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合集下载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10-25%
天然能量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
二次采油
等宏观作用
15-25%
三次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强化采油)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四次采油

ZXT
一、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方法
EOR-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 油。包括所有的采油法。
EV
Vsw V
Vsw-注入流体的驱替体积;
V-油藏总体积;
Ev-体积波及系数(效率)。
ZXT
(4)驱油效率
ED-驱油(洗油)效率,又称为微观驱油效率。
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 ,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ED

So Sor So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 ED-驱油效率。
P
泡沫+ 剂
P
交联+ 剂
交联 体系
总体现状与趋势
①新型抗温抗盐聚合物大部分处在室内研究阶段,且成本较 高,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②工艺设备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投资较大,有局限性,且效果 有限;
③交联聚合物驱技术、调驱一体化技术正在扩大应用; ④化学复合驱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⑤污水改性处理配注聚合物技术引人注目,一是可以节约大
2.1化学驱的方法及原理 (3) 碱驱(S)驱
以碱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也称为碱溶液驱; 碱强化水驱 。
碱驱用碱: - 碱:NaOH、 KOH、 NH4OH - 盐(潜在碱):Na2CO3、Na2SiO3、 Na4SiO4、Na3PO4 - Na2CO3和NaHCO3复配 - Na3PO4与Na2HPO4复配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采收率是农业发展难点之一。

采收率的提高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采收率进行论述。

首先,采用科学和合理的种植方法是提高采收率的基础。

好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田地的产量,并取得较高的采收率。

因此,农业技术人员应尽力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种植方法,确保农业的发展水平。

其次,应加强农艺技术的研究,提出更实用的农艺技术,以更好地利用营养成分,解决农作物长期处于生长阶段造成的采收率低的问题。

如提高氮磷钾肥料的施用量,减少缺水等缺陷,使农作物发育可以走到正常的生长节奏,从而提高采收率。

另外,要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以提高作物的收获效率。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减少人力耗费和改善劳动力的质量。

此外,要加强农业合理用水和农膜覆盖等技术。

用水是改善农作物产量、增加采收率的基础,而农膜覆盖能有效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供水能力。

再次,我国应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研究和开发高效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耐旱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种植的采收率。

最后,我国应以农民为中心,加强知识和技能提升。

政府要给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技术培训,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使农民了解农业技术,使用科学的、高效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素养,有效地提高采收率。

综上所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采用科学和合理的种植方法;加强农艺技术的研究;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加强农业合理用水和农膜覆盖等技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以农民为中心,加强知识和技能提升。

只有实施上述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拓展农业发展潜力,进而推动农业和社会的发展。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第二节 聚合物驱油藏地质研究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化学驱油方法, 它通过注入低浓度大段塞聚合物水溶液, 堵塞高渗透带,使水相渗透率降低,从 而改善流度比,抑制水驱油的粘性指进 和舌进的继续发展,扩大波及系数,另 外它还能调整吸水剖面。
一、油藏物理性质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1. 纵向非均质性 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适合于油 藏的非均质性,特别是纵向的非均质 性,使原水驱作用差的部位驱油效果 变好,而渗透率大的部位则可抑制其 注入液突进,从而改善驱油剖面,提 高整体驱油效果。见图6-4。
第一节 热力采油的油藏地质分析
热力采油法是指利用热能促使油层温度升高, 降低原油粘度,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稠油(重油):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粘度 在100毫帕秒以上的原油。 稠油油藏的特点:埋藏浅、粘度大、胶结疏松、 样品易散等特点。
一、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驱油概述 1、蒸汽吞吐概述 蒸汽吞吐又称循环注蒸汽或蒸汽侵泡,是指向采油 井中注入—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 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并生产的一种开采稠油的 增产方法。具体是向油层注几周的蒸汽(一般为26周),在注蒸汽期间,要保持较高的注入速度, 然后关井几天,进行所谓的“闷井”,最后开井生 产,这些井一般以较高的产量生产几个月到一年, 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循环即蒸汽吞吐。 一般在油藏厚、井距小的情况下蒸汽吞吐效果 愈加明显。
二、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所适用的油藏条件 1、蒸汽吞吐适用的油藏
新疆筛选油藏的标准:对于地层温度下脱 气原油粘度小于200毫帕秒,油层有效厚度 大于5米,油层系数大于0.5,孔隙度大于 25%,原油饱和度大于50%的稠油油藏采 用蒸汽吞吐,可使累积气油比大于0.5,采 收率大于25%(见表6-1)。
2、蒸汽驱的内容(构造、储层、流体、渗流特征、压力 和温度系统) 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层系划分、开发方式选择、井 网井距的确定、注采工艺参数设计等提供依据) 油层非均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块状、互层状、单层状三种油藏四种沉积韵律和 不同的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下的影响见图6-2、6-3 和表6-4。 井网选择 易采用正方形井网既五点法井网布井,可适合开 发调整的需要,此种井网采收率也最高。如平面 均质油藏用五点法,扇三角洲油藏用斜五点法、 斜九点法。

