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阶式混凝土搅拌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混凝土搅拌站设计精品文档67页

毕业设计---混凝土搅拌站设计精品文档67页

目录第1章初步设计 (1)1.1 绪论 (1)1.2 初步设计说明 (1)1.2.1 生产规模 (2)1.2.2 产品方案 (2)1.2.3 工厂组成 (2)1.2.4 工作制度 (3)1.2.5 设计系数 (3)第2章混凝土配合比 (5)2.1 原材料选用 (5)2.2 混凝土配合比 (5)2.3 配合比设计 (7)第3章沙石堆场 (11)3.1 设计要求 (11)3.2 堆场类型的选择 (11)3.2.1 堆场工艺 (11)3.2.2 堆场的类型 (11)3.3 贮存计算 (12)3.3.1 计算依据 (12)3.3.2 贮存周期的确定 (12)3.3.3 贮存量的计算 (12)3.3.4 堆料的计算 (13)3.4 堆场的常用设备和选型 (13)3.4.1 堆土机的选型 (13)3.4.2 生产能力及需要的台数 (13)3.5胶带输送机的设计及选型 (15)第4章水泥筒仓 (16)4.1 概述 (16)4.1.1 水泥仓库种类 (16)4.1.2 贮存周期 (16)4.1.3 贮存量 (16)4.2 水泥筒仓 (17)4.2.1 筒仓的容积和几何尺寸的确定 (17)4.2.2 破拱及其装置 (17)4.2.3 仓顶房 (18)4.2.4 筒仓的结构 (18)4.3 散装水泥输送工艺及设备选型 (18)4.3.1 运输设备 (18)第5章搅拌车间的设计 (19)5.1 概述 (19)5.2 贮仓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19)5.2.1 仓顶工艺设计要求要求 (19)5.2.2 贮仓的工艺设计 (20)5.2.3 贮仓有效容积的计算 (22)5.2.4 贮仓破拱装置 (23)5.2.5 贮仓设备 (23)5.3 称量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25)5.3.1 称量工艺设计要求 (25)5.3.2 设备的选型 (25)5.3.3 称量层工艺布置要求 (28)5.3.4 自动化搅拌车间称量顺序控制要求 (28)5.4 搅拌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 (29)5.4.1 搅拌工艺设计要求 (29)5.4.2 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29)5.4.3 搅拌层工艺布置要求 (31)5.5 混凝土混合物运输工艺设计 (31)5.5.1 混凝土混合物运输工艺设计要求 (31)5.5.2 混凝土混合物运输设备选型要求 (32)5.5.3 混凝土混合物运输设备 (32)5.5.4 混凝土混合物出料层工艺布置要求 (32)5.5.5 搅拌车间底层 (33)5.5.6 搅拌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 (33)第6章实验室的设计 (34)6.1 实验室的组成及实验内容 (34)6.1.1 材料室 (34)6.1.2 混凝土室 (34)6.1.3 标准养护室 (34)6.1.4 力学室 (34)6.2 实验室设计要求 (34)6.2.1 实验室设计一般要求 (34)6.2.2 实验室工艺布置及设计要求 (35)6.3 实验设备 (36)6.3.1 试验设备选择 (36)第7章机修车间的设计 (39)7.1 修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39)7.1.1 修理工作的内容 (39)7.1.2 修理范围的确定 (39)7.2 车间组成和工作制度 (39)7.2.1 车间组成 (39)7.2.2 工作制度 (40)7.3车间工艺布置 (40)7.3.1车间工艺布置要求 (40)第8章总平面布置 (41)第9章搅拌站技术经济 (42)9.1 厂区占地面积与工厂建筑面积 (42)9.2 职工定员 (42)9.2.1 主要生产工人定员 (42)9.2.2 辅助生产工人定员 (42)9.3 搅拌总投资 (44)9.3.1 投资估算 (44)9.3.2 效益分析 (44)第10章结束语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附录 (48)第1章初步设计1.1 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工程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混凝土搅拌站建筑设计说明

混凝土搅拌站建筑设计说明

厦门百城建材有限公司内厝混凝土生产基地方案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厦门百城建材有限公司内厝混凝土生产基地,工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上塘村莲塘湾,北临324国道(民安大道),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围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二、设计依据:1、用地红线图。

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3、建设方设计要求4、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

