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湿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可行性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探究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工湿地的建设与运行状况进行探究,分析了人工湿地在生态环境修复和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为农村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生态工程技术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对农田、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了严峻的污染。

传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通常接受化学方法,但其处理效果和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

本文旨在探究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二、人工湿地处理原理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处理和净化水体的一种技术。

湿地植物通过吸纳、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净化效果。

同时,湿地内的微生物也参与了废水处理过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并缩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

三、人工湿地的建设与运行1. 基本构造人工湿地通常由进水区、过渡区和排水区组成。

进水区用于接收农村生活污水,过渡区则是处理污水的关键部分,包括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区域,排水区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

2. 植物选择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与植物的选择密切相关。

植物的根系能提供较大的表面积,增加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可以吸纳水体中的养分。

常见的湿地植物有芦苇、菖蒲等。

3. 运行管理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是保证其处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湿地内的积水植物和杂草,保证湿地通畅性。

同时,需要适时添加适量的养分和微生物剂,维护湿地内的生态平衡。

四、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本探究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工湿地的建设与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人工湿地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人工湿地在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人工湿地在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1 4 8 ・
科 技的适用性分析
王 炳
( 山东省青州市美陵污水净化有限公 司 , 山东 青 州 2 6 2 5 0 1 )
摘 要: 通过论述农村 生活污水的排 放特征 、 人工湿地的特殊 实用I l 生 等 问题 , 总结了人 工湿地这一 处理 方法的特 点, 并进行 了工程 实
农村 生活污水包括洗衣洗菜 、 洗浴等 生活洗 涤水及 冲厕 水阎 , 具 图 1 。 有污水排 放点分散 、 污水 量变化大 ( 日均 污水量约 为几 十吨至几 百 3 . 3 设计参数 吨) 、 污染物浓度变化大 、 含 有一定 量的 N和 P而可生化性好 等基本 设计参数见表 1 。 特点。 系统 进水 水质 C O D e r低 于 2 5 0 m g / L时 , 出水可达 到《 城镇 污 2人工湿地对农村 污水 的适用性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 中二级标 准。 2 . 1 人工湿地组合形式多样 3 . 4经济指标 从工程设计 的角度 出发 , 按 照布水及 水在系统中流动方式不同 按上 述工艺 , 概算工 程总投资 约 5 5万元 , 运行费 用为 0 . 3 ~ 0 . 4 划分为表面流人工湿 地( 慢速渗滤 、 快速渗滤 、 地表漫流等 ) 、 潜流人 元 / t 水, 需要专人不 定期维护 , 具体工作 为 : 清理运送栅 渣 、 管理水 工湿地 ( 水平潜 流 、 垂直潜 流等 ) , 需要根据 当地环境和 自然 条件现 生植物等。 状、 经济承受能力 、 排水标 准等条件 因地制 宜进行工艺组合 , 可采用 4 结 论 水解 酸化与人工湿地 、 一级强化 与人工湿地等组合工艺 , 保 证达到 除需要对 污染特别严 重的水源进行 相应 的预处理 后使用 本工 处理 目标 。 艺外 , 从 国 内外各地 的应用实 践证明 , 人 工湿地 的运行 是稳定 的 , 2 . 2 人 工湿地低温下运行也可靠 对于农村小规模 、 轻污染 的分 散水 源非常可行 。如果能在青州市 的 在北方地 区, 冬 季气温较低 , 湿地植物易出现休眠现象 , 根 系微 广大农村 乡镇区域推广 , 必将为完成青州 市环 保工作 目标 、 建设美 生物代谢减缓 。 但只要选择好适当的植物群 , 做好保温工作 , 完全可 丽青州做出突出贡献 。 以保证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 具体设计时应根据标准冻深确定湿地 参考文献 单 元深度 , 此外注意就地取材 、 采取覆盖 晒干后的湿地植 物以及稻 【 1 】 崔玉波 , 韩相奎 , 宋铁红. 潜流人 工湿地 污水 处理技 术的效能 与设 草作为保温材料 , 可保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稳定 计f J 1 . 环境科 学动 态, 2 0 0 3 ( 2 ) : 2 3 - 2 5 . 2 . 3人工湿地经济指标优 良 [ 2 】 高廷耀, 顾 国维, 周琪 . 水 污染控 制工程】 【 M】 . 北京: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人工湿地建设 简单 、 基建投 资低 , 吨水 建设投 资约为二级 污水 ( 第三版) . 2 0 0 7 . 7 . 处理厂的 1 / 3 ~ 1 / 4 。常规污水处理 系统需加入多种化学药 剂 , 而人工 『 3 ] H a m J H,Y o o n C G ,J e o n J H ,e t 1.F a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a c o n ~ 湿地系统中只需 1  ̄ 2 名人 员做好 日常维 护 ,与同等规模污水处理 s t r u c t e d we l t a n d a n d wa s t e w a t e r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p o n d s y s t e m a s 设施相 比, 其运行费只需 后者的 1 4 左右 。 / s e w a g e r e c l a m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r e u s e i n a d e c e n t r a l i s e d 2 . 4人工湿地建设可 就势而建 r u r a l a r e a [ J 1 . Wa t e r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7 , 5 5 ( 1 / 2 ) : 5 0 3 — 5 1 1 . 农村有大量的 自然形成 的区域性植物群落 , 就势而建可节约大 [ 4 ] S o l a n o M L ,S o i f a n 0 P ,C i i f a M P .C o n s t r u c t e d w e l t a n d s a s a 量建设费用 , 且可 以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 同步产生 良好的社会 和环 s u s t a i n a b l e s o l u t i o n f o r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n s m a l l v i l l a g e s [ J 1 . 境效益 。 B i o s y s t e ms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4 , 8 7 ( 1 ) :1 0 9 一 l 1 8 . 3建议设计流程及参数 【 5 1 柳君侠 , 李明 月. 浅谈人 工湿地在我 国农村污水 处理 中的研 究及 目前已有很多村镇级 的污水处理厂 , 其规模 小 、 数量 多 , 可参照 应用现状[ J ] . 环境科学, 2 0 1 0 ( 2 ) :6 4 — 6 5 . 实例也很多 。建议 具体设计参数如下 : [ 6 】 高洋, 刘 东心. 现代 给 水新技 术 的应 用【 J 】 . 黑龙 江科 技信 息, 2 0 0 8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成本高、技术要求较高,难以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手段,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及其效果。

