2.测量给定的电阻、电容、电阻与电容串联以及互感箱3-4端的阻抗,如图4.2所示。
按照表5-1填写数据。
表5-1 三表法测量交流参数的记录提示:被测阻抗为jX R Z +=,考虑到仪表的内阻抗,各参数的计算如下:I U Z =; 2IP R =- R W - R mA ; 22R Z X -±=; L X L ω=; C X C ω1= 其中R W 为功率表的内阻;R mA 为毫安表的内阻。
3. 图5-1中被测元件改为由互感箱3-4端和4μF 电容串联组成的无源一端口网络,按表5-2要求测量并计算X 。
提供一个15μF 电容C ',试用串联电容法判断此一端口网络是容性还是感性,画出电路连接图,写出测量的数据和判断的过程,并讨论C '应满足的要求(要有具体数值)。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PPT课件】

实验报告要求
整理实验数据,填入数据表格; 依所测数据完成待测负载参数的计算; 将三电压表法所测的三个电压在坐标纸上
画出相量图完成计算。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
实验任务
1. 用三表法和三电压表法测定一对线圈的电 阻r和互感系数M;
2. 仍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一组容性并联负载 的电阻R’和电容C。
实验线路图
串1/3
串1/3 并2/3
数据记录
I(A)
线圈串联方式1 0.5
线圈串联方式2 0.5
电容并联
0.5
P(W) Uab(V) Ubc(V) Uac(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率表(2)
原则:电流线圈串联在电路中,电压线圈并联在电路中;如遇指针反偏, 改变电压量程选择旋钮极性转向开关。 接线:电流线圈的标记端钮接电源侧,另一端钮接负载侧;电压线圈的标 记端钮同电流线圈的标记端钮接在一起,一同接在电源侧,另一端钮接负载
的另一侧。
线圈
线圈的正向串联和反向串联:两线圈串联连接时,异 名端接在一起时是正向串联,同名端接在一起时是 反向串联。
实验台
引出端
调压变压器
调压变压器:原边接电源端,副边接负载端,通电 和断电前,调节手柄均应旋转至零位。
功率表(1)
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当负 载的功率因数较低时使 用。电压量程的选择:旋 转旋钮,300V;电流量程 的选择,短接端子,2.5A; 功率表的每格瓦数:
C UnIn cosn n
=1W/格
滑线变阻器
滑线变阻器与线圈联接时串联1/3,与电容联接时 串联1/3并联2/3。
电容
注意事项
1. 教师查线(电感线圈串联、电容并联); 2. 缓慢调节调压变压器手柄将电流调至0.5A,电流
日光灯电路及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测量设计实验

六、总结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和记录数据,分析功率 因数随电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试 用相量图加以说明。
(2)在(1)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利用 电容来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电容变化范 围1uf-8.37uf,要求选择至少7 个不同的电 容值来观察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设计记录不同电容值时各部分电流,电压 和功率因数测量结果的表格。
五、预习要求
1、了解交流功率表的结构、原理、及接 线方法。 2、预习日光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预习交流电路感性负载的特性及用电 容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
3、日光灯的功率因数 日光灯点燃后的等效电路如图3-2 所示。灯管 相当于电阻负载R,镇流器用内阻r 和电感L 等 效代之。只要测出电路的功率P、电流I、总电 压U 以及灯管电压 UR,就能算出灯管消耗的功PR=IUR,镇流器 消耗的功率P = P – PR ,并示出电路
1
功率因数
4、功率因数的提高 日光灯的功率因数较低,一般在0.6 以下, 且为感性电路,可以采用并联电容器的 方法来提高。日光灯并联电容器后的相 量图如图3-3 所示。由于电容支路的电流 IC 超前于电90度,抵消了一部分日光 灯支路电流中的无功分量,使电路的总 电流I 减小,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由原来的ϕ1减小为ϕ, 故cos ϕ>cos ϕ1 。
当电容量增加到一定 值时,电容电流等于 日光灯电流中的无功 分量 ϕ= 0。此时总 电流下降到最小值 cosϕ=1,整个电路相 ϕ 当于电阻性负载。若 继续增加电容量,总 电流I 反而大,整个 电路变为容性负载, 功率因数反而下降。
四、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设备完成以下实验内容的 设计: (1)设计一个日光灯的照明电路,设计记录电 流,功率及各部分电压测量结果的数据表格。根 据测量数据了解交流电路中,各部分电压和电流 之间的相量关系。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交流电路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部分,了解电路的参数对于电路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交流电路的参数来探索电路的性质和特点,为电子工程师提供实用的工具和知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交流电路的参数,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参数,并进一步了解电路的特性。
实验原理: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 电阻(R):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比值,即R = V/I。
2. 电感(L):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即V = jωLI,其中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
3. 电容(C):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即I = jωCV。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连接到电路中,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测量电压: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波形,记录下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差。
