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试题: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就叫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不能继续溶解,因此这时食盐水的质量仍然是20g。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点评: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是解答本题关健,饱和溶液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能溶解其它溶质。

2.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与的性质有关。

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正是利用的性质。

【答案】溶质和溶剂油脂易溶解在汽油中【解析】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性质,又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另外还会受到外界的温度、大气压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

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中的性质。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点评: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3.用“不变”、“增加”、“减少”填空:溶液有一饱和KNO3后,溶液质量。

(1)在一定温度下,向其中加少量KNO3(2)向其中加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答案】(1)不变(2)不变增加(3)减少减少【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该种溶质不会继续溶解的溶液,所以,加少量溶质后,溶质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

(2)饱和溶液中加入水,溶剂的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溶液的质量也会增加。

(3)当温度不变时,蒸发饱和溶液,由于水的减少,溶质会有析出,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 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 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故错误;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等,故正确;C、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影响;故错误;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故错误;故答案为B.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t 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C .降低温度至10℃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00%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详解】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参考答案1.D 解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食盐、蔗糖、味精都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

2.A 解析: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3.D 解析:某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A错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错误;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C错误,D正确。

4.B 解析: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试管内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U形管内的水面左右等高。

5.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蒸馏水虽然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A错误;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错误。

6.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温度。

7.C 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6 g/(36 g+100 g)×100%≠36%,所以C错误;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向该饱和溶液中加水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D正确。

8.C 解析:根据题意知,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因此,145.8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45.8 g硝酸钾,C错误。

9.B10.A 解析:加入一定量的水,两瓶溶液都被稀释,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不会继续溶解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会继续溶解晶体;略降低温度,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此温度下,蒸发少量水,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例题解析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物质的溶解性》例题解析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例1: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 ℃有晶体析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质量减小B .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C .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剖析:原溶液为t ℃时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由于溶剂减少,因此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A 正确;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D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剂质量不变B .溶质质量增加C .溶液浓度不变D .溶解度增大剖析:将生石灰(CaO )放入石灰水中,CaO 与溶剂水反应:CaO +H 2O=== Ca (OH )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答案 C例3.把3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73g 蒸干,得到23g 硝酸钾。

计算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73-23=50(g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 (46)g (1005023=⨯答:略。

例4.把1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150g ,蒸发掉30g 水后再降到10℃,有多少g 硝酸钾晶体析出?解:查KNO 310℃时的溶解度是20g设30g 水中可溶解KNO 3gx 100:20=30:x x =g 61003020=⨯答:略。

例5.20℃时100 g 25%的A 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去15 g 水,有4 g A 物质析出,A 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多少?解:在100g25%的溶液中有A 物质的质量=100×25%=25g水的质量=100-25=75(g ) A 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g (35)g (1006021==答:略。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溶解性同步训练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B.在20 ℃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C.在20 ℃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D.在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解析】选D。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条件: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单位是g)可知:A少了温度;B没指明是否饱和;C中没指明100 g溶剂。

故选D。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析】选B。

溶解度表示了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A正确;溶解度表示的是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但不能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B不正确;溶解度是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能够表示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限量,C正确;对于饱和溶液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故溶解度越大,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D 正确。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得到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的下列方法是( )A.过滤B.蒸发溶剂C.降温结晶D.蒸馏【解析】选C。

过滤只能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A方法不可;将溶液蒸发,仍得到含食盐的硝酸钾,B方法不可;降温结晶,即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因氯化钠的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析出的晶体可视为纯净的硝酸钾,C方法可以;蒸馏时,固体仍将剩余在母液中,不可能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D方法不可。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 将2.5g硼酸在20℃时溶于5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2.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 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3.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B的最大B.欲使t2时分置于两个容器中的A,B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至t3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溶质的质量A 大于BC.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欲使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采取加A的方法4.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有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B.杯中一定有固体甲而不一定有固体乙C.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D.甲和乙的两种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5.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蔗糖水B. 牛奶C. 米粥D. 豆浆6.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7. 对“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6g硝酸钾B.100g硝酸钾溶液溶解有16g硝酸钾C.将16g硝酸钾溶解于84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4:2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8.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9. 某同学在煮鸡蛋汤多加了食盐,汤太“咸”了,要使汤变“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汤倒去一半B.继续加热C.向汤里再加鸡蛋D.向汤里加盐10.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章节测试习题(7)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章节测试习题(7)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答题】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盘。

【答案】右【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答案为右。

【答题】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_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B.天平没有调零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D.游码未归零【答案】C【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天平在使用前应先把托盘下的垫圈取下,不然会出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

故选C。

【答题】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______水(填序号)。

A.12.5mLB.50 mLC.100 mLD.112.5mL【答案】B【分析】根据表格中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去计算【解答】从表格数据中得到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170g,所以溶解大约87.5g的硝酸钾用水量≈≈51mL。

故选B。

【答题】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______。

【答案】转移固体【分析】根据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各种用途去分析。

【解答】当过滤结束后,含需要把滤纸上的晶体取下来放到其它容器中,此时就要用到玻璃棒,故答案为:转移固体。

【答题】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因晶体易溶于水,洗涤用水越少,晶体质量损失越小【分析】洗涤可溶性物质时应该用少量水去洗涤。

【解答】过滤结束后还需要把晶体表面的离子洗去,但洗涤时不能用水太多,因为此晶体是可溶性的,若用水太多,会损失的晶体较多,故答案为;因为晶体易溶于水,洗涤晶体时用水越少,晶体损失越少。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D. 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3. ( 2分)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 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 ( 2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6. ( 2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 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 ( 2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8. ( 2分) 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把20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0. ( 3分)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 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C.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 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 ( 3分)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温度升高可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后变成饱和溶液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2. ( 3分)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素质与能力训练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课堂自我评价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液质量不变 D.有KNO3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不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只要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肯定不析出晶体
6.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
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7.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

在60℃时,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
的质量分数是()
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二、填空题
1.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2.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
..: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
⑴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再;
⑵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
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
⑷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⑴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 g溶质
形成不饱和溶液。

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⑵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克水,A点
的溶解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B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⑶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⑷若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至℃;增加溶质g
和。

三、简答题
1.夏天来临,同学们又可以畅饮汽水了。

在购买和贮存玻璃瓶汽水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不要在阳光下曝晒;(2)不要长时间贮藏在冰箱的冷冻室里。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

四、计算题
1.一定温度下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分成两份,一份等温蒸发10g水,得0.5g晶体;
另一份等温蒸发12.5g水得1.5g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多少
第三节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
2.⑴C , A ⑵B ⑶A ⑷C
3.⑴表示该物质在t2℃时,每100g溶剂和S2 g溶质形成饱和溶液。

W(B)==[S2/(100+S2)]×100%
⑵不变,前者大。

⑶减小。

⑷t1;S2-S1 蒸发溶剂。

三、筒答题
1.(1)在阳光照射下,瓶内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从汽水中逸出,瓶内的压强骤增,
导致玻璃瓶爆裂;(2)冷冻时间过长,汽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使玻璃瓶破裂。

四、计算题:
1. 4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