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材料
古罗马建筑材料

古罗马建筑材料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其独特的风格和材料运用成为后世建筑师们的学习对象。
在古罗马建筑中,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罗马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首先,古罗马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
古罗马人是混凝土的早期大师,他们利用石灰、沙子和碎石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建造了许多耐久的建筑。
混凝土的运用使得古罗马人能够建造巨大的穹顶、拱门和圆形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展现着古罗马人的建筑智慧。
其次,古罗马建筑中常用的材料还包括大理石和花岗岩。
大理石是一种高贵的建筑材料,古罗马人广泛运用大理石来装饰建筑立面、柱子和雕塑,使建筑更加华丽和气派。
而花岗岩则是古罗马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坚固耐用的特性使得古罗马人能够建造出许多雄伟的建筑,如斗兽场和浴场等。
此外,古罗马建筑中还广泛使用砖块和瓦片。
砖块是古罗马建筑中常用的墙体材料,古罗马人制作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砖块,用于建造各种建筑结构。
而瓦片则是古罗马建筑中屋顶覆盖材料,古罗马人利用瓦片覆盖屋顶,使得建筑更加耐久和美观。
最后,古罗马建筑中还使用了许多其他材料,如木材、铁器和玻璃等。
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的梁柱和内部装饰,铁器则被用于建筑的支撑和连接,而玻璃则被用于建筑的窗户和装饰。
总的来说,古罗马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和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罗马人的智慧和勤劳使得他们能够创造出许多耐久华丽的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
通过对古罗马建筑材料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古罗马建筑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建筑的智慧和灵感,为当代建筑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2、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 不宜用于长期处于潮湿或反复受潮的地方? 使用时,掺入填充材料,如砂、纤维材料?
三、石灰的技术要求:
1、评定其质量标准: 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高低、欠火 石灰与过火石灰及其他杂质含量的多少
2、三个等级的划分: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 选择合适品种的水泥; 2. 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3. 选用优质骨料,改善骨料级配; 4. 掺外加剂; 5.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
实。
第五节 混凝土外加剂
一外加剂的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二、外加剂的种类及功能: 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
2,行业标准
——分为: 建筑材料(JC) 建筑工程(JGJ) 石油工业(SY) 冶金工业(YB)
六,学习方法
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其他课程:结构、施工、预算等
专业课程的基础。 学习的主线:成份------组成------性质和
特征------性质的影响因素------应用 应用(检测、验收、选用)
料的性质(合理砂率、最佳砂率)
3、改善砼拌合物工作性的措施
1) 在水泥浆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泥 浆的用量。
2) 选用合理的砂率。 3) 改善砂石的级配,采用连续级配。 4) 调整砂石的粒径。 5) 掺加外加剂,改善工作性。 6) 尽量缩小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
第四节 硬化砼的技术性质
一、混凝土的强度 抗压强度:脆性材料;判定质量的标准 1、普通混凝土受压破坏的特点: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 ——据立方体抗压强度,划分为12个强
度等级,以C表示,从 C7.5,C10,C15,C20……C50,C55,C60 ——轴心(棱柱体)抗压强度
中国建筑材料发展史

烧土材料广泛应用,建筑材料技术进一步发展
砖、瓦、木材、石、琉璃瓦
封建社会后期(明清)
公元15世纪~19世纪
建筑材料技术相对稳定,砖石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砖、石、木材、琉璃瓦
近代(新中国成立后)
公元20世纪至今
水泥、混凝土、钢筋等现代建筑材料广泛应用
水泥、混凝土、钢筋、玻璃、金属
中国建筑材料发展史
时代/朝代
年代
建筑材料发展特点
主要建筑材料
原始社会
距今9000-4000年
天然材料利用为主木材、草泥、黄土层 Nhomakorabea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木构架技术成熟,砖瓦开始使用
木材、砖、瓦
封建社会前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
土木建筑为主,砖瓦技术进一步发展
木材、砖、瓦、石
封建社会中期(唐宋)
建筑材料——瓦的简史