一、人工湿地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构造湿地,通过模拟湿地自然过程,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生物组织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污水进行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它可分为水表人工湿地和地下人工湿地两大类。

水表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而地下人工湿地则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

二、1. 生活污水的分流与收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来源较为集中,往往存在家庭群集化的状况,因此分流与收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前提。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通过引导管道的设置,将生活污水进行分流与收集。

有效地实现了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了便利。

2. 植物净化与氮磷去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核心是通过植物的吸附与化学活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和去除。

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人工湿地的植被通常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适应性的湿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等。

这些植物通过吸纳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将有害氮磷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

这一方面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净化,另一方面为农田施肥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

3. 土壤过滤与中和调整人工湿地中的土壤和填料层具有过滤和中和调整作用。

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湿地的土壤层过滤,有效地去除了其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部分有机物质。

同时,土壤层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和中和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这一环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方面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对人工湿地的应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具有以下优势:1. 成本低廉:相对于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投资和运维成本都较低,更适合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

《2024年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范文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高效率、生态友好的特点,逐渐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就其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人工湿地某城市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污水问题,引入了人工湿地技术,将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引入湿地系统。

该人工湿地采用自然—生物复合处理工艺,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经过人工湿地的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某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的限制,传统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普及。

当地政府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建设了多个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有效降低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三、常见问题探讨1.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设计时需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和植物种类。

同时,要合理设计湿地基质、水力条件等,以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平衡。

在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湿地的维护与管理人工湿地需要定期维护与管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

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杂草、修剪植物、更换失效基质等。

同时,需对湿地系统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处理效果和水质变化情况。

管理方面,需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管理措施和运行经费等,确保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3. 湿地处理效果的评估与提升为确保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需定期对湿地系统进行评估。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处理技术,近年来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该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底泥等自然元素,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重作用机制,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净化。

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为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土地资源有限以及人口分布较散,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难以覆盖,这就决定了采用低成本、易维护的人工湿地技术愈发重要。

该技术关键在于设定合适的湿地布局与植物选择,以便最大化其对污水的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通常分为表面流湿地和地下流湿地两大类。

表面流湿地是指污水在湿地表面上流动,湿地植物在水面上生长,通过植物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该系统容易维护,适合植物生长,能够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

地下流湿地则是污水通过填充介质中的土壤层下渗,经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

这类系统在减少异味和防止苍蝇滋生方面具有优势。

选择合适的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吸收水中营养物质,还能通过根系分泌物质促进微生物生长。

常用的植物包括芦苇、蒲公英、香蒲等,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速,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湿地之中。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存活于变化较大的水位条件下,还具备较强的水体净化能力。

人工湿地技术的净化机制主要包括沉淀、吸附、分解和植物吸收等多个环节。

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首先会由于水流速度减缓而导致悬浮物沉淀,这一过程有效降低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浓度。

其后,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过程,如对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去除,这些微生物主要依赖植物释放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