3. 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记录下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差。
4. 计算参数:根据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值,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电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参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电路的参数值。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电阻是一个固定的值,它决定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
电感和电容则是频率依赖的元件,它们对交流信号的频率有不同的响应。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值,我们可以调整电路的频率响应。
这对于滤波器和放大器的设计非常重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频率响应来了解电路的稳定性和幅频特性。
根据测量得到的振幅和相位差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Bode图并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交流电路的参数,并对电路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这些参数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在电路设计和维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

项目十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教学重点:交流仪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功率表的正确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测定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
2.学习调压器和功率表的正确使用。
3.加深对阻抗角,相位差及功率因数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说明交流电路中,元件的参数电阻、电感量、电容量,可以用交流电桥直接测量,也可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有功功率表测得元件的端电压,通过元件的电流和元件所消耗的功率,利用公式计算得出。
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
这种测量方法更适合于非性阻抗元件的测量。
各电量间的关系式为:Z=V/I cos φ=P/VI Rx=P/I 222)(1IP V I Xx -=当被测电抗为感抗时,其电感量为:2221⎪⎭⎫ ⎝⎛-∙=I P v I f L π当被测电抗为容抗时,其电容量为:2221⎪⎭⎫ ⎝⎛-=I P V If C π2.实验电路图2-10-1 交流电路参数测定三、实验仪器及器件1.单、三相有功功率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十进制电容器、电感 4.灯泡5.单相调压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按照实验电路图2-10-1接线,将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调至实验数据表要求的电压值,进行交流参数的测定。
1.测定感性元件的交流参数。
将感性阻抗负载接入电路,按实验数据表2-10-1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测量。
表2-10-12.测定容性元件的交流参数。
将电路阻抗负载接入容性元件,按数据表2-10-2的内容进行测量。
表2-10-2测量值计算值V(V) I(mA) P(w) UR (V) UC(V) COSфZ(Ω) R(Ω) C(μF)1001502003.将感性元件与容性元件串联接入电路,测定串联的交流参数,按照数据表2-10-3内容进行测量。
表2-10-3测量值计算值V(V) I(mA) P(w) UR (V) UL(V) UC(V) Z(Ω) R(Ω) X(Ω) COSф100150200五、实验注意事项1.单相调压器在使用之前,应调节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使用时,从零开始逐渐上升至实验所需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作者:————————————————————————————————日期:实验十五 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习交流电路中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消耗功率的特点;3.学习一种提高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仪器和用具负载(铁芯电感为 40 W 日光灯镇流器,阻值为 300 Ω 左右的变阻器)、电动型瓦特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 D34 - W 型额定电流为 0.5 A 、1 A ,额定电压为 150 V 、300 V 、600 V ,功率因数 cos φ = 0.2 )、铁磁电动型交流电压表、电磁型电流表、电容(0.5 μF 、l μF 、2 μF 、4 μF 、10 F 各一个)、调压变压器、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 MF - 20 型晶体管万用表、双刀双掷开关两个等.实验原理一、交流功率及功率因数U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它不随时间ϕ改变.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都随时间变化,因而它 O图 C.13.1UR I们的乘积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功率称为瞬时功率 p .