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合集下载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1: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手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需要更加谨慎的评估和准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的各个方面。

2:患者病史2.1 高血压病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包括诊断时间、用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等。

- 高血压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2.2 其他病史- 既往病史,包括心脏病、肺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 过敏史,包括对药物、麻醉药物等的过敏。

3:体格检查3.1 血压测量- 多次测量患者的血压,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

3.2 心脏听诊- 检查心脏杂音、心律等,评估心脏功能。

3.3 肺部听诊- 检查肺部呼吸音,评估肺功能。

4:实验室检查4.1 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 血生化,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

- 凝血功能,评估手术出血风险。

4.2 尿液检查- 尿常规,评估肾功能及尿液异常情况。

4.3 心电图(ECG)- 评估心脏电活动情况。

4.4 胸部X光片- 评估肺部情况。

5:特殊检查5.1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5.2 颈动脉超声- 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5.3 脑血管磁共振- 评估脑血管情况。

6:麻醉评估- 包括麻醉前评估、麻醉方案选择等。

7:术前准备7.1 药物管理- 管理高血压药物,如停用某些降压药物等。

- 根据麻醉医生建议,是否需要停用其他药物。

7.2 饮食控制- 限制食物摄入,如饮水限制等。

7.3 术前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前准备的指导,包括停食时间、洗浴要求等。

7.4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高血压: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持续性升高的一种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指影响心脏和脑血管功能的疾病。

- 肾脏疾病:指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包括肾炎、肾衰竭等。

- 过敏史:指个体对某些物质具有异常高敏感性,出现异常免疫反应。

- 血常规: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检查。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一)手术用血标准: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不断更新的相关专业临床输血指南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手术用血执行标准:1、失血量小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70g /L者原则上不应输血,但应输注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以补充血容量。

2、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HCTvO.25或HB<7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 小时内输血量大于血容量)时,可先以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的扩容液补充血容量,再输注红细胞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输注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纠正的贫血患者。

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和白蛋白。

3、失血量过大有效循环血量30%,HCT<0.20,HB<60g/L 者,且仍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可输部分全血。

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4、小儿、孕妇、70岁以上老年患者依据其心肺功能与免疫状态可适度放宽输血标准。

(二)成份血的适应症1、悬浮或浓缩红细胞:可用于所有手术用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2、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3、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4、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5、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6、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毗因子、X川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如此治疗效果好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如此治疗效果好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如此治疗效果好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有大多数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是依靠一些降压的药物,特殊性的高血压才会通过手术或是其他的治疗办法来降压。

★一、鉴别诊断初诊高血压应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等,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原发病的治疗或手术得到改善。

★二、治疗★(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1.治疗目的及原则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

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

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并控制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nbsp;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nbsp;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nbsp; ①利尿药。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钙通道阻滞剂。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
影像学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 。
术前降压药物调整策略
术前降压药物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术前降压药物的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时间安排,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以确保手术 安全。
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
02
术前评估与准备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高血压病史,包括高血 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 并症情况。
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心、肺、肾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评估患者肝肾功能、 电解质平衡及凝血功能等。
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坐起、站立、行走等康复 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和 活动范围。
活动安全保障
在活动期间,加强患者安 全监护,防止跌倒、坠床 等意外事件发生。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营养评估
01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需求,了解营养摄入对患者康复的
影响。
营养计划制定
02
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饮食种
容量平衡维护
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 等指标评估容量状态;根据出入量 调整输液速度和量;注意预防肺水 肿和组织水肿等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高血压危象预防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高血压病史及用 药情况;术中避免刺激因素,如疼 痛、焦虑等;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压。
低血压预防
术前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血容量状态 ;术中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大量失 血或液体丢失;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物或输血治疗。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技巧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技巧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技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需要接受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血压控制不仅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还能促进术后康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技巧。

一、手术前的血压管理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高血压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如患病时间、血压控制情况、是否有并发症等)、检查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

患者需要如实向医生提供自己的高血压相关信息,包括是否规律服药、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存在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此外,还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控制和手术的风险。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来说,术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

但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更为严格,通常应低于 130/80 mmHg。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也不应超过 150/90 mmHg。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控制不宜过低,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如果患者在术前短时间内快速将血压降至过低水平,可能会导致脑、心、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损伤。

