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后日本的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中国不会亡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洛川会议后, 中共领导军民 在华北、华中、 以及华南和东 北地区广泛开 展游击战争, 即配合了国民 党的正面战场, 又发展壮大了 自己。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 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 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冯玉祥
马 占 山
马占山
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 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 使日本成了“暴发户”。
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 36人埋尸体!
1927 年 “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 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 那。”
4个半月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使 中日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 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
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确立“开拓 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 方”的对外 扩张政策;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洛川会议后, 中共领导军民 在华北、华中、 以及华南和东 北地区广泛开 展游击战争, 即配合了国民 党的正面战场, 又发展壮大了 自己。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 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 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冯玉祥
马 占 山
马占山
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 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 使日本成了“暴发户”。
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 36人埋尸体!
1927 年 “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 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 那。”
4个半月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使 中日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 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
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确立“开拓 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 方”的对外 扩张政策;
抗日战争ppt优秀课件

精神支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 抵抗和民族精神,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评价
抗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不仅使中 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 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地道战与地雷战: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地道战的战术运用
地道战是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游击战方式,通 过挖掘地道,利用地道进行战斗和生活。
地雷战的威力
地雷战则是人民群众利用自制地雷打击敌人的一种有效方式,给敌 人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综合实力。
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要不断进 取,不断进步,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
会落后于时代,遭受挨打的命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给人 类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和平 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
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国 家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落后
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02
抗日战争的历程
战争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战争爆发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 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国民政府在初期采取不抵抗政策,导 致东北、华北等地迅速失守。
初期阶段
中国军队在战争初期未能有效抵抗日 本侵略,导致大片国土沦陷。
抗日战争三大阶段PPT课件

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
取以政20治19/1诱2/29降为主的方针。
6
2019/12/29
7
2019/12/29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 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 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 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 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 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 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 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 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 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 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 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 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 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8
2019/12/29
1
抗 日 战 争 中 的 著 名 战 役 2019/12/29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经研究发现,日本向中国战线投入的兵力,远
远超过向以美国为对手的太平洋战线。从军费
的数量来看,也是向中国战线投入更多。也就
是说,日本的军事力量和国力是在中国的抗日
战争中消耗殆尽的。基于历史事实,我把先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21张PPT)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
要
矛
盾
日
本 全
日本侵华步骤 局部 全面
面 侵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华
的
标
志
பைடு நூலகம்
全
民
族
抗
战
的
开
始
2、 日 本 侵 华 的 原 因
根本原因:日摆本脱资困本境主的义对发策展的困境和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
谋已久)
现实原因: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有 利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 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暴行之一: 屠杀中国百姓
暴 1941年1月25日 行 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死难者1200余人 之 二
暴 行 之 三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国际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3、日本方面: 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
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抗日战争道义和物质等方面 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 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与中 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 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 伤的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导和宣传中国抗战 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为中国抗战胜利付出过心血 的外国军事顾问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会忘记在中国东 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4张PPT)

——凤凰大视野:《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
• 请设想,王父会寄一些什么东西给儿子?
• 若包裹中有信,信中王父会有什么嘱托?
•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 尽忠。”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 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
胜利的希望五:抗战中还有他们…
• 张文良,因受欺压拉了杆子,报号“绿林好”,活 动在东北鞍山郊区,抗战爆发后率部和日军作战。
那天早上,日本人躲在掩体里,他们(远征军)丢手 榴弹,冲进掩体里。那天我就在阵地下,在团部,首 先是听到“杀啊!冲啊!”的喊声,叫着叫着小了, 没声音了。
刘志声老人抑制不住而仰起眼睛,眼泪从脸上像溪流 一样淌过
老人接了一句“阵地是拿下来了”,连长、营长全死 了,硬拼下来的。当年刘志声为连长营长擦洗了遗体 埋葬了在缅甸的土地上。
抗战不分阶层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 华北,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回族同胞与日军苦战
870余次;在湘鄂西,八千苗族战士开赴湘北前 抗线战…不…分民族
——摘自《新华网• 新华军事》
• 李林,印尼华侨,回国后参加抗战。1940年4月被
日军包围,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
壮烈殉国,年仅25岁,此时她已怀孕3个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中 华民族全面抗战。
国民党的正Hale Waihona Puke 战场抗战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战
抗战不分阶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守土抗战不分民族
马本斋,冀中军区回 民支队领导人
海外华侨的抗战
“有一页历史,我们不愿淡忘” 。学完这 课后,谈谈最令你难忘的事件是什么?
