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收入增加的结构性分析

合集下载

税收财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税收财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税收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我国税收收入的结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二、税收收入概况1.税收收入总量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总量持续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以下为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总量情况:年份税收收入(万亿元)2015年 11.062016年 11.662017年 12.202018年 13.312019年 13.902.税收收入结构我国税收收入主要由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组成。

以下为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结构情况:年份增值税占比企业所得税占比个人所得税占比消费税占比关税占比2015年 49.3% 22.5% 14.7% 4.5% 4.3%2016年 49.5% 22.3% 15.0% 4.5% 4.1%2017年 50.0% 21.8% 14.8% 4.5% 4.0%2018年 50.1% 21.5% 15.0% 4.5% 3.8%2019年 50.3% 21.3% 15.1% 4.5% 3.7%三、税收收入发展趋势1.税收收入增长趋势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税收收入总量逐年增长,其中增值税占比最大,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税收收入结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增值税占比逐渐上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比相对稳定。

这表明我国税收政策逐步向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税负。

(2)消费税和关税占比逐年下降,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

四、税收收入存在的问题1.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虽然我国税收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完全匹配。

部分原因是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税收收入结构不合理我国税收收入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增值税占比过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比相对较低。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
此外,我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也存 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促进地区经 济发展,各级政府在税收政策上进行 了大量的区域性优惠安排。然而,这 种做法容易导致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和 区域差距的扩大
当前我国税制结构的特点
(3) 税收征管能力有待提 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水 平不断提高,但在征管能力 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 面,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 口众多,加之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较大,给税收征管工作 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实现信 息化、数字化征管,征管效 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202X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
部门:XXX 汇报人:xxx
-
目录
CONTENTS
01 税制结构的发展历程 02 当前我国税制结构的特点
03 我国未来税制结构改革的方向
04 结论
构成,即各 种税类的分布、地位和 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税制结构是一个国家税 收制度设计的基础,它 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一 个国家的政治、经济、 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
我国未来税制结构改革的方向
(2) 清理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规范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我国应 全面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对特定行 业、特定地区的优惠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防止 滥用现象 对确需保留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和整合 :提高政策效应
然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 优化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应 逐步调整税制结构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逐步提高直接税比 重、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和完善税收征管 体系等措施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

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国家的税收收入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是一个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因此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预测我国未来的税收状况,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收入,GDP,物价水平,财政支出一、文献综述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万泽霖,金伊辰(2011)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三个指标,根据1978-2002年数据拟合出了关于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模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静(2006),选择以下指标做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农业生产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国内生产总值(x8t)、财政支出总量,税收收入,得出了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与税收收入呈正相关,国内生产总总值与税收收入呈负相关的结论。

西南财经大学高珊珊,陆琪(2011)也是通过GDP,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三个指标建立模型,得出结论:国家应该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基础,合理进行财政支出。

价格对总体税收的影响只是通过对个别税种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具有明显通货膨胀迹象的情况下, 有必要通过提高个别税种的税率或者开征临时性税种以消除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西南财经大学欧阳若澜、杨洁茹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应实行结构性减税, 结合推进税制改革, 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 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从而对税收形成良性的影响。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本文将从影响税收收入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税收收入增长的经济模型,分析对税收增长的显著影响因素,并结合分析的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税收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理论背景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经济增长决定税收收入的增长。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的税收结构,包括主要税种、税收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随后,文章将分析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税收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质量。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研究税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包括税收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国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揭示税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启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国的税收结构概述中国的税收结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体系,其设计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中国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等。

这些税种在税收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增值税是中国税收体系中的一大支柱,主要对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征税,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企业所得税主要针对企业盈利进行征税,对于调节企业利润、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所得税则是对个人收入进行征税,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或服务征收的税种,通过调节消费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关系。

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旨在保护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其他税种,如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以满足不同的税收需求。

总体而言,中国的税收结构具有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既注重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又兼顾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调节。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如何调整税收政策,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成为了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与税收政策调整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些有效的改革方案。

