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合集下载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学案--路云芝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学案--路云芝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引言分析1.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同时产生了洋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新的经济成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挤压的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的曲折发展历程。

从而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制作人:路云芝【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3.讨论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分析问题。
4.结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原因、影响等,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强调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及其影响。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针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想:
(1)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分析工具。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角色的立场,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郑观应年谱四
1872年,郑观应31岁。这一年郑观应接到了刚成立 的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邀请,担任总买办,年薪达 到一百万两白银。同年,受李鸿章的邀请开始帮忙 筹备上海织布局。此后,郑观应先后被李鸿章委任 担任上海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分局总办和轮船 招商局帮办等洋务职务。 问4: 郑观应服务的上海织布局属于洋务运动中的何 种企业?由参股可以看出这种企业是何种性质?除此 之外洋务运动还有哪种类型的企业?请举例说明
这一危机导致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 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约给英国商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郑观应年谱二
1858年,郑观应17岁。这一年科举不顺的郑观应 随叔父来到上海进入洋行当起了小买办。帮着洋 人从上海收购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产品,再把洋 人运来的洋布、洋油卖给本地的店铺。 问2:郑观应从事的“买办”是怎样一种职业? 洋人大量收购茶叶丝绸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洋 纱、洋布涌入中国导致什么现象产生?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郑观应年谱二
1 买办: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2 影响: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 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逐渐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3 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 解体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郑观应年谱二
经济结构的变动
外国资本 主义
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 或者复制
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郑观应年谱三
1860年,郑观应19岁。这一年郑观应听到了一个 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皇帝出逃到承德。一波未 平一波又起,1861年,一股来自南方的势力围困 了上海,周边的人们顿时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问3:1860年和1861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令郑观 应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当时清政府的处境怎样?清 政府试图怎样改变这样的处境的?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外商企业出现
英资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 于同治四年(1865) 创办于上海虹口。它 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 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 润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 至21%。
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 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 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⒈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⒉表现 ⒊影响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 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 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 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
洋 务 派 地 方 代 表 人 物
曾国藩
李鸿章
中央代表:奕訢
左宗棠
张之洞
2010年3月22日拍摄的由原江南造船厂厂区改建成 的世博浦西园区全景(上图)和2008年9月8日拍摄 的正在拆迁的原江南造船厂全景(下图)
江南制造总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 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 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 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 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到19世纪90年代,江 南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 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 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影响:
①消极: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受到冲击
②积极: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 4、实质:
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洋务运动
1、背景、原因: 清朝统治内忧外患 2、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根本目的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曾,李,左,张)
开始大规模 碰撞与交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
1、自然经济逐生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主要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2、表现:
①倾销市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②原料产地---→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不再是男耕女织 不再是自给自足
A.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 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哪一内容符合此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B.建立近代海军 D.创办京师同文馆
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 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C、受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刺激产生 D、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1、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 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北京(京师)同文馆
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馆学生计163人,其中 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O人 攻德语,33人攻算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 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法),12人攻化学,8人攻 生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军旗
4. 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 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 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失败 (1)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
6.积极意义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 1、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2、陈启沅在广东开设继昌隆缫丝厂
企业:3、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房
3、特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 ,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 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 不过721.5万元。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 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 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 救运动。 1、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 内忧外患的形势;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
纺织分离
纺纱、织布两种纺织业工序中,纱和布又可同时作为 独立商品。在近代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飞梭和珍妮机被 发明以来,纺和织的质与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19世纪70 年代,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农民经过仔细斟酌,发现买纱织布比自己纺纱织布成本低得 多,于是绝大多数农户开始放弃纺纱这道传统工序,而改用进口 洋纱织布。这一过程被称为“洋纱取代土纱”的过程。

