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 以汽车尾气处理为例说明吸附的重要性
• 不经催化处理的汽车尾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这两种气 体直接排出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 以汽车尾气处理为例说明吸附的重要性
• 金属Pd可以转化这两种有毒气体为无毒气体,其催化反应:
1. 一氧化氮分子在钯金属表面解离吸附, 分解成氮原子和氧原子, 而CO分子被缔合吸附活化. 2. 钯金属表面上的氮原子, 氧原子及CO活化物种扩散后进行表面 化学反应形成无害的氮气 和二氧化碳 . 3. 在表面化学反应形成的氮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从钯表面脱附 进入环境大气.
加氢 氢解 脱氢
Metal
异构化 氧化
重要工业金属催化剂及催化反应示例
重要工业金属催化剂及催化反应示例
富氢气氛下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PROX)
燃 料 电 池
Anode:2H2 → 4H+ + 4e-
PROX反应中的两个反应
CO + 1/2 O2 → CO2 H2 + 1/2 O2 → H2O
Cathode:O2 + 4H+ + 4e- → 2H2O
60
70
120
140
450 400
H2 coverage (mol g-1)
Ir/SiO2 Ir-Fe/SiO2
CO coverage (mol g-1)
Differential Heat (kJ mol-1)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二、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金属的真实表面:
吸附层
氧化层
加工应变层
表面膜层严重干扰金属表面性能实验。金属表面的研究, 首先要获得不附带任何膜层的真正金属表面。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由于固体表面上原子或 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就 有吸引其它分子的能力,从 而使环境介质在固体表面上 的浓度大于体相中的浓度,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吸 附 。
氮的吸附态
(1)一个表面原子吸附一个N原子; (2)两个表面原子吸附一个N2分子;
N2+M→ N=N M M
一氧化碳的吸附态
一氧化碳是最富有吸附变化的一种小分子气体常作为研 究固体表面性质的探针使用。
CO在Ni、Pt、Pd等金属上:线式和桥式等吸附态。
IR数据:直线型C-O伸缩振动频率>2000cm-1,桥型吸附 态中C-O<1900cm-1
据统计,世界上85%的化学制品要靠催化反应 制得,80%以上的化学工业涉及催化技术,催 化技术是化学工业的核心技术,而催化材料是 催化技术的灵魂
金属催化实际上就是气体或液体在金属表 面上的吸脱附反应-----金属催化材料
催化剂的世界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年,催化 技术所带来的产值达百倍以上。在发达国家由 催化技术直接和间接的贡献达到20-30% GDP
表面催化过程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特性:金属d电子和d空轨道与被吸附物s或p电子配 对,发生化学吸附,生成表面中间物种而活化
金属催化材料
金属催化材料
N2 + 3H2
α-Fe-Al2O3-K2O
2NH3
合成氨熔铁催化剂
•使化肥工业迅速发展 •迎来了现代农业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金属催化材料
• 均裂:吸附活性中间物种为自由基。 • 异裂:吸附活性中间物种为离子基(正离子或负 离子)。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 缔合吸附:具有电子或孤对电子的分子不 必先离解即可发生化学吸附。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缔合与解离吸附并存:
吸附强度规律: 炔烃 > 双烯烃 > 烯烃 > 烷烃 O2 > C2H2 > C2H4 > CO> H2 > CO2 > N2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 化学吸附态表明吸附物种在固体表面进行化学吸 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和几何构型。
• 化学吸附态和表面反应中间体的确定对揭示催化 剂作用机理和催化反应机理非常重要。 吸附态的多样性: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固体表面吸附可随条件不同 呈现不同的吸附态。吸附态不同,使催化最终产物 不同。
通常吸附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局部位置,这样的位置称为 吸附中心或吸附位。
吸附中心与吸附质分子共同构成表面吸附络合物。即表面 活性中间物种。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
吸附力 吸附层数 吸附热 选择性 可逆性 吸附平衡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单层或多层 小,近于液化热 无或很差 可逆 易达到
双组分催化剂的PROX活性和选择 性远远超过单金属催化剂。
Fu Q, et al. Science 328 (2010) 1141–1144
催化
二、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金属表面:
金属晶体从三维的规整点阵到体外空间之间的
过渡区域。-----------------------------清洁表面
表面粗糙度,表面存在大量的活性晶格点,残 余应力,表面氧化和吸附。-----真实表面
ΔH = -283.0 kJ/mol ΔH = -241.8 kJ/mol
PROX反应中的催化剂
Pt/SiO2
活性组分
Au, Ag, Cu Pt, Pd, Ru, Rh, Ir
PtFe, PtCo, PtSn
PtFe/SiO2
载体 AC, SiO2, Al2O3, TiO2, SnO2, ZrO2, MgO Fe2O3, CeO2 , MnO2, CexZr(1-x)O2 CexZn(1-x)O2, CoOx monolith, mordenite
一氧化碳的吸附态
CO吸附态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金属催化剂在呈现不同 的吸附态对反应的活性是有很大影响的。 如CO甲烷化反应:采用Cu和Pt,由于CO吸附形 式为线形一位吸附,反应活性很低。而采用Ni, Pd时,由于为桥接二位吸附,反应活性很高。
二氧化碳的吸附态
二氧化碳不易被金属表面吸附。 二氧化碳不能在金属表面形成配位吸 附键,只能进行解离吸附。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金属表面吸附现象的本质:
固体表面存在剩余键力;
吸附是固体表面存在剩余键力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 度高于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吸附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后存在的状态称为吸附态。
2M +CO2 MCO + MO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一般催化反应中或对金属表面的化学热处理中经常用到的气体包括 氢、氮、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各种碳氢化合物等。
氢的吸附态
H2在金属表面是均裂解离吸附: H2+2* → 2H*
H H2 + M M M
H M OR
H
H M M
氧的吸附态
吸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一般会发生氧化作用直至体相。 而对于一些只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如W)。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青藏铁路1142公里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
一、 金属材料概述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表面腐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经常对人的生命 安全造成危害。
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在西伯利亚东部的机场附近坠毁, 事故原因:飞机龙骨因腐蚀在空中解体。
2006年9月30日,加拿大拉瓦尔市内一座立交桥坍塌, 造成五人死亡。事故原因:雪水渗透立交桥腐蚀钢筋 引发事故。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一、金属材料概述 二、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五、金属的表面改性
一、 金属材料概述
以金属(包括纯金属与合金)为基础的材料。
在103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81种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的特点: 1、常温下为固体(Hg除外) 2、熔点较高 也有较低的如:Sn、Pb、Zn、Al 3、密度较大(Mg、Al除外,<3g/cm3) 4、有光泽
2006年8月6日英国石油公司被迫宣布停止美国最大 油田: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油田原油生产。 原因:油管腐蚀导致漏油。
2004年12月,四川德阳大型化工厂发生液氨大泄露,5000 立方米液氨汩汩而出。事故原因:多个阀门生锈。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表面腐蚀研究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表面腐蚀研究
一、 金属材料概述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CO