三、总平面规划结构:1、建筑退距:基地南临厦门百城建材有限公司地块,建筑退让红线6米,东临众翔厂房,建筑退让红线6米,西侧北侧临绿地,则建筑退让红线大于7米,满足相邻建筑间距要求,同时亦满足消防、安全等的间距要求。

2、布置原则基地出入口:民安大道是基地临近的唯一城市主干道,而与基地南边相邻的厦门百城建材有限公司地块,因此基地沿民安大道分别设置办公出入口与货运出入口,作为进入基地内部道路网的枢纽,两个出入口各施其职,避免办公车辆与货运车辆混流,使基地内交通流线清晰明了、不拥堵。

(注:厂区内路网与厦门百城建材有限公司地块共用)3、建筑布局本设计总体布局在合理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建筑采用“围合式”的布局方式,同时通过建筑间的错落及退让,形成较大的内部广场空间,减少了相互间的干扰,使建筑物拥有良好的园区景观视线和广场空间。

4、管线综合充分利用市政道路和市政设施。

5、总经济技术指标:四、建筑设计:1#:物料棚建筑层数为一层,层高为19.0m,满足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高度要求。

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1米,建筑物高度为19.1m。

主体采用框架结构,轻钢屋面,外墙包封采用实墙包封,提高抗风性。

2#:搅拌楼建筑高度为34.00米,室内高差0.1米,建筑层数为四层,低层为运输层,层高6.6米,二层为设备控制室,层高3.8米,三层为设备层,层高4.4米,四层为搅拌筒,层高17米,外围包封主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撑搅拌设备,提高抗风性。

3#:综合楼建筑层数为八层。

混凝土课程设计说明材料

混凝土课程设计说明材料

混凝土课程设计说明材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组成、性质及应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分类、特点及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计算;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3. 培养学生分析混凝土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应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概述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原则、方法及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施工技术4. 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混凝土试件制作、力学性能测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混凝土试验与检测5. 混凝土工程案例- 分析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工程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混凝土工程案例6.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混凝土的定义、性能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混凝土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方法第3周: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第4周:混凝土试验与检测方法第5周: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第6周: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理论、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混凝土工程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2. 讨论法:- 针对混凝土工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3. 案例分析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4. 实验法:- 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制作、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巩固理论知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和调研,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分享,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6. 情境教学法:- 创设实际工程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际工作中学习混凝土知识;-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7. 激励性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单阶式混凝土搅拌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单阶式混凝土搅拌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号:1104230308混凝土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2014~ 2015学年秋学期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班级:无机11-03班姓名:刘影指导老师:戴民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日期:混凝土搅拌站(楼)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的题目为年产20万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它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是用于现代化混凝土建筑的主要机械。

他节约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销率。

本文说明书介绍了搅拌站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和平面布局讨论,同是还介绍了搅拌站的操作规程与日常维护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机配料生产要求:设计年产量为20万吨;两班制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单阶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楼)。

目录第一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设计条件 (4)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1.3确定水灰比 (5)1.4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5)1.5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5)1.6确定合适的砂率 (7)1.7确定配合比 (7)第二章.总体设计 (9)2.1生产能力计算 (9)2.2贮料斗(仓)容量的确定 (9)第三章.设备选型计算 (10)3.1搅拌机的选型计算 (10)3.2砂石输送设备选型 (11)3.3水泥输送设备选型 (11)3.4称量设备选型 (12)第四章.工艺流程 (12)4.1单阶式搅拌楼工艺流程图 (12)4.2使用要点 (12)第一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设计条件本设计所采用的原始材料参数:(1)水泥:P.O 52.5级,水泥强度等级值得富裕系数为1.10~1.13,密度为3.11g/cm 3;(2)砂:中砂,表观密度为2.64 g/cm 3,堆积密度为1.5 g/cm 3; (3)石:碎石,表观密度2.7 g/cm 3,堆积密度1.55 g/cm 3,石子最大粒径5~31.5mm ;(4)水:自来水;(5)减水剂:TMS ,减水率18%,掺入量1.0%~1.2%。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3)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设计计算。

(3)了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能够进行现场施工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等。

3.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5.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及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混凝土工程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书】李荣刚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

【说明书】李荣刚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

【关键字】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混凝土搅拌站工艺设计设计时间学院材料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班级无机1001姓名李荣刚指导教师张巨松戴民课程设计要求我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年产混凝土3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搅拌楼。

