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②王之爱子病三日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何以知之?译文: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秦王将猎→→韩生劝止→→韩生释疑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遇事要勤学好问。
B. 要善于见微知著。
C. 要勤于观察思考。
D. 遇事要集思广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②,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①赒zhōu:救济,接济。
②粜tiào:卖出粮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 以牛自归返回D. 厚遗以遣之送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二)【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商汤见伊尹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⑤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
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③御:驾车。
④贱人:普通百姓。
⑤下:使……下车。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非汝所知.也()(2)譬之良医善.药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14.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商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君。
(3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_____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____⑵_____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班级:姓名:座号:一、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②。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④。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⑤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持;镇戎:地名;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
②颇失部伍:队伍不成形。
③縻:使……累,拖累。
④候:侦查。
⑤蕃:同“番' ,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1)徒.縻军( ) (2)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 (3)遣还.袭之( ) (4)徐.谓其下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B.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C.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D.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3分)(2)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2 分)4.曹玮是如何巧施计谋战胜敌军的?请简要分析。
(4分)班级:姓名:座号:A.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B.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C.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D.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阅读4
一、【2015奉賢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
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不许.()(2)连易.数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
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二、【2015奉賢二模】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
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如礼:按照规定的礼节、仪式。
恻然:同情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他过.()(2)孝基徐.察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3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的原因
14
A
B
C
D
三、【2014奉賢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
秦灭魏,悬金购两人。
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
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
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
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分)
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2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
四、【2014奉賢二模】閱讀下文,完成第11—14題(12分)
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1见庄公,进退中绳2,左右旋中规3。
庄公以为父4弗过也,使之钩百5而反。
颜阖(读音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6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7。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
【注释】1东野稷:人名,御:驾车(的技艺)2进退中绳:前进,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符合笔直的墨绳。
中:符合。
3规:圆规4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
5钩百:转一百圈。
6密:同“默”,沉默。
7反: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2)其马力竭.矣()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B、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回家。
C、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个圈子,再回家。
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13、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稷之马将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五、【2013奉賢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12分)
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⑤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⑥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
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指京师。
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振:同“赈”,接济。
⑥字:嫁女儿。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思(4分)
①及.罢归()②顾.谓子友沂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望尘者接踵于道”与“送者才三数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赵开心从简的为官作风。
B.本文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辨。
C.吴园次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地体现。
六、【2013奉賢二模】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
(12分)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②为施针熨③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道人得诗径去.()(2)足疾大作.()
13、对文中划线句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人不想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B、某人不想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C、我不是想要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那首诗。
D、我不是想要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拿手诗。
14、文中表现朱文公受骗的句子是(3分)
15、从朱文公受骗后的表现来看,他是个的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