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4分)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
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④竿取之。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解]①俦:同类。
②媒:媒介物。
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
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共6分)(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3分)13.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最新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最新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略无慕艳意()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15.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1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12. (1). 汤:热水。
(2). 被,通“披”,穿着。
(3). 敝:破旧(4). 略无:毫无13.(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4.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15.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
16.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解析】1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一、人物品评篇(一)(2019·达州改编)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2)属吏咸.伏谒咸:都(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何陋之.有(《陋室铭》)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
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题汇编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XXX,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XXX。
甫冠,名闻四方。
XXX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XXX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XXX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XXX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XXX,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不异的一项是()(2分)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B.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3.翻译下面句子。
(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XXX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3分)一、1.【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解析】此题考察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解释时,要接洽具体语境举行具体分析。
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吻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
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夫君成年。
“讽富人自实粟”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
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
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2大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2大题汇编第1大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②未穷.青之技()【答案】(1)①等到②穷尽,指学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
实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
①皆数百年物也 ---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②藤今犹在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
③始能支拄 ------(用栋梁之材)才能搭起那(藤萝)。
④其蔓旁引 -------它的枝节向旁边延伸。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答案】(2)D【解析】(2)语句“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答案为D。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和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和答案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整治修理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大声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_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分)附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七.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ugrave;)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一、人物品评篇(一)(2019·达州改编)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2)属吏咸.伏谒咸:都(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何陋之.有(《陋室铭》)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
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
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
”(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
(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现在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金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二)(2019·江西改编)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________________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解析】C.“上默然惭”的主语是“上”,根据主谓断开的原则,应该是“上/默然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时殿上皆恐是:这(2)人有言其贤.者贤:贤能,有才能(3)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闻:听说(4)季布为.河东守为:担任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①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季布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附参考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停留了一个月,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
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
”皇上默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罢了。
”(三)(2019·唐山三模)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③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戾:凶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读书不辍.辍:停(2)夜则闭户.户:门(3)旧尹莫.敢诘问莫:没有谁(4)去.官十年去:离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A.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②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B.①追而.还之②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C.①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②其.真无马邪?(《马说》)D.①犹为.立碑颂德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解析】A.介词,在;B.连词,表顺承;C.代词,他/助词,表示加强诘问的语气;D.介词,替。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4.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张养浩哪些可贵的品质?拾金不昧,勤学苦读。
5.选文第二段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两件事,请概括第二件。
严厉惩处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
附参考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出门,碰到有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张养浩)十岁的时候就不停地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他这样做。
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暗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
等到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相互劝诫说:“不要对不起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凶狠,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没有谁敢过问这件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四)(2019·石家庄28中模拟)【甲】曹公出濡须①,作油船,夜渡洲上。
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②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
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
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
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
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
”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
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
”乃彻军还。
【乙】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丙】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少文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________________①濡(rú)须:水名,今称运漕河,古代江淮间交通要道。
②馀:同“余”。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弓弩不得妄.发妄:随便,任意,随意(2)公宜.速去宜:应当,应该(3)曹公语.诸将曰语:告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①权乃.自来②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①权为笺与.曹公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C.①刻石以.纪汉功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①问其.所志②其.正色邪?(《北冥有鱼》)【解析】A.竟然;B.给/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C.用来/因为;D.他/表示选择。