要求1.年产混凝土32万立方米双阶式混凝土搅拌楼设计说明书2.一张2号图纸(搅拌楼立面图)本次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配料计算2.物料平衡计算3.生产过程及设备选型4.搅拌楼工艺布局图纸目录第1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设计条件 (4)1.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 (4) (5) (5) (5) (6),细骨料用量 (6)第2章物料平衡计算 (7)第3章设备选型计算 (8)3.1搅拌机的选型计算 (8)3.2砂石输送设备选型 (9)3.3螺旋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0)3.4定量水表的选择计算 (10)3.5骨料配料机的选型计算 (11)3.6料仓系统 (12)3.7砂石仓系统 (13)3.8称量系统 (15)参考文献 (16)第1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设计条件本搅拌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80,主要用于一些预制构件的厂子,要求强度保证率95%。

要求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为35~50mm。

采用的材料:1)水泥:P•Ⅱ 52.5级,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10~1.13,密度为3.11g/cm³;2)砂:中砂,表观密度2.64g/cm³,堆积密度1.50g/cm³;3)石:碎石,表观密度2.70 g/cm³,堆积密度1.55 g/cm³;石子最大粒径5~20mm;4)水:自来水。

5)减水剂:江苏博特PCA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入量为1.5%,减水效率为25%6)硅粉(比表面积15000~20000kg/m2)掺量取10%,一级粉煤灰掺量取15%1.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根据标准,混凝土配制强度为:fcu.o≥fcu.k+1.645δ式(1.1) C80的混凝土δ取6MPa;fcu.k取80,fcu.o ≥80+1.645×5=89.9MPa 式(1.2)根据资料,确定合适的取值水胶比为 M=0.31由碎石的最大粒径为20mm,坍落度为35~50mm,查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选用表得Wo=195Kg/m³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如按下式计算:Wo=10/3*(T+K)式(1.3)石子的粒径与系数K的关系如表1.1:表1.1石子的粒径与系数K的关系取K=53 T=5cm则Wo=193kg/m³以上两结果很接近,暂取Wo=195Kg/m³根据减水剂的减水率算出实际用水量W=W。

毕业设计论文--立式搅拌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立式搅拌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名称:立式搅拌机设计班级:2008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原动装置的设计 (3)第三章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比 (4)第四章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第五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V带设计 (7)第六章齿轮设计 (9)第七章轴上的零件的设计 (15)第八章轴的强度校核 (17)第九章箱体结构的设计 (20)第十章润滑及密封设计 (22)第十一章小结 (23)第十二章谢辞 (23)第十三章参考文献 (23)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混凝土立式搅拌机。

2、搅拌机工作原理用V带将电动机和减速器联接,然后利用减速器的低速轴通过联轴器带动搅拌轴转动。

3、已知条件:(1)使用期限8年,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工作10小时;(2)载荷变动中等;(3)单向传动,转速误差不得超过±5%。

4、设计数据搅拌转速n =31 r/min 搅拌力矩 T =1115Nm。

5、传动方案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6、设计任务(1)搅拌机总装配图一张(搅拌桶和搅拌叶可以不画),减速器装配图一张(M1:)(2)零件工作图三张(低速级大齿轮,低速轴,箱体)(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7、设计计算内容1 运动参数的计算,电动机的选择;2 联轴器的选择;3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4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5 滚动轴承的选择与强度计算;6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7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二章原动装置的设计1、选择电动机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160M2—8电动机。

2、选择电动机功率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d=Pw/ηPw=FV/1000所以Pd=FV/1000η由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的总效率(包括工作机效率)为η=η1·η2·η3·η4·η5·式中:η1、η2、η3、η4分别为带传动、齿轮传动的轴承、齿轮传动、联轴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261150851混凝土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2013~ 2014学年秋学期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班级:无机1002班姓名:金荣康指导老师:张巨松实习日期:2013年12月30日~1月3日实习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日期:混凝土搅拌站(楼)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的题目为年产36万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它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是用于现代化混凝土建筑的主要机械。

他节约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销率。

本文说明书介绍了搅拌站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和平面布局讨论,同是还介绍了搅拌站的操作规程与日常维护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机配料生产要求:设计年产量为36万吨;两班制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单阶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楼)。

