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象之蒙卦与教育启示
易经第四卦蒙卦详解

易经第四卦蒙卦详解【白话文解释】蒙卦:通泰。
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
第一次占筮,神灵告诉了他。
轻慢不敬的再三占筮,轻慢不敬的占筮,神灵就不会告诉他。
但还是吉利的卜问。
《象辞》说: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
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
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
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
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事业】事业之初,混乱危险,勇敢坚决的行动才能扭转局面。
但是一定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培养这种争强好胜的精神。
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否则会被孤立。
【经商】小心谨慎,不要急功近利,尤其要树立高尚的商业道德,以良好的信誉提高竞争力,赢得胜利。
【求名】必须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陶冶情操。
且动机纯正,可以达到目的。
【外出】等待有利时机再行动,在等待期间做好积极准备。
【婚恋】注意对方的品德,不要以金钱为诱饵。
夫妻之间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
【决策】有时候会陷入迷茫和困难的境地,再加上胆怯和优柔寡断,往往会误事。
如果你能接受长辈的教导,哪怕是严峻的考验,抛弃疑虑,等待合适的时机,那就一帆风顺了。
【小凶】得此卦者,智慧犹如童蒙,不辨是非,迷失方向;若能顺贤师良友之教,启其聪明则亨通。
【台湾张铭仁解卦】蒙:代表被蒙蔽不明之意。
主小凶象。
事情迷蒙不明,不宜轻信于人,此卦易犯小人,需诚心求教于有智慧经验的友人长者,受其启蒙开智慧,方能转危而安。
若是一意而行必现大凶象。
特性:喜欢追求新的知识,过平稳生活,做事谨慎,对下属要求较严,领导统御能力略差。
宜防受朋友之拖累蒙蔽。
运势:气运不发,多迷惑。
初时不顺,须忍耐待机,渐可佳。
切勿贸然行事或为人认保、作保,否则必有损失。
从蒙卦看人生的启示

从蒙卦看人生的启示人生如同一张蒙卦图,蒙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卜筮工具,给予我们许多有关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通过观察和思考蒙卦,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关于人生的哲理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蒙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生的启示,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一、人生需顺应天道,获得安宁和成功在蒙卦中,阳爻代表刚健而积极的力量,阴爻则代表柔和和顺从的特质。
人生如同蒙卦,只有顺应天道、积极进取,才能获得安宁和成功。
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果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就能够顺应天道,拥抱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困境,消极抱怨,那么他将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真正的安宁和成就。
二、人生需保持平衡与和谐蒙卦中的阳爻与阴爻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象。
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平衡工作与休闲,平衡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平衡个人的欲望与他人的需求。
只有在平衡中求得和谐,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完整而幸福。
三、人生需遵循道德准则,追求真善美蒙卦中的爻辞往往和品德、道德联系在一起。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生的道路上,追求真善美是至高无上的理念。
只有坚守道德的准则,具备高尚的品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面对各种考验和选择,我们应该依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去判断和行动,这样才能够摆脱迷茫和困惑,迈向光明的未来。
四、人生需应对变化,适应环境蒙卦中的爻辞中常常描述了一种变化和转变的情况。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的环境和处境会经历不断的变化。
要想在人生的漩涡中立于不败,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变化,适应环境。
只有拥抱变化,灵活应对,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并取得成功。
正如曾国藩所说:“君子立志、以天下之道,穷理尽性,通变通情,达大道也。
”只有通达大道,我们才能够适应变化、应对挑战。
五、人生需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提升蒙卦中的爻辞主要讲述了一个人修身养性、内在提升的过程。
人生亦是如此,追求内在的提升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易经》蒙卦|关于儿童教育的启示意义

《易经》蒙卦关于孩子教育的启示意义每个家庭都有孩子,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有出息,每个家长都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那样的烦恼,很多家长都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过父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