3、调整降压药物术前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降压药物。

如果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

对于一些可能会影响手术麻醉或增加手术出血风险的降压药物,如利血平、胍乙啶等,医生会在术前停用,并更换为其他合适的降压药物。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降压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4、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术前血压控制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 6 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等高盐、高脂肪食物。

高血压检查、治疗与病情评估

高血压检查、治疗与病情评估
辅助检查: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电 解质、血、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
尿蛋白阴性者要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 酐比值)
了解病人的血压水平、伴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合并症,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高血压治疗的两种方式、两手: ◆ 非药物治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优化) ◆ 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降压药很好地降压,控制血压是对高血 压患者的最大的保护
也可能有一些、不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少 数或很少数人身上发生,可通过观察或调整 用药加以处理
多数人或大多数人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降压药的利大于弊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服降压药期间要监测血压,了解药物的 效果,血压是否达标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降压目标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⒈ 一般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
⒉ 同时患有糖尿病、稳定型冠心病、 慢性肾病的高血压及年轻人高血压要降到 130/80mmHg以下,老年人糖尿病的高血压 降至140 /90mmHg以下。
脑卒中后的高பைடு நூலகம்压一般血压目标为140 /90mmHg以下。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既要配合降糖药等把高血糖降下来,又要满足身体 对营养素的需求;既不要多吃,又不能少吃。
饮食控制主要是以控制总的摄入能量(推荐摄 入的能量为20~30千卡/公斤体重/天)为基础的。 不强调要做得十分精确,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要持 之以恒的坚持饮食控制的理念及方法。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天天吃主食(如米、面等),粗细搭 配。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高血压的检查、治疗和病情评估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策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良好的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影响着患者术后的康复和预后。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管理策略。

手术前的血压管理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心血管风险等。

这通常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控制血压水平是术前管理的重要目标。

一般来说,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果血压高于 180/110mmHg,应推迟手术,先将血压控制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

如果血压在160/100mmHg 以下,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而对于血压在 160 180/100 110mmHg 之间的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权衡手术的紧迫性和血压控制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推迟手术。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在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例如,对于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利尿剂可能是首选;而对于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则较为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ACEI 和 ARB 类药物在手术前可能需要停用,以免引起术中低血压。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不容忽视。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控制血压,但在临近手术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手术中的血压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手术刺激、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

如果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过高,可能会增加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