一、财政收入结构的现状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

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收入、财产收入等。

然而,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结构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其财政风险日益加大。

在土地财政的支撑下,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对土地的过分追逐,甚至盲目拓展规模,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的不稳定性。

因此,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二、税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税收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调整税收政策成为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的关键。

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大直接税的比重,减少间接税的比重。

由于间接税征收更容易,许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增值税等方式提高税收收入,此举可能牺牲了正常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应在改革中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比重,以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其次,应推进地方税体系改革,加强地方税的自主权。

中国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弱,大部分税收收入均被中央政府占有,导致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控制能力不足。

通过加强地方税体系改革,扩大地方政府税收自主权,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此外,应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

非税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非税收入的来源多样化,容易造成政府财务的不透明和滥用的问题。

因此,增加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加强财政透明度,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税收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要实现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财政部201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18页word资料

财政部201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18页word资料

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税政司2019年2月)一、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一)税收增长的总体情况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亿元[①],比上年同期增长9.8%,同比增收5290.91亿元,增速比2019年的增速回落了9个百分点(2019年税收收入增长18.8%)。

(二)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1、税收总收入增速明显低于以前年度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9.8%,比以前年度大幅回落(2019年、2019年、2019年、2019年、2019年税收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19.1%、18.6%、33.7%和18.8%)。

2、单月税收收入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的税收增长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走势。

受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前5个月税收收入累计减收2490.82亿元。

从6月份开始,部分税种实现较快增长并逐月加快,带动了累计税收总收入从9月份开始实现增收。

全年各季度税收增幅分别为-10.3%、-2.36%、22.58%和42.7%。

注:12月单月增长率为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快报数。

3、增值税、所得税、进口税收等主体税种表现不佳由于上半年工业生产下滑、进口低迷、增值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税收三大主体税种增收额仅占税收总收入增收额的16.9%,大大低于2019年(75.6%),也明显低于历史上其他年份。

4、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税收增收的贡献达到了四成以上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和执行新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办法,使消费税收入大幅增长。

2009年,消费税成为增收最多的税种,占税收总增收额的41.4%。

5、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税收对税收增收的贡献显著提高2009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增收1155.51亿元,对税收总收入增长的贡献为21.8%,比上一年度增加11.5个百分点。

我国税收原因的增长解析

我国税收原因的增长解析

我国税收原因的增长解析作者:余骏雯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18期当前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值得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的税收收入增长率突增,税收收入进入空前高涨的阶段,分析税收收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便于采取相应对策,以发挥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税收收入增长因素分析经济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税收增长率。

影响税收増长的经济因素是多方面的。

1.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源泉。

2.财政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

3.物价水平由于税收的征收依据是现行价格,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提升会引起税收相应增加,但是价格对税收増长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

税负水平应该与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指标正相关,与经营者收入水平及物价水平相关。

4.税收政策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税制改革。

第一次是1983 年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制度,这次改革初步确立了企业所得税和产品税、增值税等流转税制度,税收收入增长较为平缓。

第二次是1994年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税收收入呈现跨越式的增长。

毋庸置疑,税制改革对税收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陡增215.42%。

税收收入与税收政策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税收政策对税收有不同的影响。

由此,可以从上述方面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

二、量中国税收、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研究的结论是:1.中国税收、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额四者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但四者之间有频繁的短期波动,而且这种短期波动向四者之间长期均衡状态转化的速度较慢,说明除中国税收、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额之间有相互作用以外,还有许多因素对税收产生冲击,使税收波动较大。

税收收入分析与评估

税收收入分析与评估

税收收入分析与评估摘要:税收收入是一个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对税收收入进行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税收收入的产生原因、构成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税收收入的产生原因分析税收收入的产生原因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节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1.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税基越宽,纳税人越多,税收收入自然会较高。

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以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

2.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税收收入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种税种的税率设置、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征收管理方式都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

政府应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合理设定税率,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以提高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 税收征管水平税收征管水平是保证税收收入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加强税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税务部门的服务水平和纳税人的合规自愿性,严格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以确保税收收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税收收入构成分析税收收入主要由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构成。