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

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驱油法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利 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和生理特性, 改善油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从而提高 采收率。
微生物调剖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对油层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调节和控制, 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流动性,从而提 高采收率。
04 石油开采的挑战与对策
CHAPTER
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石油开采技术 •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石油开采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石油开采背景
01
石油作为全球能源的主要来源, 对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 意义。
02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油田的采 收率逐渐降低,需要采取措施提 高采收率。
微生物种类
选择适合油田环境的微生物,如产气菌、产表面活性 剂菌等。
实施效果
在某油田应用后,采收率提高了15%。
某油田的热力驱油案例
热力驱油原理
通过加热油层,降低油、水、岩石之间的粘度比 和界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加热方式
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
实施效果
在某油田应用后,采收率提高了30%。
06 结论与展望
应对低油价挑战
01
02
03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 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维护和 人力成本,以降低整体运 营成本。
调整投资策略
根据油价波动及时调整投 资计划,优先投资回报率 高的项目,暂停或减少低 回报项目的投资。
多元化收入来源
开拓新的收入渠道,如开 展石油副产品加工、销售 等业务,以弥补油价下跌 带来的收入减少。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增加墒情管理。

加强农田土壤墒湿管理,改善土壤充分湿润的重要前提,改善气候条件,保持水分充足,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采收率。

2、加强农田整地。

在农田中进行合理的火耕伐解,改变积水和雨水分布,使农田土壤保持良好的机械结构,提高农田的地形、水分和排气环境,促使作物安全长势、集约化生长及增收。

3、开展新品种改良。

育种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和当前种植技术条件的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料运用技术,以较高的产量提高作物采收率。

4、注重播种干准。

当前的农业技术发达,播种仪器可控性强,应注重播种干准,准确分离株距,细化品种结构,保证每个穴位密度控制,合理配置,控制生长植株,促进充分结实,提高采收率和产量。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油田的采收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油层中采取的有效油量与可采储量的比值。

提高油
田采收率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有效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生产能力。

下面将探究一些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

1. 水驱技术。

水驱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

通过注入大量的水进
入油层,形成较高的水驱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油井的产能和总产量。

3. 酸化技术。

酸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酸类物质,改变油层中的
岩石性质,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5. 改造油井技术。

通过改变油井的采油方式和操作技术,提高采油效率和采油效果。

如增加水驱井数、改进注采比、优化井网布置等。

6. 输油管路优化。

通过优化输油管路的设计和布置,减少管路摩擦阻力和压力损失,提高油井的产能和整个油田的采收率。

7. 油井增产技术。

通过采用增产技术,如射孔、抽水、压裂、聚合物驱替等,改善
油井的产能和采油效果,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8. 人工助采技术。

人工助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电磁助力、化学助采等。

通过应用
这些技术手段,改善油藏渗透性和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通过水驱、气驱、酸化等物理和化学作用,以及改进油井、管路等设备和操作方式,可以
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主观因素体现了人们对驱油过程的影响能力; 主观因素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客观因素的认识程度。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平面非均质性:
实际油层是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形成不轨则驱动前缘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 K
水油流度比:
M
驱动液流度 被驱动液流度
w o
K rw Sw o K ro Sw w
是饱和度的函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2、流度比的影响
M<1:有较规则的流动前缘,见 水波及系数可达70%左右;
M>2:出现明显的粘滞指进现 象,波及系数降低。
=面积波及系数×厚度波及系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二)驱油效率(displacement efficiency)
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波及的原油总体积之比
水驱油藏残余油的分布:
亲水岩藏: 大多以珠状形式被捕集在流通孔道中。 亲油岩藏: 存在于注入水未进入的较小的流通孔道中,而
原油总体积之比
到的体积与 Vsw-工作剂的驱替体积;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油藏总体积 之比
V-油藏总体积油饱和度; ED-洗油效率。
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计算采收率的方法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一)波及系数(sweep efficiency) 面积波及系数(areal sweep efficiency):平面上工作剂驱 扫过的面积与油层总面积的比值 厚度波及系数(vertical sweep efficiency):垂向上工作剂 驱扫过的油藏厚度面积与油层剖面面积之比 体积波及系数(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油田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提高经济效益。