• 2.《国家记忆2: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 》,章东磐 、晏欢 、戈叔亚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 请设想,王父会寄一些什么东西给儿子?
• 若包裹中有信,信中王父会有什么嘱托?
•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 尽忠。”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 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
胜利的希望五:抗战中还有他们…
• 张文良,因受欺压拉了杆子,报号“绿林好”,活 动在东北鞍山郊区,抗战爆发后率部和日军作战。
那天早上,日本人躲在掩体里,他们(远征军)丢手 榴弹,冲进掩体里。那天我就在阵地下,在团部,首 先是听到“杀啊!冲啊!”的喊声,叫着叫着小了, 没声音了。
刘志声老人抑制不住而仰起眼睛,眼泪从脸上像溪流 一样淌过
老人接了一句“阵地是拿下来了”,连长、营长全死 了,硬拼下来的。当年刘志声为连长营长擦洗了遗体 埋葬了在缅甸的土地上。
抗战不分阶层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 华北,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回族同胞与日军苦战
870余次;在湘鄂西,八千苗族战士开赴湘北前 抗线战…不…分民族
——摘自《新华网• 新华军事》
• 李林,印尼华侨,回国后参加抗战。1940年4月被
日军包围,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
壮烈殉国,年仅25岁,此时她已怀孕3个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中 华民族全面抗战。
国民党的正Hale Waihona Puke 战场抗战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战
抗战不分阶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守土抗战不分民族
马本斋,冀中军区回 民支队领导人
海外华侨的抗战
“有一页历史,我们不愿淡忘” 。学完这 课后,谈谈最令你难忘的事件是什么?
• 2.《国家记忆2: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 》,章东磐 、晏欢 、戈叔亚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六章 抗日战争ppt课件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中的不抵抗
原因: 弱国意识,民族失败主义情绪 寄希望与国际社会的调解 对共产党作战,无暇北顾,攘外必先 安内。 张学良难辞其咎
七七事变中日军炮轰我军阵地
2、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17日蒋
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决心抗战:“如
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
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 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 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 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军仅仅用了4个多 月的时间,就侵略和攫 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 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 的中国领土。
日军装甲车侵占沈阳城
策动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 殊化”,策划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 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 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日之责
任”。
9月23日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
话》,国共合作实现,抗战表庐山讲话,决心抗日
九一八事变
3、 国 民 党 四 次 大 会 战
七七事变 太 原 会 战 徐州会战
一二八事变 重庆
武 汉 会 战
南 京
八一三事变、淞 沪会战
现代大学的内迁
抗战前夕,全国有高等院校108所,到日 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未经迁移而在原址 授课的,只有新疆的新疆学院,许多学 校一再搬迁。 1944年,大学注册人数达79000名,远远 超过1936年的42000名
建设西南联大
设在遵义子弹库的临时浙江大 学本部(1940年)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抗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 的现代化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抗日战争》PPT课件

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影响?