本节将对这两类税收的特点和主要构成进行分析。

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个人和企业按其所得、财产以及交易等直接纳税的税种。

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这类税种的特点是收入与纳税人直接相关,税率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财产状况进行差异化征收。

直接税的收入占比较小,但对财富分配产生较大影响。

2.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通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消费等环节以间接方式征收的税收。

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这类税种的特点是广泛征收,税率相对较低,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直接影响纳税人。

间接税收入占比较大,对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三、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税收收入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节将对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税政司 2009年2月) 一、2008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 (一)税收增长的总体情况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海关征收的进出口关税和船舶吨税,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财政及地税部门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以及办理的各种退税等,详见附后解释。

),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比增收8597.65亿元,增速比2007年的增速回落了14.9个百分点(2007年税收收入增长33.7%)。

(二)税收增长的特点 1、税收总收入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但全年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

2008年税收增速虽比2007年回落,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与2004年-2006年增速基本持平(2004年、2005年、 2006年税收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19.1%和18.6%),略高于2002年-2003年的增速(2002年、2003年税收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3.5%)。

2008年的税收增长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33.5%,增速与2007年的税收收入增速基本持平。

但下半年税收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同比仅增长3.2%,低于同期GDP和经济税源的增速。

2、单月税收收入增长逐月回落,特别是四季度以来连续负增长。

今年单月的税收收入总体上呈现逐渐回落态势(如图1所示)。

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出现连续负增长,并且跌幅逐月增大,10月份同比下降0.5%,11月份同比下降11%,12月份同比下降11.9%。

注:12月单月增长率为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快报数。

需要说明的是,5月份和6月份税收收入大幅回升,主要是这两个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集中入库带来的,如果扣除汇算清缴因素,5、6月份税收收入实际只增长15.6%和15.3%。

3、流转税、所得税仍为主要增收税种,但11月份开始出现减收 2008年,国内增值税增长16.3%,增收2526.67亿元,占税收收入总增收额8597.65亿元的29.4%。

企业所得税增长 27.3%,增收2393.8亿元,占增收总额的27.8%。

进口环节税收增长20.1%,增收1237.6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4.4%。

营业税增长 15.9%,增收1044.1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2.1%。

上述四税增收为税收增收总额贡献84个百分点左右。

但11月份以来,除营业税仍保持增长外,其余三个税种均出现减收,且跌幅逐月加大(如图1所示)。

国内增值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3%和3.6%,企业所得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2%和42.1%,进口环节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5和 49.1%,上述三税已经成为主要减收税种。

4、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全年唯一减收的税种 2008年各税种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1.2%,成为全年总体减收的唯一税种。

(三)上半年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8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33.5%,除了经济增长较快的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一次性特殊增收因素: 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2007年四季度或12月份应纳税款在2008年1月份入库,使企业所得税多增近2000亿元。

2、2007年下调出口退税率翘尾因素,使出口退税少退400亿元左右。

3、2007年5月底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上调,2008年前4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翘尾增收460亿元左右。

如果剔除特殊因素,2008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21.3%。

其中,企业所得税剔除汇算清缴等因素,上半年仅增长13.68%,低于同期工业企业利润20.9%的增速。

(四)下半年税收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1、相关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导致税收增速逐步回落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GDP增长9%,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伴随着GDP增速的逐步回落,与主体税种收入直接相关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进出口额等经济指标的增速逐渐回落,如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单月增速分别为8.2%、5.4%和5.7%,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9.7、 11.9、11.7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9%,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四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仅增长 4.3%。

导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税收等主体税种增速逐渐回落。

其他和税收直接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汽车销售量、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营业收入、证券交易量等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个人所得税、进口税收、营业税、契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增速回落或负增长。

2、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实施的减免税政策使税收增速进一步回落 除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等政策造成减收外,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若干项减税政策,先后3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税、下调个人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并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等,这些政策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减收,使税收增速进一步回落。

3、造成上半年税收快速增长的特殊因素下半年不复存在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2007年下调出口退税率和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翘尾等一次性特殊增收因素,在2008年下半年不复存在。

