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2章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42

机械制图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42
(2) c'd'=CD ,c'd'//OX
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 的空间位置。
(3)B 点位于V 面内,yA=zB
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 的空间位置。
(4)两端点坐标E(20,8,5),F(5,18,20)
P17(1):已知CD 为正平线,CD=25mm,α=45°,作出直线
P23(1):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试完成正面投影 (b''c''//OZ )。
P23(2):以正平线AB 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 三角形ABC,并使C 点在V 面上。
提示:CD 交AB 于D , 则D 必在AB 上,由图 可得到ΔZCD ,又CD
40mm,可作直角三角
s'
a'
b'
a0' b0'
a0
a
b0
b
s
分析:空中小球A 在光线S 照射下在地
面上的落影,应是过
A 的一条与S 平行的 光线与地面( H 面)
的交点。
P15(1): 判别下列直线属于哪一类位置的直线。
侧平线
水平线
侧垂线
正垂线
倾斜线
P15(2): 写出立体上棱线的名称。试标记出三棱锥底面上与锥
顶S水平投影重影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三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把不可见点 的投影加上括号。
注意:判断可见性,只需判断重合的那面投影的可见性, 另外的两面投影不需判断。
P14(1):判别两点的相对位置。
B 在A 的(下、右、前)方。C 在D 的(上、左、后)方。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答案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答案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的能力。

而机械制图习题集则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一能力的重要辅助教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的答案,以供参考。

第一章:机械制图基础知识1. 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机械制图是通过图纸来描述和表达机械零件、装配体和工程结构的形状、尺寸、位置和工艺要求的技术手段。

- 机械制图的作用是传递设计意图、指导制造和检验、交流技术信息、保证质量和实现标准化。

2. 机械制图的分类- 工程制图: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工艺图等,用于工程设计和制造。

- 产品制图:包括产品外形图、装配图、零件图等,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

- 标准制图: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图,用于规范和统一。

3. 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和标注- 基本符号:如直线、圆弧、箭头等。

- 尺寸标注:如直线尺寸、圆直径、角度等。

- 表面质量标注:如光洁度、粗糙度等。

- 工艺标注:如切削、焊接、装配等。

第二章:机械制图的几何要素1. 直线和线段的绘制- 直线:用直尺和铅笔绘制,要求笔直、清晰。

- 线段:用直尺和尺子绘制,要求长度准确。

2. 圆的绘制- 通过圆心和半径绘制圆,可以使用圆规或者圆模板辅助。

- 圆弧的绘制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或者圆心角和半径来确定。

3. 弧线的绘制- 弧线是圆弧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圆心角和半径来确定。

- 弧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通过弧长和圆心角来确定。

第三章: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1. 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将物体投影到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上。

- 斜投影:将物体投影到与投影面不垂直的平面上。

2. 正投影的三视图- 正投影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 主视图:从物体的最主要一面观察并投影到垂直投影面上。

- 俯视图:从物体的上方观察并投影到垂直投影面上。

- 左视图:从物体的左侧观察并投影到垂直投影面上。

3. 斜投影的三视图- 斜投影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机械制图(第七版)习题集答案(只包含大部分)_图文

机械制图(第七版)习题集答案(只包含大部分)_图文
n b
b
与正垂面垂直的是正平线,由此可延伸,与铅垂面垂直的是水平线,与侧垂面垂
直的是侧平线。
*
15
2—8(3)求作与AB两点等距离的轨迹。
分析:到A、B两点距离相等 的点的轨迹是中垂面。
a’ a
b’ m’
m b
*
16
2-8(4)已知Δ ABC垂直Δ DEF,作出Δ ABC的水平投影。
l’
e’
b’ m’
以C点轨迹是AB的中垂面;
2、过AB中点K作平面K12垂直
于AB;
a
3、求直线DE与平面K12的交
c’ d’
1’ 2
d
c
e
点。
k
1
b
*
19
2-10(1)过K点作一直线KL与平面ABC平行, f’
与直线EF相交。
b’
分析:(1)过一点
l’
作平面的平行线有无
数条,其轨迹是与已 e’
k’
c’
a’
知平面平行的平面; (2)作直线EF与轨
a’
b’
e’
d’
a0’
b0’
Xd
a0
f’ O
e
a
b0
a01
e1
b01
b
f f1
a1
*
b1
33
3-3(2)作△ABC外接圆圆心K的投影。 b’
a’ X
b
c’ O
c
a
分析:要作△ABC外接圆圆心K的投影。实际上只要在△ABC内作出其任意两条边
的中垂线,其交点就是△ABC外接圆的圆心K。因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此三角
b’
c’ k’
20 a’ c