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发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为什么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呢?首先,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也不是完全是自己的问题。
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当父母的,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教育孩子的。
但是,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孩子的教育,时间一旦错过,将会影响孩子终身,教育不当,甚至会遗害无穷,轻则给家庭带来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流毒社会。
因此,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个人家庭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事情。
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无论是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大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也正因教育问题历来为大家所重视,所以历史上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关于孩子教育的经验教训。
当您初为父母,生下第一个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多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看看我们的前人是怎么对待孩子教育这件事情的。
历史上留下来的,关于孩子教育的经验教训非常之多,经、史、子、集多有所载,《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裴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成书,大家都比较熟悉,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训俭示康》、伏波将军马援《诫兄子书》、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岳麓书院学规》等短文,因为没有单独成书,散见于文集,不一定为大家所熟悉,同样也是前人的宝贵经验总结,值得一读。
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一写就刹不住,说了这么多,还没有涉及到我们今天的主题,还是先回到我们的主题。
今天的主题,先抛开历朝历代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财富先不谈,正本清源,先从中国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也是中国文化之源,《易经》的角度来看看,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易经中第一个关于教育的卦——“蒙卦”

易经中第⼀个关于教育的卦——“蒙卦”⼀、“童蒙求我”今天我们讲⼀下易经中关于教育的⼀个卦——“蒙卦”。
经济是⽴国的基础,⼈才则是⽴国的根本。
阐述启蒙教育思想的《蒙》卦,列于《屯》卦之后,可见先⼈对⼈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商周时期,只有官⽅可以办学,最初的时候,只有中央政府⼀家办学,招收的学⽣都是贵族⼦弟,培养学⽣的⽬的很明确: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接班⼈。
由最⾼统治者直接管理的这个学校,称为“辟雍”;贵族⼦弟,从⼋岁开始就可以⼊学,由⼩学⽽⼤学。
学⽣不仅学礼、学乐,更要学习骑、射等武艺,所以,担任学校教师的⼈,多数为军队的常胜将军。
据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教授考证,教师之所以称“师”,就是由于教师起源于军队的官员。
到了春秋后期,分封各地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中央办学,学校名称叫“泮宫”,⼜称“乡校”。
⼤概也有点“教育产业”的思路,本来只招收贵族⼦弟的官学,渐渐向富家⼦弟敞开了⼤门,以致有春秋末期郑国⼦产执政期间“乡校议政”的风波,即“乡校”⾥读书的⾼年级学⽣,聚在⼀起议论国家⼤事。
幸亏执政的相国⼦产怀着“有则改之,⽆则加勉”的胸襟,平息了这⼀场学⽣风潮,留下了千古美名。
⼀直到春秋末期,不仅“乡校议政”,由贵族⼠⼤夫开创的私⼈办学也渐渐兴起,如孔丘、少正卯、王殆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孔丘,孔丘,弟⼦三千,全⾯掌握“六艺”的贤者七⼗⼆⼈,因⽽形成了⼀个儒家群体,孔丘也被⼈尊称为孔⼦,即“孔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启蒙⽼师。
他的有教⽆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启蒙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
然⽽,当我们读了《周易》,就会发现孔⼦教学思想的源头就在《蒙》卦的“童蒙”故事中。
早在商末周初的三千年之前,我们的先⼈就已经在启蒙教育⽅⾯有了⽐较深⼊的思考,独步于上古⼈类教育研究。
《蒙》卦⾸先确⽴了启蒙教育的两条原则:⼀是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是明确教与学的⽅法。
关于第⼀条原则,卦辞作了这样的表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是教育⼯作者,“童蒙”是受教育者。
《易经》蒙卦之教育观

《易经》蒙卦之教育观经典著作,理辩古今。
易经之蒙,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应顺时事修正。
对历史观点,应赋予时代特征进行诠释,剖析以明理,辩证地看待,批判着继承。
初探《易经》,总觉深邃不能触,几经苦究,却总对其深意浅尝辄止。
后来转变思路,结合教师职业,终对其蒙卦有所浅悟,不禁为千年之前的古人智慧所折服,同时也有点滴不同见解。
《易经》云:“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仅从表面理解: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
初次请问应该回答,而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
利于守持正道。
这是古人对这段文字的解释和立场。
