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23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通”值”。

⑤哂:shěn,讥笑。

⑥戟手:戟,jǐ。

戟手,即”叉手”。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索予甚于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不知为尔物也。

B.我若富贵当尔偿。

C.世人好利甚于我。

D.何哂之有?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若)皆若己所固有我若富贵当尔偿B.(之)遇物即攫之旁有哂之者C.(于)世人好利甚于我岂不又贤于彼哉D.(固)皆若己所固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4.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六十三)黔之驴(11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②,荡倚冲冒③,驴不胜怒,蹄之。

广西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20篇

广西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20篇

课外文言文20篇(5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④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释】①舍人:官名。

②少孺子:年轻人。

③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

④务欲:很想,极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吴王欲伐.荆伐:_______(2)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患:_______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3.文章对年轻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②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士,激③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

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②鲋鱼:鲫鱼。

③激:引(水)。

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④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

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周顾.视车辙中顾:__________(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__________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江苏镇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

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

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

与吐蕃战,皆大捷。

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

②上③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

不如俟其有衅④,然后取之。

”上意不快。

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

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⑤延光所欲,延光怨之。

李光弼曰:“大夫⑥虽迫于制⑦书,实夺其谋也。

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

”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

”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

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遂趋出。

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⑧挠军计。

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

③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①持重;谨慎,稳重,②抚循;安托慰问,③上;指唐玄宗。

④衅:缝隙,间隙,破绽。

⑤副;相称,符合。

⑥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

⑦制:十王的命令,⑧沮:阻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唐兵益.壮( ) ②不如俟.其有衅( )③实夺.其谋也( ) ④向.者恐为大夫之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

②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3.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

4.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二、(2022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目录01谢太傅怜老翁 002孔子世家赞 (2)03范式守信 (4)04守信 (5)05势利鬼吴生 (7)06吉人辞寡 (8)07张溥钞书 (9)08陈恪勤市米 (9)09甘戊渡河 (10)10李生论善学者 (11)11牧竖戏狼 (13)12狼子野心 (15)01谢太傅怜老翁谢奕作剡令(1),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2)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3)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4)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5)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1)剡令:剡县县令。

(2)醇酒:味道醇厚的酒。

(3)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4)膝边:膝上。

(5)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__ (2)乃至..过醉______________ (3)著.青布绔_______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_____(5)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就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是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3.①4.如初升的弯月。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献珥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②皆近。

薛公③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

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珥:珠玉制耳饰。

②孺子:贵妾。

③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1.文中加点的“近”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二、鼠作人语王恽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

杨子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

”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

故鼠亦云云。

闻者为笑。

(选自《玉堂嘉话·卷七》)【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几? ?②覆? ?③突? ?④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结尾说“闻者为笑”,他们笑什么?三、儋耳夜书苏轼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注释】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

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

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

③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

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

⑥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练习】1.文中的“上元”是农历一年当中的哪一天?是中国什么传统节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作者“自笑”与“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四、书放鹿画钟惺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①药。

或曰:“此山麋也,无益。

”予亦不忍,誓不杀。

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

将之都,虑其失养也。

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

始驱之去,不肯去。

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

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

其夕,童子止宿村舍。

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

尾童子之后也以归。

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②焉。

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

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

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

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

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

集颡③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

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

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

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

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

(选自《隐秀轩文》)【注解】①合:配制。

②几:事情的迹象、先兆。

③颡(sǎnɡ):头。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 ) ②去( )③度( ) ④已( )⑤反命( )2.下列句中的“焉”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

(本文)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

(《石钟山记》)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盘盘焉,??焉。

(《阿房宫赋》)G.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五、记与欧公言苏轼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⑥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⑦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注释】①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

②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

③昬:同“昏”。

④?(jùn)馀:吃剩食物。

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

⑥恶:丑,指容貌丑。

⑦坐:正好,恰。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由( ) ②末( )③杂( ) ④流( )⑤已( ) ⑥舟行( )⑦记( ) ⑧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从文中所记的“一时谈笑之语”中,可以看出欧、苏两人的什么特征?六、树怨刘基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

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

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

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

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

是谓不求而自至。

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

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②,亦奚益哉?昔者智伯③之亡也,唯其以五贤④陵人也。

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选自《郁离子·卷下》)【注释】①树怨:招致别人怨恨自己。

②海:某种情况积聚集中之处。

③智伯:晋国大夫,权倾一时,后为政敌所杀,在历史上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典型。

④五贤:指智伯有美髯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强壮武艺高超)、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能言善辩)和强毅果敢(很有决断)等五个方面胜过别人。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重( ) ②轻( )③然( ) ④矜( )⑤奚( ) ⑥陵(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按照作者的分析,在名利面前“让人”的原因具体有几种?4.盛德之人为何能够使“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七、文章穷而后工谢肇淛人恒有言:“文章穷而后工。

”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①;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

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

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冷曹②之文胜于要津③,失路之文胜于登第,不过以本领省而心计闲耳。

至于圣人拘囚演《易》,穷厄作经,常变如一,乐天安土,又不当一例论也。

(选自《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之一》)【注释】①嬲(niǎo):纠缠。

②冷曹:冷,受冷遇;曹,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这里指不重要又无实权的闲散官员。

③要津:重要的渡口,这里比喻担任显要职务的官员。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工? ?②兀坐? ?③第? ?④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中提及圣人“穷厄作经”,除了拘囚演《易》之外,请再举一例。

4.作者认为人“穷”本身不能使“文章工”,并且对此展开分析,逐层揭示由“穷”到“文章工”之间的前因后果,让人看到了“文章工”的一个直接原因。

梳理文中与之相关的论述,填写下表,并概括导致“文章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八、李牧居雁门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

②雦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

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

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击数牛飨士飨:用酒食招待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C.以数千人委之委:抛弃D.李牧多为奇陈陈:陈列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参考答案】一、1.亲近。

2.薛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孺子中的)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副)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

3.因为薛公从齐王把最漂亮的耳饰赐给她的细节上面,看出她是七人中齐王最喜欢的,所以可以顺水推舟劝齐王立她为夫人。

博取国君赏识和新立夫人的感激。

二、1.①桌子。

②盖。

③冒起,把……顶起来。

④停。

2.①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

②燕城楼前上午是集市,使得人们更加无法在那里快速通过,就手里举着空的罐子,嘴里喊着“油着!油着!”行人听见立即避开让出道来。

3.笑老鼠竟然也会学人话来夺路出逃。

三、1.正(元或一)月十五日。

元宵节。

2.①有几个年长的书生来看望我。

②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

3.不同。

作者的“自笑”有自得其乐的超然意蕴。

而“亦笑韩退之”,是对韩愈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表示不以为然。

四、1.①到,前往。

②离开,跑掉。

③估计(读duó)。

④停下来,止步。

⑤交差,回复差使。

2.(C)(F)。

3.①选择离开家有三十里的山中把这鹿放了。

②那鹿跟在童子身后而又回到家里。

③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

4.动物其实能够感知人对待它们的动机是爱护还是加害,而且这种感知往往是敏锐的、微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