二、主体税种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原因 (一)国内增值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11月份以来出现负增长 2008年国内增值税收入17996.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与上年同期的增速低4.7个百分点。

扣除出口退税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是22.4%。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季度以来国内增值税收入增速逐月下滑,10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10.2%,11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同比下降2.3%,比上年同期的增速(24.8%)大幅降低了27个多百分点,12月国内增值税继续延续下降态势,同比下降 3.6%。

增值税的税基大体相当于工业增加值和商业的增加值。

国内增值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是工业增加值和居民消费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

国内增值税四季度以来逐月减速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需求减缓、工业产成品价格普遍下降、库存原材料价格较高等多重不利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下滑,10-12月各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2%、5.4%、5.7%,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9.7、11.9、11.7个百分点。

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7月份达到年度顶峰(23.3%)后逐月小幅回落,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已经回落到20.8%。

分行业看,2008年增值税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建材四大行业上。

这些行业增值税同比分别增长57.9%、49.7%、46.8%、36.4%,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加快42.3、6.7、2.1、4.9个百分点,实现增收额约占工业增值税总增收额的一半左右。

煤炭增值税加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品量价齐升,全年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2.8%,煤炭价格从2008年5月份直至三季度末持续飞速上涨,导致煤炭增值税累计收入快速增长。

不过,四季度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已经从7月份的最高点1000元/吨左右回落到12月份的570元/吨左右,导致煤炭增值税增速从8 月份的114.2%快速回落到12月份的6.7%。

机械设备增值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努力初见成效,机械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行业出口加快增长带动了工业增加值增长,全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和20.5%。

2008年增值税收入为负增长的行业为石油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成品油增值税2008年持续下降,全年同比下降35.4%,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涨幅高于成品油价格涨幅导致的炼油行业增值能力下降,很多炼油企业出现大量的留抵税款。

2008年有色金属增值税同比下降6.1%,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原因导致的行业增值能力下降,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从4月份开始回落,9月份开始大幅下跌。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少行业全年增值税收入虽然实现了增长,但9月份以来单月收入陆续出现减收,比如冶金、化工、纺织、电力、造纸等行业。

其中,冶金行业受到降价限产的不利影响,9-12月单月钢坯钢材增值税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2.7%、18.9%、43.3%、33.5%;化工行业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9-12月单月化工增值税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11.2%、18.6%、20%。

(二)国内消费税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但汽车消费税收入增速大幅回落 2008年国内消费税完成2567.80亿元,增收360.9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扣除退税的国内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是4.7%。

国内消费税收入全年基本保持平稳增长,但10月和11月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9%,12月国内消费税收入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7%。

分品目看,2008年消费税的主要增收品目依然集中在卷烟、汽车、成品油和酒上,这四品目消费税增收额约占消费税总增收额的95%。

其中,卷烟消费税增长20.1%,比上年增速(17.7%)略有增长;成品油消费税增长10.3%,与上年增速(12.4%)略有回落;酒类消费税增长6.1%,比上年增速(9.8%)回落了3.7个百分点;但汽车消费税增长不容乐观,2008年增长10.7%,比上年增速(27.9%)大幅回落了17.2个百分点。

消费税的税基是汽车、成品油、烟、酒等14类特定商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

消费税收入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原因是烟、酒、成品油等主要应税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仍然快速增长。

2008年1-10月份卷烟销售量同比增长 12.1%,11月份后受节日备货因素和扩大消费政策影响,销售量增速加快;全年汽、柴油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1.7%、14.1%。

汽车消费税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汽车销售状况持续低迷。

2008年乘用车产量、销量分别为673.77万辆和675.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9%和7.27%,增速为10年来新低,分别比上年回落16.35和14.41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低迷的原因:一是经济危机和股市低迷使居民财富大幅缩水,消费者购车能力下降;二是汽车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消费者预期用车成本增加,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三是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燃油价格较长时间持续高位、经济预期悲观以及实施国三排放标准等因素使汽车生产商被迫减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