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环境和主题的拍摄手法
人文风景纪录片拍摄手法

人文风景纪录片拍摄手法在当今数字媒体时代,人文风景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逐渐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追捧。
人文风景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入挖掘背后故事的能力,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土人情。
然而,要拍摄一部出色的人文风景纪录片并不容易,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拍摄手法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人文风景纪录片拍摄手法,以期对摄影师和制片人有所启发。
一、环境描绘在人文风景纪录片中,环境描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展现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或特定场景的内外部环境,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的文化特点和人民生活。
为了精确地传递环境氛围,摄影师可以运用广角镜头,以捕捉更广阔的画面,并利用适当的深度对焦来突出主题。
在拍摄时,摄影师可以考虑运用对比色和对称构图等技巧,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二、人物剪影人物是人文风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展现人物的行为、表情和交流,摄影师可以向观众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在拍摄人物时,剪影效果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该手法通过在逆光环境下拍摄,并突出人物轮廓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同时,摄影师还可以利用人物与环境的对比,突出人物的主题和内涵。
三、镜头切换在人文风景纪录片中,镜头切换是关键的剪辑技巧之一,它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更好的叙事表达。
例如,使用快速切换镜头可以传递紧张和快节奏的情节,而缓慢切换则能营造出宁静和慢节奏的氛围。
此外,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如俯拍、仰拍和特写等,也能为纪录片增添层次感和动感。
因此,在拍摄时,摄影师需要根据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切换技巧,以增强观众的观感和引导其情绪。
四、音效运用在人文风景纪录片中,音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效,可以加强纪录片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加沉浸于故事情节中。
比如,通过配乐选择不同的曲风和节奏,能够传递不同的情绪和张力;通过音效的合理运用,如风声、鸟鸣和人声等,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环保主题摄影方案

环保主题摄影方案1. 简介近年来,环保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鼓励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关注并拍摄环保主题的照片。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保主题摄影的方案和技巧,以便摄影爱好者能够更好地拍摄环保主题的照片。
2. 环境选择在选择拍摄环保主题的场景时,应尽量选择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的场景,避免选择过于工业化或人为干扰严重的场景。
比如,在拍摄城市环保主题时,可以选择公园、绿化带和景观点等场景,或者在拍摄农村环保主题时,可以选择田间小路、竹林、森林等自然环境。
3. 拍摄角度拍摄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角度,以丰富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可以从地面拍摄,把人物放在照片下方,利用前景来增强立体感和深度感;或者拍摄鸟瞰图,展示环境的全貌和景观布局。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环保主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
4. 主题构图构图是照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关键之一。
在拍摄环保主题时,应充分考虑照片中的主次关系、对比和平衡等因素。
比如,可以用人物来突出主题,或者利用环境元素来强调主题,同时注意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5. 光线选择光线是影响照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拍摄环保主题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理想的光线效果。
比如,可以在日出日落时拍摄,利用太阳的灵动光线来营造出特殊的环境氛围。
6. 拍摄技巧摄影技术不仅可以使照片更为鲜明,还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环保主题。
在拍摄环保主题时,可以运用多种技巧,例如:•颜色调节。
可运用后期调色等技巧,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和拍摄的需求,调节图像颜色,增强照片表现力和感染力。
•焦距调节。
可通过变焦镜头调整焦距,突出环境的视觉效果,增强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格式转换。
可将拍摄的照片转化为黑白或者冷色调,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效果,强化环保主题的表现力。
7.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环保主题摄影的方案和技巧,包括环境选择、拍摄角度、主题构图、光线选择和拍摄技巧。
希望摄影爱好者可以通过本文的介绍,更好地掌握环保主题摄影的技巧,创造出更为鲜明的环保主题照片。