目录第一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设计条件 (4)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1.3确定水灰比 (5)1.4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5)1.5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5)1.6确定合适的砂率 (7)1.7确定配合比 (7)第二章.总体设计 (9)2.1生产能力计算 (9)2.2贮料斗(仓)容量的确定 (9)第三章.设备选型计算 (10)3.1搅拌机的选型计算 (10)3.2砂石输送设备选型 (11)3.3水泥输送设备选型 (11)3.4称量设备选型 (12)第四章.工艺流程 (12)4.1单阶式搅拌楼工艺流程图 (12)4.2使用要点 (12)第一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设计条件本设计所采用的原始材料参数:(1)水泥:P.O 42.5级,水泥强度等级值得富裕系数为1.10~1.13,密度为3.11g/cm 3;(2)砂:中砂,表观密度为2.64 g/cm 3,堆积密度为1.5 g/cm 3; (3)石:碎石,表观密度2.7 g/cm 3,堆积密度1.55 g/cm 3,石子最大粒径5~31.5mm ;(4)水:自来水;(5)减水剂:TMS ,减水率18%,掺入量1.0%~1.2%。

该搅拌站(楼)混凝土主要用于正常居住或办公建筑内部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40,要求强度保证率为95%,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35~50mm ,施工单位为历史统计资料。

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根据《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得,混凝土配制强度为: ,0,1.64c u c u kf fδ≥+式中,0cu f ——混凝土的配置强度,MPa ;,cu k f ——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δ——施工单位统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统计资料,此值可按下面取值:混凝土设计掐昂度等级低于C20时,δ=4.0;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C35时,δ=5.0;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C35时,δ=6.0. 因为40>35,所以δ取值6.0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达到95%时,则:,0cu f =40+1.64×6.0=49.87 1.3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公式,记混凝土强度共识:,0ce cu a b cea f wc f f ααα⋅=+⋅⋅ 式中ce f ——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ce c ce g f f γ=⋅c γ——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a α,b α为回归系数,查表可得:实验原始所给材料为碎石,所以取值为a α=0.46, b α=0.48,计算得:wc=0.43 再根据标准《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的规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灰比之间。

1.4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由碎石最大粒径为20mm ,坍落度为35~50mm ,查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选用表得w=195kg ,使用减水剂后(减水率为18%),则: W 0=195×(1-18%)=160kg/ m 3 1.5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根据已选定的每1 m 3混凝土的用水量(w )和得出水灰比值(wc),可求出水泥用量(C0)为:454 wc wc=÷=kg/ m3对照下表,最少水泥用量300kg<314.5kg,故满足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本设计混凝土的用途为正常居住或办公住房内部部件,。

由表复核,对混凝土性能没有严格要求,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

1.6确定合适的砂率可根据粗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已确定的水灰比,在下表中的范围内选定:混凝土砂率选用表(%)(1)本表用于塌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塌落度大于60mm,应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塌落度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的幅度予以调整。

(2)本表数值系采用中砂时选用的砂率,若要用细沙,可减少砂率,反之亦然。

(3)只用一个单粒级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砂率适当增加。

由wc=4.3,碎石的最大粒径为石子最大粒径5~31.5mm查混凝土砂率选用表得:Sp=30%。

1.7确定配合比配合比的确定常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体积法,还有一种是重量法。

本设计中采用的是重量法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公式如下:c g s w c m m m m m +++= (*) ()s p s g m S m m =+ 式中c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g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s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w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cp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总用量,kg ;其值可按下表:各强度下cp m 的取值,kg 由(*)式计算得:s m =540.7kg g m =1200.3kg c m =454kg其中粉煤灰(1:1取代)取代水泥量为10%,减水剂(1:1取代)产量1%,减水率为18%。

所以,减水剂为:a m =454×1%=4.54kg 粉煤灰用量:f m =454×10%=45.4kg 实际水泥用量:0c m =454-4.54-45.4=404.8kg综上,配合比为:s m :g m :a m :f m :0c m :w=540.7:1200.3:4.54:45.4:404.8:160=1.34 : 2.97 : 0.01 : 0.11 : 1 :0.4第二章.总体设计: 2.1生产能力计算混您土搅拌站(楼)小时生产能力的计算即等于所装搅拌机的生产率乘以搅拌机台数,即:h Q nQ =(m 3/h )式中Q h ——搅拌站(楼)每小时生产率(m 3/h ); n ——搅拌站(楼)中所装搅拌机台数; Q ——每台搅拌机小时生产率(m 3/h )。

