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军神20-部编版
11军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11军神(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伯承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伯承小时候就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激发学生学习刘伯承的崇高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刘伯承的坚定意志。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体会他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刘伯承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讲解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刘伯承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讲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崇高品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刘伯承的崇高品质。
板书设计:军神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刘伯承的小练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刘伯承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体会了他的坚定信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军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军神》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价值观念。
•掌握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其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英雄、崇尚正气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军人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军神》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义和隐含的情感。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引言等方式引入军事英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并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讲解生词和短语。
3. 听说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情景模拟对话,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可以是写故事、写感想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材料•黑板、粉笔等•练习册、作业纸等五、教学评估1. 测验针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其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军神》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优秀的课文内容。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1《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1《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坚强。
课文通过讲述战士在面对日军的严刑逼供时,不畏酷刑,保守军事机密,最终胜利归来的故事,展现了战士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士的英勇精神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历史背景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1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1 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军神》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红军战士英勇抗日、保卫家园的感人故事。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
本课文字简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军神的英勇精神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展示和讲解。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战争背景资料: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战争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艰苦斗争。
2.呈现(10分钟)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军神的英勇精神。
3.操练(10分钟)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讲解、提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品质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能读懂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重点语句,感受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收集展示,读文汇报--预习案(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物吗(课件十大元帅)?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走近刘伯承元帅(课件刘伯承),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刘伯承元帅?(师补充介绍)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第3课(课件课题),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3、军神(二)、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播放视频)(三)、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四)、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读课文自学引导: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朗读课文。
2、轻声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受伤,坚持不用(),忍受()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案1、军神是谁?板书:刘伯承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过渡句: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活的钢板?是军神?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字里行间读一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来。
(配乐)我想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化作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这样的顺序来展读吗?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三、探索分块,展读展讲--合作探究案各小组展示并板书:1、求治(第1-12自然段)(1)、组内分角色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读好沃克“冷冷”和“不悦”的语气。
11军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11 军神(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革命先烈的情感。
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的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严守党的秘密,不屈不挠,最终被敌人称为“军神”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板书课题“11 军神”,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学会生字词。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讨论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重点讲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1 军神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课堂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第【1】篇〗《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文章大量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教学准备视屏资料,刘伯承介绍军神同步练习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
(三)抓住重点句子研读课文1、读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2、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学准备。
4、集体交流,点拨评议,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课文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总结,升华观看视屏,谈谈感想。
(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有关伟人的故事五、板书设计军神沃克医生冷冷→柔和→肃然起敬↓↓↓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从容镇定意志如钢反思与评析:本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围绕关键句子,也就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叹:“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进行细细品读,体会洛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
通过在读中找句与词数次感受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每次学生理解的境界都有新的上升。
本课在板书设计上非常清晰,有针对性,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先知道刘伯承是军人,但知道他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军神,从手术前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数刀数来表现他是军神。
以个人以为本课以自读个别读为主,进行读中感悟,齐读较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绷”字的读音,正确书写“衷““和”祥”两个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军人精神的基本概念。《军神》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军人在面对战争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毅。这种精神是……(解释概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刘伯承将军的事迹。这个案例展示了军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军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军神》这篇文章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军人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军神》这篇文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新学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b.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以突破这一难点。
c.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军人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军人精神的感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军人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首先,要理解“军神”的字面意思:具有超凡的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的军人形象。
理解其深层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重伤后还如此从容镇定。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试试看吧。”
4.为什么沃克医生要“关上手术室的门”?刘伯承又为什么会说出他的真名?
“关上手术室的门”说明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不是一般的军人,为了防止泄露信息,他关上了门。刘伯承从沃克医生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了他的友好,知道他是可以信赖的人,所以才告诉沃克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
二、该如何理解“军神”二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术中,忍痛坚持
术后,笑谈刀数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解释词语。
堪称:
2.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突出了刘伯承将军什么样的品质?
二、写一写。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教材
课题名称
军神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中心,感受刘伯承的顽强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从文章中心,感受刘伯承的顽强毅力,学生缺乏锻炼经历,比较难理解。
难点分析
学生疏于掌握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难于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
感受课文语言的趣味,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写出了刘伯承坚毅、果断的处事作风。
3.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
术中忍着剧痛一声不吭,还清楚地数手术的刀数。
4.“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手术后谈笑自如。
三、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四、文章板书
军神重伤,从容镇定钢铁意志堪称军神
术前,拒用麻醉药
2.沃克医生在听到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剂的要求后为什么会“愣住”?
对这样重的伤,一般要大面积地实施麻醉,不麻醉就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一般的人是无法忍受的。因此,沃克医生对年轻人拒绝使用麻醉剂的要求感到意外,所以“愣住了”。
3.第17自然段是如何侧面描写了刘伯承所受的痛苦?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词语说明手术中的刘伯承正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虽然疼痛至极,但他却“一声不吭”,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而“崭新的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一细节描写,更将刘伯承所受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层次。这节课,我们接着品读这篇文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病人一开始给出的个人资料是真实的吗?他为何这样回答?
不是。
从后文可知这些都是虚假资料。病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斗争的需要,他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所以重伤后选择到一家外国人开设的诊所求医,并虚构了个人信息,谎称自己是邮局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