第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民族危亡) 第二、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第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
1933年 《风云儿女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只(有1当)日抗本战是侵中略国者近的代手史脚上捆最…住…的,时是候中,国我人们才 能民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 作(战2。)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 如(组果3成日)部本中分进国,的军为抗西世战印界是反度世法洋界西,反斯—必法战西—然争斯斯会的战大导胜争利林致的做我重出方要了在中 东巨的大全的部贡阵献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 有中国。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 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 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 “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 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 “蒋干”、“毛遂”、“共工”。你认为有 道抗理战吗胜?利的根本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一、组织凇沪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第二、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给予支援,取得平型关大捷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
第三、组织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
(李宗仁、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第四、1940年5月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一、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后广泛建立 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二、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抗日的指挥中枢和 总后方 第三、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蚕食”和“清乡” 第四、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时间、指挥、地点?) 第五、领导建立少数民族抗日武装(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第六、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第七、1845年8月,毛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举行反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 (共21张PPT)

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焚 烧 杀 害 的 潘 家 峪 村 民 731部队用的骨锯
☆七三一部队
活体冻伤实验
搞 杀 人 比 赛 的 野 田 毅 和 向 井 敏 明
P76 学思之窗: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 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出征前,他们是普通人、 丈夫、父亲
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 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 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 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资极其不足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历史原因:日本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 困境 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有利时机:中国的内战局势和英法等国的绥 靖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1、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应对民族危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国民党正 面战场
四大 会战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主 导 作 用
全 民 族 抗 战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 队)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敌后战场 开辟敌后抗 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中 流 砥 柱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 展开外交,争取国际支持;不忘历史,还原历 史真相;提高国民素质,理性爱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 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 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政治力量构成:天皇、藩阀、军部、帝国议院、各资产阶 级政党。
-
13
2.政党内阁轮流执政
• 1885年日本结束了明治初年以来的太政官制,创设了内阁制,从此,日本进 入政党内阁轮流执政的时代。
• 政党先由藩阀控制,后独立出来。
• 活跃在日本政治舞台上的各个政治利益集团, 为获得政治主导权进行了激烈
的角逐。 • 政党主张:发展立宪政治,维护天皇制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 1885- 1931 ,日本主要由各资产阶级政党掌权,经济实力雄厚的主要财阀支
持政党压制军部。 • 1931后,政党在军部武力之下逐渐失势,以至消失,财阀转而支持军部。
-
14
3.军部进入内阁
• 19世纪70年代日本为使军政和军令事务分离而设立参谋本部和军令部, 此后这 两个部门通过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壮大了力量,后来形成军部。
• 影响:1.日本银行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乱。
•
2.商品和股票的价格暴跌。
•
3.进出口贸易大幅减少。
•
4.工业生产急剧下滑。
•
5.对农业的冲击特别厉害,农产品价格暴跌。