一、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

通过采用现代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可以准确地确定油层的分布和结构,找到油田的最佳开发方案。

地质勘探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油藏的储量和品质。

通过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可以对油田的储量和质量进行准确预测,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目标油层中钻探水平井,可以增加有效的井底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技术还可以改善油井界面的流动状态,减少油井内部的流体阻力,提高采油速度。

通过采用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油井的开发量和产量,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在实践中,水平井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注水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

通过将水注入到油藏中,可以增加油藏中的水驱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采油效率。

在注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入水的压力和流量的控制。

过高的注水压力可能导致油井堵塞,影响采油效果;而过低的注水压力则可能导致水驱力不足,影响采油速度。

为了提高注水效果,还可以采用增强油水界面张力的剂,减少油井堵塞的发生,并采用合适的注水周期和调整开采的方式。

四、增产技术除了水平井技术和注水技术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增产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通过在油田中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油效果。

聚合物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减小原油与地层岩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速度。

微生物技术是另一种增产技术。

通过在油藏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可以改变油藏的微生物组成,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从而增加油田的产量。

五、环保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可以降低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该文探讨了在采油的过程中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特别是对IOR 技术和FOR 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技术思路与技术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IOR 技术FOR 技术蒸汽吞吐采油聚合物驱油
经济有效地提高油气采收率是油气资源开发的永恒目标,为此发展了许多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其配套技术。

然而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都是有待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些学者将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可归结为两类不同范畴的技术,即:IOR 技术(改善采油Improvement Oil Recovery)和FOR 技术(强化采油Enhanced Oil Recovery),虽然它们共同的目标都是经济有效地开发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

但从技术上讲它们却属于不同的技术范畴。

因为其对象不同,技术思路不同,技术实施时机和方法也将会不同。

1.IOR 技术
IOR 技术的对象是相对富集的大尺度的未被驱替介质波及到的剩余油,主要用于改善二次采油,特别是提高多层非均质油藏的注水波及效率。

虽然IOR 技术并未改变二次采油的驱替机理,但它已是二次采油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的发展。

其主要技术包括:调整井和加密井技术;改善水动力条件的技术(周期注水、间歇注水、水气交替注入等);调剖技术;水平井以及复杂结构井技术以及老井侧钻技术。

IOR 技术相对于FOR 技术,其技术成熟度高,操作成本低。

对于多层非均质油藏尽管进入高含水期,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自从上世纪40 年代油田注水得到工业化应用以来经历了大约60年,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IOR技术仍然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不可忽视的技术。

2.FOR 技术
FOR 技术的主要对象是被注入水波及地区以薄膜、油滴、油片、角滞油等形式仍然残留于地下的高度分散的小尺度的剩余油以及难以采用注水开发的油藏。

FOR 技术主要包括:热采技术、注气技术、化学驱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等。

它们的驱油机理与水驱有所不同。

针对稠油油藏的热采技术在当前FOR 技术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又以注蒸汽为主,美国目前是热采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仅次于美国和委内瑞拉,居世界第三位。

注气技术是目前应用程度仅次于热采的另一项FOR 技术,它不仅可用于新油藏的开发,也可作为三次采油的手段用于水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

当用于水驱之后时,其开采对象主要是水淹带内被滞留在地下的残余油,采收率可提高10%以上,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法中主要是二氧化碳混相驱,为寻廉价气源而注入氮气和空气(低温氧化)已开展了研究和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进展。

化学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碱)由于在低油价下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国外应用甚少。

针对我国油藏条件,聚合物驱得到很大的应用和发展,无论应用规模、配套技术以及科学研究方而都处于国际前列。

2.1 蒸汽吞吐采油
蒸汽吞吐采油是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吞进蒸汽),而后关井数天,让蒸汽的热力向油层扩散,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最后开井采油(吐出热油)。

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每米油层注入蒸汽70~120 吨,根据每口井的油层厚度计算出需要注入的蒸汽数量。