在古代社会,上学是部分家庭富庶的孩童才能享受的事情。
而师者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较高的社会阶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以对于用心苦学的学生,需附耳教之,而对于玩虐的学生,则大可不必做太多的眷顾,因为他们即便不用功读书也照样有好的前程和生活。
而现代社会,学生是普及的,其中还有很多是非常贫寒的家庭出身,家庭教育条件相对也会很差。
所以教育的重担就基本上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也就成了整个社会后发展状况的奠基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显得不太合乎社会需求和教师新的历史责任。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职责所在,所以“蒙童求我,初噬告”是应尽之分,对于这上半句,从古至今,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师说》云:“人非生而无知者,孰能无惑。
”表明了每个人生来就是从蒙童开始,即便是伤仲永式的天才,其最后的行为也证明其虽然天资聪颖,但仍难逃蒙童之列,不然也不会任其父误导了。
既为蒙童,那么其行为往往会表现出无知,轻佻,反复,鲁莽。
所以作为师者不能仅从无知着手教授,那样只能教会一些知识,而不是道理,仅可解惑,并非传道。
另外作为蒙童,其年轻的特点常常会导致异样的乖张行为,例如明知故问,只问不求解等。
其实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封建理解,教师不仅要能教好学生,更要能教得了不服帖的玩虐学生,否则像爱因斯坦那样,被校长定义为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一样没有出息的学生将会迷失在茫茫人群中。
《易经·蒙卦》中的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话说:谓刑人者7正其法求
2•提高学生悟的能
之7立其防束7晓其罪戾7而豫
学 心诚志坚、迎难而 禁之7蒙蔽者知 戒惧7欲 :
上、虚怀若. 7如果做学生一
纵而不敢为7后渐知善7
的悟 和 动7 那么
而化之也E当是也7夫苟其桎
为中正之 就不是难 了 E彳
梏7而不豫禁之7
此往7
代教
中7 很多学生没
不 制矣E故于发蒙之7用刑
法以启发蒙/老师对蒙的启
发和教育有 性的作
以
老师应
则,教之有方/
2.1施教有方 卦象之 提岀厂初筮告,
则不告/ ° ”学生能
提
惑和
是
的, 学生第 有求 老师时,
老师应
他的 惑,
是如果他不
和
,老师不应施以教 ,否则
助 不正之 , 学习 ,这
也是遵守教育 则的体现/关
《注 :4
者,
易则
之,
则进之° ”《学记》曰:
准,与学生拉开差距7从而赢
况+抑或老师不能很好地将生动的 课堂与教学工具结合 7造
学生的信与崇敬E 同7教师善于运用拔尖
课堂
的象E
同学的正确
导、激励其
教学的 果是多 的
他学生,不 修正 的错误,完
的+教工作者应考到
多
的 +遵循正确的准
+从而 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善 的品德7 而达到守正
E正如《丿
中》引 和谐的师生
《周易》强调阳结,中
有阳阳中有 , 时 把握做 的
°《周易 以
启蒙方法,
“上九,蒙/不为,
的方 不 蒙稚,上九阳刚 ,
°8
《周易》中蕴含的管理哲理:蒙卦

《周易》中蕴含的管理哲理:蒙卦本经:蒙亨。
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初筮告。
再三渎。
渎则不告。
利贞。
初六发蒙。
利用刑人。
用说桎梏。
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
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
见金夫。
不有躬。
无攸利。
六四困蒙。
吝。
六五童蒙。
吉。
上九击蒙。
不利为寇。
利御寇。
译文:蒙卦象征蒙昧,具有亨通顺利的德性。
并不是我去求蒙昧的人们来受教育,而是人们来求救于我。
初一时诚恳求救便施以教诲,如果接二连三地滥问,就是亵渎了神灵,如此则不再施教。
这卦利于守持正道。
初六,启发蒙昧,应当树立典型教育人,从而使人免犯错误,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留下遗憾。
九二,包容蒙昧,可获吉祥;迎娶贤美妻室,可获吉祥。
儿子能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六三,不宜娶这样的妻子,她眼中所见只富有的男人,而不顾自身体统,这样的女人娶回家没有什么好处。
六四,处于困境之中的蒙昧之人,很艰难。
六五,幼童幼稚蒙昧,吉祥。
上九,打击蒙昧,施用过激的方法是不利的,而采用刚强的态度防止外来邪恶的方法则是有利的。
管理哲理:管理者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且专业素养能成为其它人学习的榜样。
也就是说管理者在企业中应该是一个老师型或者教练型的人才。
能让员工们主动向其请教,能提供很专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给予员工们。
对于其它人诚恳求教,就给予指导与指点。
对于不诚恳或者故意刁难的请教人,管理者保持沉默。
这是一种智慧。
管理者应该在管理企业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好的、任务完成好的、绩效高的、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员工们,要给予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要把他们树立为企业明星,抬高与抬举这样的员工。
从而引导其它员工们向明星员工学习,在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对于员工们的管理,要经常采取各种教育形式来提高员工们的认知能力与文化知识。
要让员工们懂法、守法。
对于员工教育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员工进行精神控制或者进行奴役式教育与纳粹式军事化教育,如果这样做,反而给管理员工们带来遗憾。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易经》卦象之蒙卦与教育启示

摘要:星河斗转,乾坤挪移,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之车轮,在不断改朝换代中,浩浩荡荡驶进二十一世纪。