风光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技巧风光摄影技巧在风光摄影构图中,对比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表现内容、营造意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画面更好地表达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虚实对比:实是画面中清晰的主体部分,虚是画面中模糊的陪体部分或空白。
虚实对比处理的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辅、虚实有制。
古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就是应基于实处为前提,着力处理好虚处。
控制画面部分影像模糊的方式有很多,如可采用长焦距镜头配合大光圈的各种手段,获得短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还可以利用翻腾、飘泛的烟云雾气作衬托,等等。
注意的是虚的地方应该是陪体,主体部分不能虚。
明暗对比:影调的深浅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缘于长期沉积的心理因素。
处理好黑、白、灰三者关系,如何将深暗的黑、强烈的白、舒适祥和的灰放在一起,大有文章可做。
深色的主景被淡色背景衬着,为高调效果;淡色的主景被深色背景衬,为低调效果。
应根据高调、低调或中间调之需,确定测光主体后控制曝光。
色彩对比:就是利用色彩并列,因色别、纯度、明度不同所产生的相互衬托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其中又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
从感情上说,每种色彩都能表达一种情绪和心境,相关色彩相搭配则产生综合甚至复杂的感受。
在色彩运用上,一般忌不同冷暖属性的搭配,比如风景中的绿色主体配以天空的蓝色,秋天沼泽里的金黄秋菊,蓝色碧水与黄色沙滩,色彩对比都是自然而协调的。
但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
如下图《夜静人未眠》: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风景摄影口诀、表现手法及其拍摄技巧

风景摄影口诀: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
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长曝勤测光,上下包几张负片宜稍加,正片可略减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
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反差如过大,黑卡效果佳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
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一、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
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
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
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
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
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
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
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
风光摄影基础

–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 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 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 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 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 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 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 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 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 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 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 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 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 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 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 例如桂林山水风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应以山作主
体,还是以水作为主体呢?这就要根据所拍摄的景物情况 来决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层远的山川风景,就应以河流 作主体,反之,则应以山作为主体。拍摄以河流为主体的 照片时,必须把河流安排在画面上最明显的地位,把远山 安排在河流的远处或两旁,作为陪衬河流的陪体。河流景 物的水平线一般都是很明显的,最容易把画面划分为二, 影响宾主物体的联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横过画的, 它的水平线必须很明显,我们就要选择有明显直线条的物 体(如木船、桅杆和可作近景物的树木枝干等)冲破横的 水平线,或以较远距离的船艇作为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 是弯曲的,它的水平线就不会很明显地划分画面。但为了 显示出河流的深远,就应站在较高的位置以俯视角度拍摄。 这样不但能显示景物的深远,使弯曲的水平线在画上形成 弧线而增加了线条的美感。
• 中景:
– 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 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 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 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 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 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如果主 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 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图书馆视频拍摄方案

图书馆视频拍摄方案题目:图书馆视频拍摄方案一、方案目的通过拍摄一段图书馆宣传视频,展示图书馆的环境设施、文化氛围,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图书馆借阅图书和参与文化活动。
二、拍摄内容1. 图书馆环境展示:首先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示图书馆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阅览室、自习室、参考室、报刊室、多媒体区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拍摄,展示图书馆宽敞明亮的环境、整齐有序的书架和桌椅布局,以及人文氛围的营造。
2. 图书馆文化活动:通过拍摄图书馆内正在进行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书法比赛等,展示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形式。
同时,重点展示一些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以及读者参与的热情和享受。
3. 图书推荐和阅读氛围:选择一些热门图书,并通过影片的形式展示书籍的封面和简介,为观众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
同时,展示图书馆内读者专心阅读的场景,表现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4. 读者采访和感言:通过采访一些读者,了解他们对图书馆的评价和感受,展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和喜爱。
同时,也可邀请一些知名作家或学者给予图书馆的支持和肯定,作为推广图书馆的重要证明。
三、拍摄手法1. 镜头运动:利用移动镜头的方式展示图书馆内不同功能区域的美丽画面,如通过画面缓慢移动展示书架、阅读区,增加镜头动感性。
2. 镜头切换:运用不同的镜头切换方式,如逐渐放大或缩小、对比切换等,使画面变换更丰富多样,吸引观众目光。
3. 音乐配搭: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使影片更加生动感人。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作为背景,传递出图书馆温馨的感觉。
4. 主题宣传语:通过镜头切换,配合主题宣传语的展示,增强视频宣传效果,提高观看者对图书馆的印象。
四、影片制作1. 导演与策划:由专业导演和策划人员共同制定影片的整体构思和风格,确保拍摄效果与预期一致。
2. 拍摄团队:组建一支由摄像师、灯光师、音响师和化妆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拍摄团队,保证影片的质量。
3. 后期剪辑:将拍摄的各个片段进行后期剪辑,编辑出流畅有序的影片,并加入配乐和宣传语。
浅谈纪实摄影中的表现手法

浅谈纪实摄影中的表现手法纪实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记录真实事件和事物的艺术形式。
其中,表现手法是纪实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传达摄影师的主观情感和意图,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纪实摄影表现手法。
黑白摄影黑白摄影是纪实摄影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将照片中的色彩和明暗关系简化,突出主题的形态和氛围。
黑白照片经过调整后可以使风景更加深邃、人物更加朴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感受。
例如,纪实摄影师七玖拍摄了一组名为《雾夜街头》的作品,使用黑白摄影表现出了一个寂静、幽暗、苍凉的城市夜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与此相似的还可以看到很多黑白照片,如Henri Cartier-Bresson的街头摄影作品。
色彩摄影色彩摄影则是一种通过强烈的色彩表达主题情感和渲染气氛的纪实摄影表现手法。
色彩摄影在处理色调和颜色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创造性和技巧,可以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弱化或调整颜色等手段来加强作品的意境和视觉效果。
例如,纪实摄影师盖尔·埃米特拍摄的一组名为《爱尔兰草原》的作品,采用独特的色彩调整方式,表现出浪漫的爱尔兰风景和绵延起伏的草原,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照片构图和利用光线作为摄影的基本技术之一,照片构图可以通过摆放主题的位置、选择景深、运用对称/不对称构图等手段来展现拍摄者的认知和表达,并有效地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利用光线也是纪实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拍摄环境和不同形态的光线可以创造出极富艺术感的画面。
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可以精密地处理照片的明暗对比、色彩深浅以及表现出各种主题的不同气质、情感和意蕴。
例如,纪实摄影师Henry Wessel拍摄的一组名为《西方》的作品,充分利用晚上的强光和影子交织出了丑陋而独特的一面,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充分体现了光线在照片构成中的重要性。
通过主题表现个体和社会纪实摄影作品的主题常常是个体生命、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状态。
保护环境主题拍摄方案

保护环境主题拍摄方案拍摄主题:保护环境方案一:生活中的小改变1.场景设置:在城市中的主要街道、公园和购物中心等地方进行拍摄。
2.人物设定:选择一些普通人、环保志愿者和环境保护机构的代表等。
3.拍摄内容:拍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环保行为的场景,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4.宣传重点:通过展示这些小改变的场景,呼吁大众从自身小事做起,共同保护环境。
方案二: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1.场景设置:选择一些自然景点,如森林、山川、湖泊等。