必修二第9、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9、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我们从材料中可以 获取哪些信息?
土特产品出口在鸦片战争后迅速增加,中外 贸易额增长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 家的原料产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
【结论】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何种变化趋势?有哪些具体 表现? 棉纱进口,纺织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棉布进口,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土特产、原料大量出口 中外贸易额迅速增加
评价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A、封建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哪种经济成分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方向?
③影响
促进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近代化
请设想一下: 此后张謇的 个人前途将 是怎样?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意义: 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 (1)经济:新的生 产技术,新的生产 方式; 戊戌变法 (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 逐渐成长起来; ——开始救亡图存运动;
公车上书 谭嗣同就义
(3)思想: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
三、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进一步发展
①原因: A、辛亥革命影响 推翻专制统治,提高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B、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内: 外:
C、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②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四、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927----1936)
中 国 传 统 中 外 观 念 变 化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办近代 70~80 海军 年代
4、内容
活动
办近代 军工 办近代 民企
时间
目标
成果
安庆内军械所(曾) 江南制造总局(李) 福州船政局(左)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抵御 60年 自 外敌 强 镇压 代起 革命
70年 代起 求富: 资金、 运输等 巩固 海防
发昌机 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4、特点:
5. 影响: 加快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和中国革命的面貌
学以致用
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 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 )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 “内外交困”指的是( B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④西方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 A ①②④ C ③④ B ①③④ D ①②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抵御 60年 自 外敌 强 镇压 代起 革命
70年 代起 求富: 资金、 运输等
4、内容
活动
办近代 军工 办近代 民企
时间
目标
成果
安庆内军械所(曾) 江南制造总局(李) 福州船政局(左)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
抵御 60年 自 外敌 强 镇压 代起 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发生“三千年未 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
第起社9会课政治近、文代化中领域国的经变革济…结…构的变动
考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
,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受价本,明国天封令他建捐主献,义李压福明迫不甘压迫
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 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纷纷破产 ②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3.影响 ①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
(市第9场课近,代中劳国经动济结力构的,变动原(1) 料 等)
变动二、洋务运动兴起,洋务经济产生
什么是洋 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 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 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 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 自救运动。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 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詹天佑等30名赴 美留学儿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内容: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江天第9课南津近代制机中国造经器济总结制构的局造变动局(1) 左宗棠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第9课轮近汉代开中船阳国平经招济铁煤结商构厂矿的局变动(1)
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5、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2、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3、主张: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 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中体西用)
• 思考:近代中国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不是 从明朝中后期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而来的?(不是)
• 思考:那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是如何 产生的呢?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 思考:近代中国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不是 从明朝中后期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而来的?(不是)
• 思考:那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是如何 产生的呢?
2.早期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南海) 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
3.特点:
4.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市场、自由劳动力)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早期资本家)

4、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5、代表: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洋务经济
6、内容 建立近代海军
本质为封建经济,带

创立近代教育
有资本主义性质。
7、破产标志: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
动 8、破产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9、影响: 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 抵制了…瓦解了… 推动第了9课中近代国中国的经济近结代构的化变动进(1)程
2.早期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南海) 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
(机器生产)
3.特点:
4.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
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资的宝金昌少丝厂、一规家就模有小资本110万,接近
自主探究 1.原因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 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2.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大批农民与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 ②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3.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1.原因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 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2.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大批农民与手工业者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3.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1、“开辟市场”
洋纱
“纺”与“织”分离
并非 “男耕女织”
洋布
“织”与“耕”分离
2、“掠夺原料”
农产品商品化
并非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而没有变革中国落后的根源:腐朽的封建制
度。
(根本原因)
第二、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第三、洋务派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第四、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八、评价: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八、评价: 局限性
积极意义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八、评价:
局限性
纷纷破产 ②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3.影响 ①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1.原因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 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2.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大批农民与手工业者
(提示:应该从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入手—— 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等)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市场、自由劳动力)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早期资本家) 2.早期企业:
内容: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机器生产)
C.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六、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日本漫画中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第,9课北近洋代中水国经师济结全构军的变覆动(没1)
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后天畸形:
4.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内忧 外患
二、今目日的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材交料通分,购析买
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
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
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
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
根据材料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1、学习外国先进机器、技术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
上课了,
准备好了吗?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哪种类型的 经济?这种经济具有什么特征?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哪种类型的 经济?这种经济具有什么特征?
自然经济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哪种类型的 经济?这种经济具有什么特征?
西 方
洋 务 经 济 兴起
侵 略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1.原因
失败,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 的也不可能实现的。
积极意义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八来
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 的也不可能实现的。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积极意义 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主探究 1.原因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
2.表现
3.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自主探究 1.原因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 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2.表现
3.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中央 地方
曾国藩
奕訢
物派三 代、 表洋 人务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四、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