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附答案)(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

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

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语文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意蕴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B.别具匠心C.抑扬顿挫D.孜孜不倦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2.上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的历史学家__________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备胡以:( )(2)已而之.细柳军之:( )(3)天子且.至且:( )(4)天子为.动为:(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

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

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

如“揖拜”“改容式车”等。

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答案】12.史记西汉司马迁13.用来往、到将要被14.(1)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安徽省】[三](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北京市】(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8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

O文言阅读 小试牛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7〜10题。

[ 甲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白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 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 )( 1 )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 (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___ (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 (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____8.翻译句子。

( 3 分)( 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借 “千里马 ”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3分) 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 ”的利或弊。

(5 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7〜10题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 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 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阅读小试牛刀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__________8.翻译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善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

(4分)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做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20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2题。

(20分)(一)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死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1)屏人论事( )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乡”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五、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亡:(2)宜多应者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上使外将兵(2)置人所罾鱼腹中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文言阅读小试牛刀一、文言文阅读7.(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2分)二、文言文阅读(一)7. C(2分)8.C(2分)9.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意思1分,通顺1分,共2分)10. 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每点1分,两点2分,共2分)(二)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