建筑材料——瓦的简史建筑材料——瓦的简史瓦是一种老式的建筑材料,它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在建筑学中,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因为瓦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防水、保温和美观等。
本文将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介绍瓦的简史,从瓦的起源、制造、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哥窑瓦和彩陶瓦。
哥窑瓦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古代瓦种,主要用于建筑屋顶和围墙。
彩陶瓦是一种彩色的陶瓷瓦,其艳丽的颜色和精美的造型广受人们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逐渐被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西方国家,罗马瓦和希腊瓦是两种非常古老的瓦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顶和其他装饰用途。
瓦的制造一直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
传统上,瓦是由黏土或泥土制成,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制作瓦的过程中,需要先将黏土或泥土捏成适合尺寸的坯体,待干燥后即可装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细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瓦能够烧制成坚固、耐用的材料。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发现了许多更为高效和先进的瓦生产方法,如钢筋混凝土瓦、粘板瓦、隔热瓦等,它们分别具备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用途十分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屋顶、墙壁、天井等方面,而且可以用于园林建筑、景观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等方面。
不论是现代化的建筑还是古典的建筑,瓦总能为其增色添彩。
除此之外,瓦还可以用于一些工程建筑和特殊场合,如泳池、水池、仓库、工厂等。
总结起来,瓦作为一种老式的建筑材料,一直为人类提供着防水、保温和美观等方面的需求。
无论是哥窑瓦、彩陶瓦、罗马瓦、希腊瓦还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瓦、粘板瓦、隔热瓦等,都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人们的智慧。
在今后的建筑实践中,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特点与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特点与运用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则对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特点,并对其在建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木材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师善于利用木材的优点,使之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多为松木、柚木等具有较高韧性和耐腐蚀性的树种。
木材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在挑选木材时,建筑师会考虑到材质的密度、年轮的形状以及结构的合理性。
二、砖瓦砖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之一。
它们通常由黏土经过烧制而成,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保温性能。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使用“夹心墙”结构,即在两层砖墙之间填充土、灰浆等材料,以提高墙体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此外,砖瓦还可以用来装饰建筑外墙,如在墙面上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砖瓦进行雕刻,以增添建筑的美感。
三、青石青石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石材之一。
它的颜色多为灰蓝色,质地坚硬,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青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用于铺地面、建筑门槛和楼梯等部位。
青石还常被用于建筑的雕刻和装饰,如在门楼和柱子上进行浮雕雕刻,可增添建筑的庄重和古朴之感。
四、琉璃琉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一种材料,它是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经高温烧制而成。
琉璃的颜色多为艳丽多彩,透光性好,被广泛运用于古代寺庙、宫殿等建筑中。
在建筑的屋顶和天花板上,建筑师常使用琉璃瓦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并使光线透过琉璃瓦照射到建筑内部,营造出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五、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一种独特的技艺,常用于绘制建筑的梁柱、门窗以及屋顶等部位。
彩画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到了装饰和展示艺术价值的作用。
绘制彩画的主要材料是颜料和胶水,绘画师通过辛勤努力将建筑装饰的繁杂之美展现于建筑之上,为传统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以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材料在传统建筑中的特点与运用。
罗马帝国的建筑材料与工艺

罗马帝国的建筑材料与工艺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其建筑艺术和技术相传至今,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一。
罗马帝国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罗马帝国建筑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材料和工艺。
一、建筑材料1. 石材(Stone)罗马帝国的建筑中广泛使用了各种石材,其中最常见的是大理石(Marble)。
大理石是一种质地坚硬、色彩丰富的石材,被广泛用于建筑的柱子、墙壁、地板等部分。
同时,罗马还使用了花岗岩(Granite)、砂岩(Sandstone)等其他类型的石材。
2. 水泥(Concrete)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名为凝灰岩水泥(Pozzolana Cement)的特殊水泥,该水泥由凝灰岩、砂、骨灰等材料制成。
此种水泥混合后,能迅速硬化,并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
罗马帝国的许多建筑,如斗兽场、巨大的浴场等,都应用了凝灰岩水泥。
3. 砖瓦(Bricks and Tiles)罗马帝国的建筑中经常使用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砖瓦具有轻便易用、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建筑中大量使用。
同时,瓦片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顶,使建筑更加美观和耐用。
二、建筑工艺1. 拱门与圆顶(Arch and Dome)罗马帝国发展了拱门和圆顶的建筑工艺,这是罗马建筑中的重要特点。
拱门的应用使得建筑可以采用更大的进深和高度,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而圆顶则可以创造宽敞的内部空间,同时也给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感。
2. 美术装饰(Artistic Decoration)罗马帝国的建筑除了注重实用性,还非常重视建筑的美观装饰。
在建筑上,常常使用壁画、雕塑等艺术手法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和富有艺术感。
此外,绘制壁画和雕塑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内部,如宫殿、浴场等。
3. 管道系统(Aqueducts System)罗马人在建筑中创造了精密的管道系统,使得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巧妙的水道、水槽和水池等构筑物,罗马帝国的城市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砖石建筑材料的历史和现代应用