2π 3σ



CO的3σ(HOMO)较大一端在 C端。因此, 在M(CO)n中与M配 位的是CO 的C端而不是O端 .CO的HOMO以C端与M空轨道 形成σ配键, 而M的d轨道则与 CO的LUMO形成反配位π键。

K K
一氧化碳的吸附态
一氧化碳是最富有吸附变化的一种小分子气体常作为研 究固体表面性质的探针使用。
5、延展性、韧性、可加工性好
6、导热性、导电性好,Ag、Cu、Al
7、易氧化
一、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的分类: 黑色金属:生铁、钢、纯铁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 重、轻、贵、稀有金属
非晶态金属、形状记忆合金、减
特殊金属
震合金、超塑金属、储氢合金、
超导合金等
一、 金属材料概述
杭州湾跨海钢铁大桥 桥长36公里
现在已经确定的有O-*,O2-*,O22-*,O2-*等负离子吸附态 以及电中性的氧吸附态,此外,在低温下还不稳定的O3-* O-* + O2 → O3-* O2(气)→O2(吸)→O2-*→2O-*→2O2-*
氧的吸附态
不同的氧吸附态具有不同的催化能力。 现在认为O-*的反应能力强,与烃类的深度氧化有关,而在乙 烯的选择性氧化制环氧乙烷的Ag催化剂上O2-*是导致主反应 的吸附态。
PROX反应机理
单金属 催化剂
LT HT
CO
CO
Ir
CO
CO
CO
CO2
O
Ir Ir
H
H2O CO
Ir
Ir
Ir
Ir
Ir
support
support
双组分 催化剂
Kotobuki M, et al. J Catal 236 (2005) 262–269
100 90
Differential Heat (kJ mol-1)
16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Differential Heat (kJ mol-1)
Ir/SiO2 Ir-Fe/SiO2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100
Ir/SiO2 Ir-Fe/SiO2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吸附质粒子首先在金属表面某些活性最高的位点 被吸附,然后沿金属表面发生迁移,这称为表面扩散 或表面流动。
扩散激活能:
表面上存在的周期性势场
表面位点能量的不均匀性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脱附是指吸附粒子由于吸附键断裂而离开表面。 升温使脱附现象加强 提高真空度脱附易进行
Fe的加入促进了催化剂吸 附活化氧的能力,同时减 弱了CO及H2的吸附活化
O2 coverage (mol g-1)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 物理吸附时反应物分子的反应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因而 与表面催化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 但是,物理吸附可使催化剂表面反应物分子浓度增大, 从而提高反应速度。 • 物理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可以作为补充化学吸附的源泉, 或者当表面存在自由基时,可参加连锁反应过程。 • 物理吸附的存在使反应物分子只需克服吸附活化能就能 达到化学吸附。
吸附是整个催化反应中最重要的一步.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与其表面原子间形成吸附键, 构成分子的吸附态。 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1) 分子在吸附前先必须解离(如H2,饱和烃)
(2) 具有孤对电子或π电子的分子可以非解离的 化学吸附。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 解离吸附: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化学吸附时产生 化学键的断裂,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进行 电子的转移或共享。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单层 大, 近于反应热 较强 不可逆 不易达到
二、金属的表面反应
吸附、扩散与脱附
气-固相催化反应中,至少有一种反应物要能在催化剂的 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 吸附键的强度要适当,吸附键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下一步 化学反应的进行。如果催化剂对反应物吸附过强,往往形成 较稳定的表面络合物;吸附过弱,反应物分子活化不够,不 利于反应。 其数值大小可由化学吸附热度量。吸附热越大,吸附键愈 强;反之,吸附热越小,吸附键越弱。因此,吸附热是选择 催化剂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