机械制图答案_江西出版社出版_第2章习题指导

机械制图答案_江西出版社出版_第2章习题指导

2-46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7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8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9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0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1 用三面共点法求两平面的交线。
2-52 过点A作直线与BC 和DE 两直线都相交。
2-60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顶点A 在BC的前下方,补全ABC 的投影。
2-61 已知菱形ABCD 的一对角线AC,顶点B 在H 面 上,距V 面25mm,完成菱形的投影。
2-62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在直线DE上, 求作ABC 的投影。
2-63 在平面CDE上作一直线与直线AB 垂直相交。
2-1 已知A(30,20,15)、B(20,30,0)、 C(0,0,25)三点坐标,求作其三面投影。

2-2 已知A、B、C 三点的两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到V面的距离为25mm,点B到H面距离为 30mm,点C到V面和H面距离相等,补全A、B、C三点的二面 投影。 Z =30 Y =25
2-11 判别直线AB是否与直线CD平行;AB是否与 直线EF相交。
因为AD 与BC是交叉两直线,所以AB 与CD不平行。 因为11b’ 与21f’ 不平行,所以AB 与EF 不相交。
2-12 判别交叉两直线AB、CD上重影点的可见性。
2-13 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YCD
实长 c’d’
2-23 求平面△ABC 对H 面的倾角。
2-24 在平面ABC上取点K,K点在H 面上,到V 面 距离为30mm。
2-25 求作点A两次换面的新投影。
2-26 求直线AB 的实长及对H 面和V 面的倾角α、β。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2.27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
垂直
相交
2.27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
平行
垂直
2.28 求直线EF与平面的交点,并判别可见性
2.28 求直线EF与平面的交点,并判别可见性
2.28 求直线EF与平面的交点,并判别可见性
2.29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垂直
垂直
2.14 判断下列两直线是否垂直
不垂直
垂直
2.15 作一直线GH与直线AB平行,且与直线CD、EF相交
2.16 补画平面的第三面投影,并判定它们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一般位置
正垂
2.16 补画平面的第三面投影,并判定它们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正平
侧垂
2.17 标注A、B、C、D四个面的其余两个投影,并说明它们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2.10 在直线MN上取一点P,使P点到H面、V面的距离之比为3:2
2.11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AB的实长及其对H面的倾角α
2.12 判断AB、CD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平行
交叉
2.12 判断AB、CD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相交
交叉
2.13 标出交叉两直线重影点的两面投影
2.14 判断下列两直线是否垂直
铅垂面
侧平面
正垂面
水平面
2.17 标注A、B、C、D四个面的其余两个投影,并说明它们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正垂面 水平面
正平面 侧垂面
2.18 等边△ABC∥W面,C点比B高,画出三角形的三面投影
2.19 正方形ABCD⊥V面,一边AD∥V面,求作此正方形的三面投影
2.20 判断点K是否在平面ABC上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91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2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3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பைடு நூலகம்
94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5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6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再见
70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1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2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3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5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6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7
件2
件9
件7
件1
目录
第九章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目录
1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2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3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第七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55
第八章 零件图………………………………………… 62
第九章 装配图………………………………………… 76
第一章
12345
目录
第二章
6 7 8 9 10
目录
第三章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编者 2009年6月
第一章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N2二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N2二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73.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74.
A
B
结合俯视图,
C
三层结构为:
A、B、C
D
各层还可能结构为
D、E……
思考一下,此题共有几个解。
E
F
由侧视图: 三层结构
G H
(见下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84.组合体的形状同本页第83题,先记住其空间形状,再根据所给的主视图,默画其左、俯视图。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5 改正视图中的错误,少线处补画线,多线处将其圈出。
85.左视图正确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77.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78.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79.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80.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81.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82.
上一题 下一题 章目录 总目录 退出
二、立体的视图 2.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其三视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已知点A(25,15,20);点B 距W 、V 、H 面分别为20、10、15;
点C 在点A 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 在点A 之上5、与H 、V 面等距、距W 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4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AB ∥W 面,β=30°;点
B 在点
A 之下、之前。

⑵AB ∥V 面,γ=60°;点B 在点A 之下、之右。

⑶AB ⊥H 面,点B 在点A 之下。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 面12。

2-10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2-22作直线EF与直线AB、CD相交并与OX轴平行。

铅垂
该平面是面
侧平
ABC是面
2-25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26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2-27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28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下面的问题。

2-30
⑶⑷
⑴( 是)

( 否)
( 是)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 是)
2-31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2-32△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2-33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
否)
( 否)⑶
⑷( 否)
( 是)⑴⑵
2-34已知两平面相互平行,完成平面ABC 的水平投影。

2-35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2-36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7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8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9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40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1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2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3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4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5过点M作△ABC的垂线,并求垂足K。

2-46过点A作平面BCED的垂线AF,求其垂足K,并判别可见性。

2-47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

2-48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