白话文的使用,各种西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淡化,道德不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为此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热,呼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群经之首《易经》中,探索反观当今教育,因而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从中华伟大经典《易经》的卦象“蒙”卦上寻索,探求教育真理,期望获得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易经》蒙卦教育启示一、当下教育问题与易经1.教育问题与传统文化纵观教育,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学者认为,孩子从小学习英文接受西方价值观,一个人的民族情结就淡化了。
如果更多中国新生代接受西方教育,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将不存在。
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存在补偿心理,物质追求的教育远多于传统道德的灌输,导致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传统价值、传统文化甚至现实社会存有逆反心理,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由于性格缺陷,当他们进入复杂的社会时,很容易遭受心理挫折,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
为此,传统教育应该加强,青少年犯罪是道德衰落的反映。
传统价值的回归是提升道德的希望所在。
2.易经中“蒙”卦与教育寓意蒙卦,上卦为艮,下卦为坎。
艮象征山也称艮山卦,坎象征水也称坎水卦。
水在山下为泉,泉水从山下流出,弯弯曲曲,没有方向,象征着蒙昧,所以《象传》上讲:“山下出泉,蒙。
”台湾孙振声先生把“蒙”卦的卦名训为“蒙,蒙昧、启蒙、教育”,说:“当万物生成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维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
”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
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提高修养。
六十四卦中,蒙卦紧跟在屯卦之后,是说万物克服了初生阶段的困难后,就进入了一个蒙昧的状态,相当于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时期后的蒙昧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卦象之蒙卦与教育启示
作者:张艳艳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4期
摘要:星河斗转,乾坤挪移,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之车轮,在不断改朝换代中,浩浩荡荡驶进二十一世纪。
白话文的使用,各种西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淡化,道德不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为此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热,呼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群经之首《易经》中,探索反观当今教育,因而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从中华伟大经典《易经》的卦象“蒙”卦上寻索,探求教育真理,期望获得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易经》蒙卦教育启示
一、当下教育问题与易经
1.教育问题与传统文化
纵观教育,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学者认为,孩子从小学习英文接受西方价值观,一个人的民族情结就淡化了。
如果更多中国新生代接受西方教育,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将不存在。
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存在补偿心理,物质追求的教育远多于传统道德的灌输,导致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传统价值、传统文化甚至现实社会存有逆反心理,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由于性格缺陷,当他们进入复杂的社会时,很容易遭受心理挫折,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
为此,传统教育应该加强,青少年犯罪是道德衰落的反映。
传统价值的回归是提升道德的希望所在。
2.易经中“蒙”卦与教育寓意
蒙卦,上卦为艮,下卦为坎。
艮象征山也称艮山卦,坎象征水也称坎水卦。
水在山下为泉,泉水从山下流出,弯弯曲曲,没有方向,象征着蒙昧,所以《象传》上讲:“山下出泉,蒙。
”
台湾孙振声先生把“蒙”卦的卦名训为“蒙,蒙昧、启蒙、教育”,说:“当万物生成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维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
”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
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提高修养。
六十四卦中,蒙卦紧跟在屯卦之后,是说万物克服了初生阶段的困难后,就进入了一个蒙昧的状态,相当于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时期后的蒙昧时代。
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朦胧的思想,慢慢地萌生了好坏美丑、善恶情仇等观念,逐步地有了道德意识的概念。
人类
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自然就带了人类思想观念行为的规范与教化问题,也就是教育问题。
人一生下来,从牙牙学语开始,也同样面临一个童蒙时期的教育问题。
而且人的一生乃至整个社会,时时处处无不需要面临教育这样一个大问题。
二、从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看蒙卦
1.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与《周易》八卦
《周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循环不息,万物由循环不息而分成八种状态或八个阶段,即八卦。