在计算搅拌站(楼)每天或每年生产率时,则要考虑生产的不平衡,应乘以日或年的生产不平衡系数。

0.88d h Q C Q =⨯⨯⨯(m 3/d ) 式中Q d ——搅拌站(楼)的日产量(m 3/d );0.8——日产量不平衡系数; C ——每日工作班数; 8——每班工作小时数。

306y d Q K Q =⨯⨯(m 3/y ) 式中Q y ——搅拌站(楼)的年产量(m 3/y );K ——年产量不平衡系数,对永久性搅拌站(楼)取0.8; 306——年工作天数。

根据上述反推计算得出改搅拌站(楼)的每小时生产率为48 m 3。

2.2贮料斗(仓)容量的确定为保证混凝土搅拌站(楼)能连续不断的生产,应当设计足够大的贮料斗,以使各种材料及时的供给计量装置,这些直接计量装置供料的贮斗是组成搅拌站(楼)的一部分。

建班子(楼)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贮料斗的大小,因此,贮料斗的容量过大,将会是整个搅拌站(楼)变得十分庞大。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而又不使整套装置过于庞大,一般要求贮料斗的容积应满足2小时生产的需要。

所以计算得出贮料仓的容积应为:48m3×2h=96m3第三章.设备选型计算3.1搅拌机的选型计算搅拌机以搅拌原理来划分可分为强制式和自落式两类。

两者相比,强制式的搅拌作用强烈,一般在30-60秒的搅拌时间就可将混合物拌成匀质性混凝土,自落式的搅拌时间需翻倍甚至更长。

但是在相同的搅拌容量下,强制式与自落式相比搅拌机的驱动功率较大,相应的设备装机总功率及配电设施要增加,但是工作周期较短,所以生产混凝土的单位能耗增加不大。

所以,这里选择强制式搅拌主机。

强制式搅拌机按结构型式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式搅拌轴,另一类是卧式搅拌轴。

两者相比立轴型式的功率消耗要高于卧轴型式;对骨料粒径的适应范围立轴型式最大粒径一般为60㎜,卧轴型式最大粒径一般为80㎜。

两者的结构特点,立轴搅拌机的上盖部位受驱动装置安装位置与维修条件的限制,用作搅拌站的主机,不利于骨料投料装置和粉料计量装置的结构设计,而卧轴搅拌机的驱动装置在罐体旁侧位置,罐体上方可合理布置骨料投料和粉料计量装置,驱动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也更方便。

综合各方面因素,卧轴搅拌机更适合用作搅拌站主机。

双卧轴与单卧轴型式相比,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低,耐磨损;罐体各部位衬板的磨损程度比较接近,衬板的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驱动装置可采用双套同步运行,更有利于大规格机型的配套条件和产品系列化发展。

因此,双卧轴搅拌机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搅拌站主机。

JS1000型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的技术性能参数3.2砂石输送设备选型带式输送机具有效率高、运输距离长、动力消耗低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这里主要用于将搅拌站配置好的砂、石子的混合物料输送给搅拌机。

皮带输送机输送能力因为搅拌机总容量为1000L,所以皮带输送机选择宽650mm,速度75m/mim 型。

3.3水泥输送设备选型根据水泥每小时消耗量为48m3×2.4t/m3×(1/5.83)≤20t,选用LSY160-2.5型螺旋输送机。

LSY160-2.5型螺旋输送机性能参数3.4称量设备选型选用组合称量器,包括水计量系统、水泥计量系统、液体外加剂计量系统、砂石计量系统,主要作用是完成水泥、水、外加剂、砂石等几种物料的配料过程。

第四章.工艺流程4.1单阶式搅拌楼工艺流程图4.2使用要点:1.启动接通电源,按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定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的数值,在确保运输机,空气压缩机及外部供料的设备均启动运转的情况下,启动搅拌机。

2.计量根据计量方式,确定称量选择开关位置。

自动计量时,将砂、石、水泥称量选择开关扳至自动位置;手动称量时,将其开关扳至手动位置,即可开始按照各自方式进行称量。

3.投料放出自动放出时,砂、石、水泥、水和外加剂将自动依次放搅拌机进行搅拌,手动放出时,则需将各有开关扳至手动位置。

选择各手动按钮。

4.出料混凝土搅拌完毕,打开搅拌机出料斗门,放出混凝土,放出完毕,关闭搅拌机出料斗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