而后开始注入蒸汽,注入时间大约为10~20 天,然后关井2~7 天。

关井的目的是:使注入的蒸汽尽可能向油层扩展。

然后开井生产,在最初1~2 天,采出的几乎全部都是蒸汽的冷凝水,接着很快出现产油高峰,其产油量比吞吐前提高几十倍。

但随着开井生产时间的延长,原油产量逐渐下降,当产量降到经济极限时,这一周期的生产结束。

一个周期生产的时间,一般可以延续几个月,最长的可达到一年左右。

当这一周期结束后,可重新进行下一周期蒸汽吞吐。

通常每一口井可进行吞吐5~7 次,但吞吐增产效果逐渐变差。

蒸汽驱采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采油之后,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采取的一项热采方法,因为蒸汽吞吐采油只能采出各个油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在油井与油井之间还留有大量的死油区。

而蒸汽驱采油,就是由注入井连续不断地往油层中注入高干度的蒸汽,蒸汽不断地加热油层,从而大大降低了地层原油的粘度。

注入的蒸汽在地层中变为热的流体,将原油驱赶到生产井的周围,并被采到地面上来。

注蒸汽驱油,在辽河曙光、高升油田的一些区块以及克拉玛依油田的九区,都获得良好的驱油效果,一般情况下,蒸汽驱采油可使采收率增加20%~30%。

我国稠油开发,自1982 年辽河高升油田7口井蒸汽吞吐成功以来,热采技术不断完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稠油产量大幅度增长。

到1995年蒸汽吞吐油井8100多口,吞吐产量1051万吨,蒸汽驱油井数820多口,蒸汽驱油产量48 万吨,热采产油量合计1099万吨。

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辽河、新疆、胜利、河南等四个稠油生产基地和北京稠油热采研究中心,为进一步开发稠油油田,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9 年稠油热采的产油量已达1100 万吨以上。

2.2 聚合物驱油
所谓聚合物驱油,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酰胺,以提高注入水的粘度和降低油层的水相渗透率(指水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改善油水之间的流动状况,减少注入水的突进现象,因为聚合物溶液注入油层之后,一些聚合物分子吸附在岩石表面上。

岩石孔隙表面吸附聚合物分子后,对后续的注入水会形成一种阻力,促使注入水改变流动路线。

从而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

也就是说,在加入聚合物之前,注入水波及不到的地方,加入聚合物之后,带有聚合物溶液的水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扩大了。

这样,既可以降低油井含水,又扩大了水驱油的范围,提高了采收率。

概括起来,注聚合物驱油,油井含水量可下降20%左右。

油井产量提高一倍以上,采
收率可提高10%左右。

当前大庆油田主要在油田北部进行工业性注聚合物驱油工作,注聚合物的井数已达1000 多口,1998 年用于注水的聚合物干粉已达5万多吨,年增产原油400多万吨,每增产1吨原油成本为400多元,聚合物驱油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2.3 表面活性剂驱油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洗衣粉都是具有洗油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驱油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使油水增溶,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善流度比而提高驱油效率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2.4 混相驱油
混相驱就是两种流体完全溶解在一起,它与非混相流体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的界面张力等于零。

比如水与油不能互溶,但水与酒精可以互溶,而油又能与酒精互溶。

因此,在油和水之间加入酒精就能双双溶为混相,用水就可以将溶于酒精中的油驱替出来。

除酒精这种醇类物质外,还有烃类物质(如纯烃、石油气等)、CO2气和惰性气体等具有这种作用。

为了能够达到混相,就要有较高的工作剂注入压力,但又不能压破地层。

因此,要求要有较高的地层压力,油藏埋深至少要大于1500米。

此外,为使混相驱取得高效,选择高倾角、厚度不太大、垂向渗透率低的储层是有利的。

2.5 微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加石油的产量,这种技术被称为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EOR)。

该技术是将经过选择的微生物注入油层,随之发生它们为生存而在油藏内增殖产物的激励和运移作用,这种作用降低油-水-岩石体系的界面张力、改善油层流体的流度比或导致选择性封堵孔隙空间、提高流体驱替效率,有助于进一步增加二次采油后枯竭的油井的产油量。

使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点在于:只要碳源(糖蜜或烷烃)和其它营养物质充足,便可在油藏就地产生代谢产物或使细胞生长,扩大其使用范围。

此外,经过精心地设计工艺过程,可以综合利用几个机理,而不同于常规的化学驱油的单一机理。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与注水相比,不仅机理复杂,而且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问题。

今后,应在发展现有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同时,不断探索技术上可行、有经济效益的新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