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十年真题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十年真题

2000年——2010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 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2.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3. 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4.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

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

5.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的生产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持续土地利用及环境管理、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

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基础是土壤肥力。

6. 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7.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8. 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9.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0.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11.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12. 冻土: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13. 成土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碎屑,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

14. 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起始于风暴潮线,下界是波浪作用下界、亦即波浪扰动海底泥沙的下限处。

15.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

16. 地壳河流阶段:17. 持水性:是指每单位重量的干纤维所吸收的水分。

(完整word版)(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完整word版)(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自然地理专业课试题及复试

自然地理专业课试题及复试

1999年一、名词解释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二、简答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三、论述题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000年一、名词解释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二、简答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5、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三、论述1、距离说明小气候的形成2、试述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3、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陕西师大2000自然地理1.简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2.举例说明气候的形成?3.简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4.简述洪积扇的特点?5.试述岩渍地貌的发育过程?6.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7.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001年一、简述1、岩石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点2、海陆水分循环3、流水作用4、土壤剖面的基本分层(发生层)及主要特征5、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二、论述1、什么是季风?试述东亚季风的主要形成原因?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可举例来说明)3、根据流水侵蚀原理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河地貌的形成原因(河什么地貌我也看不清楚)陕西师大2001自然地理1.岩石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2.什么叫季风?大的地貌单元对其有何影响?3.简述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4.流水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5.黄土有何特性?黄土地貌的形成?6.简述土壤剖面的特点7.简述生态系统8.什么叫自然地理景观?举例说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2002年1、什么是地域分异?2、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3、沟间地貌的发育过程?4、生态因子下生物之间的关系?5、简答天然土壤分几层?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003年1、自然带分布和地球形状的关系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5、论述河流的补给形式陕西师范大学2004 自然地理试卷1、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注意举例画图。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1、溶沟和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和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真题2000-2011兰州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0X5)河流平衡剖面西太平洋暖池西伯利亚高压新仙女木事件大陆架大洋环流领海基线南海季风褐土Holocene二、回答下列问题(5X6)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四、论述题(1X20)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真题2000-2011兰州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0X5)河流平衡剖面西太平洋暖池西伯利亚高压新仙女木事件大陆架大洋环流领海基线南海季风褐土Holocene二、回答下列问题(5X6)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四、论述题(1X20)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师大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师大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0)2002年自然地理学一. 简答题(54)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6)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二.论述题(46)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15)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8)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一. 简答题(67)1. 中国的气候特征。

9)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9)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

6)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9)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

4)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

9)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

8)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9)二. 论述题(33)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18)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2003年自然地理学一.简答题(82)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12)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二.论述题(68分)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聊城大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 01 陆面过程与区域环境效应 02 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 03 环境规划与评价初试: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21 人文地理学④812 自然地理学复试:环境学概论与自然资源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地理②世界地理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版《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2010 聊城大学(612)一、名词解释1、 人文地理学2、 白兰士3、 文化景观4、 城市体系5、 农业区位论6、 工业区位论7、 旅游客源地8、 海权论二、简答题1、 简述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新特点2、 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3、 简述文化景观的构成4、 简述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5、 简述人口迁移的类型6、 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三、综合论述题1、 简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 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2009 聊城大学(612)一、名词解释1、 城市化2、 李特尔3、 人口迁移4、 城市5、 中心地学说6、 文化扩散7、 旅游目的地8、 心脏地带论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阶段2、 简述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3、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简述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5、 简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简述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三、综合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与本土化2、 运用人地关系理论,谈谈你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西南大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参考范围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经济地理》(修订四版)李振泉、杨万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世界经济地理》 陈才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705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