砖石建筑材料的历史和现代应用砖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而且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代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砖石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一、砖石建筑材料的历史古代文明中的砖石建筑砖石建筑材料在古代文明中被广泛应用。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砖石来建造房屋、城墙和陵墓等建筑。
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它们由巨大的砖石块堆砌而成,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不倒。
除了古埃及,其他古代文明如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也采用了砖石建筑材料。
古希腊的神庙和斯巴达的城墙,古罗马的大剧院和浴场,还有中国的长城和古代宫殿,这些建筑都离不开砖石的运用。
砖石建筑材料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砖石建筑材料在制作工艺和种类上也有了迅猛的发展。
古代的砖石多为手工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而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兴起,砖石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种类也更加丰富。
目前常见的砖石种类有砖块砖、空心砖、加气砖等多种。
二、砖石建筑材料的现代应用住宅建筑中的砖石材料砖石建筑材料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砖块砖和空心砖是常见的选材,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性能,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舒适度。
同时,砖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建筑更加牢固坚固。
在中国,砖石住宅常见于市区中的老式小区和传统民居中。
商业建筑中的砖石材料砖石建筑材料在商业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常常选用砖石作为外墙装饰材料,砖石纹理和颜色的多样性可以赋予建筑丰富的外观效果。
此外,砖石的耐火性能也使得它成为商业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文化遗产修缮中的砖石材料砖石建筑材料在文化遗产修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多古建筑和历史遗迹都采用了砖石结构,维护其原貌需要使用相同的砖石材料进行修缮。
修缮时,工匠们需要根据传统工艺,手工打磨和拼接砖石,以保持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砖石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和工艺的不断进步,砖石建筑材料在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古代房屋与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房屋与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构造技术为后世所称道。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充分利用当时的建筑材料,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房屋的特点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
一、中国古代房屋的特点中国古代房屋以木结构为主,通常采用悬山式结构,即柱梁和梁柱相叠,通过建筑技术的巧妙运用,使房屋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此外,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对称美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的建筑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使用的建筑材料1. 木材:木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中国古代人民从山林中采伐整理木材,用于房屋的结构和装饰。
常见的木材有松木、柏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纹理清晰,材质坚实,常用于梁柱的制作。
2. 砖瓦:砖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常用材料。
它们通常用于围墙和屋顶的建造。
古代中国人用泥土制成砖块,然后晒干或烧制而成。
砖瓦的制作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中。
3. 石材:石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它们常用于寺庙、陵墓和城墙等建筑物。
中国古代人民从山中采石,经过切割和雕刻后,用于建筑的外立面和装饰部分。
常见的石材有大理石、花岗岩和青石等。
4. 泥土:泥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填充材料。
古代中国人用泥土从地中取出,进行整理后,用于房屋的墙体和地面的铺设。
泥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潮性能,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1.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位于北京。
它采用了典型的悬山式建筑结构,实现了建筑、山水和植物的和谐统一。
颐和园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瓦和石材。
2. 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的代表,位于北京。
它是世界最大的木质建筑群,采用了精湛的建筑技术和雄伟的布局设计。
故宫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瓦和石材。
3. 泰山:泰山是中国古代五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抗震性强; 而且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其缺点是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蛀、不耐腐蚀。
8、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9、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11、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
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
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
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12、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
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
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
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
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24、写出五种中国古建筑屋顶名称,并绘制立面简图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图略。
25、什么是斗拱?有何作用?(15分)答题要点: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⑥装饰作用。
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⑧模数作用。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27、简述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嵩岳寺塔是密檐式塔,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
十五层,高40米。
底层转角用八边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
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突曲线,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良好配合,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
、28、《营造法式》及其成就《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29、宋代建筑的主要特点㈠、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
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
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㈢、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
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
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㈤、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
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30、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31、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
结构技术成就:①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
②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
③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
④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
⑤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
⑥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
33、中国古代建筑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特点儒家和道家——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长出一般的气质。
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手法主要有:⑴. 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⑵.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⑶. 整治环境——不一味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⑷. 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36、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里坊制㈡、建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㈢、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㈣、木构件标准化。
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
㈤、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设专门掌管建筑设计、施工的职务,称“都料”。
㈥、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
㈦、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38、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40、明代建筑的主要特点㈠、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㈣、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㈦、明代家具文明于世。
43、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总体布局:①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②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③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建筑特点:①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的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②采用了宏大的规模,占地72万平米,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大约12000~13000间房子,现存9000多间.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米,远超西方广场的规模.③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④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⑤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3,5,7,9.内廷,阴,2,4,6,8,10).另外,四象,"四灵之地".东西十二宫,"十二星宿".乾清宫――天,坤宁宫――地,等等.⑥运用了其它的艺术手段.雕刻,绘画,文学等.44、简要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特色(15分)答题要点:皇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1.规模宏大,遵循“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划分景区,各个景区各有特点但相互呼应,并通过游线连成整体。
3. 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4.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5.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丰富的轮廊线,“山之眉目,当在开面之处” 。
“园中园”——内向、封闭。
园林多层次。
3.私家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大致分为:第一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园中空间与景物的布置也宜主次分明,而不宜平均分布,这种对比手法是一般园林所普遍采用的。
对景是园林造景中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