2.人物设定:拍摄一些环保志愿者、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受益于自然的人群,如渔民、农民等。
3.拍摄内容:拍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如志愿者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巡护自然保护区、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方法等。
4.宣传重点: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大众共同保护自然资源。
方案三: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1.场景设置:选择一些受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区、河流和城市附近的环境污染地。
2.人物设定:拍摄环保志愿者、环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受环境污染影响的居民。
3.拍摄内容:拍摄环境污染场景和相关的治理工作,如工人清理污染物、志愿者进行环境修复等。
4.宣传重点: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相关治理工作的场景,提醒人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呼吁大众参与环保行动。
方案四: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1.场景设置:在城市中拍摄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的场景,如地铁、公交车和共享自行车等。
2.人物设定:选择一些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和环保组织的代表。
3.拍摄内容:拍摄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的场景,强调绿色出行对环保的意义。
4.宣传重点:通过展示绿色出行的场景,提倡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鼓励可持续发展,共同保护环境。
总结:以上是几个保护环境主题的拍摄方案,每个方案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行动。
通过这些拍摄方案的实施,可以唤起观众对保护环境的关注,传递环保的信息,激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反相机拍摄技巧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
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
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三、怎样拍好微距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
首先,用三角架。
手持不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
其次,用自拍机。
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最好的办法,启动自拍机四、曝光补偿的使用按动+ -键,就会出现曝光补偿调节条,左右键调整正负补偿及大小,一次1/3级。
调整好后再按一次+ -键确定。
那么,曝光补偿怎么应用呢?总起来讲,是白加黑减,白的环境下,测光有偏低的状况,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1、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2、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3、当你在一个很亮的背景前拍摄的时候,比如向阳的窗户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闪光灯。
4、当你在海滩、雪地、阳光充足或一个白色背景前,拍摄人物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并使用闪光灯,否则主体反而偏暗。
5、拍摄雪景的时候,背景光线被雪反射得特别强,相机的测光偏差特别大,此时要增加曝光量,否则白雪将变成灰色。
6、拍摄黑色的物体,在照片里看黑色发灰的时候,应该减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纯。
7、当你在一个黑色背景前拍摄的时候,也需要降低一点曝光量以免主体曝光过度。
8、夜景拍摄,应该关闭闪光灯,提高曝光值,靠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来取得灯火辉煌的效果,很多人感觉夜景拍摄能力很差,其实没有正确使用相机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9、阴天和大雾的时候,环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实际物体的照度明显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则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适当的曝光补偿,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善于应用、合理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摄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画面清晰,亮度合适,观看舒适的照片,提高拍摄质量。
五、巧用屏幕上的网格线构图我们知道,的黄金分割比例能给人美感。
所以安排片中的兴趣点在4个焦点上,或在分割线上,就会给人视觉的美感。
网格线就方便的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
除了以上注意黄金点构图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贯穿两边的直线,尤其要避免将照片分割成两部分的贯穿横线或竖线。
2、地平线的处理。
在风光作品里,地平线是经常出现的,为避免上下分割的效果,应设法打破地平线的平直,如利用云彩、远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筑物。
此外,地平线的位置也应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线上,并且应保持水平(有特殊创意另当别论)。
3、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给运动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