按此人生可以分为八个年龄段:婴儿、幼儿、少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等。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按荣格的理论一般将人的心理发展从个体出生至青年这一时期,分为六个阶段:①婴儿期(出生到1岁,又称乳儿期);②前幼儿期(1~3岁,或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③幼儿期(2~6岁,或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④童年期(7~12岁,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或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⑥青年时期(14、15岁~17、18岁,或称青春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2.六阶段与蒙卦六爻解析
初六——对应于婴儿期,“发蒙”就是启蒙教育的启发童蒙,此时就要开始启蒙教育。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婴儿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
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是很好的。
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是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九二——对应于前幼儿期,大部分送入托儿所,此时的孩子性格已经大致固定,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都进一步发展。
有人说“三岁看大”意思是小孩之间存在个性差异,阶段时间正是上幼稚园之前孩子热衷玩耍的年龄段,而我们要做到“包蒙”、爱护、有教无类。
六三——对应于幼儿期,皮亚杰把幼儿阶段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社会情感已开始逐渐发展,但抑制能力还很薄弱,所以这阶段孩子已经在幼稚园接受正规教育,它是孩子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六四——对应于童年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接受小学初等教育的年龄,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生活有些不适应,还有点迷茫有点彷徨。
所以“困蒙”,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种学习能力和习惯。
六五——对应于少年期。
即初中阶段,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此时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不断增强,渴求独立,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感情变化非常显著。
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也是波动期,所以很重要。
此阶段会产生分流,一部分会选择中专教育,一部分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所以“童蒙,吉”。
上九——对应于青年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此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基本成熟,自尊心强。
惩罚时要顾忌其自尊心,不能像强盗一样对待,像抵御强盗一样就比较有利。
所以“不利为寇,利御寇”。
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与蒙卦六爻关系图
三、蒙卦中的教育启示
1.归于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教育上,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提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就是事物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正如周易中的每卦都有三道,表示天、地、人。
而蒙卦中■■ 的代表天道,即自然教育;■ ■ 代表人道,即人为的教育;下面的■■代表地道,是物的教育。
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
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遵从天性,回归大道至简的经典教育,回归自然教育。
2.蒙卦中遵循的教育原则
教育,要在遵循人发展顺序规律过程中,抓住关键期,有效实施。
在婴儿和前幼儿期这两个阶段,主要是以家庭为主的教学,此时母亲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后面几个阶段则是以学校为主,而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一些原则,“物生必蒙”是教学为先思想的发端,“童蒙求我”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师重教,诚其心意,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
“蒙以养正”道出教育概念的精髓,“包蒙,吉”要求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振民育德”开创了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小惩大戒”适度惩罚的教育原则。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顺其自然,遵循天道、人道、地道,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67.
[3]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25.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雅克·卢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爱弥儿,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