-
6
日本政府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 1.井上财政(1927-1931):实现黄金解禁,即恢复金本位制;紧缩财政;实 行“产业合理化”政策。
-
4. 二战后三权分立及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 15
•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治体制改为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 • 基本政治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
家象征被保留;实行“地方自治”原则;放弃战争,不保持武装力量。 • 国家权力机关:国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 • 国会组成:众议院及参议院,两议院皆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国民的议员所组
成。 • 日本天皇:不再掌握实权,作为国家的象征被保留,天皇不再是神,而是人。 • 内阁: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
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 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
16
总结
• 军部在与政党的斗争中胜利,掌握日本,对外疯狂 扩张。失败后,被迫宣布永不拥有军队。日本进入 了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时代。
• 概况:1.重工业的发展(汽车业赶超欧美)2.造船业的发展 (1919年,世界第三)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遍布全国、先进的 飞机) 4.民用科技的发展(国产冰箱、洗衣机、收音机、相机) 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繁华的街道,多种休闲方式,经常坐 车出行)
-
2.经济危机
5
• 概述:经历了一战后经济的短暂繁荣后,日本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以 致萧条。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日本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成 为1929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这次金融危机使新财阀铃木商店 破产和政府的台湾银行倒闭,整个日本银行界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大 混乱。使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 战争刚结束时,美国每天为日本提供大量物资,以保证平民的生活。
-
8
哭 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签订投降书后
•
-
9
东京,空袭后在废墟中找到了一只完好的瓷罐。
-
10
总结
• 一战后的繁荣过去,日本经济危机严重。为了摆脱 危机,发动战争,却未能如愿。反而使自己的经济 更加困难,民不聊生。
-
11
二.政治体制
• 二战的中后期国内的生活品需求越来越不能满足,战略资源由于美国的封锁而 紧缺。日本平民生活大受影响,生活物资无法保证。濒死的日本开始了最后的 疯狂,彻底进入了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自明治时期以来所积累的财富消耗一 空。
• 抗日战争结束时,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民能吃 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
• 目的:维护外汇行情,防止黄金外流,降低物价,提高日本企业素质。 • 结果:中小工商业者、工人、及广大工薪阶层遭受沉重打击,殃及农村。 • 2.高桥财政:废止金本位制,禁止黄金出口;实行倾销政策。 • 目的:实现低汇率,扩大出口 • 结果:加重本国劳动人民负担,激化国内外矛盾,出口贸易呆滞。使日本经济
• 军部主张:实行专制统治,维护天皇制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 军部的专制与政党的立宪政治是其冲突的主要原因。二者在其他方面一致。 • 军部权力不断扩大并掌握国家的原因:军部有“帷幄上奏”权,明治宪法突出
了军事权,防止其他势力干涉军部。 • 军部与政党冲突不断,军部因滥用特权遭受攻击,政党因腐败遭受攻击 • 政党腐败严重,失去民心。民间法西斯运动兴起,军部趁机用武力解决了政党。 • 军部掌权后,日本成为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1
抗日战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日本的变化
-
一.经济发展
2
二.政治体制
三.思想文化
-
3
一.经济发展
•1.一战后的繁荣 •2.经济危机
•3.战争导致经济困难
-
4
1.一战后的繁荣
• 一战结束后,日本获得大量资源,经济飞速发展 • 原因: 1.日本社会的变革(根本原因)
2.对外侵略(客观) 3.重视教育科技(保障) 4.重工业的发展
•1. 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 •2. 政党内阁轮流执政 •3. 军部进入内阁
•4. 二战后三权分立及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 主制
-
1. 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大日本帝
国宪法》第一章第四条:“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 权,并依本宪法之条例行使之。
日本天皇被神话,在侵略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名副其 实的领导日本人民的精神领袖。
-
17
三.思想文化
•1.反战思潮的盛行 •2.进步与倒退文化的较量
•3.战后文化的繁荣
-
1.反战思潮的盛行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 难
巨额军费给经济带来 的沉重压力
一战后的海军协定
民主改革运动
-
各政党与军 部的权利斗
走上军事通货膨胀的道路。 • 最后结果:未能解决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对外疯狂扩张。
-
7
3.战争导致经济困难
• 为了转嫁国内经济、政治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战争。然而,日本不但未能 摆脱经济危机,反而因为战争消耗掉大量财富,日本经济更加困难。
•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一般 消费品的生产却开始放缓。
-
13
2.政党内阁轮流执政
• 1885年日本结束了明治初年以来的太政官制,创设了内阁制,从此,日本进 入政党内阁轮流执政的时代。
• 政党先由藩阀控制,后独立出来。
• 活跃在日本政治舞台上的各个政治利益集团, 为获得政治主导权进行了激烈
的角逐。 • 政党主张:发展立宪政治,维护天皇制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 1885- 1931 ,日本主要由各资产阶级政党掌权,经济实力雄厚的主要财阀支
持政党压制军部。 • 1931后,政党在军部武力之下逐渐失势,以至消失,财阀转而支持军部。
-
14
3.军部进入内阁