当被摄体是运动的,观赏者的目光会习惯性地沿被摄体运动方向移动,如果运动的前方没有空间会给人压迫感。
此外,通常被摄体注视的方向也应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当然除了重视构图基本原则外,还应注意:①突出主体。
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摄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
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②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
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
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以及M8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
③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
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
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间纵深感。
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
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
④线条运用。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
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
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M8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灵活地加以运用。
六、太阳落山前或者阴天的拍摄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自动白平衡很准确。
但只有太阳落山前后那段时间,或者阴云天气下,拍出的片子雾朦朦,很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节白平衡,先扳到P档开始的手动档,按功能键,选到阴天,按功能键确定。
如果还仍然不理想,请设置手动白平衡。
七、几种现场拍摄技巧1、怎么在室内给孩子拍片首先用光圈优先,将光圈调整到最大;其次布置光线,虽然不能用闪光灯,我们可以将孩子带到窗户旁比较明亮的地方,如果晚上我们可以用台灯等光;孩子常会乱动,可以考虑手动调焦,先将点测光锁定,将焦距调整好后,然后半按住快门移动步伐,等待孩子出现有趣的可爱的表情时快速按下快门。
2、怎么做才能将背景虚化首先光圈优先,光圈调整到最大(即F后面的数值最小,比如F2.8);焦距调大,越大虚化越好;安排前景的人或物离的背景远一些,越远虚化越好;如果以上仍然不理想,可以通过后期处理的方法做的直到满意。
3、怎样给婴儿拍片拍摄婴儿要记住,用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可以拍摄到更自然的表情。
为保护婴儿的眼睛最好不使用闪光灯,可以将调整感光度到200,并在顺光的情况下拍摄。
最好把孩子抱到光线好的地方,如果天气不好,可以用台灯布光。
如果一定要使用闪光灯,最好在闪光灯上蒙上一块薄纸或纱布。
婴儿的衣服以白色、浅色居多,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如果用的是点测光或平均测光,需要做曝光修正(+1),拍摄对焦的焦点应该在孩子的眼睛上。
拍摄的距离,50厘米到150厘米为宜,最好用长焦。
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孩子的脸,力求找到一个更好看的角度。
4、从旅游车中的拍摄我们旅行的时候,在车内的时间也是旅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拍摄时间。
同样的风景,从移动的车内拍与在车外拍,往往给人不同的感觉。
在行驶的车内向外拍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拍摄的时候,不要把手腕架在窗框或者座位的靠背上,因为车辆在行驶中总会有些震颤,这样很容易造成和手颤一样的虚像。
②不要在阳光射入的窗口边拍摄,因为这样很容易在窗玻璃上有白衣服等等的反光。
你可以要求临时换一下座位,拍完之后再回来。
③对于观光大巴来说,进行拍摄最合适的座位是最前面的座位。
一是因为视野广,二是因为前面的玻璃经常清洗,所以最干净。
而且前面的座位震颤也相对比后面的座位轻微一些。
5、拍宠物时应注意什么在拍摄小动物的时候,对焦的焦点一定要定在眼睛上。
这是必须要注意的。
相机的高度,应该是在和动物的视线的高度差不多的高度上,这是拍摄小动物的世界的基本姿势。
如果是从比较高的高度俯拍,会有一种压迫感,小动物的可爱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表现毛的质感,最好使用自然光。
直射光和顺光都不容易表现质感,最好是逆光拍摄,质感是最强烈的。
当阴影太强的时候,可能会需要补光。
在晚上补光的时候,要注意使用红眼消除功能。
动物的警戒性很高,所以不能追着撵着拍。
在拍摄的时候,动作要慢、要柔和,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有时间,要尽量获得动物的信任,以求尽量靠近拍摄。
6、怎样拍好瀑布①快门速度,一般需要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在1/60――1/10秒之间。
具体还需要根据水量的大小,水量大快门可以快些,水量小快门可以慢些。
②尽量用广角拍。
广角才会拍出气势。
③一般由下往上拍,尽量用低角度仰拍。
④正确曝光。
用点测光来测试拍摄场景中最暗并且我能辨得清细节的地方,然后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调整两级光值。
举个例子,如果测光显示石头的曝光组合是1/60s以及光圈f/5.6,你可以调到全手动档,其调整为1/15秒与光圈f/5.6。
然后重新拍摄,拍出的照片会较黑,但细节部位仍是清楚的。
7、花卉拍摄对于拍花要讲究点技巧才能拍得好看,我们以前说过要在拍之前喷点水可以增加花的层次感以及娇翠欲滴的感觉,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测光方式最好用点测光,测花最亮的部分,使得花整体细节都能表现清楚。
②拍摄模式最好光圈优先,可以适当控制背景的虚化或者控制景深。
③拍摄角度,不要只拍正面,可同时拍不同角度的7、8张片。
从而可以选择最漂亮的角度。
④背景。
选择背景是深色(如很浓密的树叶、深色墙等)的花作为拍摄的对象。
用一大块黑色的布摆在花的背后,离花要远一点,近了要看见布纹。
黑布摆的方法,可以直接平放在地上,也可以挂在花的背后,也可以把黑布蒙在一块板上立在花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