设交流电路中通过负载的瞬时电流i 为i = I sin ωt(C.13.1)m负载两端的瞬时电压 u 为u = U sin (ωt + φ)(C.13.2)m则瞬时功率p = u ⋅ i = U I sin (ωt )sin (ωt + φ)(C.13.3)m m平均功率P=1⎰⎰UmImsin(ωt)sin(ωt+φ)dt T1T201T 11pdt=T T0=1T⎰T UmIm⋅1[cosφ-cos(2ωt+φ)]d t其中第二项积分为零,所以P=⎰U I cosφdt=U I cosφ=UI cosφ(C.13.4)T02m m2m m平均功率不仅和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有关,并和功率因数cosφ有关.由图C.13.1所示可知P=UI cosφ=U I(C.13.5)R故平均功率也就是电路中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称有用功率.由于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总功率,也称视在功率S,即S=UI(C.13.6)故P UI cosφ==cosφ(C.13.7)S UI功率因数cosφ就是电源送给负载的有用功率P和总功率S的比值,它是反映电源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测量功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瓦特表,此外示波器也可测量功率(示波器适用于测量高频情况下较小的功率).二、瓦特表测量功率及功率因数1.瓦特表测功率本实验采用电动型瓦特表,电动型瓦特表的测量机构示意图如图C.13.2所示.电动型瓦特表内部测量机构有两个线圈,线圈A为固定线圈,它与负载串联而接人电路,通过固定线圈的电流就是负载电图C.13.2电动型仪表测量机构示意图1.固定线圈;2.可动线圈;3、4.支架;5.指针;6.游丝流,因此称固定线圈A为瓦特表的电流线圈;线圈B为动圈,线圈本身电阻很小,往往与扩程用的高电阻相串联,测量时与负载相并联,动圈支路两端的电压就是负载电压U,因此12动圈又称电压线圈,它与指针相连.使用时电路联接见图 C.13.3(a )、(b ),负载小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外接,按图C.13.3(a )连接;负载大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内接,按图 C.13.3(b )连线.瓦特表能测量负载功率的原理在于:电流通过固定的电流线圈产生接近均匀的固定磁场,电压支路的电流通过位于固定线圈中间的动圈 B 并使动因产生偏转,偏转角的大小与流经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及二者之间相角的余弦乘积成正比,即与功率成正比,因而可借固定于动圈转轴上的指针直接指示功率值.瓦特表的量程转换,由改变固定线圈的串联和并联及电压支路之附加扩程电阻来实现.IIUZUU1A600VIU1A600VI~~图 C.13.3 瓦特表接线图2.功率因数的测定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根据 P = UI cos φ 可知,若用瓦特表测出它的功率,而用交流电压表与交流安培表同时测出它的电压、电流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cos φ = PUI(C.13.8)一般用的电设备多数呈电感性的,这种电感性的负载造成功率因数的降低,当负载的端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路上的电流越大,导线上的压降也越大,因此导致电能损耗增加,传输效率降低.要提高传输效率,必须提高功率因数.解I2决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性负载.如图 C.13.3 所示的负 O ϕ ϕU载若是电感性负载,通过它的电流 I 的相位落后于电压的相11II位,设两者的相位差为外,在未并联电容前 I = I ,并联电容图 C.13.411后电源供给的总电流 I 变为 I = I + I ,由于负载的电压 U 不变,则电流 I 的大小和相位1 2 1πφ 不变,通过电容的电流 I 超前负载两端的电压 ,如图 C.13.4 所示. 1 2从矢量图可以清楚看出,总电流减少了,并且它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也减少了,因)而总的功率因数 cos φ 得到了提高.而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源的有用功率.3.使用瓦特表的注意事项(1)必须正确接线—一定要遵守“发电机端”的接线规则.从瓦特表的工作原理可知,瓦特表有两个独立交路.为了使接线不致发生错误,通常在电流支路的一端(简称电流端)和电压支路的一端(简称电压端)标有“*”,“ ± ”或“ ↑ ”等特殊标记,一般称它们为“发电机端”.瓦特表正确接线规则如下:①瓦特表标有“*”号的电流端钮(即电流线圈的“发电机端’ 必须接至电源的一端,而另一电流端钮则接负载端.电流线圈是串联接入电路中的.②瓦特表中标有“*”号的电压端钮可以接至电源端的任一端,但必须注意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即标有“*”的两个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而另一个电压端钮则跨接到负载的另一端.瓦特表的电压支路是并联接人电路的,否则电表指针反转.③瓦特表在工作时 I 、 U 、 P 都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否则易烧坏仪表.(2)使用时,仪表水平放置,并尽可能远离强电流导线或强磁场地点,以免使仪表产生附加误差.(3)如果瓦特表的接线正确,但发现指针反转(例如:负载含有电源反过来向外输出功率),则可以改变仪表上装有的“换向开关”,它只改变电压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不改变电压线圈与扩程电阻的相对位置,即不改变电压支路原来的接线位置.(4)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与仪器的安全,改接电路必须将调压变压器调至“零”点,并且断开电源,手切勿触及金属部分.本实验采用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故采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 D34 - W 型额定电流为 0.5 A 和 1 A ,额定电压为 150 V 、300 V 、600 V ,功率因数为 0.2).