• 19世纪70年代日本为使军政和军令事务分离而设立参谋本部和军令部, 此后这 两个部门通过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壮大了力量,后来形成军部。
• 影响:1.日本银行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乱。
•
2.商品和股票的价格暴跌。
•
3.进出口贸易大幅减少。
•
4.工业生产急剧下滑。
•
5.对农业的冲击特别厉害,农产品价格暴跌。
-
6
日本政府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 1.井上财政(1927-1931):实现黄金解禁,即恢复金本位制;紧缩财政;实 行“产业合理化”政策。
-
4. 二战后三权分立及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 15
•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治体制改为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 • 基本政治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
家象征被保留;实行“地方自治”原则;放弃战争,不保持武装力量。 • 国家权力机关:国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 • 国会组成:众议院及参议院,两议院皆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国民的议员所组
成。 • 日本天皇:不再掌握实权,作为国家的象征被保留,天皇不再是神,而是人。 • 内阁: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
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 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
16
总结
• 军部在与政党的斗争中胜利,掌握日本,对外疯狂 扩张。失败后,被迫宣布永不拥有军队。日本进入 了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时代。
• 概况:1.重工业的发展(汽车业赶超欧美)2.造船业的发展 (1919年,世界第三)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遍布全国、先进的 飞机) 4.民用科技的发展(国产冰箱、洗衣机、收音机、相机) 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繁华的街道,多种休闲方式,经常坐 车出行)
-
2.经济危机
5
• 概述:经历了一战后经济的短暂繁荣后,日本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以 致萧条。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日本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成 为1929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这次金融危机使新财阀铃木商店 破产和政府的台湾银行倒闭,整个日本银行界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大 混乱。使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 战争刚结束时,美国每天为日本提供大量物资,以保证平民的生活。
-
8
哭 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签订投降书后
•
-
9
东京,空袭后在废墟中找到了一只完好的瓷罐。
-
10
总结
• 一战后的繁荣过去,日本经济危机严重。为了摆脱 危机,发动战争,却未能如愿。反而使自己的经济 更加困难,民不聊生。
-
11
二.政治体制
• 二战的中后期国内的生活品需求越来越不能满足,战略资源由于美国的封锁而 紧缺。日本平民生活大受影响,生活物资无法保证。濒死的日本开始了最后的 疯狂,彻底进入了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自明治时期以来所积累的财富消耗一 空。
• 抗日战争结束时,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民能吃 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
• 目的:维护外汇行情,防止黄金外流,降低物价,提高日本企业素质。 • 结果:中小工商业者、工人、及广大工薪阶层遭受沉重打击,殃及农村。 • 2.高桥财政:废止金本位制,禁止黄金出口;实行倾销政策。 • 目的:实现低汇率,扩大出口 • 结果:加重本国劳动人民负担,激化国内外矛盾,出口贸易呆滞。使日本经济
• 军部主张:实行专制统治,维护天皇制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 军部的专制与政党的立宪政治是其冲突的主要原因。二者在其他方面一致。 • 军部权力不断扩大并掌握国家的原因:军部有“帷幄上奏”权,明治宪法突出
了军事权,防止其他势力干涉军部。 • 军部与政党冲突不断,军部因滥用特权遭受攻击,政党因腐败遭受攻击 • 政党腐败严重,失去民心。民间法西斯运动兴起,军部趁机用武力解决了政党。 • 军部掌权后,日本成为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1
抗日战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日本的变化
-
一.经济发展
2
二.政治体制
三.思想文化
-
3
一.经济发展
•1.一战后的繁荣 •2.经济危机
•3.战争导致经济困难
-
4
1.一战后的繁荣
• 一战结束后,日本获得大量资源,经济飞速发展 • 原因: 1.日本社会的变革(根本原因)
2.对外侵略(客观) 3.重视教育科技(保障) 4.重工业的发展
•1. 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 •2. 政党内阁轮流执政 •3. 军部进入内阁
•4. 二战后三权分立及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 主制
-
1. 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专制天皇制(《大日本帝
国宪法》第一章第四条:“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 权,并依本宪法之条例行使之。
日本天皇被神话,在侵略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名副其 实的领导日本人民的精神领袖。
-
17
三.思想文化
•1.反战思潮的盛行 •2.进步与倒退文化的较量
•3.战后文化的繁荣
-
1.反战思潮的盛行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 难
巨额军费给经济带来 的沉重压力
一战后的海军协定
民主改革运动
-
各政党与军 部的权利斗
走上军事通货膨胀的道路。 • 最后结果:未能解决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对外疯狂扩张。
-
7
3.战争导致经济困难
• 为了转嫁国内经济、政治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战争。然而,日本不但未能 摆脱经济危机,反而因为战争消耗掉大量财富,日本经济更加困难。
•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一般 消费品的生产却开始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