此外,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进一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人工湿地技术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例如,在温暖季节,植物快速生长,有助于加速水体净化。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CW)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环境,通过综合利用湿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环境友好技术。

近年来,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人工湿地的优势人工湿地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友好: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对环境的干扰较小;2)低能耗:人工湿地对能源的需求较低,具有节能的优势;3)成本低:相较于其他处理方法,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泥炭湿地:泥炭湿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

泥炭湿地具有较高的水环境净化能力,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而且,泥炭湿地的植物根系能够提供丰富的活性菌群,增强生物降解能力。

2)人工湿地组合系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湿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整、协同工作的湿地处理系统。

这种组合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湿地各自的优势,包括水力湿地、浮萍湿地、沉积湿地等,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3)人工湿地与微生物共生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湿地与微生物共生技术,能够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人工湿地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

四、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分析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分析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围绕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人工湿地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然后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机理。

接着列举了一些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并总结了其优势。

在展望了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强调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湿地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分析、机理、案例、优势、前景、成果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暂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生活、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这些污水大多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表水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该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案例,可以为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提供可行的方案,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优势,为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中的效果和优势。

具体包括了人工湿地技术的概述、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分析、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机理、应用案例及其优势等内容。

研究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向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24年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范文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物理化学过程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和基质的过滤等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实施。

因此,研究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然后,收集农村生活污水样品,分析其水质指标。

接着,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实地监测,评估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最后,运用数学模型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进行定量分析。

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1.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

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其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5)等指标均有显著降低。

2. 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同样显著。

通过湿地基质的吸附、微生物的固定化氮以及植物吸收等多种作用,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含量。

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 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通过湿地环境的自然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的竞争、捕食等作用,有效降低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这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工湿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可行性
发表时间:2010-07-22T17:32:25.53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3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张惠仪
[导读] 横沥镇和万顷沙镇属农村地区,95%以上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河涌。

张惠仪(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环境监测中心)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江河湖泊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建设。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0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建设。

搞好农村污水、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已纳入政府工作范围。

自2008年初开始,广州市南沙区在红湖、红港等几个自然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成效明显,现从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入手,通过研究红湖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分析讨论人工湿地在该地区广泛推广的前景。

1 广州市南沙区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困难
横沥镇和万顷沙镇属农村地区,95%以上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河涌。

据调查,在几个人口居住较集中的红湖村、红港村、珠江管理区,附近河涌水体CODMn、BOD5、总磷等水质指标均超标0.5~1.6倍,水体已没有纳污容量。

横沥镇和万顷沙镇为典型的河网地带,农民大多沿河涌小范围聚居,在该区域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及建设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难以实施。

2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湖村人工湿地应用效果分析
2.1 工程概况
红湖村背面为十一涌,西面为洪奇沥水道,东面和南面为农田。

该村常住人口828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50m3/d。

该村建设两条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收集范围的水量约占全村总水量的2/3,即160 m3/d。

该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湿地长度为50米、宽度1.5米,二期工程湿地长度为60米、宽为1.5米。

湿地下层铺填鹅卵石等大孔隙填料,中层铺粗沙,上层铺填细沙,并种植芦苇、菖蒲、美人蕉等根系发达的挺水植物。

处理工艺路线如下:
用户→管网→化粪池→整体净化池→人工湿地→沉淀系统→人工湿地→出水
2.2 工艺处理效果
2008年4月和2008年7月22日分别对该村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CODCr的处理效率可以达到47%以上,对于排放浓度不高的农村生活污水,其处理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要求。

可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上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

3 广州市南沙区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人工湿地系统的条件
3.1 政策要求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治理资金短缺和对农村水体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江河湖泊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在2006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搞好农村污水…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已纳入政府工作范围。

3.2 技术准备目前已启动了红湖村、红港村、新兴村等多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试点,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红湖村现状运行的情况分析,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具有技术可行性的。

3.3 经济适应性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63.45亿元,同比增长16.09%,经济总量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3位;全区财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9.32亿元,同比增长33.75%,税收总额90.69亿元,增长17.17%。

因此,从整体经济实力上讲,在该地区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是有经济保障的。

此外,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湿地措施较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费用低。

一般对于一个日处理1万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投资约1500万元左右,年运行费用约150~200万元,详见表3。

因此在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就算建得起也运行不起。

而据有关资料显示,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生活污水处理厂的10%~50%,非常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4 结语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兴起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

我国自“七五”时期开始对人工湿地的研究,由于人工湿地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南沙区在工艺推广过程中可以广泛吸取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适合本地需要的技术形势。

因此,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

从经济角度分析,广州市南沙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为该项目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通过现有红湖村等试点工程的运行效果分析,其应用与推广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