瓦特表的正确读数:瓦特表的标度尺只标有分格数,而并不标明瓦特数,这是由于瓦特表一般是多量限的,在选用不同电流量限和电压量限时,每一分格都代表不同的瓦特数,每一格所代表的瓦特数称为瓦特表的分格常量,可按下式计算瓦特表分格常量:c = U m I m cos φαm(单位为瓦每格) (C.13.9)式中:U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压额定值;mI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流额定值;mcosφ—在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下能使指针满刻度的额定功率因数.cosφ值在面板上标明,例如D34-W型瓦特表cosφ=0.2;α—瓦特表指针最大偏转所指示的格数.m在测量时,读得瓦特表的偏转格数后乘上瓦特表相应的分格常量,就等于被测功率的数值:P=cα(单位为瓦)(C.13.10)式中:P—被测功率的瓦特数;c—瓦特表分格常量;α—瓦特表指针偏转指示格数.普通用的瓦特表的使用、测量与计算方法和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中cosφ=1.三、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用示波器测量功率的原理在于:负载上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的数值正比于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闭合回线的面积.用示波器测功率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较高频率、正弦和非正弦电压的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可以测量到小至10-3W的微小功率,这些优点是瓦特表所没有的.测量电路如图C.13.(a)所示.~Z K1YR L CBCS Dy EO AdxFX((图负载Z上的电压接至Y轴,电容C上的电压接至X轴,通常负载上的电压是给定~V 的,于是在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闭合曲线,如图 C.13.5(b )所示,它是电源电压变化一周所描绘出来的,我们取 x , y 坐标,回线的面积为 S ,负载上消耗的功率为 P :P =SCfK ⋅ K xY(C.13.11)K 与 K 分别为示波器的 X 轴和 Y 轴的电压常xYy量,它等于偏转板上加 1V 电压时,光点沿 x 或 y 方 ya向的移动距离. f 为频率.b当讯号电压为正弦讯号时,图形为一椭圆(见x ' x 0 x图 C.13.6),设椭圆长半轴为 a ,短半轴为 b ,则面积x 'x 'S = πab ,所以xπabCfP =(C.13.12)K ⋅ Kx Y测出椭圆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x ' 和光点的最大的横坐标 x ,就可算出功率因数图 C.13.6 正弦讯号图形ZRLx 'cos φ =(C.13.13)x实验过程一、用瓦特表测员功率和功率因数1.电路按图 C.13.7 接线上为铁芯电感(40 W日光灯的镇流器) , R 为变阻器的全电阻值( R = 300Ω 左右).R 、L 的串联电路作为负载,1A A V1A600VU** ID - W34C~K2先不并联电容,测出 RL 电路的功率 P 、负载的端电压和流过负载的电流值,按(C.13.8)式求得功 220V~K1调压器率因数 cos φ2.用整流式交流电压表测出电感上的电压U 'L图 C.13.7 测量电路图和电阻上的电压U 值.预先测出电感的电阻 R 值,计算U R L R L 值(U R L = I 1R L ).根据U RL与 U ' 的矢量关系,作图定出U 的大小.如图 C.13.8 所示.LLRLR + RL ' x由图可知t g φ =U LUR + R LU ωL = =U + U RL ULU 'L由计算的 φ 值与瓦特表所测得的 φ 值加以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误差.3.在负载两端分别并联 1 μF 、2 μF 、3 μF 、4 μF 、5 μF 、6 μF 、10 μF 、12 μF 的电容,并记下各对应的电压、电流、功率值,分别计算并找出功率因数最高的电容值.ϕ'图 C.13.8 UURLR L 与U L 的矢量关系按 C =0 L(R + R )2 + (ωL )2 求出使功率因数等于 1 的电容值 C 0 .在负载上并联数值等于 C L的电容,以同样方法测出它的功率因数,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误差.注意:每次更换电容时,必须将调压器电压调至 0,再将 K 、 K 断开,并将电容12器两端短路放电后再更换电容.二、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电路按图 C.13.5(a )接线,把 RL 串联电路作为负载 Z ,电源用音频讯号发生器:C = 4 μF ,频率 f = 50Hz ,输出电压U = 5.00V .先将 K 开关短接,使电容短路,输出电压调至5.00V ,记下示波器 y 轴的偏转格1数 y ,然后断开K ,将电容接入电路,调节音频振荡器的电压输出,使y 轴的偏转格数仍0 1保持 y 值,调节示波器使椭圆图形位于对称中心位置,测量椭圆长半轴a 、短半轴 b 、光点最大的横坐标 x 和椭圆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x ' ,用交流电压档测量U 和 U ,光点最大纵0 xy坐标之间的距离 2 y (它表示两个峰一峰值的大小).故K = Y2 2U2 yy=2U yy同理可得K =2U Xx由测得的值代入(C.13.12)式可得P值.由测得的x与x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c osφ值.思考题1.为什么瓦特计要按负载大小选择图C.13.3(a)或(b)的不同接法,它和伏安法测电阻的接法有否相似之处?2.为什么提高功率因数要在RL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是否并联任何电容值均能提高功率因数?3.试指出D34-W型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当额定电流分别为0.5A、1A,额定电压分别为150V、300V、600V满量程时对应的功率值,各档的功率分格常量各为多少?4.如何用示波器测量功率与功率因数?5.试画出功率表正确接线圈.6.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若不接到电源同一侧将产生怎样的结果?7.试分析实验误差的由来?8.试画出提高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测试电路图并写出测试步骤.参考文献[1]曾贻伟、龚德纯、王书颖、汪顺义普通物理实验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贾玉润、王公治、凌佩玲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3]孟尔熹主编,《普通物理实验》,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4]梁灿彬主编,主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