此时,医生会首先考虑加深麻醉,减少手术刺激。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1)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1)
2-8 h 10-20 min
恶心、呕吐、肌 颤、出汗 头痛、呕吐
头标晕题,.恶心,疲 倦 低血压,恶心
谢 遇
见 美
好 谢聆
听 Hello World
谢 遇
见 美
好 谢聆
一些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牵拉、嗜 络细胞瘤手术血流阻断前等,可引
较为常见的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还有: ①液体输入过量或体外循环流量较大; ②颅内压升高;③升压药物使用不当;
起短时血压增高。对引起继发性高 ④肠胀气;⑤尿潴留;⑥寒冷与低温;
血压的肾血管病变、嗜络细胞瘤、 ⑦术毕应用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
Part 六、特殊类型高血压的
06
处理
(一)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是指原发性或继发 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 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 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 全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作紧急处理。
(二)继发性高血压
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 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 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 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 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三)紧张焦虑
麻醉期间发生高血压的 原因较多1. 麻醉过浅或 镇痛不全;2. 浅麻醉下 气管内插管或拔管;3Hale Waihona Puke 缺氧或CO2蓄积。(四)麻醉
程度、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的临床状况,因人而异地制 定具体的方案。
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
1.吸入麻醉药降压 吸入麻醉 药物对心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压降低。 其中,异氟醚对心肌抑制作用 较轻,利于保证组织灌注,适 用于术中短时间降压。如需长 时间降压,多与其他降压药复 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回病房, 暂停手术?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联合参考方案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ACEI的药理学机制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
激肽原 + 激肽释放酶
血管紧张素 I
+ ACE +
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 II
失活
AT 受体
血管收缩
B2
内皮细胞
受体
血管 平滑肌 细胞
血管扩张
苯烷胺类:以维拉帕米为代表, 此外尚有阿尼帕米;
常用CCB有三类
二氢吡啶类:一代硝苯地平; 二代缓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三代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苯并硫氮杂卓类:以硫氮卓酮为代表,此外尚 有地尔硫卓等;
ACEI
ARB
CCB
卡托普利(开博通 ) 氯沙坦(科素亚)
尼卡地平
(佩尔地平 )
依那普利
缬沙坦(代文)
拉西地平
(悦宁定,依苏)
(乐息平)
西拉普利(抑平舒) 科素亚+氢氯噻嗪
老年患者多见 病理基础为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潜在危险为脑血管意外和心衰 应激时血压剧升 对麻醉敏感,易血压剧降
新定义: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
高血压危险分层(WHO)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并发症
①年龄:男性>55岁, ①左心室肥厚
氨氯地平
(海捷亚) (络活喜,安内真)
培哚普利(雅施达) 贝那普利(洛汀新)
厄贝沙坦 ( 安博维 )
硝苯地平 (拜新同)
1、利尿药 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 长期服用利尿药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围手术期
要严密监测血钾,一旦发现有低钾趋向应及时补 钾并进行必要的监护。
男性 年龄(男≥55岁、女≥ 65岁) 吸烟 血 脂 异 常 : TC > 4.9mmol/L , 及 / 或 LDL-C > 3.0mmol/L
及/或HDL-C 男<1.0、女<1.2mmol/L及/或TG>1.7mmol/L 空腹血糖5.6-6.9mmol/L 糖耐量试验异常 肥胖(BMI≥30kg/m2) 腹型肥胖(腰围:男≥102、女≥88cm)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女<65岁)
201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60 岁的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50/90mmHg, <60 岁者(≥18 岁)的目标值为<140/90 mmHg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同样为
<140/90 mmHg。
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JNC8)
“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女性>65岁
①脑血管疾病
②吸烟
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 度升高(106~177μmol/L
②心脏疾病
③总胆固 >5.72mmol/L
醇 ③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
④ 糖尿病
④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 ④血管疾病
⑤早发心血管疾病 家族史(发病年龄男 <55岁,女<65岁)
⑤视网膜病变
知晓率低(46.5%), 治疗率低(41.1%), 控制率低(13.8%)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
浙江省流行病学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18 岁 及 以 上 人 群 高 血 压 患 者 率 23.56% 。
以此为依据,宁波市估计高血压患者 人 数 约 为 129.65 万 人 。 而 在 2013 年 , 宁波市估算有高血压患者112万人。也 就是说,去年一年就增加了约18万人。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基础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2中0% 国1280%%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
1 825..820%%
1281.%8 0 %
18% 16%
2.66亿
1260%% 14% 1148%% 12%
1 3 . 5 8 %2亿
1 3 . 5 188%. 8 0 %
1126%% 111024%%% 180%%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当前推迟手术只有两点理由: ① 推迟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② 高血压患者疑有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肾脏
心脏
血管

眼底
ESC/ESA
推荐术前监测患者终末器官损伤情况及心血管风险因素。 (Ⅰ,C)避免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过大波动。
除紧急手术外,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 并调整受损器官功能的稳定。
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30/85mmHg, 老年患者<140/90mmHg为宜。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f 普通高血压患者 140/90mmHg; f ≥65岁的患者 150/90mmHg; f 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肾病130/80mmHg;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病程与进展情况
高血压的程度
手术与麻醉耐受性
拟行手术的 危险程度
靶器官 受累情况
1、2级高血压(BP<180/110mmHg),麻醉危险性与一般 患者相仿,手术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 险。
而3级高血压(BP≥180/110mmHg)时,围手术期发生心肌 缺血、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
美国的指南中指出,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 以进行手术,因为它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 生的危险,但建议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 应延迟择期手术
由于严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数量少,尚无大样本的随 机对照试验研究,所以目前尚无明确推迟手术的高血 压阈值。
68%%
10%
8%
7.73%
6% 5.10%5.107%.73%
13.58%
7.73%
9000万
46%% 4%5.10%
1.6亿
1958-1959年 1979-1980年 1991年 2002年
1958-195 1979-198 1991年 2002年
4%
22%%
2%
2009年
0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995588-1-9115995年98年-11979915-99179年890-年1918907年199-911年98109年91年2002年1991年2000029年年 2001032年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